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2023-12-05 07:30鲁天学王兴波刘又溪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肺活量汉族均值

鲁天学,王兴波,刘又溪

(1.昆明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大省,共有少数民族25 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及独龙族这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整体发展。从1985年至今,我国平均以5 年为一个周期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监测,云南在历次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主要是对佤族、傣族、白族、傈僳族、哈尼族及纳西族这6 个特有少数民族7-18 岁学生进行监测,其他9 个特有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则没有纳入监测范围,特别是对这9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得更少,研究得也较少。2021 年9 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下降趋势依然严峻,大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为更好地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发展状况,课题组对2016年与2020年云南12个少数民族19-21岁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并采用2020 年云南12个少数民族19-21 岁大学生体质状况与2020 年云南19-21 岁汉族大学生及2019 年全国汉族19-21 岁大学生体质状况[2]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全面掌握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为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就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文理学院及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等7 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年龄进行分组,每岁为1 组,剔除体育专业学生及极端数据,共计测试31 853人,其中2020年测试汉族学生11 110 人(男生3 213 人,女生7 897 人)。共测试少数民族学生20 743 人(2016年9 386人,2020年11 357人),其中共测试白族7 125 人(2016 年3 270 人,2020 年3 855人)、哈尼族3 015人(2016年1 333人,2020 年1 682 人)、傣族3 348 人(2016 年1 359 人,2020 年1 989 人)、傈僳族1 441 人(2016年606人,2020年835人)、佤族1 038人(2016年471人,2020年567人)、纳西族1 817人(2016 年922 人,2020 年895 人)、拉祜族735 人(2016 年356 人,2020 年379 人)、景颇族509 人(2016 年215 人,2020 年294 人)、布朗族496 人(2016 年249 人,2020 年247 人)、阿昌族414人(2016年200人,2020年214人)、普米族422人(2016年207人,2020年215人)、基诺族383人(2016年198人,2020年185人)。见表1。

表1 测试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二)研究方法

1.测试法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3]的要求及方法进行测试,对研究对象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3个维度共计8 项指标进行测试。身体形态测试身高(cm)、体重(kg)2项指标;身体机能测试肺活量(ml);身体素质测试5项指标:速度素质测试50m 跑(s)、柔韧素质测试坐位体前屈(cm)、下肢爆发力测试立定跳远(cm)、男女生力量素质分别测试引体向上(个)及1min仰卧起坐(个)、男女生耐力素质分别测试1000m跑(s)及女800m跑(s)。

2.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整理及分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指标计量用“平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体质数据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4]及单样本t检验[5]等方法,检验水准α=0.05。

二、调查结果

(一)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2016年与2020年体质指标均值比较

与2016 年相比,2020 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身高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体重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BMI 指数分别为(21.78±3.59)及(20.49±3.10)kg/m2,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我国大学生BMI指数评定标准为: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BMI 指数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与2016年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BMI 指数均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2016年与2020年体质指标均值比较表(±S)

表2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2016年与2020年体质指标均值比较表(±S)

注:*P<0.05,**P<0.01。

与2016 年相比,2020 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肺活量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61.69±13.79)ml/kg,女生为(48.82±10.85)ml/kg,根据我国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定标准,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处于及格范围内。与2016年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与2016年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引体向上及女大学生仰卧起坐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016年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立定跳远均值呈增长趋势,而女大学生立定跳远均值则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6年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50m 跑均值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男大学生50m跑均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6 年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1000m 跑/女生800m 跑是评价耐力素质及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与2016年相比,2020 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的1000m及800m跑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二)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质指标均值比较

由表3 可见,与云南汉族大学生相比,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身高、引体向上均值高于云南汉族男大学生外(P<0.01),BMI指数、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50m 跑均值均低于云南汉族男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坐位体前屈及1000m 跑均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国汉族男大学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身高、体重、BMI 指数、肺活量均值均低于全国汉族男大学生(P<0.01),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m 跑、坐位体前屈及1000m跑均值均高于全国汉族男大学生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身高发育水平高于云南汉族大学生而低于全国汉族男大学生的水平,体重与云南汉族男大学生相持平,但低于全国汉族男大学生水平,BMI 指数均低于云南汉族大学生及全国汉族男大学生水平,呈现出偏瘦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总体低于云南汉族大学生及全国汉族男大学生的水平;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上肢力量高于云南汉族男大学生,下肢爆发力及速度素质低于云南汉族男大学生,柔韧及耐力素质则与云南汉族男大学生相持平,但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高于全国汉族男大学生的水平。

表3 云南少数民族与云南汉族、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指标均值比较表(±S)

表3 云南少数民族与云南汉族、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指标均值比较表(±S)

注:*P<0.05,**P<0.01。

由表3 可见,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身高高于云南汉族女大学生外(P<0.01),体重、BMI 指数、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m跑、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均值均低于云南汉族女大学生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身高、体重、BMI 指数、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均低于全国汉族女大学生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m跑、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均值均高于全国汉族女大学生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云南汉族女大学生、全国汉族女大学生相比,呈现出偏瘦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均低于云南汉族女大学生、全国汉族女大学生的水平;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低于云南汉族女大学生而高于全国汉族女大学生的水平。

