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丽,王林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疼痛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异常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患者通常出现持续性瘙痒和撕裂样、电击样等异常性疼痛症状[1]。目前,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仍无彻底性的治愈手段,常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介入治疗等。临床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是近年精准镇痛的治疗方式之一,可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但其维持时间比较短,数次使用后疗效会逐渐降低[2]。脊髓电刺激是镇痛治疗的无创介入手段,通过电刺激干扰疼痛信号向大脑中枢进行传播,将疼痛信号阻断于脊髓向大脑传送途中,常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止痛治疗,能在镇痛的同时又促进血液循环[3]。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观察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内容,经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带状疱疹所致的皮损已愈合,但患处有色素沉着,伴有持续性疼痛、电击样等异常感觉;(3)病程1~6个月;(4)评估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评分≥5分;(5)患者具有辨别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存在免疫功能异常;(3)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4)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5)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本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60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0例,其中女12例,男18例;年龄48~77岁,平均(62.37±8.74)岁;病程1~5个月,平均(3.05±1.24)个月;NRS评分5~8分,平均(6.57±1.19)分;受累神经部位为颈部3例,胸部14例,其他13例。观察组30例,其中女10例,男20例;年龄49~79岁,平均(63.97±8.25)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5±1.47)个月;NRS评分5~9分,平均(6.98±1.46)分;受累神经部位为颈部4例,胸部16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68)治疗:第1 天服用1次,每次0.3 g;第2天服用2次,每次0.3 g;第3天及以后每天服用3次,每次0.3 g。所有患者入院后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00),每次12.5 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1个月。
1.2.2对照组
接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患者仰卧位,双肩下垫一薄枕,头稍微偏向对侧,保持颈部肌肉放松,将彩色超声诊断仪(通用电气威美达超声设备有限公司,型号Vivid E95)高频探头放于患者锁骨上方,并缓慢向头侧平移,超声图像确定斜坡状C7横突,接着轻微移动超声探头可见“双驼峰图像”,即为C6横突,同时可清晰看到颈动静脉、颈长肌及较短的横突后结节。采用线性探头,于超声引导下通过平面内引导进针,依次经过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然后穿过C6横突前结节和颈静脉之间区域进入直至颈长肌前方、椎前筋膜深面,避开颈部重要血管,回抽无血,在超声实时监测下缓慢注入10 g·L-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5 mL,并观察药物扩散范围,退出穿刺针后按压穿刺部位5~10 min,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即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凹陷、同侧面部少或无汗等症状时表明阻滞成功。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
1.2.3观察组
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基础上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脊髓电刺激治疗方法如下。常规铺巾,消毒,患者俯卧位,局部麻醉后,X线(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Cios Select)透视下定位,以低于受累节段对应椎体的2~3个节段棘突间隙为穿刺点位,用穿刺针经过棘突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用导丝扩大电极通道,拔除导丝后置入脊髓电刺激电极,保证电极位于中线偏患侧,然后连接导线和刺激器,进行电生理测试,调整位点,电极刺激参数选择为电压1.5 V,脉宽150 μs、频率60 Hz,直到患者感受刺激感能将疼痛区域完全覆盖,拔出穿刺针,将电极缝合固定于皮肤上,皮肤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单次电刺激时间为1 h,连续治疗1个月后拔除电极。
1.3.1治疗效果
参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评估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为NRS评分较治疗前降幅≥50%;临床有效为NRS评分较治疗前降幅≥30%但<50%;无效为患者疼痛情况没有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明显改善、临床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数。
1.3.2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采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Osachi株式会社,型号PS-2100)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测量:在患者测试部位放置电极贴,逐渐增加电流,患者感受到刺激时按下手柄,此时电流值为电流感知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患者休息片刻后,逐渐增加电流,直至患者感到的刺激与当前疼痛程度等同时按下手柄,此时电流值为疼痛等效电流(pain equivalent current,PEC),每个值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疼痛程度(pain degree,PD)为PEC和CPT之差占CPT的百分数,数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此量表涵盖了一般健康状况、情感状态、身体疼痛、身体功能、社交功能、日常事务能力、心理健康和心境共8个方面,总体得分是8个方面得分的加权平均值,总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3.3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声音嘶哑、血肿、局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PD值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两组PD值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D值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通常伴随着机体多种病理、生理改变,临床治疗以控制疼痛、减轻感觉过敏、改善神经功能为目标。既往研究显示,单纯应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和脊髓电刺激治疗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因个体差异以及神经解剖结构的变异性等因素,单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疗效持续时间较短[7-8]。
本研究通过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说明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是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将局麻药精准地注入星状神经节附近,可阻滞周围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降低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缓解阻滞区域的肌肉和血管痉挛问题,可恢复神经内血流,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情况,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阻断疼痛传导的恶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脊髓电刺激治疗通过对相关神经纤维持续刺激,明显阻断神经性疼痛信号的传导,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相较于单纯应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延长镇痛维持时间,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通常因持续性疼痛导致身体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PD值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D值、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说明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作用于机体下丘脑部位,有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并使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恢复正常,从而起到降低患者疼痛过敏的作用[9]。脊髓电刺激治疗对神经有双向传导作用,可使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并刺激镇痛物质氨基丁酸的释放,而且通过调节电刺激强度,可尽可能地覆盖疼痛区域[10]。因此,二者联合不仅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改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安全性良好。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需要局部注入麻药发挥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麻药进入血液循环会引起头晕症状,且由于麻药作用于喉返神经,会导致患者声音嘶哑,当麻药作用消退后患者可恢复正常[11]。由于治疗期间均需要做手术创口,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局部血肿、感染情况,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强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