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2023-12-08 08:15:40宗胜亮罗云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4期
关键词:运筹学思政课程

宗胜亮,黄 宁,罗云中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新时代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课程思政结合专业特点分类建设。各类学科专业、各类课程都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等,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运筹学”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管理类专业课。运筹学思想的精髓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好的应用,如军事、农事、工程等领域。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资源的调度(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复杂系统工程项目协同进度管理(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进度协同管理)、重大国际赛事协调管理(如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等领域都有运筹学思想的实践。“运筹学”课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管理类专业必修课,具有数学、信息科学、工程管理等学科的综合优势,在立德树人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运筹学”课程的课堂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部分学者展开了“运筹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研究[3-4]、多维度立体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5]。然而,国内管理类专业的运筹学课程教育模式尚未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和素养四个层次的融合,并且与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不协调。本文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结合课程培养目标,挖掘思政元素,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贯穿融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挖掘课程建设的育人效能,积极推进“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

(一)“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

运筹学作为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一套理论。运筹学的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以下模块:规划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存储论、图论(网络优化和统筹方法)、对策论、决策论、排队论等。运筹学丰富完备的理论体系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决策方法,并在潜移默化中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

运筹学是发源于西方的一门学科,但古代中国就有运筹学思想的萌芽,特别是工程、军事、农事等领域。例如工程巨大、参与人员众多的万里长城、在没有现代机械化施工设备支持下,工程施工中进度的管理、人员的安排以及资源的统筹等问题都离不开运筹学思想的指导。中国古代军事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孙子兵法》记载了许多经典的军事战役,围魏救赵、减灶之法等事例无不体现着古代先贤对军力等资源的统筹安排与协调,闪耀着我国古代先贤智慧的光辉。中国农事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天工开物》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力要与自然力互相配合,这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类似的事例在课程内容中不胜枚举。

在20世纪50年代,运筹学引入中国,以华罗庚、许国志为代表的运筹学人成立了第一个运筹学小组,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运筹学,为运筹学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20世纪70年代,运筹学的发展深陷数学泥潭,脱离实际问题和应用的建模及算法研究占了上风。在此背景下,中国运筹学界的有识之士举起了“应用运筹学”的大旗,将研究方向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要想发展得更好,就需要继承优良传统。“运筹学”课程亦是如此。在系统整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时,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史为鉴,将实践应用与个人素养、社会价值和家国情怀等密切联系,深入挖掘思政内容和思政育人元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材。

(二)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政元素

“运筹学”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内容,可考虑从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进行挖掘。

1.个体层面。塑造优良的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最优的目标,是运筹学研究的重点。在排序与统筹方法学习中,在资源(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事情的优先顺序不同,最终的效果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如果能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极大提高。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面临的事情会更多、更复杂,若能合理规划,统筹自己的资源,就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做事的时候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或短期的目标而损害他人或长期的目标,要有大局意识和取舍观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许多优秀的学者为运筹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世人树立了榜样。纳什均衡理论是对策论中的重要内容,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纳什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因此共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奖,纳什均衡理论对经济、政治和数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纳什因辉煌的学术建树和坎坷的人生经历而闻名。纳什在婚后突然精神失常,随后被诊断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疾病使他的名字慢慢淡出学术界,也因此与许多荣誉失之交臂,但他没有放弃对学术的钻研,一边和疾病做斗争,一边专心学术,最终获得诺贝尔奖。在20世纪50年代末,运筹学在我国刚刚起步,钱学森先生和华罗庚先生倡导开展运筹学研究。越民义教授带领年轻人首先研究的是运筹学分支“排队论”,在当时艰难环境下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排队论理论,为运筹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还有很多运筹学人为运筹学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智慧。这些优秀学者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以及不畏困难和勇于与现实斗争的精神是最生动的课程思政案例,有助于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社会层面。(1)社会责任意识。“运筹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内容与元素。社会发展伴随着资源的消耗,而可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就需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在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中有对偶价格的学习,它表征资源的价值,资源在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是不同的,在组织生产中要将资源应用到创造价值最大的领域,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不仅满足环保要求,还能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富,是运筹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人类活动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自然环境,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就会污染环境。比如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国家政府承认温室气体会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因此“碳减排”“碳中和”的概念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碳减排策略,不断寻求节约资源的方法,进行绿色技术创新[6]。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严格的碳排放控制目标。控制煤炭消费,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推动发展方式向低碳节约转型,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企业要考虑在使用绿色碳排放技术后,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才能使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使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决策,使整个过程的决策达到最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7]。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理论层面,能用所学知识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出贡献才是目的。