三、讨论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身高、体重整体呈缓慢地增长趋势,BMI 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云南汉族大学生、全国汉族大学生相比,呈现出偏瘦的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校“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与落实。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许多政策文件,这些相关政策文件的推进与落实,促进了“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健康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得到持续改善,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身体形态的持续发展。(2)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为边疆的贫困地区,直到2021年3 月,云南基诺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景颇族、佤族及拉祜族等“直过民族”才实现整体脱贫。相关研究[6-7]表明,身体形态发育与GDP水平呈正比。虽然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医疗、保健、卫生、饮食条件及营养状况等不断得到改善,相关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但这与全省、全国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可能是导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但又低于汉族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与族群遗传基因差异有较大关系。遗传因素或是群体种族特征是人体身高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8],遗传因素决定身高发育的可能性,而其他因素决定身体发育的现实性[9-10],由于族群遗传之间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身体形态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4)与学生聚居区的地理及自然环境有关。气温、气湿和降雨量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低纬度地区少数民族群体的身体发育水平低于高纬度地区群体的发育水平[11-12]。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半位于低纬度地区,且多处热带季风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降雨量较多,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表现出瘦、矮、小等特点。(5)受民族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影响。经课题组调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大多以纤瘦及阴柔为美,学生盲目减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受根深蒂固的“重智轻体”、“重文轻武”等观念的影响,学生主动锻炼受到严重影响,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低于云南汉族及全国汉族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1)与学校体育卫生持续改革及发展有关。近些年,云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精神及要求,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涌现出了大量的教学成果,这些成果推动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2)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有关。经课题组调查,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强度及频率普遍低于汉族大学生,且使用手机及玩电脑游戏等静坐时间普遍多于汉族大学生。研究[13-14]证实,花较少时间在看手机、玩电脑游戏,多做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健康成长,这应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机能低于汉族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力储备能力有关。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总体低于云南汉族、全国汉族大学生的水平,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耐力测试项目时适应能力整体比汉族大学生强,且测试后不良反应比汉族大学生要轻,这与相关研究结论[15]一致,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在高原,且平时需要在家务农及走路有关。

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除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的力量、耐力、速度及下肢爆发力素质均呈增长趋势,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力量、耐力素质呈增长趋势,柔韧、速度及下肢爆发力素质则呈下降趋势。与汉族学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总体低于云南汉族大学生而又高于全国汉族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1)政策文件执行力不足。为实现学校体育卫生目标及任务,国家和政府颁布了近300 份学校体育政策及文件,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但相关政策文件刚性不强,加之政策文件宣传、落实及评估等机制不健全,体育课时不达标、课内与课外衔接不够、健康教育缺失及场地师资配备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难免出现政策执行力不足及健康促进合力不足等问题。(2)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力度不够。云南历次学生体质监测主要是针对佤族、傣族、白族、傈僳族、哈尼族及纳西族这6 个少数民族8~18 岁学生进行测试,受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布广及测试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还未纳入监测范围,这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了解及跟踪调查,不利于体质健康干预措施的制定。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身高、体重整体呈缓慢地增长趋势,BMI 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值范围;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呈增长趋势;身体素质方面,云南少数民族男大学生除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的力量、耐力、速度及下肢爆发力素质均呈增长趋势,云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力量、耐力素质呈增长趋势,柔韧、速度及下肢爆发力素质则呈下降趋势。

2.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云南汉族大学生、全国汉族大学生相比,呈现出偏瘦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总体低于云南汉族大学生及全国汉族大学生的发展水平;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总体低于云南汉族大学生而又高于全国汉族大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建议

1.应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学校体育改革的各个方面,把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将体育教学过程围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进行设计与实践,优选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相衔接,使学生掌握及巩固健康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以提升体育锻炼效益与健康意识;应转变发展理念,在体育课中增设健康教育内容模块,加强学生身心健康锻炼知识、方法与手段的教育,构建起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联合学校多学科等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将体育教师、校园医务人员、辅导员及班主任等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通过选修课、健康专题讲座及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应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并以此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学校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积极推进“高质量体育课堂+课外APP 健身跑+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社团+智慧体育校园+健康校园+活力校园”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锻炼的效益,不断提升锻炼的质量及效果。

3.教育部门应推进学校体育智库建设,通过智库的专业指导及精准把控,制定科学、精准及高质量的干预政策,重点聚焦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关键性难题及复合型难题,推进学校体育政策精准发力及高效实施;应加强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及解读,提升学校领导及教师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知力及执行力,为形成学校体育新旧政策的合力,可借鉴上海市通过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上海学校体育评估中心)进行独立评估的经验,实行“管、办、评”分离的有效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及评估;将政策文件的落实及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纳入学校领导的绩效考核及学校评估当中,对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及学生体质健康评价连续3 年未达标的学校在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公开表彰及奖励,对实施不力或弄虚作假的学校进行公开问责与追究,以提升政策文件的效力。另外,扩大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人群与内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评价的基础上,扩充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健康行为及学校卫生环境等监测指标,确保严谨、真实及高效的完成测试工作,为后续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精确分析及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定期发布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公报,并与多年积累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更好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的趋势及规律,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及制定干预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加强教育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门及高校之间的相互协作,整合管理及学科的优势,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交叉研究,拓宽研究思路及视角,充分甄别、研究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异性,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环境及相关要素进行干预,形成契合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模式,通过多学科交叉整合研究,促进干预措施的综合化及科学化,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肺活量汉族均值
国清荣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肺活量的故事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