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威
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建盏研究所 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为黑瓷中的上品,分布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尽管时代在变,技术在进化,烧制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单是手工建盏的魅力并没有被机器所取代,手工建盏仍然遵循传统的柴烧方法。建盏有个独到之处:不需要过多的人工修饰,通过自然窑火的融合,幻化出独特的釉面。这一特殊气质,也使建盏令人十分向往。建盏有着古老又丰富的图案和厚重感。相对于其他陶器、瓷器而言,具有特殊的韵味,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建盏之美,在其烧制工艺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盏形成了美丽梦幻的斑纹。在诸多建盏斑纹里,一般分兔毫、油滴和曜变。建盏之美历久弥新,柴烧建盏最有名,龙窑柴烧也最精致。
建盏原产于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建阳区矿物土富含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经高温焙烧反应后构成建盏特有釉色及纹理。在宋代,宋人喜好黑色,推崇“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等思想境界。建盏文化恰好符合这一理念。另外,宋人爱茶、斗茶也促使宋代建盏文化发展到鼎盛。唐末五代创瓷时,青花釉瓷为盛。宋以后黑釉瓷渐烧。宋代能成为建盏高峰时期,是和斗茶风潮紧密相关的。宋代的烧柴亦空前兴盛,建盏艺术品出口国外,并深刻影响到日本、韩国等邻国[1]。
宋代式微之后,斗茶风气逐渐式微。从元代开始,茶饮方式越来越简化,斗茶井然有序、优雅繁复的茶艺风格渐失其势。于是,以前流行的建盏,就这样悄悄地在世界上消失了。随着王朝的变迁,受众的审美观也渐渐发生了变化,青睐青瓷与白瓷,“黑”渐得不祥之意,渐渐被大众抗拒。所以建盏文化到了明清时期几乎处于停滞。20世纪80年代,建盏文化再度流行,未来将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甚至到了现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烧工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建盏制作当中。但还有不少手工艺的传承人执着于烧柴之法,追求原始之美,寻求古老之道,推动了建盏这一文化。
建盏烧制难度较高,不经过严格烧制工艺就不能成型。建盏的诞生通常需要多达十几道工序,包括瓷矿的选择、瓷矿的破碎、陈腐、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晾干、焙烧、冷却和出炉等步骤。瓷矿一般选取后井红黏土和南山白泥进行破碎分散,按比例混合;一部分通过40目筛网获得粗泥料,另一部分通过60目筛网获得细泥料。再将粗泥料与细泥料进行陈腐。陈腐具体是将经过破碎处理的瓷土置于密闭、不透气、无日照的室内,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使其沉淀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一般不短于三个月),达到增强其塑性的目的。陈腐后的揉泥旨在进一步除去坯泥中的空气,达到手感密实细腻、水分均匀,避免在后期制作时出现裂纹、干燥等现象。揉泥后拉制得到生坯,修坯后素烧烘干成型。富含铁元素的釉矿碾碎后加合适比例的水入球磨机磨细成浆,再过100-120目筛,得釉浆;草木灰经过100-120目筛后与合适比例的水混合得釉浆;然后上釉,上釉时一般要求施厚釉[2]。
龙窑柴烧不易控制,若柴烧时不细心观察和控制火候,容易使龙窑气温波动较大。所以,烧造时一定要密切注意龙窑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否则影响釉料反应,将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龙窑柴烧一般要经过三天两夜,前期升温,中期保温,后期降温,待温度降至200℃时方可开窑。
柴烧不仅仅是窑炉内的故事,它还涉及到人和炉之间的对话,火和大地之间的共舞,也涉及到最原始方式的天然组合,从而产生了精美绝伦的杰作。柴烧建盏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也是柴烧龙窑的迷人之处。柴烧建盏制作一般都用手工绘制而成,形态安逸自然,散发着质朴、富丽和古意。或许就是这种随意性使我们见识到用柴烧的自然之美,而这恰恰就是其精神在中国美学上的表现。从器皿类型上看,建盏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口大脚细,状如漏斗,通常可以分为束口、敞口、敛口、撇口这四种。此四种器型可谓经典之作,使建盏别具一格[3]。
柴烧做为传统烧制工艺与电窑炉烧制、燃气窑炉烧制有较大区别。柴烧所追求的是别具一格、朴实无华、别开生面,有时候作品细微的“失误”更显得与众不同。柴烧建盏的釉面以乌金、兔毫、油滴见长。柴烧乌金建盏,釉面整体乌黑发亮,无花斑或花斑极隐匿,不易察觉,像深邃的夜空,一眼望不到底。纯黑色的乌金釉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釉中铁元素活跃而难以控制釉色的变化,很容易因掺杂进空气而导致二次氧化,变成异毫。柴烧兔毫建盏,青黑色釉上放射着均匀而密集的线状纹路,像兔毛一般。宋代文人苏东坡与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于山水间煮茗清谈时,就曾赋诗“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茶汤中洁白的乳花与茶盏免毫纹融为一体,黑白相映,散发出来的茶香堪比春瓮酿制而成的高档酒香,以此赞叹大师点茶技艺之高超与兔毫盏之精美。柴烧油滴建盏釉面上散落着纯银或黄金滴状斑纹,油滴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星星点点,金属镜面效果强,分布弥散。小者密集如星,大者丰满如珠[4],犹如午夜天空中的繁星点点,引人遐思。
施釉后的坯体入窑炉柴烧后,建盏匠人也不知窑内会如何变化,亦不知开炉时会有怎样的建盏斑纹,万物皆交付给自然,这包含着中国美学的自然美与质朴美。柴烧作品釉料效果迥异于一般电烧建盏。柴烧建盏比较讲究变化与偶发事件自然之美,强调金属元素在黏土与釉水中自然颜色的变化。借着灯光,有的柴烧建盏,焕发出黄、蓝、绿、紫,五光十色,珠光宝气,灿烂夺目。要使建盏表面产生色彩斑斓、犹如空中彩虹般的效果,烧成时一定要有很薄的铁晶体膜。从这一视角来看,柴烧建盏艺术作品既融合了我们作为创作者主观上的创作感受,又融合了我们的作品,我们基于天地之心、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进行塑造[5]。
茶与水相融合,形成特有的轻松茶香。杯与盏组合,能凸显茶文化之神奇。老庄哲学所强调的“顺应自然”和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茶文化数千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茶器发展史。陶瓷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的器皿到宫廷贵族收藏的艺术珍品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纵观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建盏堪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茶器巅峰之作。它用朴素的素材、朴素的线条、梦幻的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大自然之美。人在生理、心理上必须同自然相协调,并经常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惟其如此,人与自然和宇宙才会达到合一[6]。
总之,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柴烧建盏在陶瓷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柴烧建盏为建盏之珍品,这难得的釉色之美和特殊的技艺结合在一起,恰是柴烧建盏最核心的美,它代表着我国瓷器生产的至高境界。柴烧建盏制品,应充分理解其艺术美。柴烧时,需掌握适宜的温度、物料等有关内容并加以有效调控。在对专业系统进行质量控制与优化时,要尽量体现艺术美,并进一步提升艺术价值。同时在自然与简洁的层面上,进一步提高艺术与其他相关层面的水平,实现柴烧建盏的最大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