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12-06 02:08冉彦杰肖平
休闲运动与健康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冉彦杰 肖平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恩施“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恩施“板凳龙”作为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所蕴含的功能、精神价值及文化内涵能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两个层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为:(1)思想基础层面,板凳龙构建共同精神家园;(2)物质条件层面,板凳龙助力民族经济发展;(3)价值取向层面,板凳龙传扬民族平等精神;(4)制度保障层面,板凳龙制度体系助推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完善。基于此,探索出板凳龙的实践路径包括:(1)融入学校,传承文化: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2)融合旅游,发展产业:构建区域特色+板凳龙民族文化旅游;(3)制定赛事,促进交流:提升竞赛的竞技性、规范性、观赏性;(4)回归田野,守正创新:创立“政”“企”“民”研学传承基地,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恩施板凳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Enshi “Bench Dragon” Casts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RAN Yan-jie,XIAO Ping

(College of P.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etc. to enshi “bench dragon” and “cast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to analyze. It is concluded that Enshi bench dragon,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the Tu family, contains function, spiritual valu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cast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munity from the two levels of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The theoretical logic is: (1) Ideological foundation level, bench dragon to build a common spiritual home; (2) material conditions level, bench dragon to help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3) value orientation level, bench dragon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national equality; (4) system security level, bench drag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system. On this basis,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includes: (1) into school, fitness heart; (2) tourism, promote industry; (3) borrow the event, increase exchanges; (4) breed talent, strong culture, four path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shi bench dragon, and thus cast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Key words: Enshi bench dragon; Chinese national sense of community; Theoretical logic; Practice path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時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2],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功能与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当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相对薄弱,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还是通过各种物质展示出来的有形实体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可以通过无形的精神意识维度和有形的物质实体维度来实现[4],也能从思想基础、价值取向、物质条件、制度保障四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

这为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探讨恩施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为起点,进而探索恩施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板凳龙范式”。

1 恩施板凳龙的起源说

1.1 祭祀活动:舞龙求雨说

相传在汉代,恩施发生了一次严重旱灾,若置之不理将导致颗粒无收,于是东海的一条龙不顾天条约束,一跃而起,飞往恩施,行云布雨,缓解了当地旱情,但由于龙触犯了天条,身体被分割成了数段洒向人间。为了感恩与缅怀龙,人们将龙的身体一节一节地拼接起来,在田间地头舞动,期望神龙可以复活。之后,这种传统便被保留下来,每逢庆祝丰收之时,便以舞板凳龙的形式祭祀神龙。

1.2 农业生产:驱虫避害说

恩施农耕文化久远,但在古时人们对于虫害往往苦不堪言。起初,恩施人民为了驱除虫害,利用稻草扎成的草龙舞动于田间地头,久而久之发现用稻草编制的草龙在舞动的时候容易损毁,且不便保存,需要再次舞龙驱虫时得重新编制。因此,恩施人民开创性地采用家里的板凳来制作龙,不仅不易损坏,而且取材便捷,制作方便,逐渐演变为今日的板凳龙。

1.3 军事操练:“板凳拳”演变说

武陵山区,山高林密,常有野兽出没,且湖北恩施咸丰古时是盐商和马帮的必经之地,悍匪常年盘踞于此,不仅打劫过往商队,对当地百姓也加以残害。土家先人为了保卫家园、驱除野兽,在练就本领时,选择了在家随处可取的板凳作为武器,加上一定的套路,“板凳拳”就此诞生。在闲暇之余,土家人为了自娱自乐在板凳拳的基础上对板凳加以改造,形成了今日的板凳龙,每逢逢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之时舞板凳龙以增强氛围,强身健体。

1.4 休闲娱乐:倾杯助兴说

土家儿女每逢丰收之时便会大摆筵席,举杯庆祝。一次酒桌上,几位大汉酒过三巡,意犹未尽,便举起身边的板凳在宴席上舞动,所见宾客被一时兴起的表演所吸引,便拍桌鼓掌以附和节奏,顿时有声有色,表演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之后,恩施土家儿女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编排,形成了恩施板凳龙。

2 恩施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

2.1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互帮互助,传承着共同的文化符号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西南部[6],州内百峰云集,河流密布。古时恩施因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与外界交流甚少,在农忙时节,州内各族人民互帮互助;在农闲时节,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娱自乐。恩施土家族与古代巴人有着深厚渊源,秦巴战乱之后,巴人族群支离破碎,直至宋代,同来自各地的民族相互融合才在恩施地区形成土家族[7]。土家族自此成为恩施地区的主导民族,此间板凳龙的起源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恩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例如,今天恩施板凳龙的主要传承地就在恩施芭蕉侗族乡,土家板凳龙已经成为恩施地区共同的民族文化符号。

