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趋势,融聚未来
——2023年创新仿真题多维分析选登(二)

2023-12-06 12:07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全能本题河流

【编者按】本专栏试题由教研团队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和高考研究成果命制而成。所选试题紧密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契合高考改革动态,导向明确。试题的全能解析一方面剖析解题思路,使学生步步深入理解试题的内涵,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系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灵活开放的辩证思维;另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考查重点、点明试题亮点、阐释解题要点,引导广大师生理解和把握试题命题的依据和标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夯实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例1】藏区经济的发展牵动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和步伐。图1为2009—2018年西藏人口与经济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图2为2009—2018年西藏地区产业产值及从业人员比例图。据此回答9~11题。

图2

注:洛伦兹曲线是一种显示经济体内收入(或财富)分布的方式。图中的点代表县区点。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

9.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以看西藏地区

( )

A.西藏人口的集聚程度比GDP的集聚程度高

B.基尼系数在2009—2013年呈“S”形波动态势

C.基尼系数2013—2018年表现出单调递增趋势

D.总体上人口与经济匹配分布的均衡性较差

10.下列关于2009-2018年西藏地区产业产值及从业人员比重,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9—2018年西藏三次产业产值稳定保持住了“二三一”结构

B.藏区从业人员百分比由“一三二”转为“三一二”结构

C.第二产业产值百分比及其从业人员百分比不断下降

D.第二产业经济地位下降,第一、三产业逐步占据主导

11.下列可实现藏区经济可持续的措施是

( )

A.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B.均衡发展三大产业

C.缩减第一产业产值

D.合理发展第二产业

9.【参考答案】A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读洛伦兹曲线图可知,西藏人口的集聚程度比GDP的集聚程度高,A项正确;基尼系数在2009—2013年呈“W”形波动态势,B项错误;基尼系数2013—2018年表现出波动递减趋势,C项错误;总体上人口与经济匹配分布的均衡性较强,D项错误。

【创新点分析】本题来源于论文《2009—2018年西藏人口与经济的非均衡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从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来看,越来越侧重于人文地理类试题。该题体现了地理和政治的结合,符合学科综合的命题思维。

【押题目标分析】本题属于比较分析类选择题。在往年的高考试题中比较分析类选择题也是常考内容。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文综第10题。

【析图破题】

②注:洛伦兹曲线是一种显示经济体内收入(或财富)分布的方式。图中的点代表县区点。

主要做题步骤:

①分析图名,洛伦兹曲线

②分析名词,洛伦兹曲线是一种显示经济体内收入(或财富)分布的方式,图中的图例密度与县区密度有关

③看清图例,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和均值线的比较,图中图例分布密度变化

④找出规律,沿着图中“箭头”方向,GDP逐年趋向均匀分布,而图例多分布于90%以下,人口集聚程度高

10.【参考答案】B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变化。读图可知,2009—2018年西藏三次产业产值稳定保持住了“三二一”结构,A项错误;藏区从业人员百分比由“一三二”转为“三一二”结构,B项正确;第二产业产值百分比及其从业人员百分比均呈上升趋势,C项错误;第一产业经济地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占据主导,D项错误。

【创新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产值变动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减。城市化是高考地理中人文地理部分常考内容。该题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产值变动和从业人员的增减来考查学生关于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对城市化表现的理解。该题侧重地理和政治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我国经济政策、经济规模等的整体把握,对于培养将来的经济人才和人文地理城市布局等专业的地理人才作用巨大。

本题属于前后时间段对比分析类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的分析和对规律的理解。该类题在高考题中多次出现,一般表现为自然地理难度较大,而人文地理难度较小的特点。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文综第7题。

【思路引导】比较题最主要的是找到比较的点。

常考的比较点有两个:①数量比较,②比重比较。

【易错警示】比较类选择题的易错点是将数量和比重混淆。在实际考试中学生只需要牢记数量≠比重,就可以在做比较类选择题过程中避免绝大多数的陷阱。

11.【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西藏地区属于我国生态脆弱区,第二产业耗能大,污染重,不适宜在该地区大力发展,A项错误;三大产业不应均衡发展,而是需要因地制宜、有侧重地发展,B项错误;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不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故产值仍需合理增加,C项错误;藏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但不发展又不利于经济进步,因此合理、适度地发展第二产业更符合藏区实际情况,D项正确。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高占军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

