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昕昕 阮全友 罗蒙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应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采用话语历史分析(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简称DHA)和语料库方法,从主题分析、话语策略、话语实践和语言资源三个层面对近十年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英国媒体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理念在英国报道较少,受关注度较低。其所蕴涵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基本上都被英国媒体扭曲。本研究深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在英国的传播状况,有助于我们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英国媒体;译介与传播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但是,当前的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符,中国“自塑”形象与“他塑”形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当代中国仍遭受话语诋毁、话语攻击、话语陷阱和话语屏障等“挨骂”与“卡嗓子”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胡开宝、张晨夏,2021:99-109;胡正荣,2022:119-122;蒋锐、华方正,2023:91-90;张超颖,2022:104-112),改善和提升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已成为当代中国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国际话语建设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应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各种国内外重大会议、论坛、外交活动等场合广为传播,受到国外媒体不同程度的关注与报道。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代表,中国话语在英国的译介与传播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重塑地缘政治,研究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重要视角。因此,基于国别区域,深度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英国的传播状况,厘清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与政策主张,有利于研判英国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方案的關注重点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精确传播,以更好地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和传播障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的声音。
二、相关研究综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是表达新时代中国党和政府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政治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广泛性(潘荣成,2022:59-62;徐彩勤、张英魁,2023:12-20)。这些政治术语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国家治理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具体挑战和发展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理念、政策和价值观。它们在国内外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准确传达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展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黄蔷,2017:119-124;黄婷,2021:45-51;刘润泽、魏向清,2015:99-106)。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术语对外传现状研究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基于国别区域探讨相关理念的传播状况。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有学者聚焦美国智库对该倡议的认知与政策主张研究,有助于准确研判美国相关的舆论现状和政策导向,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冯存万、甄飞扬,2023:91-91;沈刘袁、申钟秀,2023:100-108)。“中国梦”传播研究,有学者关注“中国梦”在英语国家的传播现状,探讨“他塑”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通过研究“中国梦”在英语国家的传播现状,有助于了解其在国际社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揭示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态度和看法(段鹏,2016:30-34;胡开宝、张晨夏,2019:89-97;刘鼎甲,2022:17-22)。此外,近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各种国内外重大会议、论坛、外交活动等场合广为传播,受到学界关注。朱莉(2021)、许涌斌和高金萍(2020)、郭石磊和孙有中(2020)、孙磊和房俊伟(2020)等学者分别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印度、德国、南非和俄罗斯等国家的传播与接受现状,并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推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助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综上,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在国际社会传播状况在学界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国际格局正面临重塑关键期,中国对外话语在国际社会中的准确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切入点,基于国别区域的传播视角,探讨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在英国的传播状况,洞悉英国媒体对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的态度和认知,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精确传播信息,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结合话语历史分析(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以下简称DHA)和语料库方法,探究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及态度倾向,以深入了解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和政策主张。DHA由奥地利批评话语分析家Ruth Wodak提出,是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DHA旨在研究话语与社会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使用的历史语境,帮助研究者分析间接性和带有偏见的话语,并揭示其中隐藏的隐含意义和暗示(李伟,2016:94-101;赵林静,2009:87-91)。在DHA的分析过程中,历史被视为一种话语结构,将语篇事件嵌入到社会和政治场域的背景中,整合歷史资源,并通过主题内容、话语策略和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三个层面进行观察。DHA主张从宏观(话题、主题、框架等)、中观(如话语策略)和微观(具体词汇、句式结构、隐含意义等语言资源)三个层面对话语进行分析,并列举了话语策略和语言资源类型,为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提供了综合的分析路径(Reisigl and Wodak,2017),有助于揭示潜在的权力动态和范围(Wodak,2009:38;Reisigl and Wodak,2009:93;Reisigl and Wodak,2017:32)。另一方面,语料库语言学通过构建大规模的语言数据集合(语料库),以数据驱动的方式研究语言现象,为话语研究提供量化分析的基础和更加客观和可信的分析结果(苗兴伟、赵云,2019:1-10)。