2.2 以板凳龙作为民族特色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恩施板凳龙作为一项表演的体育文化活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初步成熟。恩施民间涌现了一批板凳龙队伍,并参与各类活动。其中,以周礼乐老先生为代表的板凳龙队伍多次在县文艺汇演上獲奖,恩施板凳龙开始以表演的形式广泛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恩施板凳龙作为民族文化展现形式,多次登上各地舞台,除了在当地独具特色的“恩施女儿会”“芭蕉侗族乡茶叶节”和“咸丰梨树节”等活动中表演外,还在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进行表演,后受邀在中南海和澳门等地进行展示。

2.3 以板凳龙作为校本课程内容,进入当地中小学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8],在恩施板凳龙传承人与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板凳龙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在甘溪民族初级中学,以初二的学生为传播对象,在每周一节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堂上开展该项目的教学活动,此外在黄泥塘小学、芭蕉民族初级中学等学校均有开展。这些举措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传承与保护了恩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4 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路径之一[9]。恩施芭蕉侗族乡的板凳龙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之下,于2009年先后被列入恩施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在2011年,恩施咸丰板凳龙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加大了对于恩施板凳龙的传承与保护。

虽然恩施板凳龙通过多项举措进行传承与发展,并初见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例如,传承人员流失、规则性与竞技性不强、竞赛和表演机制不成熟、受到现代经济体育的强烈冲击、政府扶持意识不强、作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受限等问题。

3 恩施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

3.1 思想基础:板凳龙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各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因生产方式、地理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信仰和图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精神家园[10]。恩施地区从元代实行的土司制度,再到清朝的流官制制度,土家族在恩施地区占据了主导位置。而恩施地区的苗族、侗族大部分是从周边地区迁徙来的。在恩施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前各民族关系相对僵硬,板凳龙的出现如细雨一般沁润恩施各族人民心田,以此为媒介调和民族关系、增加民族温度、促进民族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恩施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关系得到空前改善,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族交流,恩施板凳龙自觉扮演了民族粘合剂的角色,通过各项民族文化表演和比赛在多民族之间进行传播,以恩施板凳龙为载体,各族群众在参与、观赏板凳龙时增进了民族归属感,同时也将本民族的精神嵌入到板凳龙之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来源于各个民族的精神汇合,板凳龙正是在传播过程中吸纳各个民族的精神,以此构成了恩施地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3.2 物质条件:板凳龙助力经济发展

中华民族发展史充分证明,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呈高度相关[11]。恩施板凳龙的主导功能大致经历了崇拜祭祀、休闲娱乐、表演竞赛三个时期,在这过程中也逐步建立起娱乐、休闲与健身的功能。功能和价值相生相伴,恩施芭蕉侗族自治乡是恩施玉露茶的诞生地,但是随着鹤峰毛尖,利川红等茶叶的出现,恩施玉露的竞争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恩施芭蕉侗族乡同时作为板凳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当地政府充分利用两者的特色,将茶叶与板凳龙结合起来,举行“恩施玉露茶叶文化节暨板凳龙文化节”,吸引大批的游客参加,进而拉动消费,增加当地茶农的收入。通过将板凳龙与当地茶叶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茶叶+板凳龙”新产业,不仅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了一张特色产业名片。来自天南地北的各族人民因为板凳龙联系在一起,收获了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从物质层面促进民族大团结。

3.3 价值取向:板凳龙传扬民族平等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传统文化[12],因此板凳龙蕴含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恩施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之前的恩施交通闭塞,恩施板凳龙的传承就在这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展开。从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分析,在传承过程中,人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民族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贵贱,民族和民族之间不分彼此,相互尊重,土家板凳龙成为民族和民族之间交流的介质。板凳龙在选择传承人时不会仅限土家儿女,摒弃了古时的“传内不传外”的民族偏见,秉持民族一律平等的理念,在恩施地区的汉族、侗族和苗族之间广为传播,促进了民族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板凳龙的内涵精神也不断扩展。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外来民族文化与恩施本土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碰撞,恩施板凳龙借此良机发挥其媒介作用,促进各民族思想交流、情感交往与意识交融。一项体育文化活动包含的精神往往是多个层面的,从恩施板凳龙起源来分析,包含着结草衔环,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人定胜天、敢于追求幸福的不屈精神;不惧强权、安国安民的担当精神。恩施板凳龙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传承了其动作技术,更将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延续传递,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族平等精神,这也是恩施板凳龙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3.4 制度保障:板凳龙制度体系助推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完善