【例2】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截然转折处,它的形成与河流不同河段的差异侵蚀密切相关。图3示意青藏高原东缘某大型河流4条支流纵剖面图上的裂点分布情况,图中裂点大致呈层状分布(同层裂点的形成时间大致相同),在地壳抬升作用下,由出水口附近形成并逐渐向上游迁移。据此回答9~11题。

注:出水口为支流与主干流的交汇处。

9.河流上游高海拔地区裂点形成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

A.人类活动 B.岩石性质

C.气候变化 D.冰川作用

10.甲河流纵剖面上裂点数量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 )

A.海拔较高 B.滑坡阻塞河道

C.区域气候变化 D.河流流程较长

11.推测图中裂点形成时间最早的时期是

( )

A.T1 B.T2 C.T3 D.T4

9.【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裂点形成的影响因素。由材料可知,裂点即河流缓坡段与陡坡段的截然转折处,裂点的形成与河流不同河段的差异侵蚀有关,一般而言,河流源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冰川分布较广,在冰川侵蚀作用下,会改变原有河道形态,在冰川作用与河流作用的交界处会形成河流裂点,故河流上游高海拔地区的裂点可能是冰川侵蚀作用造成的,D项正确。

10.【参考答案】B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纵剖面上裂点数量较多的原因。读图可知,甲河流与其他河流相比,在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差异大致相当,而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却明显要比其他河流短,说明甲河流落差较大,河流纵剖面较为陡峭,因此甲河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当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决堤后会形成新的河流裂点,B项正确;气候变化较河流流域而言,属于大尺度因素,不具备小尺度流域特征,C选项错误;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甲河流与其他河流海拔差异较小,甲河流的流程最短,A,D项错误。

11.【参考答案】A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裂点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由材料分析可知,同层裂点的形成时期大致相同,说明同时期地壳抬升的速率相差不大。读图可知,T1时期形成的裂点海拔较高,裂点均距出水口较远,说明其多次随地壳抬升,形成时间较早,T4时期裂点海拔较低,距出水口较近,说明其随地壳抬升次数较少,形成时间较晚,故图中河流裂点形成最早的应是T1时期的河流裂点,A项正确。

【创新点分析】本组试题的第一创新点在于对试题素材的选择,本题素材来源于《地理学报》2018年第9期《走廊南山河流纵剖面高海拔裂点的成因》一文及《第四纪研究》2017年37卷第2期《河流瞬时地貌:特征、过程及其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内涵》一文,试题设问均建立在有关河流地貌的新概念“河流裂点”之上,对于学生而言,“河流裂点”属于陌生情境中的新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第9,10题,以“河流上游高海拔地区”为“设问窗口”,设问角度具有“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旨在规避大尺度设问下的同质化答案,避免学生陷入机械式、固定化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突破传统,敢于求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第11题,需要学生进行思维转化,第一步应当将河流纵剖面裂点分布转换为区域构造运动,第二步将区域构造运动转化为河流纵剖面上裂点分布的高度差异,进行思维迭代,本质上是属于创新思维的习得方式,通过对基础思维的迭代过程,学生可以掌握地理学科的高阶思维。

【押题目标分析】本组试题与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9~11题组从试题设置位置与定位上来讲,均属于地理试卷中选择题的“压轴试题组”,两组试题均具有试题难度较大、创新性要求高、素养导向明显的特征。两组试题均以复杂学术情境为依托,对高中地理学科自然地理部分中的核心内容展开“小切口,大纵深,高思维”的复杂考查,设置陌生情境能够增加试题情境对学生在认知方面的挑战,有助于学生形成非常规化的思维方式,避免其陷入程序化、机械式的解题过程,符合现阶段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两组试题均关注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中对试题“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要求。“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两组试题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用地理视角关注现实问题,本组试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选取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理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是对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最好诠释;第二,以地理语言阐明事物原理,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往往不是单一要素的演化过程,而是地理环境整体性演化发展的结果。因此,绝大多数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演化的机理很难一眼看清,这时就需要借助地理学科的语言、思维与方法阐明地理问题情境的形成机理。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刘斌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

