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丽,张晓敏,罗屹惟,刘彬彬,杨艳莉,康勉利,杨惠敏
(1.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471000;3.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1617)
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死于慢性病的患者占71%[2]。随着互联网与医疗健康进一步紧密结合,电子医疗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慢性病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指出,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坚持以预防为主,促进健康管理[3], 因此加强对慢性病健康管理尤为重要。2020年全世界超过50亿人使用网络,互联网渗透率为64.2%[4]。有研究显示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仅为9.31%(394/4232)[5],这说明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提高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以促进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范围综述的本质是针对研究现象相关概念提供一个解释性分析,需要对研究对象展开多方面的探讨。本文以范围综述[6]为指导框架,探讨电子健康素养在慢性病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干预内容及效果,指出该领域现存的问题,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
(1)本研究提出的研究问题有:①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有哪些?②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是什么?③干预方案实施效果如何?(2)本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及定义。①电子健康素养:个体在电子资源上获取、理解和判断所需的健康相关信息,通过对获取健康信息的处理,将其运用于解决健康问题,这是一种能力[7]。②慢性病: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③应用:在特定环境中使用或整合干预措施的过程。
根据“PCC:研究对象、概念、情境原则”确定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年龄≥18岁。(2)概念:研究内容为与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的所有研究,包括慢性病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干预方法、测评工具等。(3)情境:健康管理。排除标准:(1)非中英文文献;(2)无法获取全文;(3)重复发表;(4)会议论文。
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9个数据库,检索词以自由词和主题词相结合的方法。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英文检索式以PubMed为例:(eHealth Literacy OR electronic health Literacy OR eHEALS)AND (chronic OR high blood pressure 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stroke OR diabetes OR cancer OR maligancy OR gout OR kidney OR endocrine OR respiratory)。中文检索式以中国知网为例:(电子健康素养)AND (慢性病OR慢性非传染病OR慢性疾病OR慢性非传染性疾病OR高血压OR心血管疾病OR中风OR糖尿病 OR脑卒中OR冠心病OR恶性肿瘤OR癌症OR痛风OR肾脏OR内分泌OR呼吸)。
将检索结果导入Endnote X8管理和去重。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标题和摘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如遇意见不统一,则由第3名研究者裁决。研究者精读文献并提取数据,主要包括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如下。非实验类研究:作者、年份、国家/地区、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测量工具、研究结果。实验类研究:作者、年份、国家/地区、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测量工具、干预方案、主要结局指标。
初步检索得到文献6 210篇,其中英文文献5 658篇,中文文献543篇,通过查重、题目及摘要阅读、全文阅读后根据筛选标准,最终纳入36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根据检索结果可知,纳入文献时间跨度从2013—2021年,且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呼吸系统(COPD)、代谢系统(风湿病、糖尿病)、肾脏系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衰竭)及恶性肿瘤等领域,研究类型以定量研究为主32篇(88.89%),混合研究3篇(8.33%)、定性研究仅1篇(2.78%)。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特征
表1(续)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纳入文献的研究工具中,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测量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信效度良好,是目前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研究所选取的工具。该工具由Norman等[7]于2006年编制,由8个条目3个维度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电子健康素养越好。2012年郭帅军等[43]在Norman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编译中文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
2.3.1一般人口学特征方面的影响因素
(1)年龄。10篇文献[8,15-17,21,27,31,32,34,35]中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性别。国外研究认为男性患者电子健康素养高于女性患者[8]。(3)居住地。3篇文献[16,21,33]认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电子健康素养高,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可以接触到较多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手段。(4)经济状况。6篇文献[8,10,17,20,31,33]认为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经济负担较小,其电子健康素养也比经济状况差的高,因而能够有效实现健康自我管理。(5)健康状况。6篇文献[10,17,20,27,31,32]显示健康状况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认为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电子健康素养,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可能在疾病恶化之前寻求医疗和预防措施,网络健康信息易获取,因此利用电子健康信息可能性就越大。(6)受教育程度。11篇文献[8,10,14-17,20,21,27,31,33]认为患者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高,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这与年龄小、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在查询、筛选、理解、评判健康信息方面有优势,也更易掌握健康技能。(7)婚姻状况。3篇文献[10,17,33]认为丧偶、离婚的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偏低。