社会制度由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构成[13]。在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从制度层面来看,属于基本制度中的上层建筑。板凳龙的相关制度作为具体制度。基本制度比较抽象,需要具体制度落实,而具体制度是基本制度的基石,从微观层面实现基本制度的目标。根据社会制度的复合性特征,无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还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都不能单独存在,必然与其他制度发生联系,也只有各项制度相互配合,才能在规范和促进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是实现多元一体、互帮互助、共同富裕的民族宏图。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其制度的完善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添砖加瓦。回归到板凳龙本身,可利用板凳龙自身制度的完善为民族传统体育制度的完善提供“板凳龙制度范式”。落实到板凳龙制度层面,第一,健全板凳龙发展制度,包括与学校联合发展制度和与社区、景区联合发展制度,发展制度是根本。第二,构建竞赛制度,包括小区域的板凳龙竞赛制度和大环境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制度,竞赛制度是杠杆。第三,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包括对于板凳龙自身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板凳龙所处的外部环境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保障。不同事物运行制度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板凳龙制度的完善可以延伸或借鉴民族传统体育,甚至社会的其他方面,为社会整体制度的运行提供“板凳龙智慧”。从制度完善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保障提供支持。

上述研究的思想基础、物质条件、价值取向、制度保障四个层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四者相辅相成,分别从不同层面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助力民族经济发展、传扬民族平等精神、助推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完善的同时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探索恩施板凳龙的实践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

4 恩施板凳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4.1 融入学校,传承文化: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共生[14]、进入课堂[15]、与学校融合是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传承人[16]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17]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18],要求各个学校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体实施路径包括:(1)进入课堂和大课间,强化健身和普及。首先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適当对板凳龙的技术动作加以修改,简化较难技术动作,优化不合理技术动作;其次规范器材规格使之与学生相匹配,减小初学者的难度。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编排板凳龙课间操,恩施地区的部分中小学已经将摆手舞设置为大课间的主体内容,这为板凳龙提供了良好的经验。(2)进入竞赛和社团,强化训练和提高。要根据板凳龙的项目特点精确项目分类,板凳龙与广播体操都是按照既定的套路配合音乐进行,因此可以与广播体操规划为一类,竞赛制度的设置也可参照广播体操。社团是将兴趣相同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的非正式组织,可以与体育课等正式组织互补呼应[19],课上学习板凳龙基本技术,再通过成立板凳龙社团加强练习,以此提高校园板凳龙的技术水平。(3)进入思政与艺术节,强化教育和传承。恩施板凳龙本身所蕴含的感恩精神、平等精神、担当精神以及在练习板凳龙的过程中体现的团队合作精神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元素。目前恩施地区部分学校以体育艺术文化节代替运动会,更加注重体育的多元功能,例如,利川一中开展过多届体育艺术文化节,学生除了展示竞技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展示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板凳龙恰好可以作为展示多元体育文化的项目。恩施板凳龙独特的民族性可以成为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和形成教学品牌的素材,同时满足学生对于多元学习内容、多元民族文化和多元体育锻炼的需要。

4.2 融合旅游,促进产业:构建区域特色+板凳龙民族文化旅游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20]。近年来,文体旅融合发展现象不断显现。板凳龙与旅游融合一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板凳龙的健身和娱乐功能,使游客愉悦身心。具体推行路径包括:(1)地理优势与板凳龙项目优势相结合。“苏马荡”在土家语中是指老虎喝水的地方,现如今是炙手可热的避暑胜地,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避暑旅游地是板凳龙的天然剧场,因此举办“苏马荡避暑暨板凳龙文化节”不仅可以增强避暑旅游地的吸引力,丰富休闲项目,还能起到传播板凳龙的作用。(2)开设景区板凳龙体验项目。恩施州利川市的龙船水乡景区将世界民歌《龙船调》融入旅游之中,凡是到来者无不拍手称赞。但是该景区缺乏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板凳龙便是素材之一,既可以丰富景区的旅游内容,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迅速传播板凳龙。(3)将板凳龙融入景区文化表演中。利川腾龙洞景区的核心表演内容是《夷水利川》,其中“摆手舞”“肉连响”是该节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家板凳龙与摆手舞、肉连响同样作为恩施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似的娱乐、表演等属性,因此可以将恩施板凳龙作为恩施旅游景点的表演项目。(4)将板凳龙与民族传统节日融合。恩施民族节日众多,其中以“女儿会”“向王节”“月半节”和“社节”等较为知名。这些节日以庆祝或祭祀为主题,将板凳龙融入节日之中可以增强节日氛围,同时推动板凳龙发展。上述路径不仅可以传承和保护板凳龙,扩大其影响力,还可以成为该景区的旅游或节日的名片,达到创收和增强景区吸引力的目的。

4.3 制定赛事,增进交流:提升竞赛的竞技性、规范性、观赏性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在传承、保护、发扬民族传统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用[21]。利用体育赛事这一平台促进民族交流就成为重要途径之一[22]。结合板凳龙的实际情况,赛事开展的具体途径包括:(1)开创“竞速”“障碍翻越”“规定套路”板凳龙竞赛项目,提升竞技性。在开创板凳龙竞赛项目过程中,可以将竞技性体现在相同距离的竞速和相同距离的障碍翻越两方面,最终以耗时少的为获胜者。除此之外,在板凳龙规定套路的竞技性方面,可以借鉴中华武术和广播体操的赛事模式和制度,以套路的完成程度、创新性以及难度为评判标准。

