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生存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企业扩大市场规模和争夺客户的实际需要,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的必要手段。然而,在现实中,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对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难以在新时期背景下顺应国家政策要求,达到高质量发展标准。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投入了大量成本,但由于成本管理不到位,因此难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无法顺利取得预期的经营利润。鉴于此,文章结合工业企业的相关情况,就如何强化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同类型工业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提供指导和帮助。
成本管理 工业企业 财务管理 策略
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类型企业的管理状况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规模性转变为价值性,高质量发展成为其未来管理目标。在价值导向的管理改革进程中,成本管理对工业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成本管理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成本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成本消耗过量和经济效益较低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工业企业应尽快探索满足企业个性化经营需求的成本管理模式,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迎接国内外的挑战和压力,不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
首先,工业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利润水平。工业企业为提高效益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大产品生产和销售力度,这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因此成本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采用有针对性的资金分配、分步核算以及其他成本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各环节成本开支。比如严格规定原材料采购询价比价流程,选取最优采购方案,降低采购成本;再如仔细甄选营销渠道,以最低的推广成本获得更高的产品曝光率,增加销售量和销售额。
其次,工业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有利于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企业的品牌形象尚未形成,不具备良好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上大量的消费者和客户非常注重产品性价比,因此产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决策。
最后,工业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有助于规避经营风险,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企业一般会面临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及税务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随着企业的逐渐成熟同步增长,无法消除,只能依赖各种辅助手段尽量规避和防控,高质量的成本管理就是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在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将创新与研发相结合,开源节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科学规划经营节奏,使企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走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将节约的资金作为风险防控的后盾,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有较强的限制性和针对性,很难将不同类别的财务事项有机整合与关联,灵活性不足,给现代化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了阻碍。其中,技术力量的加入能够很好地优化成本管理工作,但许多工业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明显不足。例如,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较多依赖人工,员工需要负责数据的录入、统计、核算以及会计资料的线下报送等工作,工作效率不高。科技的进步能够推动工业企业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产品总成本中的加工费用占比上升,但企业没有及时转变管理工具,因此在分配加工费用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弊端,导致会计核算不精准,难以和外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相适应,无法顺利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目前,许多工业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知比较浅显,这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了阻力。
第一,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可视化的材料成本或机器运作环境下的生产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等,但很多企业没有对成本管理内容进行全面干预,导致某些成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损耗,浪费了企业资源。
第二,企业目前使用的成本分析方法仍停留在会计分析方法范畴,除了简单的事后核算外,没有进行成本使用环节的预测判断和过程决策。例如,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味压缩预算,在产品的生产期内没有灵活调整成本方案,过度进行成本控制,最终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报废率居高不下。
第三,许多工业企业目前还没有树立基于价值链实施成本管理的意识。市场环境的变动会引起产品售价的波动,企业的定价调整非常关键,这些问题的本质与成本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将原材料成本、库存成本、设备及人工成本等内容与利润目标充分调和,是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部分企业没有基于价值链对各经营环节的价值贡献开展细致分析,导致产品定价不合理,而企业成本也未得到科学有效的管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部分工业企业虽具有一定的成本管理意识,但面临成本执行效果不佳的问题,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程监督不力,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价与奖惩激励政策,外力约束和内力约束均不足,人员在采取成本管控措施时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大多数工业企业在绩效评价中没有充分引入成本管控指标,虽然财务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绩效评价未给予其良好的反馈,后续的奖惩激励政策亦不到位,这极大地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过度关注业绩而忽略对成本管理执行结果的客观评判,导致成本执行结果与成本计划出现较大偏差。