2.3.2电子资源相关影响因素
(1)上网工具及数量。2篇文献[16,21]提及上网工具及数量会影响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2)互联网使用频率。研究者认为使用互联网的次数越多,接触到的电子健康信息也就越多,对网络健康信息的感知性也就越高[20,21,31]。(3)电子健康资源获取。有3篇文献[10,21,33]提及获取健康信息渠道数量、利用网络查找健康信息意愿、搜寻健康信息偏好的网站类别是影响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因素。
2.3.3其他影响因素
(1)医保类型。袁凤娟[11]认为医保的类型是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2)疾病相关知识。Stellefson等[15]认为疾病相关知识丰富的患者其电子健康素养较高。(3)同伴支持。3篇文献[21,32,35]认为慢性病患者家庭成员的参与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电子健康素养,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做出决策,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
纳入的文献中有3篇[17,18,20]文章。(1)电子健康素养培训:主要内容是对参与者进行慢性疾病相关知识及电子健康信息获取、理解、评估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相关指导。(2)专业健康网站使用:多采用政府和医院主导的高质量网站。Melholt等[17]和Dinesen等[18]指导心脏病患者为期3个月心脏专业门户网站使用,在访问网站之前,患者进行网站的使用培训,经过3个月的培训后,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厉锦巧[20]通过横断面调查、质性研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电子健康素养进行现状调查,后通过对2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操作试验进一步探究慢性病患者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疾病相关健康任务搜索时所遇到的问题,归纳为操作计算机和浏览器、在Web上导航和定位、利用搜索策略、评估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4个主题。
电子健康素养在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应在以下2个方面深入探究。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使用的测量工具eHEALS只能评估研究对象主观感知的技能,而忽略了他们真实的技能水平,同时也缺乏黄金评估标准[44]。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eHEALS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45]。基于此,涌现了许多新的测量工具,但目前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的测量工具大多是普适性量表,尚未见评估慢性病患者特定电子健康素养的工具。因此,需要制定特定于慢性病特点的测量工具,以便实际衡量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在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干预研究中,电子健康素养干预内容涉及提供健康相关网站/APP、电子健康素养培训2个方面。电子健康素养干预在慢性病领域显示出积极的效果和可行性。(1)从慢性病患者角度,电子健康素养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增强其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通过提供健康相关网站和应用程序,患者可以获取准确的健康信息、监测自身的健康指标、记录日常症状和用药情况等。这种参与式的健康管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提高对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从而改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2)从照护者角度,提升照护者电子健康素养是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的促进因素。婴幼儿照护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干预能提升照护者信心及电子健康素养能力[46]。目前电子健康素养干预研究实施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多学科间的合作,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呼应网络时代的需求,今后进行电子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应向患者提供官方网站同时应承担起构建科普宣教平台工作,互联网公司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环境监管,对医疗相关信息进行审查,避免植入不当的商业广告误导患者。后期研究可借助可穿戴设备,通过此设备上传的数据客观评价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管理健康的情况。实现多学科团队建设开发健康相关网站及APP,建立信息技术-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分工协作。在干预前、干预中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需求,以需求为依据推进电子健康素养方案实时更新。展开电子健康素养干预前评价、干预过程评价、患者健康结局评价、满意度评价、经济学评价等,完善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方案评价体系,有效提升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管理自身疾病。
慢性病电子健康素养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究其原因在于慢性病的高发率以及电子健康技术的迅速发展。慢性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而电子健康素养可以提供给他们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国内外的学者们对于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此外,研究们也关注照护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照护者在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提高照护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能力和信心,更好地支持和协助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缺乏特定于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评估工具,以及对于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评估等。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加强,以完善慢性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并提供更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