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

2023-12-06 08:29彭湘萍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彭湘萍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育人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介绍了“1+X”证书制度以及“课证融通”两个核心概念,其次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的必要性,最后着重探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6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8-0212-03

0     引 言

“1+X”证书制度开启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国家为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变化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引领着高职院校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创新。“课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落地的关键和有力抓手,不断得到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重视。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1+X”证书制度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加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指出“1+X”证书制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1”是指学生通过接受学历教育并达到相应专业标准而获得的毕业证书,全面反映了学校教书育人的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序列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X”是指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X”作为“1”的补充和拓展,突出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追求,对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继而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来讲,“1+X”证书制度体现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具体、可操作的方向,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起到了引领作用。

1.2   课证融通

以唐之享为代表的人本教育者认为,要加强课程在适切性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课程对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功用,推动课程从教材导向转向学生需求导向,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提升[1]。“1+X”证书制度作为国家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掀起了全新的育人模式创新风潮,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课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落地的有力抓手,是指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对此,学者毛少华强调,课证融通要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X证书要求的职业技能相融合[2]。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理论化色彩偏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离,无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这样既降低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又弱化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与信心。“课证融通”高效地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起来,彰显出浓郁的人本教育关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师生建立起科学的教、学思路,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其中指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作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实践,是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的积极体现,更是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知识经济背景下,面对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教育热情越发高涨,这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快速增长,同时也使得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巨大压力。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能满足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而“课证融通”打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互割裂的局面,迎合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对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在“课证融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优化机制,而且需要面向“课证融通”在高职院校中的长远发展要求,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构建策略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工作的长效发展,既涉及了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也涉及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等[4]。高职院校只有将“课证融通”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多个方面一起发力,才能够为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

3.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需要面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用人单位工作要求与工作任务引入育人实践中,挖掘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与职业技能培养工作之间的契合点,在明确专业课程教学方向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具备的内容编排逻辑与传统课程体系具有明显差别,其本质是对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进行分割,形成较小的、独立的组成部分,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替换与灵活组合。在各个模块的设计中,高职院校需要确保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并将新时代的生产技术、生产规范引入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中,促使学生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的专业能力能够与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乃至真实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相契合[5]。另外,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有必要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深化“課证融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标准,都可以在解析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要求、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要求过程中发挥依据作用,并能够成为评价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成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状况的指标。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也能够反哺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工作的开展,促使相关工作具有更高的水平。

3.2    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推进“课证融通”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校本教材的开发还是育人实践中,教师队伍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6],这也决定了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构建“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的重要一环。在此方面,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引导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为了能够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实现对接,高职院校需要依托宣传、培训以及教师经验分享等活动,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将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入教学过程,打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之间的隔阂。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强化人才培训与人才引入,确保教师兼具“1”与“X”的教学能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标准、引入工作标准与“1+X”证书教学需求实现对接,这是确保教学成效达到“课证融通”要求的关键。为此,在人才培训标准与人才聘任标准的制定中,高职院校需要将“1”与“X”的教学能力要求作为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进而打造出能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课证融通”的教师队伍,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夯实基础。最后,高职院校有必要抓住校企合作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以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为支点,为“课证融通”提供师资支撑。这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够建设利益协同机制、协同合作机制,在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挥出企业人才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补充作用,以及企业实训资源在师资培养中的支撑作用[7]。另外,教师队伍育人能力的提升,既要求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这些主体有必要以推进“1+X”证书制度有效落地,助力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为出发点,将相应师资培训工作融入教师培训规划中,充分发挥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引领作用。

3.3    创新优质人才培养机制

“1+X”证书制度以及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起的“课证融通”模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与社会用人需求的契合性层面,也体现在倒逼高职院校优化育人机制,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终身发展等层面。为了促使这些价值得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有必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推进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后培训工作的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学分互换机制[8]。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其他院校、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共建学分银行。学分银行对学生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其他学习成果进行登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则在做好学分验证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学分互认。这种机制既能够避免不同阶段的育人工作、培训工作产生内容重复与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视程度,为“课证融通”工作的深化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提升育人实效性为出发点,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在“课证融通”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设中,虽然各方主体需要提升对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视程度,但是需要谨防陷入唯通过率、唯数量化的误区,从而避免教学评价工作偏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初心。这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深入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价值,找准“课证融通”工作方向,通过推进评价内容、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能够真实反映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跟踪记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使评价体系呈现出重视过程评价以及提倡终身发展的特征,促使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替代学生取证率,成为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最高的组成部分[9]。

4     结束语

“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工作,既有利于优化高职教育育人模式,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能够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用人单位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实现对接。高职院校在推进“课证融通”的过程中,需要面向“课证融通”长效发展需要,以实现“课证融通”价值为出发点,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创新优质人才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以动态化的眼光审视“课证融通”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索“课证融通”建设工作持续优化路径,从而促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实现对接,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发展做好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三福. 试论唐之享的教育思想[J]. 当代教育论坛,2014(3):10-18.

[2]毛少华. 職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当代职业教育,2020(1):55-61.

[3]钟培军.“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有效途径: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10):167-169.

[4]李冬梅.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2(3):7-9.

[5]梁艳,胡先智,丁心安,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实施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0):115-117.

[6]孔丽云,朱立宗.“1+X”制度下高职新能源“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0):118-120.

[7]周蓉.“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的探索: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3):12-15.

[8]毛少华,李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21(12):47-51.

[9]陈露.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研究[J].现代交际,2021(19):23-26.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