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的策略探究

2023-12-06 02:17陈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内部治理内部审计高校

陈平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这对高校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推动手段,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文章秉承内部审计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理念,从目前国内高校所处环境出发,探索内部审计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的途径和策略,以期挖掘出内部审计更多的价值,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内部治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04

[中图分类号]F239.45;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8-0013-03

0     引 言

高校治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可以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内部审计能够使高校实现治理现代化,因此,探索内部审计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的策略很有必要。

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2014年,教育部加快推动高等院校的章程制定与实施,推动高校依据章程进行自主管理。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推动“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赋予了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这一系列文件的陆续发布,对高校治理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1]。

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工具和保障,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2]。《“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国家审计工作要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这也为内部审计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基于此,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内部审计的新使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在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成为每一个教育审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     内部审计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的策略

2.1   保持服务学校治理的审计理念,树立审计全局观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47号)中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位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3]。这一定位是结合当今时代要求和高校日益多元化的内外部环境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和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深化。由此可见,要想有效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构要守正创新,审计目标上要以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助推学校发展为根本遵循,审计理念要由原来的“重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职能由原来的鉴定业务向审计增值服务转变。

高校内部治理是一整套涉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力和资源的分配、制约的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及运行体系,它提供了一个确定高校发展目标、决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和绩效监控的框架。内部审计活动想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融入高校组织运行。从高校内部治理的视角出发,要将审计视野扩大到整个学校的运营环境中,将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形成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的审计策略,这样将有效提升审计的价值和系统性,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从“经济警察”向“战略业务顾问”的职能转变。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学校的总体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构架和管理模式,则很难对风险控制和治理有效性作出评估并提供建议。因此,若想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内部审计部门要增强服务高校治理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确立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功能定位,并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确保审计工作方向正确,以及高效开展审计业务,为高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2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确立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治理中的地位

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由谁负责”“向谁报告”决定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地位。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中地位越高,权威越大,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明显[4]。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内部治理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原因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实际隶属层级和报告层级不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大多是自己的同级单位,这些部门的配合度、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对审计问题的披露、审计建议的采纳、审计整改的落实等产生重要影响,审计工作常常因此难以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决定。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总则中增加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等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47号)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审计体制机制,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各单位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基于此,高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审计委员会,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具体而言,一是要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从治理结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领导体制,从报告关系上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通常可采用的领导体制有两种:一是党委会下设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作为成员参与的审计委员会;二是审计机构直接受学校党委直接领导。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领导体制。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能够确保党对高校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为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有为才有位”,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構获得一定地位的基础上,高校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或党委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推动内部审计机构主动作为,为学校科学合理布局提供良策,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大学建设。

2.3   围绕高校治理的关键点,制订系统性的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于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审计计划作支撑。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计划往往不够重视,特别是中长期的审计规划不足,审计部门因审计资源限制,忙于完成校领导或组织部门等委托的各项审计业务,无暇从学校全局角度思考长期的审计规划,这使得审计部门陷入被动的局面,审计计划表现出缺乏前瞻性和自主性的问题。基于此,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聚焦学校的治理目标,围绕高校治理的资源配置、权力制约等关键点,对高校的风险和内控机制进行评估,并通过座谈调研、上门征求意见等方式加强与纪委监察、巡查、财务、人事等各部门的沟通,将相关意见和建议融入审计计划[5]。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审计活动开展时获得更多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依靠信息共享,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审计盲区,完善审计计划,节约审计资源。此外,要根据评估和调研结果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建立审计项目库,对审计项目、审计对象进行汇总、分析和综合管理,根据项目重要程度、资金资产规模、项目风险水平、审计频率等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在中长期审计规划的基础上,对初选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等进行可行性分析,进一步细化后制订上下衔接滚动式的年度审计计划。抓住学校的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审计立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配置到学校治理难点领域、重点业务范围、重大资金项目、重大政策落实以及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利用全局思维精准安排和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推进审计全覆盖。

2.4   以审计项目为着力点,向下延伸治理触角

内部审计对高校内部治理的推动和支撑,需要依靠审计项目的安排来实现。针对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任务繁重等现实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要着力加强审计资源的统筹融合,在审计“一盘棋”上提质增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能,推动治理触角不断向下延伸[6]。①以审计计划为统领,从审计总体目标出发,统筹开展各种类型审计项目。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巩固、深化以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工程項目审计等为代表的基础审计业务。例如,落实对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的监管,推动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向纵深发展,强化绩效导向,推动高校财务治理优化[7];通过强化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动高校内部权力规范运行,助推高校反腐倡廉文化建设;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发现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运行的缺陷,规范管理流程,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学校运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聚焦重点业务和关键领域,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事关学校发展后劲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等的使用效益以及重要政策的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积极探索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绩效审计等专项审计,促进重要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措施贯彻落实,保证重要资金、重点项目使用效益提升。总之,审计部门应将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有机结合,既兼顾审计的覆盖面,又突出审计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查找阻碍高校发展的改革瓶颈和问题根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健康发展。②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创新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加大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实施时间,统一进行人员调配与分工,打破部门、院系、项目间的壁垒,探索多角度分析、多项目融合、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对重要业务、重点项目集中优势资源突击攻克[8]。例如,将预算执行、决算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嵌入内部控制检查,达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审计效果,提升审计效率。

2.5   推动审计结果运用,形成监督合力

随着高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延伸自己的服务范围,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推动审计问题整改。一方面,内审部门要以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紧紧围绕领导关切、群众关注的重点,认真开展审计调查研究,利用审计工作具有的综合性和接触面广等优势,按照报告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审计报告,推动审计报告从微观层面向管理机制、制度建设的宏观层面拓展,做好重大审计问题的梳理和研判,将审计报告反映的共性问题纳入审计问题整改清单,形成建议书或总体审计报告,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审计结果公开范围推动高校内部治理水平提升。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审计结果公开,进一步健全审计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和协同机制,以督促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将审计结果推送到相关监督和职能部门,注重与纪检监察、巡察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监督合力,推动主体责任单位和主管部门举一反三,从根源上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提升整改实效,完善学校治理机制,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提升[9]。

3     结束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实现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确立好自己的定位,进一步推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辅助开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廖宏伟.新时代内部审计在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2(10):54-56.

[2]欧阳渊,张凯文,张丽娜,等.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会计师,2021(11):78-79.

[3]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68-70.

[4]付国春,陶其高.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21(12):131-133.

[5]雷洋昆,刘芝玮.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新框架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22(3):4-10.

[6]夏午宁,张键琦.高校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治理研究:基于《“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启示[J].会计之友,2022(19):24-29.

[7]赵鲁光.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基于公共预算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3(61):41-45.

[8]黄萍萍.审计业务“两统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2(1):80-84.

[9]刘桂江.大学章程制度视角下内部审计促进高校治理优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2(1):33-39.

猜你喜欢
内部治理内部审计高校
内部治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