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幼儿天生就喜欢户外,高质量的户外区域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发展的直接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但是,当下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和组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身在其中能感觉到,上升到教研的层面时又懒得建议和思考。如何有效提升户外游戏的水平和质量,让幼儿真正在户外自愿、自主更为自由地进行游戏呢?我们就此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户外游戏的质量。
一、户外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1.户外环境创设不合理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存在没有充分利用好户外环境的状况,因而在有些区域看不到幼儿学习活动的可能和发生。不少幼儿园基本都有一个“功能闭环式”的户外活动空间,即围绕教学楼,幼儿园的户外是可以大循环的,且沙水区、运动区、种植区、饲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一些户外面积很大的幼儿园会有很多背阴的地方,它们往往因不好玩、不安全、不方便玩等,而被幼儿和教师忽视或者“嫌弃”。
2.户外游戏材料相对固定和单一
我们在很多幼儿园看到户外游戏材料的投放相对固定,且功能单一、鲜有变化。它们没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对幼儿缺乏吸引力。长此以往,幼儿的户外游戏就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游戏活动,或者说是操作性的“嬉戏”。
3.户外环境和材料缺乏课程价值
这里的课程价值是指环境和材料是否具有诱导幼儿学习活动发生的可能性。环境和材料应能诱发幼儿的学习活动,但不少幼儿园的环境和材料成了摆设和装饰,如玩水材料基本就是塑料小鱼和渔网,偶尔有点水生植物,但幼儿却不能与之亲密接触。
4.教师对户外游戏缺乏专业认知
对需要整理的户外区域,如足球场需要轮胎围合和拆卸、泥池的使用往往费时费力,部分教师不想也不愿意带幼儿去这样的区域游戏。虽然这样的区域受到教师的排斥,但是真正玩起来幼儿还是非常喜欢的。显然,教师把户外游戏的组织纯粹看成了幼儿直接进入状态的玩,而忽视了幼儿参与户外游戏的早期准备和后期整理的教育价值,这是教师在专业认知上的明显局限。
二、户外游戏开展的优化策略
1.重新规划改造户外游戏区域
为了使户外环境和材料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吸引力,使幼儿能真正走进去、玩起来,我们对已有户外游戏区域做了改进:在户外饲养区内悬挂高约60厘米的长笼,这样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与它们互动;使水池与沙池融合,做好两层隔离段分类,并给沙池添置不同季节的玩水材料,使幼儿能自主组合玩沙水游戏;对种植园大改进,如增加雨水收集池养小鱼,开辟小动物“做客”区,打通饲养区与种植园之间壁垒,使幼儿在种植园内就可以喂养、触摸小动物;等等。改进后的户外游戏区可以让幼儿把更多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进行整合,让他们玩得更加精彩,学得更加高效,这里终于变成了他们真正喜欢的样子。
2.户外环境充分联系幼儿园课程
户外环境应承载着幼儿园的课程,成为幼儿需要的活动场,具有运动、游戏、生活、学习的多样性。我们对幼儿园的每一个户外区域都进行课程价值判断,使户外区域內的资源成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如根据饲养区的动物、种植园的植物开展亲自然课程活动,让幼儿“玩在自然,学在自然”。幼儿园应持续挖掘户外环境的资源和价值,不断打造适宜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开展的户外环境,从而助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3.户外材料丰富适宜
幼儿园应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我们兼顾户外材料的层次性、适宜性,力求使不同年龄段幼儿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比如:教师在沙水区投放多色海洋球,小班幼儿可以玩“捞汤圆”游戏、中班幼儿可以玩“沉与浮”游戏、大班幼儿可以玩“分成、组合”数学游戏等。 我们注重对户外材料的更新,在质量上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激发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习和寻求有用的知识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户外游戏的发展和幼儿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