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2023-12-05 22:20:18李广稷孟东方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李广稷 孟东方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以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各项政策措施作为重要途径,适应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现实需求,提升共同富裕建设速度与落实质量,使之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旨归并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当前,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战略协同推进力较弱、战略制定计划性不足、战略实施完成度有待提升等。未来,有效增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效果,需拓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使其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撑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现实生活需求,强化其对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效能,促进选用人才科学、合理、高效,增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共同富裕;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阶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研究”(21AKS02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专项“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研究”(2023ZD06)。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0-0078-0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10.006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1]502。当前,随着我国迈进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各项事业发展迈进战略转型期,为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阶段性任务目标,要求精准设计与规划拓展符合现实条件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准确把握分析并激发驱动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对于驱动共同富裕的支撑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必须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充分调动、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新时代中国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带动实现人这一社会中心要素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发展,并进一步以人才为根本依托,支撑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拓展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与学界研究进展

党的二十大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以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度,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4]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其目标规划、路径联通和实施落成,均需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特别是现代化人才事业的坚实支撑。正如“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5]。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更好地调动激发人才对于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必须通过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与落成,统筹谋划部署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区域展开与基层落实,切实推进新时代我国人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6]提供不竭人才资源。

近年来,随着现实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学界对于以人才驱动共同富裕问题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一方面,部分学者聚焦于宏观层面,重点对人才资源与人才事业发展对于驱动、推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性支撑作用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顾潮分析了强化实现共同富裕人才支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加快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以高技能人才队伍驱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7]。陈丽君、傅衍则从共同富裕角度分析了新时代中国人才谱系的演进逻辑和发展图景,认为在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战略中,应当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扩中提低主线、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和发展成果共享内涵为重点,扩充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人才、社会事业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充分调动人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支撑作用[8]。何苗、王海梦重点探讨了当前乡村人才振兴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9]等。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则从微观层面切入,试图分析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人才工作关键任务,并对如何建设驱动共同富裕重点人才队伍展开具体探讨。例如,徐达、鲍铭铭、巫丽君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与使用体系所存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促进共同富裕视角下培养什么样的乡村振兴人才的宏观目标要求,并从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构建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10]。陈鹏鑫、李华康、阮冬秀等人论述了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以及供给来源,提出通过“政策资金扶持、提高福利、完善晋升通道、组建人才库”等方式形成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策略[11]。郭强、颜瑞认为共同富裕导向赋予了新时代青年人才新使命,强化了青年人才的责任担当[12]等。

以上研究成果,均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新时代背景下人才驱动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均未聚焦于如何通过当前中国人才事业发展科学指南——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之上,探讨如何具体地拓展以人才驱动共同富裕的現实路径。即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整体发展宏观高度出发,在现实层面上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平台媒介,具体展开、部署、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切实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有效驱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因而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有必要在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落成对于驱动共同富裕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基础上,在应然层面重点规划拓展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助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3]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重要现实途径,激发人才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而深入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必须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长远价值,融入其所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措施内一以贯之。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紧密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

(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是漫长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需要始终以各类人才队伍为依托,通过持续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相关各项政策措施,以人才事业发展支撑驱动各项事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城乡、行业之间的平衡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并将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实效落实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展开与落实,标志着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新阶段,彰显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更加显著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例如,在促进全民富裕层面,通过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实,匹配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使各类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具备更高核心能力与更具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群体先行富裕起来,再以先富带后富、调节收入差距等方式,带动每个社会成员都达到富裕水平,分阶段逐步实现社会普遍富裕。在促进全面富裕层面,通过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优先推进中国人才事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先行建立支撑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类现代化人才队伍,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逐步实现每个社会成员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层面相统一的富裕状态等。因而,促进共同富裕,需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重要现实途径,以人才富裕带动社会整体富裕,以人才事业发展带动社会全面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

(二)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施行落实的长远价值取向

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一规划部署相关各项政策措施,引领中国人才事业发展,推进中国人才工作落实,支撑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扩充社会整体财富并推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地位与作用、立足于各时期人才工作的特点、升华人才工作的理念指导实践所总结得出的真理性认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中国人才事业发展的方法蓝图的路径规划,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施行与落实,全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5]的重大时代课题,展现出不断促进共同富裕的长远价值取向。

