注重德育渗透,助力高中语文教学

2023-12-09 16:55:53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语文

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郑 媛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塑造、引导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将德育充分落实,让学生在学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个人素养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与德育

(一)渗透德育的意义与价值

高中生们已经普遍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对事物具有自我的判断体系,不过心智尚未足够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三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观念的影响,为了引导学生成长为德行兼备的人才,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入德育知识,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二)渗透德育的需求与标准

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想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充分明确开展德育的核心目标,在全方位掌握德育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把学科知识和德育内容有机融合。而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一些教师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偏向于学科知识的教授,而没有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要求,并且对德育标准所知甚少。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来分析、研究渗透德育的准确要求,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探究优化德育效果的具体策略,使得语文教学能起到更强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元素,为了能将德育有效地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解析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以此发掘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然后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加以融合。此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又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加以培育,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意识缺乏

高中语文中德育的实施者、设计者主要为教师,正是因为教师的这一地位,使得教师的主观意识成为影响德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社会对德育提出了新要求,许多高中教师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德育观念,但即使如此,依旧有部分教师的德育意识匮乏,未掌握正确的德育观念,例如,一些教师认为德育的概念相对宽泛,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按照学校规定开展了德育,教育方式与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化,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将德育效果优秀等同于学生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直接用考试成绩、日常纪律表现来衡量学生的品行,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深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际上与德育的初衷不一致。

(二)德育内容单薄

高中学校的教育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在该目标下的语文学科教学应全面推行德育。但结合我国现阶段许多高中学校的德育情况,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教师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德育内容,并参考教材编排、语文课文,简单在课堂教学中插入德育的相关理论,德育目标不清晰,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足,学生并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德育的内容。此外,教师的德育内容范围相对狭窄,未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效果不佳。

(三)德育方法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育效果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实行新课改,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但从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依旧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追求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德育的时间较短,很多教师倾向于采用说教、管理的方式,并不注重采用熏陶、赏识等方式,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导致教师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未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四)学生自主意愿不足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越发成熟,具备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很多学生有逆反心理。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较为特殊,习惯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受到的约束较小,在学校中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很多学生的自主意愿不足,不愿意配合教师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正是因为学生的配合度不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寻找德育内涵

语文教材是汇聚了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编写而成的,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更是引入德育最为直接的资料。将德育引入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探索、总结其中的德育知识,以此为基础设计具有更强德育指向性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赤壁赋》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明白该文章所处单元的主题为对我国自然风光的热爱,而且此文章是由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受贬谪之后所作,此时作者虽然倍感抑郁,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人生低谷时期,但是心中却依旧存有鸿鹄之志,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因此可作为德育的素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边为学生讲解该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还要一边引导学生大胆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而部分学生能感悟到苏轼对赤壁怀古的嗟叹,不过却无法体会到作者潜在的积极心理,对此,教师就要针对该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的解释,为学生提供启示。教师还可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假想自己处于人生低谷时期会如何做。此种德育和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分析过程中受到德育的感染,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古典文学是语文教材的重要构成要素,教材中节选的名著佳作既具有优美的文笔、凝练的语言,又蕴含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凸显出了我国人民的美好品质。在物质精神文明极为发达的当下,此种古典文学中包含的思想依旧具有较大的传承价值,而且也是启发人类思考的重要“钥匙”。所以,语文教师在引入德育时,也要注重与古典文学结合起来。在以古典文学为介质实施德育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文本时全身心投入,以此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思想,体悟我国传统美德,由此使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得到充分洗礼,同时还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意识。例如,在进行“项脊轩志”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文本,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更加深入地体会祖母、母亲两代人对子女的关怀之情。而在学生朗诵完此种融合了浓厚亲情元素的文章以后,教师可向其发问:“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应当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通过教师的循循引导,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与感激父母,以此做到对我国传统美德的持续传承。

(三)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基于传统教学理念,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而未能在写作之中引入德育元素。正所谓“文如其文,文为心生”,也就是指文章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特点、价值观念和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正是通过对其意志的磨炼,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与德育元素的结合。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国内外名著,主动阅读一些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和探索历史中具备崇高品格的名人的故事。这样既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又能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让其道德品格不断发展。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开展并非短期性的,其属于一项复杂、深刻、综合且长期性的工作,所以,若是想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内容完全渗透是不可能的,不论是教学时间还是教学条件都存在限制,因此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长期、反复地实施德育工作。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较为充裕,若能将此部分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德育的渗透,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德育效果。比如,教师可适当增大课外活动的比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各种专家学者的校园讲座、以德育为主题的演讲会等,还可安排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将德育贯穿学生的整体生活。此种德育实施方法,既能实现对学生视野与思维的拓展,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切、强烈的参与感。在此期间渗透德育便会更为有效,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结合作业,提升德育效果

课后作业也属于学科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在传统语文教育观念下,教师所设计的课后作业大多属于书面解答和背诵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仅会消磨学生的兴趣,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更与新课标理念不符。而在渗透德育过程中,教师需清晰了解设计优质的课后作业的重要价值,把作业和德育结合起来,解决其枯燥、单调的问题,提高德育成效。

例如,在进行《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这一文章属于一篇科普性文章,主要是从整体、结构、装饰三大角度介绍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因此具有较大的课外延伸空间,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络,搜索周边的古建筑,或者进行实地探索,按照课文中提及的建筑特点、历史等对自己发现的古建筑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要在下堂课上与全班学生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古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古人的智慧,提高其民族自豪感,还能让其对家乡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让其形成更为浓厚的乡土之情。此种作业方式不仅具有创新性,是对传统作业的彻底颠覆,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以此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分享讨论中加强对良好道德观念的理解,达成渗透德育的目标。

(六)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实施效果,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降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真正在常规的教学任务中渗透德育内容,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汉语知识、语言技能的过程中需同步向学生传授与德育有关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同步促进其品质、人格的成长,保障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为提高本节课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左传》相关知识,指导班级内的学生齐读课文,读准文章中的字音、注意断句,通过阅读来把握全文内容与主旨;在学生能通读全文后,教师再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分角色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全文,每个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把握语境,掌握人物身份,体会其中的语气。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秦晋两国为什么要联合起来攻打郑国?文中对这一事件是如何描述的?烛之武又是如何劝退秦军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整个文章的结构,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其中的德育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况来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七)开展课堂讨论

高中语文的知识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与语文知识相关,又与人的为人处世等有关。为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在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相关内容与思想,并体会其中的思想精神,保障德育与语文教学的高度统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在《红楼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内容,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为什么文章开头由林黛玉说出来她自己念过哪些书?但在后边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一部分,教师可向学生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使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林黛玉这样做的原因。最后,通过文章本身再延伸到“女德”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层次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敢于表达自我的观点。

四、结语

综合上文可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内容,可以推动学生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道德思想的纠正,渐渐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理念。此外,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过程中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不可太过生硬、死板,而是要注意改进旧方法、积极引入新观念、加强教育模式的创新,从而通过多元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德育的渗透,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有效发挥出语文学科的特殊优势,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格,达成学科教育和德育双重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