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祥 冷书恒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变革思维,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改革开放的历史流变,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等精神品质;它立足于科学回答人民之问,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极大丰富,对时代精神内涵的最集中、最鲜明的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要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丰富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开放精神;重要论述;理论意蕴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18ZDA014)
[中图分类号] D61;D64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0-0029-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10.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1]14新时代,深入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論述,必将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为主动的、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生成论: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和社会实践的锻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精神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 理论基础: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主要是对“为了什么人、依靠什么人”等问题的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重要论述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3]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其次,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点,是人们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性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社会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观点以及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的观点,具有鲜明的科学特性。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就已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4]8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改革的推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对上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4]12改革开放即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精神就是对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理性回应。其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所体现的科学意蕴。实践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未有止期。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4]6-7,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从局部到整体而不断深化。
最后,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条件,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彰显了鲜明的辩证思维。其一,贯穿着普遍联系的方法。恩格斯指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5]95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4]44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主动接触世界、融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6]7。坚持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理念,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其二,贯穿着对立统一的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5]499任何事物、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生动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中。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攻坚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具体矛盾,“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7]。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4]60。
(二) 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放变革思维的浸润滋养
中华民族素有开放和变革之精神。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熔铸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一方面,从历史看,开放和变革是中国历史的常态。从商鞅立木为信到孝文汉化,从熙宁变法到托古改制,无不体现出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变革决心,其间留下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39等豪迈誓言。从汉武帝时期张骞始开西域之迹、艰难跋涉拓丝路到长安回望绣成堆的盛唐气象,从宋元时期与东南亚、南亚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东方奇迹,中国的开放历史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著丰富的开放和变革精神。《淮南子》中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6]7,强调只要对民众有利和符合实际情况,就不需要遵循古制旧俗;《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8],这些都与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国语·郑语》中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9]对于当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文化浸润与精神滋养。
(三) 历史赓续: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的不懈追求
变革、求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禀赋和特质。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党和人民怎么办?制度设计如何贯彻社会主义?于是,革旧立新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现实困境的不二选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相继确立,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0]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召,摒弃苏联模式,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要追求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1]江泽民同志认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党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胡锦涛提出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3]的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对改革开放思想的理解。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基础。
(四) 现实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回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相互交织的新时期,我们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14]23。路虽远,行则将至。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熔铸形成的精神品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精神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1]14改革开放精神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现实需要。
二、 内涵论:改革开放历程的生动诠释
虽然习近平总书记没有专门提出改革开放精神内涵论断,但是他在党的代表大会议程、纪念改革开放特定节点、庆祝特区成立特定时间、国际重要论坛等相关系列讲话中,已经对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整体性、全方位的阐释与铺陈。改革开放精神内涵丰富,涉及面较广,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更是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与精髓,“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1]9。一方面,改革开放起始于解放思想。若没有当年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就不可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没有解放思想,党也不可能将改革开放始终推向前进,“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4]47。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解放思想都是首要的。但是,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实际的异想天开,更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臆断,“解放思想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4]6,因而改革开放亦是如此。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就是为了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5]382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事求是始终是改革开放的精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基于本国国情、地情的现实考量一直都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4]164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充分彰显了精神引领的强大力量。
(二)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精神
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秉持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小岗村“杀出一条血路”的大包干到新时代土地流转制度,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其一,“敢为人先、敢闯敢试”体现了改革开放精神鲜明的实践品格。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和借鉴。正因如此,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5]372但是,敢闯敢试不是乱闯乱试,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正确的方法论,“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改革观和科学方法论,将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6]。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即是一边探索一边实干的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17]