从性质上看,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一种为达到长远目标而规划的、具有指向性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蓝图和实践指南,需要通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才能发挥预期作用,分阶段逐步达成既定战略任务。人才强国战略诸多目标的实现,均需联动融入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之中,有步骤分批次地予以推进与变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必须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长远价值取向的内涵旨归,凝练融入整个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体系,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适时调控,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整体控制,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路径偏离等原则性问题,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同步推进。因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施行与落实,需要始终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长远价值取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牢固的人才资源支撑。

(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与促进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与促进共同富裕共同作为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二者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统一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

一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使“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党和政府的长期历史任务”[14]。在此进程中,必须始终以人才资源作为动力之源、发展之本,以一定的人才队伍基础和人才事业发展作为支撑与依托,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优化,为党和国家培养现代化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与此同时,這种高质量发展需求又对个体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具质量和更加全面的评价趋向,要求每个人才不仅需要在智识智育上成才,还要追求在道德素质、体育素质、艺术素质、实践能力各方面全方位成才。另一方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则旨在推进我国人才事业科学均衡发展、优化我国人才队伍结构布局组成,提升我国人才工作的规范性、实效性,产生人才事业发展带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正效益,“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伟力”[15]。其施行与落成,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带动实现人的自我需求以及意志、品德、智力和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二者均要求以人才现代化带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并在促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共同富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实现进程。

三、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

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驱动共同富裕,具备明确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驱动共同富裕,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才来源于人民群众又服务于人民群众等科学观点作为逻辑出发点所得出的科学理性认识。从历史逻辑看,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驱动共同富裕,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在各时期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事业发展实践经验,总结升华人才工作理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从现实逻辑看,随着我国迈进新发展阶段,各项事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各类人才的支撑性需求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使深入实施质量更高、覆盖更广、效果更显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理论奠基

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促进共同富裕,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实现全人类共同解放为目标,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深刻论述人才重要性、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培育、运用人才,建设人才队伍、依靠人才推进社会整体发展等内容基础上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才驱动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核,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在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社会生产出发,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目标,以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导向,围绕人才重要性、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培育、运用人才,建设人才队伍所做出的诸多论述,都为研究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原理支撑。在客观科学分析人才与群众关系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论述了人是生产力发展要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育人才等一系列观点,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才思想因子。这些观点要求社会主义国家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价值目标,通过建设与发展各项事业,为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客观条件和环境,追求人才个性自由与共性遵循的容纳发展,为研究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准确定位人才本质、处理人才与群众关系、建设现代化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诸多著作中多次围绕人才的选拔、培育,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展开论述,相关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远。列宁的人才思想,主要涵盖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注重建设青年人才队伍、通过思想教育引领人才等内容。开始初步展现以人才强盛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才带动整体富裕的思想因子,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革命与建设中的首次实践应用,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科学选拔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引。

第三,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社会主义苏联人才事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包括人才是决定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重视科学技术人员作用、重点培养专门人才与特殊人才等一系列观点。这些观点均要求国家培养选用人才,必须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狠抓重点建设专门人才队伍,通过以各类人才队伍为支撑,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实现社会整体富裕。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人才工作的历史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体系,成为在各时期各阶段推进人才工作、发展人才事业、建设人才队伍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为各时期提供人才支撑以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同时在切实推进共同富裕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理论。

第一,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精髓来看待、分析、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人才问题。形成了包含以“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为理念看待人才地位,以“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为标准评价人才素质,以“实践育才、锻炼成才”为准则建设人才队伍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才工作方法、理论、观点,集中体现为毛泽东人才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征程中,注重把准、把严人才选用方向,设置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素养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同时根据业绩、能力和贡献等要素综合对人才进行选拔,成就了大批人才,壮大兴盛了社会主义人才队伍,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夯实了人才事业发展基底,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独有的问题意识与高远境界”[16]。

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最大实际出发,在领导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背景下,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在数量和质量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快速增加作为切入点,继承、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提出了包括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等在内的观点体系,集中表现为邓小平人才思想。这一思想在准确定位人才资源对于富民强国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强调各类人才要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做到“又红又专”,承认了个体人才与人才群体之间多样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于社会层面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了我国人才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全球大势,立足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中国各项事业建设实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提出包括以“第一资源”看待人才地位、以“科教兴国”支撑人才工作、以“四个尊重”优化人才环境在内的一系列指导新世纪人才工作推进与人才事业发展的科学观点体系与重要论断,为研究以人才驱动共同富裕问题积累了丰富历史经验。

