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对策

2023-12-06 13:53余倩宋建东李长文范俊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恐动症置换术病程

余倩 宋建东 李长文 范俊驰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一病区,武汉 430024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帮助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但术后存在慢性疼痛和失能等问题〔1〕。恐动症则是指因害怕活动对机体产生伤害或再次损伤,而对活动产生恐惧的一种心理表现〔2〕。临床研究指出恐动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恐动症患者由于对活动产生恐惧,拒绝进行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囊粘连、萎缩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4〕。因此,寻找相应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策避免恐动症的发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提出预防性干预对策,旨在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初次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均进行相应调查评估。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者;②近期有下肢手术史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④合并肢体活动障碍疾病者。

1.2 分组方法

根据恐动症评估简表〔5〕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包含17个条目,采用1~4评分,“坚决不同意”计1分,“强烈同意”计4分,总分17~68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恐动程度越明显,分数>37分即可评定为恐动症。以术后是否发生恐动症情况将其分为恐动组46例和非恐动组72例。

1.3 观察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1.3.1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膝关节病程、经济收入、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心理状态量表(POMS)〕、家属支持度、自护能力〔自护能力量表(ESCA)〕、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选取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生恐动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1.3.2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膝关节病程、经济收入、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可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没有具体时间限制,通常在患者入院填写病例时即可收集。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家属支持度、自护能力等则需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束后1 d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6〕进行评分,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量表(POMS)〔7〕进行评估,包括40项情绪评估,正性情绪采用正向评分方式,负性情绪采用逆向评分方式,最高分2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家属支持度使用家庭支持量表〔8〕进行评估,包含15项评分题,采用单项评分方式,最高分15分,分数越高家庭支持度越强。自护能力使用自护能力量表(ESCA)〔9〕进行评估,量表包含43项评分题,每项均采用1~5级评分,最高分215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护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膝关节病程、经济收入、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自护能力ESCA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单因素(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单因素与恐动症评估简表评分的相关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评估简表评分与年龄、膝关节病程、膝关节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文化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自护能力ESCA呈负相关(均P<0.05)。即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越大、膝关节病程越长、膝关节疼痛程度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心理状态POMS越差、家属支持度越低以及自护能力ESCA越弱,其恐动程度越高。见表2。

表2 单因素与恐动症评估简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3 危险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年龄、膝关节病程、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或严重膝关节炎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通过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植入关节假体,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达到解除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10〕。然而临床研究指出恐动症患者术后易出现关节囊粘连、萎缩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11〕。本研究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达到了38.98%,这与徐慧萍等〔12〕研究结果相类似,这说明该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寻找相应干预对策,降低患者恐动程度,促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术后康复结局对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这符合叶景芳等〔13〕研究结论,这说明恐动症发生与性别、基础疾病情况无关,恐动症在慢性疾病及外科术后普遍存在。本研究还发现年龄、膝关节病程、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的独立因素,与庞昀琦、张秀杰〔14〕研究结论相类似,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年龄较大、膝关节病程较长的患者,患者长期经受病痛折磨,易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态度,同时对术后早期运动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关节再次受损,不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表现为恐动症。而对于膝关节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主观疼痛会加重对功能康复锻炼的怀疑,使其不愿配合进行功能锻炼,进表现为恐动症。对于心理状态较差、家属支持度较弱的患者,则可能是因缺乏心理、生理关怀,更易产生负面心理及疼痛恐惧和对运动的恐惧,进而加重恐动表现。

孙海燕等〔15〕研究指出恐动症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自我效能等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经济收入较差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较大,易产生较严重的心理负担,恐惧术后疼痛,担心术后活动引起膝关节功能失常,使其无法正常回归社会,从而导致恐动症的发生。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自身接受能力较弱,对自身情况了解程度较少,只愿凭借主观意识进行自我分析,一旦发生术后疼痛,就容易责怪医生或护士,不愿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从而出现恐动表现。而对于自护能力较弱的患者,无法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即使愿意参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也无法坚持进行,无法满足锻炼计划,客观出现恐动表现。然而本次探究中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自护能力等因素与恐动症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分析其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可扩大样本量再次研究。

针对上述情况分析,根据该院专业医师以及护士长指导,现制定恐动症预防性干预对策: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知识,告知其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特别针对年龄较大、膝关节病程较长的患者,需了解患者恐动原因,指明术后恐动症的危害,对患者认知错误和相应问题作出解答,纠正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的错误认知,消除患者对活动和康复功能锻炼的恐惧;同时要求其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满足患者需求,从生理、心理上支持患者,提高家属支持度,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且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当患者膝关节出现明显疼痛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使用镇痛药物,降低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并说明术后疼痛情况发生原因,鼓励患者勇敢面对并积极适应疼痛,克服恐动心理;并在术后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倾听患者述说,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针对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还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使其能配合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以预防恐动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年龄、膝关节病程、膝关节疼痛程度、心理状态POMS、家属支持度均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提供相应预防性干预对策,为患者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压力,以减少恐动症的发生。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现提出的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恐动症发生的预防性干预对策未能检测其实际效果,需制定护理干预计划进行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恐动症置换术病程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恐动症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自我效能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恐动症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膝骨关节炎病人恐动症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构建*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