其二,开拓进取是时代永恒的追求,是改革开放精神不可或缺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深圳、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周年庆祝大会上多次提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动力。我们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深圳打响“第一枪”,成为“拓荒牛”;上海浦东新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为其他地区积累经验。我们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8]33-34。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释放空间、创造活力。
(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精神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一个重要根据就是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党和国家领导人掀起了出访热潮,看到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中国要抓住机遇,通过改革开放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一方面,我们正是通过这种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4]9,没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新问题与新挑战层出不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19]8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也是一场革命,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有革故鼎新、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20]497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改革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只能通过自我革命的办法来解决。40多年来,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革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当下,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更加严峻,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4]163。只有在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为改革开放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精神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发展,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21]一方面,改革开放精神内蕴中国拥抱世界的开放眼光和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改革的中国同时必须是开放的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8]228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稳定动力源。未来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精神彰显了中国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开放气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姿多彩是世界最靓丽的风景。中国始终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倡导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2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在国际社会中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合作共赢,这样的开放才能行稳致远。
三、 价值论:回答人民之问的科学回答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14]16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人民立场,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论述闪烁着“人民”的光辉:在改革开放方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开放动力上,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在改革开放评价上,坚持改革开放成效由人民检验。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223回顾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实际问题、回应人民热切期盼始终是贯穿改革开放精神的一条主线。一方面,要把人民需要作为目标指向。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正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制定人民需要的方针政策,“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20]554只有这样,改革开放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追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就在于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23]回应民之所盼,为人民利益而改革、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二) 坚持“改革依靠人民”的价值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无论是从理论维度上的扬清激浊,还是实践维度上的时移世易,人民始终给予改革开放不竭的动力源泉。其一,紧紧依靠人民。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开始便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4]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落到实处、深处。其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改革不仅要紧紧依靠人民,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更要尊重人民主体,注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始终秉持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富共享理念,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和首创精神。”[25]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到新时代“蛟龙”“北斗”“天宫”等突破卡脖子的科技自立自强,亿万中国人民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14]67毫无疑问,只有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力,才能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攻坚克难,不断向前发展。
(三) 坚持“改革成效由人民检验”的价值遵循
人民是至高无上的评价主体。党的一切工作成效要以人民群眾来评判,要以人民是否高兴、是否拥护、是否答应作为根本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26]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指向在人民,改革开放精神的落脚点就是让人民更有获得感。首先,坚持以人民幸福为标准检验改革开放成效。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40多年来,从奋起直追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以前所未有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新时代改革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就是为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让人民在增进幸福感中检验改革成效。其次,坚持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共享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8]22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造福人民;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
四、 定位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改革开放精神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极大丰富,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指出了改革开放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也指明了其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极大丰富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孕育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这种实干、创新、进取、包容的精神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社会意识,是包括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27]任何时代精神都是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从广汉向阳公社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到新时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深化经济制度体系改革,“敢闯敢试”赋予了创造精神新的内涵,始终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强劲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国人民用辛勤汗水、无穷智慧换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伟大团结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还发展了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伟大梦想精神,从满足整体小康到实现全面小康,再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战略,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开放精神升华到民族精神层面,不仅深化了对改革开放精神的认知,更拓展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二)改革开放精神是对时代精神内涵的最集中、最鲜明的概括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共同的集体意识,是一个时代赖以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40年来,改革开放不仅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且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主轴。”[28]改革开放精神作为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最集中、最鲜明的概括,不仅是对民族精神的极大丰富,更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时代精神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9]14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改革开放精神孕育于丰富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改革开放精神的精神内涵,与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了锐意进取、创新精神;“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则是对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达成共识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集中表达和鲜明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了新的提炼和表达,赋予了时代精神最新、最明确的样态阐释,即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是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动态性理论成果。新时代,我们将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代同行,在回应和解决时代问题中担当新的历史使命。