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主要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国内外人才工作发展大势,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构建形成科学人才观体系。这一观点体系进一步突出并提升了人才资源在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中的关键性地位,促使我国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层面注重扬长补短、统筹协调,逐步实现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人才事业的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正式提出和人才强国战略理论体系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和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做出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关于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观点、新思想以及新论断,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即习近平人才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它立足于新时代中国人才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的最大实际,对于人才选拔、人才培育、人才识别、人才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等人才工作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不仅成为新时代指导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建成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重要行动指南,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更为研究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问题提供了最为直接现实的理论来源,“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17]。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中的这些重要观点,一是要求各级政府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平台媒介,出台有利于人才队伍长期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行素质教育,从价值内涵上追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二是要求各类用人单位充分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包括继续教育等内容的人才服务,为实现人才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要求个体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充分学习积累各学科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审美水准,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些观点共同为研究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戰略驱动共同富裕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南,奠定了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才工作的经验积累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奋斗进程,就是通过开展人才工作,开发各时期人才资源、团结各类人才队伍、成就人才发展需求,激发调动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探寻实现共同富裕的求索之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制定实施各类战略性政策措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宏观与具体两方面开展人才工作、发展人才事业、建设人才队伍,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工作历史经验。

从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出发,面向知识分子群体和党内干部人才队伍制定并实施了包括思想引领、物质激励、工作重用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形成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雏形[18]。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视人才培养、尊重人才地位、引导改造人才等准党内法规政策,不仅在党内挖掘发现了大批人才,也从旧社会吸收改造了大批人才,“为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筹建发挥了重要作用。”[19]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充分认识到恢复生产建设过程中人才所起到的重要支撑性作用,主要针对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出台了诸如《关于保护与争取技术人员的指示》《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等具有关键性地位、起重要作用的人才党内法规或政策性文件,使我国人才事业得到了快速恢复与发展,吸引了一批抱有爱国之心的海外尖端科技人才回国,使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人才法规体系逐步重构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使人才事业发展逐步迈进市场化阶段,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实现创新突破,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与人才引进计划呈现井喷之势。特别是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等党内法规出台以后,党的人才法规体系建设正式上升成为直接影响人才强国战略部署与实施的重要顶层设计指南,“为新时代人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20]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以2010—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预期目标为依据,细化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以及所需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所需落实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组织实施办法,标志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各项人才工作更加精准化、科学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实现了科学长效发展,尤其是出台了更多关于细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打造稳定有序的人才培育体系的相关党内法规,通过深入进行人才发展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以党内法规先行,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21]。在社会层面普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出台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密切合的相关人才工作政策措施,适时顺势调整各时期人才工作的原则与指针,对中国人才事业发展产生了关键现实影响,使我国向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稳步迈进。经过一百多年来领导人才工作实践的经验积累,目前我国已经根据人才工作的具体环节为类型划分,针对不同人才队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为研究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问题确立了重要的历史逻辑。

(三)现实逻辑: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的实践导向

当前,随着我国迈进新发展阶段,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需求持续提升,对于人才工作的质量要求更加注重内涵,对人才资源供给诉求更加偏重多样化与质量,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加注重效率变现与效益产出。与此同时,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社会整体迈进富裕社会,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重点任务在于实现缩减并消除两极分化、容许存在合理差距、鼓励先富帮带后富、促进效率公平相统一的普遍富裕。在此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将人才视为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族振兴第一战略资源的观点,将人才工作摆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深入推进人才发展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以人才事业发展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53的良好局面,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实践导向,充分激发人才对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推进中国人才事业切实发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实践导向,既要求国家与社会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人才、识别人才、引领创新、研发科技等工作环节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筑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巩固人才资源的首要开发地位。又要求相关部门随时根据当地人才资源分布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人才资源结构组成,补足当前人才资源开发的短板。除此之外,还要在保证人才资源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人才资源的国际交流质量与速率,加快国际人才的引进与回流,实现国内国外两个人才市场的高质量沟通接驳,达成国内人才资源高质量开发与国际人才资源高质量交流的良性互促。