(2)联合开展板凳龙赛事,提升规范性。板凳龙不仅在恩施地区活跃,在江西、广西、重庆、四川等地也均有开展,整合各地板凳龙项目,规范竞赛制度,建立统一的评分标准,形成板凳龙地区联赛制度。(3)结合民族音乐与民族服饰,提升观赏性。恩施民歌众多,其中不乏朗朗上口、节奏鲜明的民歌,《哈格咋》与《直尕思得》这两首恩施民歌节奏欢快愉悦,可以与板凳龙的运动形式相匹配。民族服饰也可以为恩施板凳龙的表演锦上添花,恩施土家族服饰以实用为原则,多为宽松轻便,图案精美,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30],不仅美观且具有民族特色,不会限制人的活动,因此可以作为板凳龙的表演服装。(4)积极申报加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先从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逐级申报,最后到达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此外,还需积极参加社会特色运动会,扩大恩施板凳龙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中的影响。(5)运用科技创新的赛事宣传途径与手段。录制VR视频和3D视频作为远程体验和虚拟体验手段,拍摄板凳龙赛事宣传片与乐趣短视频相结合以扩大传播途径。在当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可以开展“恩施板凳龙网红赛事征集令”和“板凳龙短视频挑战赛”等活动以扩大宣传。但是在开展赛事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地区特色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一部分[2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民族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保持恩施板凳龙的独特性与民族性,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以鲜明的恩施土家特色为民族交流增添色彩。

4.4 回归田野,守正创新:创立“政”“企”“民”研学传承基地

恩施板凳龙回归田野,守正创新就是要从恩施板凳龙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出发,立足于民间,把握板凳龙发展的本质、遵循板凳龙发展的规律,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落实到实践层面包括:(1)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并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政府还需进行板凳龙整理归纳工作,首先要将板凳龙的起源、发展、规则、重要传承人物事迹及制作工艺进行收集整理并转化为文字记载。其次收集各个时期与板凳龙相关的器物,最后采用线下和网络两种保存途径将板凳龙的运动过程转化为照片或视频保存。(2)纳入企业研学基地,拓宽创新渠道。目前恩施咸丰平坝营景区建立了文旅研融合,校企研学基地,主要针对美术、设计、建筑等领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其锦上添花。咸丰作为恩施板凳龙的主要传承地之一,将其纳入研学范畴,可开展寒暑假夏令营和周末研学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恩施其他景区建立研学基地。(3)重视恩施板凳龙民间艺术团和民间艺术传习所的传承作用。可将其作为恩施板凳龙在民间传承的主阵地,一方面回归田野,在民间自主传承中汇集广大民众智慧进行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民间板凳龙团体活动来扩大板凳龙的影响力。通过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确保板凳龙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历久弥新。

5 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指导着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民族工作的开展。新时代,恩施板凳龙在塑造校园特色品牌、促进民族旅游发展、形成地区赛事名片以及构建地区文化吸引力等方面潜力无限。板凳龙不仅发挥着传统健身和娱乐功能,而且在恩施这一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区还发挥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和价值。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厘清恩施板凳龙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论逻辑,探索更加多元、科学的实践路径需要更为深入地探究、实证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伟,张伦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逻辑缘起、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4.

[2]周峰.民族傳统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融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72-75.

[3]汤立许,蔡仲林.近10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7.

[4]彭响,刘如,张继生.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2):59-64.

[5]邓磊,罗欣.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路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6):24-30.

[6]恩施州人民政府.《恩施州概况》[EB/OL].[2021-04-02].http://www.enshi.gov.cn/zq_50192/esgk/202007/t20200714_566809.html.

[7]龙少林.论联合自治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嬗变[D].中南民族大学,2014.

[8]颜晓程.隐性课程文化传播机制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6(7):7-10+17.

[9]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6.

[10]杨文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2):1-14.

[11]刘少卓.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2):34-41.

[12]何彦新,古帅.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98-102.

[13]苏里.马克思恩格斯制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4]冯发金,王岗.困境与出路: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130-136.

[15]刘少英,徐建波,陆晨,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85-87.

[16]邱妍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

[17]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9(1):86-89.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

[19]张朋,郑小凤,万宇,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路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4):60-64.

[20]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

[21]杜舒书,陈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论[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8):72-77.

[22]杨国庆,彭国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使命与创新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8,38(9):3-14+46.

[23]赵苏喆.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状况(综述)[J].体育学刊,2002(3):134-137.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浅谈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