成本管理专业人才对工业企业推进各项成本措施来讲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缺少综合型成本管理人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人员局限于日常的对账、重复性较高的凭证录入统计以及基础性的会计资料管理等工作,而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管理系统实操能力,还要对企业各项业务细则有深入了解。工业企业的财务人员固守传统理念,难以在短期内突破自身职能限制,展开自主学习和向上管理的概率较低。另外,企业的战略决策未带动财务人员共同参与,在成本管理方面,财务人员被动处于事后核算阶段,虽然在业务项目开展前对成本开支有所建议,但很难真正被领导层采纳,长此以往,成本管理应有的价值便得不到充分发挥,再加上市场上管理会计人才的紧缺,因此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一直得不到有力保障。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应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成本管理的各环节,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打好基础。首先,工业企业应完善硬件方面的配套设施,如计算机设备、扫描设备等,为成本管理工作开展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其次,工业企业应加强对软件的技术性开发,比如在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中建立成本数据库,对系统中有关成本管理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的取数、归类、编制和整理,在庞大的数据库内,将新项目与旧项目的经济指标进行横纵向的充分对比,优化新项目的成本预算方案。最后,成本信息化管理对系统工具的依赖性较强,因此系统内嵌入的核算模型、数据解析规则和沟通反馈机制等,都需要在一开始进行严格设定。工业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内部调研,了解业务流程的各类细节和财务事项的处置流程,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开发个性化的成本管理软件,可寻求软件开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开展合作性研发,对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技术性改造和升级。
为了在工业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应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模式,企业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完善成本内容,加强理念宣导。工业企业应在意识层面加强对全员的宣导教育,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相联系,上至领导层和工程师等,下至基层员工,都要了解成本管理知识,使每一层级的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成本责任,了解自身岗位与成本管理内容的关联性,认可并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提高成本分析水平。将成本分析由传统的会计分析转变为价值分析,尽量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过度节约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产量,比如采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方法,从直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创造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
第三,应用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贯穿业务全过程,因此企业应针对业务的每个衔接环节定位价值点,要注意价值贡献不等同于货币贡献。例如,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不能即刻得到货币收入,但对企业的正常存续不可或缺,应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应对每个价值点的实际贡献开展客观的判断分析,从而优化资金分配,达到降低消耗和提高收益的经营目的。
第四,降低单位成本。企业应改变以往一味以压缩预算的方式来控制成本的观念,避免出现克扣原材料采购资金或员工福利的情况,而应转变为分析目标市场,顺应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定价,对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进行成本管控,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第一,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企业在年初应根据战略经营目标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以绩效考核表的形式发放给员工。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财务部门根据战略目标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并将工作目标转化为成本控制指标,每个部门要形成自身的成本指标并充分执行,如成本完成度、投入产出比、成本贡献率等。同时,对各个责任部门或责任主体展开有始有终的过程监督,确保成本管理目标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利用绩效工具对成本管理形成有效约束。
第二,优化奖惩激励手段。成本管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可能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出现偏差,为了保障相关人员的执行效率,工业企业可利用奖惩激励手段使员工工作更加自主规范。一方面,梳理并明确成本管理中的责任关系,将成本执行责任与业绩挂钩,将业绩结果和其主动性相联系,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另一方面,严格根据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制定奖惩规则,对执行力强且作出重大贡献的部门或员工予以激励,如精神维度的公开表扬、荣誉榜等,物质层面发放现金奖励、薪酬绩效奖金等,其他层面可包括旅游机会、深造学习机会等;而对绩效结果较差或出现明显成本浪费、超支过多的部门或个人,则要进行相应的批评和惩罚。
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各项举措依赖人力资源的推动,因此,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非常必要。
第一,注重人才培养。工业企业应注重为财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管理会计需要掌握除基础会计技能外的多元化技能,因此企业有必要安排综合性课程,教授战略管理理论、计算机、项目风险等知识。负责成本管理的财务人员要学会利用新型财务系统操作相关数据,并利用系统的智能化分析功能得到初步的会计资料,深入业务,了解业务推进过程中的详细情况,基于战略管理视角为管理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报告,从“账房先生”角色转变为“老板”角色,利用成本管理手段作出业绩贡献。
第二,注重人才引进。为了尽快提升成本管理质量,企业可以有目的地调整招聘计划,对财务部门人员分工进行调整,在市场上招聘管理会计型人才,优化晋升机制与薪酬体系,从人力资源的使用转向人力资本的引进,注重对跨界型、经验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吸纳。
强化成本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是顺应现代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工业企业长期健康经营的有力保障。因此,工业企业要积极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工作模式,对成本管理内容进行深化,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核算方式,积极将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相联系,加强过程监督和奖惩激励,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通过人力和技术的双重强化来促进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本文对成本管理相关内容的探讨发现,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性管理活动,因此,促使企业全体员工认可成本管理的地位和必要性十分重要。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各个环节均积极配合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