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2023-12-06 15:50:30马俊琦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初中策略

马俊琦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名著阅读的地位越发重要。《课标》要求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目前名著阅读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趣”为着力点,注重多形式多方法激发兴趣、消除隔膜,注重讀法指导、合理规划阅读等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初中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4-004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文简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的阅读名著的要求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目前,部分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呈现浅阅读、伪阅读、碎片化阅读等现象。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在面对年代久远且厚实无比的经典名著时,一些初中学生心生畏惧,不愿意也不敢读下去。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让学生变“怕读”为“想读”,让名著阅读真正发生、有效进行?

阅读名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变“怕读”为“想读”,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名著前对其进行相关的指导。指导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消除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膜,让学生有计划地读下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些做法。

一、趣味性推介,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推介活动非常重要,它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如何开展名著阅读趣味性推介活动?

(一)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推介方式

名著阅读趣味性推介活动形式多样,但最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推介方式。例如,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还保持着小学生的童真、好奇,对很多事物感到新鲜,喜欢尝试、实践。对于这类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让他们扮演名著中的角色或表演名著中的某一精彩情节来进行推介。如《朝花夕拾》读前的推介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演绎阿长为小鲁迅买“三哼经”的场景,通过角色对话和情景再现引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期待,产生了解鲁迅童年生活的渴望。

(二)设计有趣的推介内容

要想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推介活动,所设计的活动推介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可充分利用名著中的人物、内容设计有趣的问题、谜语、游戏等来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和阅读兴趣。如《西游记》的阅读推介活动中,可以出示凝练的诗词描述人物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提示来猜猜“他”是谁。如通过“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灯。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的描述让学生猜测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猪八戒。这样的推介内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又能够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推介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名著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一种有效的名著阅读推介方法。如在推介《简·爱》这部名著时,教师一边播放简·爱对罗切斯特表白的精彩视频,一边向学生陈述:走进《简·爱》,让我们从这一段表白开始,这是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是电影《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对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情感告白。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入对简·爱的介绍,再追问学生:贫穷平凡的简·爱经历了怎样的童年?经历了哪些挫折和磨难?她追求怎样的爱情?她勇敢追求罗切斯特后,他们是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影视资源及教师语言等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高涨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名著阅读趣味性推介活动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名著阅读。

二、巧猜巧问巧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尚未开始阅读名著前,巧用名著的标题、封面、目录及趣味性内容等引导学生进行猜读、赏读等,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学生阅读名著前,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标题、封面、目录等内容引发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的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阅读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进行猜读:

1.运用标题设疑引发学生猜想

标题是名著的眼睛。名著的标题一般比较引人注目,或标明主人公,或概括主要事件,或明确故事发生的范围等。教师可以运用名著标题设疑引发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海底两万里》的读前指导课中,教师可以标题设疑来引发学生的猜想。

《海底两万里》让你想到什么?

为什么是两万里?

为什么是海底的两万里?

谁在海底走了两万里?

为什么可以在海底走两万里?

在走这两万里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先抛出前五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等学生说出猜想后再公布答案。然后抛出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再进行猜想。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得差不多后,再追问学生:书中所写与大家的猜想是否一致?这样一问,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上来了。

2.观察封面揣摩内容

一般来说,名著的封面不管是图案、颜色,还是文字等都有一定的含义。在阅读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名著的封面,并给学生呈现不同版本的名著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想书中的人和事,引发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揣摩,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依据目录猜想内容、情节

目录是学生了解名著内容的最好切入口。引导学生依据目录对名著的人物、事件等进行猜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要求学生先阅读目录,然后猜想每篇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基于《狗·猫·鼠》进行猜想:文章主要写的是狗和猫追赶老鼠的故事。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兴致高涨。

(二)悬念法

悬念法指在读前指导课中,教师挑选名著中一两个有趣的小故事或情节进行讲述,讲到扣人心弦之处突然停止,留下悬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萌生“追根问底”的念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水浒传》读前指导课中,教师只讲到宋江被鲁智深救出牢狱这一情节,并没有告诉学生宋江之后的命运。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主动去阅读相关内容以寻找答案。

(三)赏读法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书中优美的语言,如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浸润下对名著产生亲近之情。 如在《昆虫记》的读前指导课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朗读描述“蝉向蚂蚁乞讨粮食”的一段文字。

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

待学生朗读完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这段话中蚂蚁和蝉的形象可爱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引导学生赏析蚂蚁和蝉的形象及文段的语言特点后,教师再次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了解更多昆虫之间的故事,了解更多可爱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激发出来。

三、关注序言(引言),消除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膜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序言(引言),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名著的创作背景、内容概要、文学价值等,进而消除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膜,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如《朝花夕拾》的读前指导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引言。通过阅读引言,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成长历程、作者寫作的缘由、散文集的成书过程、书名的改变等。在了解这些内容后,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对作品中的人和事的情感态度了。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资料链接,让学生阅读名家关于名著的评价来消除他们与名著之间的隔膜。

四、注重读法指导,让阅读有效进行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学情引导学生掌握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有很多,如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精读等,教师要依据名著的不同体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阅读方法指导,让阅读方法具体化、可视化、实用化,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如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

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速读,掌握速读要领: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眼睛的视域要宽;抓住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第二步,教师布置速读任务:速读《海底两万里》的第十一章“‘鹦鹉螺’号”,了解“鹦鹉螺”号的内部结构。

第三步,根据速读任务,教师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海底两万里》第十一章“‘鹦鹉螺’号”的内容为例,给学生解说、示范速读方法。具体如下:如果要了解“鹦鹉螺”号的内部结构,便要抓取与“鹦鹉螺”号内部结构有关的关键词。开阔视野,可以看见“餐厅”这个关键词,由此可以设想“鹦鹉螺”号是由一个个房间构成的。继续往下读时,只要抓住文中出现的房间名称就可以了解“鹦鹉螺”号的内部结构了。

第四步,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速读要领后让学生尝试速读其他章节。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进行具体的、有实操性的阅读方法指导,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阅读要领,进而信心十足地去阅读名著。

五、设计趣味专题探究,助推阅读真正发生

通过设计趣味专题探究,可以助推学生的名著阅读真正发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名著导读”板块,均设置了相关的专题。教师可以在这些专题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让专题任务更具趣味性。

例如,《海底两万里》的通读全书专题任务:根据全书内容绘制世界海陆分布图,并在图上画出航海的路线,标出主要情节。

又例如,《西游记》的专题任务: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共遇到了多少个妖怪?这些妖怪为什么会来刁难他们?这些妖怪的结局分别是什么?阅读全书并完成表格(见表1)填写。

这两项专题任务分别通过引导学生识别航海路线图,探究妖怪刁难原因及相关结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保有高涨的兴致通读名著。

六、合理规划,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要想让学生的名者阅读落到实处,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学情,与学生一起对阅读进行合理规划。如《朝花夕拾》的阅读计划具体见表2。

这样的阅读规划,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需要精读哪些篇目,需要在哪个时段进行专题讨论,完成阅读交流。由此,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当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自行进行阅读规划。

名著阅读是初中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趣”为着力点,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消除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膜,让学生自发地阅读名著。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地读,有计划地读,有目标地读,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初中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4:33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51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