充分发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落成对人才事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效益,可以使我国积极主动应对目前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之中所存在的诸如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社会人口快速老龄化、城镇发展差距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现实挑战。具体来看,随着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各项措施的逐步落成,个体人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强国一代人才队伍的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人才事业布局的持续完善,一是有利于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稳步增加社会整体财富,逐步实现社会整体富裕。通过新时代人才强国各项措施的落地,可激发调动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通过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技术人才,强化对“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提升社会整体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提升共同富裕实现质量。二是有利于以各类人才群体为引领,推进全民富裕实现进程。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使部分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在适当程度上先行富裕。再以“先富帮带后富、兼顾公平效率”的二次分配制度、建立“彰显善爱”的三次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途径与渠道,要求或引导先富人才群体带动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三是有利于以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根本准则,通过落实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调动发挥人才队伍作用,在各领域建设各类攻坚克难人才团队。以各类人才战略储备支撑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在养老、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现实权益,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水平。这些重要作用,都为研究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提供了关键的现实逻辑。

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施行落实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存障碍

经过人才强国战略20多年来的施行与落实,目前我国在人才事业发展、人才工作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突破、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使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稳步迈进。这为支撑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和驱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事业基础。但是,目前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成进程中,还存在诸如战略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协同推进效力较弱、战略制定宏观计划性不足、战略实施整体完成度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人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集中导致当前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施行落实驱动共同富裕,尚且存在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效力较低、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效果较弱、对提升国家文化自信推进动能不足、对选人用人科学公正合理度有待提升几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的实际效用。

(一)战略协同推进力较弱阻碍协调发展实现

在实施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存在战略协同推进力较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妨碍了其对于驱动共同富裕的实际效益产出。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不是单一的线性发展观点或思想,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协调的科学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南。它具备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原则、战略步骤、战略举措、阶段过程、保障措施、衡量指标等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基于其所作用区域、地域、行业的不同,亦会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要增进这一体系对我国人才事业现实发展的整体效益,提升其驱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效益质量,就必须加强其内部各要素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之间的协同度,提升人才强国战略所指导的人才工作各环节衔接度,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制定具体实施落实组合策略,并依托于战略中的监督与评价环节控制实际落实进度,从而增加该体系的自组织性,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人才事业发展各项事业整体发展差距,提升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但是,目前人才强国战略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所存在的战略协同推进能力不足的短板,集中体现在各项人才工作环节间组织协同力不足、各个区域间人才事业发展协同力较弱、人才强国战略体系与其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体系和社会整体人才发展环境优化间联系协同力较低等多个方面,导致人才强国战略体系出现整体结构较为松散、自组织力较弱、内外部交换频率较低等具体问题。这些战略体系内问题,不仅使我国不同区域间与城乡间人才收入差距增大的现象未得到有效缓解,还可能导致后发区域与农村地区人才资源流失,在客观上拉大社会成员整体收入差距,加剧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与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问题,难以满足后发区域与广大乡村地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需求,不利于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

(二)战略制定计划性不足影响实际落成效果

目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地过程中,暴露出战略计划性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其实际效果的发挥与提升,尤其是影响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的受满足程度。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人才强国战略,是一种为达到长远目标而规划的具有指向性的系统实践指南,其本身凸显计划性,需要相关实施主体通过不断的落实与校正,并充分发挥其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联动效应,形成科学长效的选用人才体制机制链,进而产生深远长久的社会正效益,达成深入基层、深入民心、深入生活的良好效果。

但是,目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实,所衔接的与其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关具体阶段性任务要求较少,导致在各地所出台的相关地方性政策文本中,少有较为详尽规定本地人才强国战略落实阶段性任务与完成时间节点的内容。这不仅使各区域间相关规定内容出现一定差异,难以形成体系化联动作用与系统性集成优势,还可能使人才强国战略在各地的实施精准度受损。一方面导致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改善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养老等生活方面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被削弱,另一方面则导致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文化效益不足,对于繁荣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方面产生的动力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层面实现普遍富裕,也影响着人才资源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正效益的实际效果,是影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现实效果的一大因素。

(三)战略实施完成度不高妨害人才选用公正

目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落地过程中,暴露出战略实施完成度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战略落地实际效果,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影响着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进度。这突出表现在经过人才强国战略多年来实施与落实,我国人才选用工作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距离实现各地各行业选用人才普遍科学合理仍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就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当前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较为保守,对于大师、战略科学家等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培养支持方式较为单一,对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仍相对薄弱。需要更好地依照不同类型人才的特长与素质,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育服务,为人人有平等之成才机遇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就人才选拔工作来看,当前各类人才考核仍然偏重考察专业技能水平,相对缺乏对包括人才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考核途径与形式。对于各类人才评价仍主要限定于人才专业能力与职称评价,评价标准较为单一,且评价服务体系相对缺失,评价质量和社会公信力不足。对于现有选人用人工作尚需改善的这些缺陷,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碍于公平公正培养选拔人才,需要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战略实施完成度加以破除改善。