因此,本文结合DHA理论框架和语料库方法
(图1),探讨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宏观层面,关注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题内容。分析方法上,文章主要通过词频统计和关键词提取,识别出报道中频繁出现的话题内容和相关议题,以了解英国媒体对这一理念的关注重点和呈现方式。中观层面,聚焦英国媒体在话语中采用的策略。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英国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话语策略,揭示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态度和立场。微观层面,分析英国媒体在具体语言资源上的运用,具体分析时主要通过观察英国媒体使用的具体词汇、句式结构、隐含意义等语言资源,进一步了解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本研究借助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以不同英译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检索对象,包括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设定新闻来源地为英国,新闻语言为英语,时间设置为2013年1月—2023年5月。经过人工筛查,去除噪声和删除非目标语言的文本,最终获得了77篇有效的新闻报道。分析过程中,本文结合DHA理论框架,从关键词、词从、索引、词类搭配以及话语策略等维度对话语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Antconc 4.2.0软件,以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作为参照库。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英国的传播状况
(一)议题分析
基于DHA(话语—历史分析)的分析向度,深入分析英国媒体报道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洞悉英国媒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的立场和关注点。因此,本研究先采用文本聚类方式,通过将具有相似主题、内容或特征的文本归类到同一个簇中,实现对新闻议题的获取和组织(图2)。
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2017年和2020年是两个显著的增长年份,而其他年份则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波动。在这些报道中,中英两国关系、华为事件、香港问题、国际秩序、新冠病毒以及俄乌冲突等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中英关系、华为事件和香港问题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之前,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傅聪聪、李明泽,2021:167-176;王展鹏、吕大永,2020:48-54),并将其与中英关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新闻报道强调中英两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从而打造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中国驻英国大使通过媒体渠道向英国公众传达中国政府的政策立场,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倡议,以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和友好感,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如2017年在《电讯报》(The Telegraph)发表了题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迎来新机遇》(The China-UK golden era has new chance to bear fruit)的文章。因此,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双边关系是正面报道的重要基础。2019年之后,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呈现出负面倾向,报道的关注重点发生了转变,更加集中在报道香港问题、中国人权问题和华为事件,从舆论层面干涉中国内政。这从侧面反映出中英关系出现裂痕和不信任,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发展面临新的困境。
(二)主题确定
借助Antconc 4.2.0软件,以布朗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对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前50个高频主题词。高频关键词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关键国家和地区、关键议题和关键组织,结合索引行,分析如下:
与关键国家和地区相关的主题词:“China(中国)”“Hong Kong,China(中国香港)”“UK(英国)”“Britain(英国)”“Taiwan,China(中国台湾)”和“Myanmar(缅甸)”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香港问题。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所提倡的“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倡导人类共同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谓的“政治口号”,并宣称自香港回归后,香港人权、言论自由和民主等核心价值遭到破坏,否定该理念的现实意义。
与关键议题相关的主题词:Internet(互联网)、Huawei(华为)、IP(互联网协议)、website(网站)、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telecoms(电信)、Protesters(反对者)、Governance(治理)、Cyberspace(网络空间)等。与华为相关的炒作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关于技术安全、网络安全和国家主权等问题的讨论。英国媒体否定中国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宣称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推行一种自上而下的新IP(互联网协议),允许政府而不是科技公司加强对互联网的监视、审查和控制,强调让权利重新回到主权国家手中,讽刺新IP可能会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到政府手中,破坏公民的个人隐私和自由,导致互联网被更严格地控制。
与关键组织相关的主题词:48 Group Club(48集团)、ITU( 国际电信联盟)、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和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英国媒体认为中国加强与英国企业家和商界领袖之间的联系,打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号,旨在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商业、技术、学术和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2020年,英国媒体上涌现出大量有关48集团的新闻,强调西方许多有影响力的人士,无论是商人还是全球愿景者,都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认为中国共产党已在英国的精英阶层中深深扎根,使得英国很难摆脱中国的影响。
(三)话语策略分析
1.命名策略
在话语—历史分析(DHA)框架中,命名策略是分析话语中所使用的命名方式和策略。它涉及到对社会活动者、事件过程、现象等进行命名和指称的方式,以及所使用的词汇、术语、代词等(Reisigl and Wodak,2009:94)。通過分析话语中的命名策略,我们可以揭示话语使用者(英国媒体)对于所指称对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态度、意图和话语目的。
图3反映了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称策略,主要分为两类:国别化策略(Chinas version和Xis idea /vision /concept /talk)和异化策略(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Global dominance)。