(三)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整体面貌和精神特质进行了擘画,提出了“改革开放精神”的概念。2021年9月,中宣部梳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名列其中。首先,改革开放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作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贯穿整个精神谱系,是促使改革开放精神形成的原动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改革开放精神提供精神支柱和真理感召,赓续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感召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改革开放精神注入内生力量,汇聚了改革开放的磅礴凝聚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书写了改革开放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英勇无畏,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战斗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改革开放精神确立了根本立场和政治担当,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引领力。抓住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谱系的“根”与“魂”,为我们正确理解改革开放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厘清了方向和思路。其次,改革开放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伟大改革开放的恢宏进程中,一系英雄模范和榜样集体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如小岗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与小岗精神、特区精神相比,改革开放精神辐射的地域范围更广;与女排精神、劳模精神相比,改革开放精神的英雄人物分布领域和范围更宽;与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北京奥运精神相比,改革开放精神的时间跨度更长、空间跨度更广。但是,改革开放精神与其他精神相比,并非是完全不同的精神。其一,它们都内蕴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中;其二,它们都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其三,它们都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改革开放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传扬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伟大成就源于伟大实践,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1]42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汇聚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一)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才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也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29]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就必须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党的领导下,将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来,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18]22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4]65,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到实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用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一方面,改革开放实践为改革开放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孕育土壤、实践依据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同样需要改革开放精神的动力支撑和精神养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提供了更为主动的、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其一,在面对“精神危机”中破解现实桎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低垂的果子”早已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停滞症、疲劳症、激进症等社会现象已然浮出水面。防止精神懈怠,克服改革桎梏,必須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要永葆不畏艰难的勇气、与时俱进的锐气、团结奋斗的士气,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0]其二,在实现伟大奋斗目标中凝心聚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4]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从战略高度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进行了战略擘画。今天,我们有伟大目标要实现,也有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去克服。目前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诸如思想观念束缚、各方面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某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现实问题成为我们实现伟大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的制约因素。但是,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坚韧不拔,才能胜利。敢闯敢试、开拓进取才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应有之义。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必将能够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精神指引,为破解改革开放考验与精神懈怠危险贡献精神财富,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丰富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31]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价值精华,其内涵绝非是一成不变的”[32],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延展。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不仅要求我们要深刻领悟其内涵和要义,更要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动力和实践伟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一方面,我们要统筹好国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全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和新变化,将改革开放接续推进。另一方面,我们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畅通海陆通道,与世界各国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和路径,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大动力。只有进一步丰富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统筹两个大局,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才能接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3]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10-26(1).
[4]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N].人民日报,2023-2-8(001).
[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47.
[9]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7.
[10]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
[12]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4.
[13] 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19.
[1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刘嗣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多维价值[J].改革,2023(1):1-17.
[1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93.
[18]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9]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1] 习近平.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23-8-23(2).
[22]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蔡奇出席[N].人民日报,2023-3-16(1).
[23]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
[24]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
[25] 李永胜.新时代弘扬改革精神的进路[J].重庆社会科学,2018(8):16-25.
[2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83.
[27]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18-3-21(1).
[28] 范宝舟.改革开放精神动力的唯物史观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5):17-24.
[29] 韩振峰.改革开放铸就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21-23.
[30] 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N].人民日报,2022-4-14(1).
[31]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蔡奇陪同考察[N].人民日报,2023-4-14(1).
[32] 郑敬斌.理解改革开放精神的三维向度[J].东岳论丛,2019(7):184-190.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u Zixiang Leng Shuhe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56)
Abstract: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Marxist stance, viewpoints, and methods. It is rooted in the open and reform thinking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herited from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CPC's unremitting pursu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logic, cultural logic, historical logic and realistic logic.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cludes emancipating the mi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aring to venture and try, pioneering and enterprising,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reforming the past, opening up and inclusive, and sharing the same destiny. Answering the people's questions based on science, it is a great enrichment of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ost concentrated and vivid summary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we must adhere to the Party's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new era, and enrich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carry it out to the end.
Key Words: Xi Jinping;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Important Exposition;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責任编辑:易晓艳)
作者简介:胡子祥,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想政治教育;冷书恒,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