五、拓展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以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平台媒介,出台与落实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发挥各类人才队伍对于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提升人才对于稳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效能。为此,在深入分析、准确把握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施行落实驱动共同富裕现存障碍的基础上,必须有的放矢、合理设计、科学规划拓展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一)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

针对目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对促进区域间人才事业协调发展效力较低,阻碍不同区域共同富裕整体实现进程的问题,需要将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措施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明确定位,从各区域、各地方层面的人才事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与地方特色及优势,改善现有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现象,激发不同区域间人才事业发展的联动作用与人才队伍的集聚作用,加快形成人才强国战略实践的雁阵格局,缩小区域间人才事业发展整体差距。

具体来看,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在于突出不同区域人才事业发展重点与发展特色,明确区域间人才事业发展不同定位。这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在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各项政策措施时,在遵从国家统一规划部署人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分区域有步骤地明确辖区人才事业现实发展目标,细化人才强国战略实践方针,从当地人才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有区别地为不同区域制定不同发展目标与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各地区区域优势与区位特色,缩小人才事业发展整体差距。第一,对于人才事业发展的先发地区,要集中现有优势资源,优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为引领,加快集聚各类尖端人才,建设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质量人才集聚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专业团队,打造各类国际化人才团队品牌,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第二,对于人才事业发展的一般地区,要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团队与流动等形式或媒介,根据区域特点与人才资源发展实际需求,打造具有城市特色与区域影响力的人才团队品牌。通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合理引導区域内与区域间人才高地中人才资源社会性流动,提升人才竞争质量水准。辐射带动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周围城市与乡村地区人才事业稳步迈进。第三,对于人才事业发展的后进地区,需要调动、分配、倾斜各类急需人才资源,在优先解决这类地区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基础上的同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引进并留住人才,从而切实增强以人才驱动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性。

(二)联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

针对目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城乡人才事业发展差距过大,阻碍城乡全民富裕实现进程的问题,需要通过人才强国战略联动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发挥作用,优先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鼓励、支持科技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稀缺人才到广大乡村地区参与扶助、工作,扎根乡村,并进一步带动缩小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差距,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地区共同富裕实现进度。

正如“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2]。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核心问题在于解决农村发展相对滞后问题,关键在于优先振兴乡村人才。通过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重点领域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既是以人才强国战略联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乡村普遍富裕、全面富裕的难点和关键点,也是确保其产生预期效果的坚实依托与重要保障。具体来看,以人才强国战略充分联动乡村振兴战略,优先振兴乡村人才,需要有的放矢、综合施策。通过出台更具吸引力、待遇丰厚的人才回流与人才引进政策,精准吸引农村发展所急需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例如,通过完善驻村干部制度,选拔建设一支具备标杆素质、真心服务农村、工作负责踏实的党政人才队伍,用先进知识和科学文化引领扶贫工作创新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引领乡村发展,凝聚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通过落实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等农村人才振兴工程,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凝聚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一线就业,在农村地区建立具有乡村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的相对人才高地,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尖端力量。通过落实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计划,吸引退伍军人群体回乡创业,支援农业现代化建设,凝聚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通过精准吸引急需人才产生集聚作用,倾斜急需人才资源带动乡村地区人才事业整体发展,从根源上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为促进乡村地区普遍富裕与全面富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三)支撑保障实现人民群众的各项现实生活需求

针对目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地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效果较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措施,切实保障实现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通过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带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养老、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反哺各项社会民生事业综合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落成,必须体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且落实到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受教育与成才机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条件与宏观发展环境均等之上。通过人才事业发展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工作发展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人人得以成才” “人人得尽其才”的人才发展整体氛围。为此,一是需要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二是需要在人才识别工作方面优化就业质量实现人尽其才,三是需要在人才服务工作方面加强完善社保体系实现人有所依,四是需要在人才健康医疗工作方面升级医疗服务,实现病有所治,从而综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社会效益,综合提升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重要生活需求的宏观效果,牢固各地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人才基础。