第一类:国别化策略。英国媒体常用Chinas version代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将理念限定为中国一家的观点,将其塑造成一个与英国及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的他国理念。这种指称策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象化为一个与西方国家相异的“他者”理念,暗示其与英国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竞争,突显了中国对其的意识形态输出。因此,英国媒体使用该策略可能会导致英国受众对该理念的误解和偏见。这种偏见可能会阻碍读者对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理解,进而减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和推广。
第二类:异化策略。英国媒体采用异化策略来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出差异和对立来扭曲抹黑中国理念。此外,西方社会以“民主”和“自由”为名,将其与“独裁”对立起来,创造了一种二元对立的话语框架(段鹏,2021:1-8;方帆、段鹏,2023:69-81)。通过将异质文化与独裁、不自由联系起来,西方社会试图通过负面评价来攻击他国文化,并将其与自身所标榜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相对立。
例1:He (Geng Shuang) confirmed discussions would go far beyond bilateral interests into “major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ssues” with talks about…jointly cope with global challenges and build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owever, the two countries have very different vision and ambitions in these fields, ” Ekman said. “…China aims to promote in the world a new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that is aligned with what China has put in place at home so far—therefore a model tha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iberal democracies.” (The Guardian, 2018, Emmanuel Macron to visit China as Beijing shifts focus from UK to France)
分析:通过使用“新型国际国家关系(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全球主导地位(global dominance)”等指代话语,暗示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冲击,意欲扩大自身全球主导地位,以及是对地缘政治博弈的一种威胁。这种指称策略可能会扭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含义和中国的意图,使其失去原本的积极价值和正面意义。其次,部分英国媒体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推崇一种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所不同的发展和治理模式,这种观点突出了中国与西方社会在发展和治理理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强调了二元对立话语的存在,在国际舆论中制造“中国威胁论”。
2.述谓策略
述谓策略是一种语言使用策略,涉及到对社会行为主体、事件过程和现象等进行描述时,运用评价性语言来赋予其正面或负面的特征和属性。这种策略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同位语、从句以及特定的谓语等语言形式来实现,以达到对所描述内容进行评价和归类的目的(Wodak and Meyer,2009)。本研究使用Antconc 4.2.0软件,对不同译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谓词进行检索和分析,挖掘英国媒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构建时,运用了带有消极否定色彩的词汇。否定色彩的形容词,如egregious(恶名昭彰的)、worthless(无价值的)和ambitious(有野心);明确的否定词not,以及否定动词,如defend和destabilize。这些词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否定、贬低和异化。通过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优点,强调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具体行动支持,使其显得虚设和不切实际。这种描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描绘成只是一种空洞的宏观概念,无法实现具体的目标和改变现实情况。同时,报道中还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冲击和中国威胁的暗示。这种描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联系起来,并暗示中国试图通过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这种描述暗示中国的意图和野心,并强调中国的威胁性。英国媒体试图削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将其描绘成一种不切实际的概念,并暗示中国的威胁和意图。这种报道可能反映了某些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批评或保留态度的立场。
3.辩论策略
辩论策略是指运用相应的辩论题目(例如,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危险、威胁、数字、事实、法律、责任等)使正面或者负面的描述得到论证(Reisigl and Wodak,2009:94)。本研究重点从“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危险、威胁和责任”等命题来分析英国媒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发现,英国媒体主要采用对比和引用案例的策略,一方面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西方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潜在威胁,并营造中国威胁论的氛围;另一方面又暗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论证政治口号,缺乏具体的行动和实践,没有实际意义。
例2:The talk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sounds innocuous…Whereas liberal democracy seemed almost unstoppable in 1989, fiasco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failure of the western financial model in 2008 and the botched response to the pandemic make many people think that China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model might be better and is unlikely to be worse. Communism failed in Britain. Bu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not done with us yet. Supposedly untouchable western principles of free speech and institutional independence crumble when China flexes its muscles”. (The Times, 2021, China rewrites history in its drive to reshape the world order)
分析:例2中,通过对比和引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败、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对疫情的应对不力,英国媒体试图暗示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的困境,同时强调中国经济和政治模式的竞争力。英国媒体试图通过对比引发大众对中国崛起的威胁的担忧。