3.国家层面。(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守爱国主义情怀。运筹学思想在中国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孙子·计篇》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强调了战争中提前谋划、筹划对战争取胜的重要性。《孙子·计篇》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同样强调了谋划筹划周到才能事半功倍。《齐民要术》中指出“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和“田欲岁易”。《农政全书》提到“空地之中仍要种豆,使之二物争长”。《农桑经》曾提及“大豆如麻间作,有防治虫害和使麻增长的作用”。农谚有云:“一年豌豆二年麦,三年糜黍不用说,四年茭谷黑豆芥,五年回头吃豆角。”总之,古人总结的作物轮作或间、混、套种,养种结合等耕作经验,都是基于对土地的统筹安排,实现了人与土地的和谐相处。《营造法式》作为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对工程施工中劳动定额,舟、车、人力等运输都有详细的规定,并对各种材料的消耗也有详尽而具体的安排,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体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国家竞争力。在当下,大到国家建设,中到企业运营,小到个人生活都需要制订计划,统筹谋划。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等工程领域,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建造、天宫空间站建设等科技领域,北京冬奥会、电影拍摄等文体领域,抗击病毒、地震救援、城市抢险等应急领域,都离不开运筹学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如何统筹安排、协调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效,充分发挥运筹学的实践应用价值。激励学生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幸福安居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的贯穿融合

(一)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8]。为了促进思政元素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让学生借助平台预习、阅读课程资料。如讲授对策论时,提前安排学生自主了解“田忌赛马”“智猪博弈”“囚徒困境”等经典历史典故,熟悉对策论的基本要素。动态规划学习时,提前查阅抗战时期红军四渡赤水等经典战役的过程。网络优化学习时,提前了解六维理论、中国邮递员问题等经典现实问题。教师课上讲授以案例解惑为主,切实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或案例讨论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最后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思政元素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挖掘,而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重要的载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具备了实现的基础。首先,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更方便展示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线下环节则以具体案例结合思政内容,教师采用引导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可以邀请校外运筹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进行远程授课,让学生近距离地与他们进行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做学问和做事的态度,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然后,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随着运筹学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其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组织学生赴相关企业参观、了解运筹学的实际应用,感受工人的敬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为学生提供部分学术资源,如数据魔术师等APP或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及时了解研究科研前沿,在学生心中种下投身学术的种子。

(二)增强教学导向性

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和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还要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思政内容教学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的导向性。首先,是典型案例。讲授运筹学发展历史时,可以围绕经典历史战役展开讲解,如运粮之法、长勺之战、马陵之战等,激发学生的强军兴国意识。其次,是示范效应。运筹学领域的经济学家、数学家数不胜数,有很多人生经历丰富且励志的案例。讲授统筹法时,可以围绕华罗庚先生的励志故事展开,华罗庚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名人故事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能强硬地向学生灌输,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体会,点燃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介绍国内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我国在运筹学领域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运筹学工作者为运筹学的发展繁荣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9]。

(三)提高自身思政理论水平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要想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思政和教学的结合,老师们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批判性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政理论水平。教学中的思政内容要多结合史实与当前社会热点,拉近书本和现实的距离,但也不必太过于刻意强调思政元素,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结论和展望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指导。“运筹学”作为理论体系完备、知识结构完整、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需要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首先,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要与课程内容实现良性互动、有机融合,而非强硬地将思政内容强加于教学内容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思政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其次,思政内容建设系统复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通过讲解运筹学领域著名学者艰辛的人生历程和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职业素养培养;通过讲解资源约束下实现最优目标或相对满意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运筹学思想以及著名学者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归建设祖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最后,思政教育要融入思政案例,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环节,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实现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的贯穿融合。思政教育建设不是朝夕可成的,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肩负的责任,我们要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运筹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浅谈对运筹学专业教育的一些看法
山西青年(2016年17期)2016-02-04 21:00:06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