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发展

2023-12-05 07:30钱旭初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沈 悦,钱旭初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社区教育的现代化伴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同样有着自身特定的发展优势、困境和特征。时至今日,我们需要系统回顾什么是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面临着哪些现实困难?怎样实现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社区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人民终身学习、提高全体人民综合素养,服务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是国家实现整体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有着中国式现代化普遍特征的投影。

中国式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是解决城乡差别、东西差距等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社区教育开展面广量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 411 778 724 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 474 200 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 218 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 561 236人。[1]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总数,整体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则需要相对完善的体制机制、充足的经费投入,有力的保障措施。目前,各级各地政府对社区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展,利用远程教育手段缩短了与教育终端受众的时空距离。然而,目前部分地方对社区教育重视依然不够,经费保障不到位、办公场所简陋、队伍年龄老化,稳定性不足,人员流动较大。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不健全,影响社区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社区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还不完备。社区教育开展所必需的保障不到位,这显然与巨大人口规模条件下高质量开展社区教育不相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社区教育。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展开的根本坐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承接并延续教育实践脉络的首要标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层底色,也是实现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社区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为了缩小东西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对接、送教下乡以及各居民学习点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社区教育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教育扶贫、乡村教育振兴的深入实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不断丰富,教育生态不断改善,人民在社区教育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同时,受制于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鸿沟,城乡差异、东西差异,特别是各地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方面的能力差异明显。

中国式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是解决全体公民精神文化素养提升的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区教育应当着力于提高人民综合素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区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文明程度提升,对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标识了新方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科学技术给社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人口深度老龄化带来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对老年教育的资源供给能力提出重大挑战。围绕居民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文明礼仪、艺术情操、生活技能等,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普及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积极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升级需要,充分开展职业农民培训、职工继续教育培训、老年教育培训等,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远程技术手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近年来,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各类实验项目、特色品牌、资源库建设,扩大了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力,同时丰富了学习资源。然而,从社区教育发展整体看,相比其他教育类型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充分享受学习的需求和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依旧突出;优质社区教育的保障供给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挖掘地方历史和非遗文化,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整合区域内博物馆、党史教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然而,目前围绕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群众的知晓度、参与率还不高,热情不足,需要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形式,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

中国式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是社区教育从标准化(物的建设)走向品牌化建设的教育。随着示范区、实验区以及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的不断推进,基础性、达标性、同一性的规模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和高度,专注于物的建设的,即硬件建设、场地要求、课程资源等的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高质量、高品质的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因此品牌建设已经成为社区教育“提质行动”的重要举措。“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已不断聚焦到品牌战略的广泛实施层面。全国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各地利用区域特点、文化特点、产业优势、彰显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新优势,将项目、品牌建设与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资源深度合作,将社区教育与基地、企业、社团、景点等有机结合,培育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发挥社区教育品牌示范辐射作用,实施社区教育共同体发展建设项目,集合合力与品牌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乡村振兴”“智慧助老”“非遗传承”等一批有集中度、显示度的高品质社区教育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品牌质量体系的构建,将成为社区教育质量的评价手段和保障机制,促进独特的社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形成。然而,目前打造品牌的重要性还未形成共识,品牌打造与地方特色的融合未能体现出独一性,品牌打造后缺乏相对成熟的运营和推广,社群活跃度不高。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适应中国国情的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离不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信息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十三五”期间,随着《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等国家层面指导文件的出台,对社区教育的制度保障、经费来源、队伍建设、发展目标等描绘蓝图,社区教育的开展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在加快。

全国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基本形成,各省普遍成立省级社会教育服务指导机构。依托各级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依靠标准化、示范性建设,各级机构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教育保障能力逐步加强,总体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2]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和办法,在制度层面上不断保障社区教育从基础性建设向内涵建设方向发展。各地将社区教育纳入地区整体规划,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保障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了由管理者、教师、志愿者组成的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三支队伍,并建立了培训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培训模式,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平台资源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立项建设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并构建起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以实验项目为抓手突破创新。参与社区教育人数稳步提升,社区教育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逐步提高。社区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程度加深,在应对积极老龄化、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提质增优”成为关键词。对于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以来的重要关键词。社区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从基础工程建设跃迁到具有高标准内涵和高水平学习支持服务的新阶段,需要学习者能积极参与、学习场景能全面利用、学习机会能充分保障,需要始终秉持着社区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基本理念,始终保持着规范化、增值性的发展态势,不断创新呈现出有特色高品位的成果与“产品”,从而形成社区教育的“质量文化”形态。[3]质量文化的建构,既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形态。基于近20年社区教育的发展实践可以发现,有效地聚焦到社区教育的项目实施、项目实验,直至品牌建设……已成为践行高质量社区教育的共识和行动方略。

老年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深度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各地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积极发挥社区教育主体作用,引导社区教育机构开展老年教育,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各地积极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社区教育活动,建设一批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相关课程资源;同时持续加强“老年教育资源库”建设;各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不同需求的课程,推进线上老年教育,丰富老年教育内容与形式。各地积极整合资源,建设养教联动基地,充分利用科技、文化等场馆,设立各类体验站点,开发各种老年人喜爱的体验项目,举办嘉年华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体验学习,提供开放便利、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作用,激励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以老年教育的现代化服务国家整体现代化目标的达成。

信息发展成为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社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将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社区教育全过程,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为社区教育赋能,持续推进网站、平台、资源一体化建设,实现开放大学及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和资源的大数据管理,通过收集、整理和数据资源挖掘,提供社区教育的数据化管理及个性化服务,探索大数据支撑下的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完善以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为主的社区教育生态建设。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快车道中,也是社区教育向上发展、固本突破、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日本、英国等社区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社区教育的现代化也应当有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关键指标上挂图作战。

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标设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基本实现社区教育现代化;再经过15 年的发展,到2050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社区教育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显著缩小,走在国际前列。指标1-2是对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宏观描述,城乡居民社区教育参与率有显著提升,远程在线学习成为主要方式。指标3-6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指标,老年学习机构数量增多、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积极性显著提高。见表1。实现指标设想,提出如下路径和策略。

表1 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指标表

(一)提升与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适应度

进入实现现代化新阶段,面对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发展,城乡社区软环境建设,以及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满温度的教育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高质量社区教育,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全过程,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模式,必将成为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措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社区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的建立,将依托信息技术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教育监测、统计制度和社区教育质量标准与社区教育发展监测指标,为宏观发展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并借助数据分析手段构建科学有效的分析——反馈机制,针对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教学过程提供精准服务,助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营造出以大数据管理为主的社区教育新生态。

(三)品牌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通过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践来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社区教育的供给、提升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既是通过项目外延性增长战略来扩大社区教育发展规模的考量,也是通过项目内涵性提优来强化社区教育发展质量的判断,实现社区教育从项目化到品牌化的跨越式发展。但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之路依然漫长、艰辛。[5]

(四)评估监测成为新维度

政府主体责任和统筹功能应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工作推进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各地政府要加强督导机制建设,依法履行社区教育职责。社区教育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强化,把社区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考核目标。不断深化社区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社区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完善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监测体系,建立社区教育质量标准与社区教育发展监测指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展社区教育评估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社区教育发展监测指标。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