【例3】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图4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4

1.某地农业生产中有“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的说法,该地可能是

( )

A.江淮地区 B.华南地区

C.川渝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2.2023年立春到立夏期间

( )

A.地球公转角速度逐渐变快

B.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C.我国北方地区日影逐渐变短

D.我国最北与最南端昼长差值变小

1.【参考答案】D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根据“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可知,该地农产品有花椒、胡桃、柿子和枣,且都是秋季收获,因此该地可能为我国北方地区,D项正确。故选D。

2.【参考答案】C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春分为3月21日前后,计算可知立春为2月4日前后,此时地球距近日点较近并逐渐远离近日点,因此地球公转角速度逐渐变慢,A项错误;从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春分至立夏期间,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再变小,B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日影逐渐变短,C项正确;从立春到立夏期间,我国最北端与最南端昼长差值先变小后变大,D项错误。故选C项。

【创新点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组试题巧妙地将民间谚语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考查了地域文化、农事特征以及地球的运动等方面的知识。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呈现身边地理,注重“活学活用”,较好地诠释了生活性和情境性。同时本组试题还强调了区域认知方面的考查,从农产品有花椒、胡桃、柿子以及枣,且都是秋季收获这样的关键信息中得到提示判断区域的方法是比较新颖的考查方式。

【押题目标分析】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摒弃“繁、难、偏、旧”,注重基础落实,本组试题很好地顺应这种要求和变化。近几年高考中将地球运动赋予生活情境的考查中的命题方式比较普遍。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建议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析图破题】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鞠春清 辽宁省东港市职业教育中心】

【例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朝阳市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西连内蒙古自治区,域内多低山丘陵,年平均气温约10.5℃,平均年降水量约43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 660小时,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朝阳大枣是该县特产,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色泽鲜艳,状如玛瑙,皮薄肉厚,色泽红艳,甜度脆度居枣中榜首。图5为辽宁省地形图,图6为朝阳大枣景观图。

图5

图6

(1)指出朝阳枣树的生长习性。(6分)

(2)说明朝阳县气候大陆性强的表现及成因。(6分)

(3)请为朝阳大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1)耐寒;耐旱;喜光;耐贫瘠。(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表现: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每点1分,共2分)

成因:距海较远,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弱,且有山地阻挡,夏季风弱,降水少,光照强;地处温带内陆,且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冷空气活跃,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每点2分,共4分)

(3)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证大枣品质;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完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建设,扩大市场;完善灌溉、排涝等水利设施,促进大枣稳产增产;发展乡村游、采摘游,发展大枣食品加工业,完善产业链。(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全能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根据材料可知,朝阳县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大枣应耐旱、喜光;县域内多低山丘陵,易受流水、风力侵蚀,土层薄,大枣应耐贫瘠;朝阳县纬度较高,且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受冬季风影响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大枣应耐寒。

(2)朝阳县气候大陆性强的表现是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主要是因为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距海较远,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弱,且有山地阻挡,夏季风弱,降水少,光照强;朝阳县位于温带内陆,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且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强,冷空气活跃,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

(3)可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有利于保证大枣品质;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农产品销售量;完善信息网络,利于发展电商销售,完善交通网建设,可以扩大市场范围;朝阳县年降水量少,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应完善灌溉、排涝等水利设施,促进大枣稳产增产;发展乡村游、采摘游,发展大枣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可促进农民增收。

【析图破题】

【创新点分析】本题素材切口小,贴近生活与生产实际,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关注区域发展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增强综合思维能力,提升热爱家乡的情感。

【押题目标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发展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本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密切联系,高效对接高考命题。本试题尤其与2022年湖北省高考卷第16题第(1)(2)问密切度较高。

【全能解析负责教师:耿铁军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全能本题河流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