例3:China…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loser to home, Chinas behavior has been even more egregious us. China promised that Hong Kong would enjoy more freedom after the British handed over the colony in 1997. Instead, it has shredded the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registered at the United Nations that set out the terms of Chinese rule for 50 years after the handover. (The Times, 2022, To save us all, Britain needs to stand up to Beijing)
分析:英国媒体(例3)认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和实质性合作,更多地是一种宣传口号,缺乏实际意义。首先,通过对比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诺建立稳定国际秩序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形象,与其在香港问题上的行为相对照,论证中国的行为与其宣称的形象存在巨大差异,暗示中国的虚伪或双重标准。其次,采用情感策略。通过使用贬低性的描述词,如egregious
(极其糟糕的),强调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不端行为,试图激发读者的愤怒和担忧。这种情感上的呼吁可以加强作者的论点,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支持。
4.视角化策略
视角化策略通过选择特定的观点或视角来塑造和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态度。它是一种有意识地选择和呈现特定观点的方式,旨在引导读者对特定话题或問题的看法。英国媒体可以通过选择和强调特定的观点或视角,塑造读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读框架。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引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和话语主体(明确具体、模糊含蓄和不提及)两个角度。研究发现,英国媒体有意引导读者,强调中国正打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号,加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商业、技术、学术和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
例4:As Chinese telecoms giant Huawei pushes plans for an ambitious new network, ot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citizen freedoms…A row of world flags greets visitors - a nod to Xis vision of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n cyberspace”. Beijings technical controls are supported by large teams of government censors as well as those hired by private tech companies such as Baidu and Tencent…Many experts fear that under New I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usually state-owned, would have control and oversight of eve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network and be able to monitor and gate individual access… (Financial Times, 2020, The battle to control the internet)
分析:英国媒体使用诸如“others are concerned
(他人担心)”和“many experts fear(许多专家担心)”等表述,向读者传达华为及其网络计划(New IP)对个人自由、隐私权和互联网控制的潜在威胁,以唤起读者的关注和警觉。通过使用模糊含蓄和不提及话语主体的方式,暗示专家学者对以上观点已达成共识,从而增加了论证的客观性和普适性。此外,这种间接引用的表述方式利用了群体效应和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和相信来自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观点,特别是当这些观点被描述为来自多个专家或学者的共识时,它们具有更高的说服力。因此,间接引用可以通过暗示这种共识和权威性,增加读者对论证的接受程度。
五、结论
总体而言,英国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有目的的歪曲。为了实现该目的,英国媒体综合运用了命名策略、述谓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策略和手段,选择使用的具体词汇、句式结构、隐含意义等语言资源,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具体热点事件相联系,将中国刻意描绘成打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旗号,对英国进行价值观输出,在经济、政治以及科技等领域推行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形象。英国媒体主要通过负面角度解读中国政策和行为,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塑造成“政治口号”“价值观推广”“中国威胁”以及“中国是唯一的受益者”等形象。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英国媒体的传播现状,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话语体系博弈中,中国话语遭受话语诋毁、话语攻击、话语陷阱和话语屏障等“挨骂”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方法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媒体正面报道的文章通常来自中国官员笔下,其背景也通常是为当时两国政府或官方互访交流创造良好的媒体氛围。这是我们化解被动话語体系的重要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因此,在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形象、中国理念的“他塑”之路异常艰难,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还是要以“自塑”为主,“他塑”为辅。“自塑”过程中要坚守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根基,通过国际组织和机构、党和政府的各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等多主体系统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基于官方渠道、媒体宣传、大众舆论、文化教育等多种话语风格中的话语实践,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他塑”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或友好国家的交流,以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理念和实践为切入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此为基础,逐渐辐射到占据国际话语主导地位的西方。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培养具备外语能力、交流能力、专业知识和全球视野、能够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也要培养普通民众自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意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话语意识和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Reisigl M,Wodak R.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nd edn.[M].London:Sage,2009.
