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素养提升(一)
——区域认知综合练

2023-12-06 12:07李兴防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5期

李兴防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

一、区域位置与特征

(一)典题示例

(2023年湖北省选考,1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1示意试验区位置,图2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图1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列举该方案推广条件。

【思维流程】

【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

(2)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性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易燃物,引入食草动物放牧,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

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多样;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资金充裕,机械化水平高。

(二)技巧点拨

1.如何对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1)对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区域,一般描述其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大比例尺地图中的区域,一般描述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及位于河流、山脉等地理事物的什么位置)。

2.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

(1)纬度位置→纬度带(低、中、高纬度)、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热量差异→多种或单一农业经营方式。

(2)经度位置→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及内陆)→降水差异及农业类型、交通运输方式、经济的开放性。

(3)相对位置→周边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外合作与交往(对外贸易、市场规模)。

3.特征描述类试题答题“三步法”

(1)精准定位,确定描述主体: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然后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特征:①区域自然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

②区域人文特征:包括人口、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③抓关键词,术语准确规范:紧扣题干要求,把握答题关键,规范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三)对点训练

(2023年长春模拟)咖特是一种常青灌木,其树叶天然带有一种苦涩味,但若是放入口中咀嚼,汁液会逐渐变得甘甜,与此同时,汁液里还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生物碱,这种生物碱效用类似一种低毒素的兴奋剂,能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使得食用者感觉精神愉悦、亢奋,极其容易产生依赖和上瘾。在也门,人们都喜欢咀嚼这种树叶,虽然种植这种植物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但是当地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纷纷在宝贵的农田里种植咖特。图3示意也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图3

1.结合也门的地理位置,推测咖特的生长习性

( )

A.耐涝 B.喜阴 C.耐旱 D.耐寒

2.当地农民长期大规模种植咖特,会导致

( )

A.耕地面积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气候更加湿润 D.土壤肥力提升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该地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可推测咖特应该耐旱耐热,C项正确。第2题,咖特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该地气候干燥,长期大规模的种植,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A项正确,D项错误;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B项错误;水资源的短缺,土地荒漠化,导致气候更加干燥,C项错误。

二、区域差异与联系

(一)典题示例

(2023年湖南省选考,1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图4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图4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思维流程】

【答案】(1)方言类型复杂,空间差异大;以粤语、客家语为主;粤语主要分布在广州以西;客家语主要分布在东部;闽语主要分布在粤东沿海、雷州半岛;非粤语区存在诸多“粤语岛”。

(2)省会城市广州地处粤语区,省会城市和省内中心城镇之间长期存在密切的人员来往、文化交流,省会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香港和澳门也以粤语为主,与其他地区的中心城镇联系较多;(与乡村地区相比)中心城镇人口来源复杂,受周边方言影响小。

(二)技巧点拨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

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等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素质、增长速度等差异

3.区域联系的表现

(1)自然要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或转换;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等。

(2)人文要素:人口流动与迁移、产业转移、资源调配、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三)对点训练

(2023年潍坊统考三模)城市半径可用来判断各城市的扩张过程。图5示意2012年和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半径及半径增长倍数变化。完成1,2题。

图5

1.长春和上海两城市半径增长倍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城市经济规模 B.城市半径基数

C.城市化水平 D.城市环境质量

2.南京的城市半径增长大于北京,可能是因为南京

( )

A.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B.城市人口众多

C.可利用建设土地广 D.水陆交通发达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2012年和2020年上海城市半径均高于长春,根据材料信息“城市半径可用来判断各城市的扩张过程”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上海相比,长春城市经济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环境质量不如上海,所以影响到长春城市的扩张(长春城市半径均低于上海);但长春和上海两城市半径增长倍数相比,长春半径增长倍数高于上海,主要影响因素是,与上海比,长春城市半径基数小。第2题,读图并结合分析,南京的城市半径增长大于北京,可能是因为南京可利用建设土地广,C项正确;北京的城市经济腹地更广阔、城市人口更多,A,B项错误,水陆交通便利程度对城市扩张影响较小,D项错误。

三、区域开发利用评析

(一)典题示例

(2023年山东省等级考,11~13题)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6)。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11~13题。

图6

1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

1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 )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1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思维流程】

【答案】11.C 12.D 13.C

(二)技巧点拨

1.区域开发方向的选择

扬长区域存在的资源优势区域产业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区域开发具备的生态、环境基础优势避短区域开发面临的资源限制条件区域产业开发存在的不利区位条件区域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2.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1)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发条件:包含开采条件、交通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等。

(3)市场条件:可从消费市场大小、消费能力高低、市场潜力大小、距离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环境影响:评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区域开发评析的四大角度

(1)分析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主要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或正在经历衰落。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4)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三)对点训练

(2023年徐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驱龙铜矿位于拉萨河上游地区,平均海拔在5 000 m以上,地势险峻,是中国已探明最大斑岩型露天开采铜矿,已探测铜金属储量为1 036万吨,品位约0.39%(全球铜矿平均品位约0.5%),伴生矿主要为钼金属。原矿开采后需通过9 000 m长的输送皮带运送到较低海拔处选矿厂再加工,变成铜精矿,1吨的铜矿在开采选矿过程中需要耗用3.5~4吨的水。

材料二图7为驱龙铜矿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7

(1)概括驱龙铜矿资源的特点。分析选矿厂没有建在铜矿开采点而是建在图示位置的原因。

(2)推测驱龙铜矿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

(3)当地政府提出绿色矿山建设理念,请提出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平均海拔在5 000 m以上”可知,分布区海拔高;由材料“是中国已探明最大斑岩型露天开采铜矿”可知,埋藏浅、储量大;由材料“品位约0.39%(全球铜矿平均品位约0.5%)”可知品位低。由图中铜矿开采点和选矿厂位置可知,两者的差别为,铜矿开采点位于山区,选矿厂位于河谷地区,故可推断原因为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河谷地带,地区较开阔平坦;修建基础设施成本较低。再结合材料“平均海拔在5 000 m以上”及青藏高原环境特征可知,相比于铜矿开采点,选矿厂海拔较低,含氧量较高,适宜工人较长时间工作。

第(2)题,驱龙铜矿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方面表现为挖掘过程中造成草场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方面表现为废水、废气和废渣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具体表现为矿渣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粉尘污染等。第(3)题,结合分析可知,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措施主要表现为由开矿引起的生态破坏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工业三废引起的污染需要进行治理。生态修复可通过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和督促;采空区回填复植;对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采取封育手段,实施自然修复;水分条件较好地区,利用本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工业三废进行资源化利用;治理污染,达标排放。

【答案】(1)特点:储量大;品位低;埋藏浅;分布区海拔高。原因:海拔较低,含氧量较高,适宜工人较长时间工作;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河谷地带,地区较开阔平坦;修建基础设施成本较低。

(2)草场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矿渣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粉尘污染等。

(3)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和督促;采空区回填复植;对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采取封育手段,实施自然修复;水分条件较好地区,利用本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治理污染,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