(四)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自信

针对目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地对提升国家文化自信推进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文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广大文化文艺人才产出更多更具质量内涵的文化产品,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在其产生、积淀、传播、交流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以人作为其载体才能得以延续,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的根本又在于在国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中,拥有一批以生产原创型、特色型文化产品为业的人才大军。为此,需要出台更加完善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加强对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的教育与培养,一是借力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各区域凝聚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文艺人才团队,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二是通过职称评定、组织竞赛、素质考核等途径提升文化文艺人才综合素质,确保整个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中的文化产品质量,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三是在高校与科研机构等重点单位创设高水平文化文艺人才团队,通过国际人才交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增强我国文化自信。从而通过人才队伍建设综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整个文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整体富裕。

(五)以公平公正考核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针对目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地所暴露出选人用人科学性公正性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选拔与人才考核工作领域存在的体制弊端,突破原有机制对人才发展的限制,全方位激发调动人才活力,实现选用人才科学、合理、高效,进一步促进个体人才成才机会均等化,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以公平公正考核选拔人才,切合个体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队伍的整体发展环境,解放人才发展的政策束缚,深入破除人才选拔考核机制障碍,有利于实现提拔甄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干部人才的公平公正,促進社会整体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一是需要重点深化人才选拔考核机制改革,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区分不同人才队伍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考核选拔评价。通过建立差异化评价标准,把品德评价作放在人才考核的重要位置,改进人才考核评价方式,按照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要求拓展评价主体。二是需要通过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制度评价、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使用相结合以改进职称管理方式。三是需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制度,优化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提高评价质量和社会公信力,从而在合理差距区间内区别人才资源与一般人力资源,确保选人用人科学、公正、合理,使人人均有成才之机遇、人人均有用才之境地,充分激发人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

六、结语

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共同富裕,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行之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人才总量进一步跃升、人才红利进一步显现、人才素质进一步优化、人才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使人才资源对驱动共同富裕的正向效益不断凸显。当前,通过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统一规划部署我国人才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推进我国人才工作实施落成,有利于强化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人才支撑,持续充分激发人才对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未来,在准确把握、有效解决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落成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需要使其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发展计划、各项重大发展战略部署相紧密结合,以2025年、2035年、2050年为节点分期,设定一系列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与落实的阶段性目标。一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依托,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二是以初步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目标为前提,助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三是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人才强国为基础,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将新时代我国人才事业推向前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切实增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驱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效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9.

[3]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0.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3.

[5]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1).

[6]  张占斌.准确识读共同富裕[N].辽宁日报,2021-03-23(5).

[7]  顾潮.强化实现共同富裕人才支撑[J].唯实,2022(08):10-12.

[8]  陈丽君,傅衍.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人才谱系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23(3):151-161.

[9]  何苗,王海梦.浅析乡村人才振兴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开放,2023(6):39-47.

[10]  徐达,鲍铭铭,巫丽君.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22(2):58-62.

[11]  陈鹏鑫,李华康,阮冬秀,等.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262-264.

[12]  郭强,颜瑞.共同富裕导向下的青年人才责任担当[J].北京青年研究,2023 (3):11-17.

[13]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92.

[14]  张来明,李建伟.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J].改革,2021(9):16-33.

[15]  徐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框架、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88-101.

[16]  刘召峰,孙大伟.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奠基和发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人才思想述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5(11):10-16.

[17]  陈东琼,段国鹏.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4):53-61.

[18]  唐杰,陈莹,韩莹.中国共产党人才工作的百年回顾与未来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21 (22):93-104.

[19]  谢敏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人才政策[J].求贤,2022 (8):46-47.

[20]  谢宇新.浅谈人才政策演进的百年历程及启示[J].南方论刊,2022 (08):49-51.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

[22]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57.

Research on Common Prosperity Driven by the Workfo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Li Guangji1  Meng Dongfang2

(1.Institute of Marxism,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2.College of Marxism,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makes a major feature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steadily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efforts are required i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driving force of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talents in modernization, and speeding up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final landing, while furthering the media of workfo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this end, while putting the strategy of prosper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s a realistic wa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as an important value purpose to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ina's professionals, thereby balancing and incorporating them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Given an inci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logics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strategy, targeted and precise schemes are needed to wid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to boost the realistic path of common prosperity, ground on a comprehensive grasp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obstacles in the talents-driving road to prosperity.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oretical issues; realistic paths

(責任编辑:易晓艳)

作者简介:李广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孟东方,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残疾人研究(2022年1期)2022-08-30 07:02:20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改革——基于浙江省域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同享共同富裕 共绘绿色港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