[2]Reisigl M,Wodak R.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DHA)[J].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7.
[3]Wodak R.The Discourse of Politics in Action:Politics as Usual[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9.
[4]Wodak R,Meyer M.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nd ed.[M].London:Sage,2009.
[5]段鹏.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8):1-8.
[6]段鹏.论“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战略——基于对《华盛顿邮报》和CNN有关“中国梦”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8):30-34.
[7]方帆,段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对话“世界社会”[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73(2):69-81.
[8]冯存万,甄飞扬.“一带一路”在拉丁美洲:美国智库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3,8(2):81-91.
[9]傅聪聪,李明泽.“黄金时代”结束:后疫情时期中英关系将继续下滑[J].国际政治科学,2021,6(1):167-176.
[10]郭石磊,孙有中.在地化呈现与跨文化阐释:南非媒体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2):47-50,67.
[11]胡开宝,张晨夏.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165(1):89-97.
[12]胡开宝,张晨夏.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对外传播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5):99-109.
[13]胡正荣.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现状与进路[J].人民论坛,2022, 730(3):119-122.
[14]黄蔷.中国政治术语的语言特征及英译策略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31(3):119-124.
[15]黄婷.近年来国内对外政治话语研究的议题回顾与前景展望[J].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45-51.
[16]蒋锐,华方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J].理论学刊, 2023,305(1):81-90.
[17]李伟.一种基于评价理论和话语历史分析融合的文本解读方法研究——以内贾德联大演讲为例[J].外国语文,2016,32(6):94-101.
[18]刘鼎甲.基于语料库的多方话语历时对比研究——以“中国梦”在美英印的传播与接受为例(2012—2020)[J].外语教学,2022,43(1):17-22.
[19]刘润泽, 魏向清.“中国梦”英译研究再思考——兼论政治术语翻译的概念史研究方法[J].中国外语,2015,12(6):99-106.
[20]苗兴伟,赵云.批评话语分析的议程设置与路径演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5):1-10,159.
[21]潘荣成.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术语译介研究:综述与展望[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2(3):59-62.
[22]沈刘袁,申钟秀.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认知评析[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3,8(2):100-108.
[23]孙磊,房俊伟.新时代中俄关系视角下俄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探析[J].国际传播,2020,26(6):59-72.
[24]王向阳.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实施八年来的认知评析[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1, 6(6):102-109.
[25]王展鹏,吕大永.英国“脱欧”与中英关系的未来[J].当代世界,2020(6):48-54.
[26]徐彩勤,张英魁.社会科学视域下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建构:内涵、表征与进路[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3,25(1):12-20.
[27]许涌斌,高金萍.德国媒体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J].德国研究,2020,35(4):151-167,191.
[28]张超颖.超越“话语陷阱”——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美西方“话语陷阱”的应对及启示[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7(5):104-112,116.
[29]赵林静.话语历史分析:视角、方法与原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3):87-91.
[30]朱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印度的传播——基于2020年1—8月部分印度主流媒体的分析[J].青年记者,2021,708(16):120-121.
Investiga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 Discourse-Historical Analysis Approach
Sun Xinxin Ruan Quanyou Luo Me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Abstract: The vision of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as served as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pproach towards the complex world situation and a variety of global issues in practices of glob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adopts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 and corpus methods to conduct research on news reports from the British media over the past decade related to this concept.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subject analysis, discourse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resourc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this concept is relatively underrepresented in British media and receives limited attention. Moreover,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wisdom and connotation of this concept, such as its view of international power relations, common interes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lobal governance, are generally distorted by the British media.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n in-depth demonstration on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will help to better respond to concer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and build a fair,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image of China in the world.
Key words: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ritish media;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