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娜 陈海燕
[摘 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在家庭教育中重视立德树人,重视家国同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双加强”的要求充分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应重视家庭教育、家风家教,以传统中华文化为基础,重视立德树人,坚持守正创新,发扬优秀家风和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坚定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领悟自己的文化根源,在学习和生活中坚定中华文明的立场和理念,真正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文化素质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二十大精神;家庭教育;家风家教;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一、习总书记谈家庭教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家风家教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指示。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他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他强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因此,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过,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 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讲“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总书记说,“正家,而天下定矣。”一个家庭的家风,会对每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家风正派、道德高尚,家庭成员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引导,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反之,如果家风不正,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家庭成员很容易走向消极、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给孩子提供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氛围,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增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心并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和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才。只有重视家庭教育,才能培养正直、勤奋、责任心强的人格,培育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优秀素质的社会新人,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华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
我国的家庭教育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尚书》记载古代帝王教育其子弟的文章,先秦时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家教的风气已出现。孙叔敖将死戒子,孔子庭训孔鲤,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司馬谈教子司马迁著史,郑玄教子读经,曾子杀猪教子、诸葛亮教子淡泊明志,嵇康教子立志和守志,唐太宗李世民撰帝范十二篇教太子李治,陆游以诗教子爱国,朱熹养正于蒙,曾国藩教子家书,苏洵写诗借物喻人教子,他们都是父亲的代表人物。而母亲如敬姜以勤劳有益教子,孟母三迁断机杼教子,欧阳修母亲以荻画地教子,岳飞母亲教子精忠报国,成为天下母亲的典范。
我国古代有家书训子的传统,清代师爷汪辉祖为教戒自己的子孙写了《双节堂庸训》,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2000多封家书,传递对晚辈的情谊,并注重对孩子的知识训练,使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成为院士。留有《钱氏家训》的钱学森家族人才辈出,仅父子档就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清朝名臣张英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通过对子孙立品、读书、交友、养身、治家等方面的教导与熏陶,成就了桐城张氏一族成为科第传家、世代为仕。张氏家族被誉为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张氏后裔相继为官者以数十百计,二十五名进士,四十七名举人,四百八十三名贡生和监生,一共有五百五十四人,可谓是人才辈出,空前绝后。
(一)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
中国古代的家庭建设中,注重婚姻、夫妻关系和子女教育的优秀传统被广泛遵循和发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建设的关键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支持。因此,他们注重婚姻的选择和维护,认为婚姻关系的牢固是家庭建设的前提。注重夫妇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认为夫妻应该共同努力,互相扶持,共同创造家庭幸福。在教育子女方面,强调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认为教育子女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使他们有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古代中国关于婚姻的观念认为,婚姻是一种横向结构与纵向历史相结合的社会结构现象。横向结构通过姓氏相连,纵向结构则将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婚姻的高度重视源于其对社会和家族的基本价值观的反映,而婚姻当事人也将维系婚姻和家庭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鸿案相庄”就是其中的典范,这也是《关雎》里热情歌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思想根源。
美好家庭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在选择配偶时亦选择来自家教良好的家庭,女性应贤德,男性应立志,以有和谐婚姻家庭。著有《朱子家训》的朱伯庐说“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强调在家庭建设中,夫妻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男人应忠于家庭,以免让妻子孩子因此受到伤害。回归家庭本位的家庭教育需要将父母作为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主体。父母要在美好家庭建设方面始终保持关注并下功夫,确保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与持续,进而有助于重塑家庭教育体系的基础。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把教育融入生活,实现了家风家教知行合一。
(二)家庭教育与家教家风
墨子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家教是塑造家庭文化的基石,可以表现为诸如家规家训、家族传统等形式,也可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来体现。家风,又被称为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气质,是家庭成员所共享的精神理念和文化传承。曾国藩家族以读书明理之家风、以反思改过修身之家风、以善待亲族邻里之家风,“倔强之气”的处事之家风、以孝悌治家的家风,以及以勤俭治家的家风就是家风家教中的典范。还有如诸葛亮诫子格言、王守仁教子立志用功、王夫之父慈子孝的家风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有《袁氏示范》的袁采很重视家庭教育,他的思想一度得到广泛推广。他强调,人到一定年龄成年了,就得去工作,不工作后患无穷,所谓“家贫亲老,不求仕宦”。至于职业,则相当通达,“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则可,总之,需自立自强,不辱没祖先。《袁氏示范》共分三卷:睦亲(与家人要和睦相处)、处己(立身处世,做好自己),治家(要经营家庭,治家理财)。朱熹在其书信中对孙子的要求也写道“使不大为门户之羞”。朱柏庐《朱子家训》中讲生活要俭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亦即“光盘行动”的逻辑思想。
(三)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明德修身”应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最终实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华传统家教重义轻利,如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重要特征,教育子女要敬祖宗,孝父母,爱国家。勤耕读,勉读书,尚廉洁,敦善行,慎交游。德行体现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的方方面面。
曾国藩的家教里就有以反思改过修身以及善待亲族邻里之家风。《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强调的就是仁爱之心的品德。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的王守仁就注重仁、孝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臣张英认为积德者不倾,应谨守谦道之德,要求子辈们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也是立德修身的典范。《朱熹家训》中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注重规范儿童的言谈举止和清洁卫生等规范,认为这些规定不只是帮助孩子尽快学会基本生活和学习技巧,注重对儿童的言谈举止以及清洁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旨在帮助他们学会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巧。同时,这些规定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符合理学要求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一个没有错误言语和行为的人,从而为将来成为大贤君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家庭教育与家国同构
中国古代强调家国同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认为是国家的缩影,家庭教育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力,促进个体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教育塑造爱国主义情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司马光在其“齐家论”中就有专门阐释,他把家庭教育看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而不是私事。正由于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成为了古代治政的基本理念。《朱子家训》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但做官并非是為了自身私利,而是应该具备为国家效力的使命感和圣贤志向。《钱氏家训》则说:“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北宋名臣包拯的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大意为训诫后世子孙,如果为官一定要清廉自守,违者生时要逐出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家族墓地中。如果后世子孙不遵从这条遗训,那么就不是包拯之后,不可谓不严厉!中国古代家教的特色在于其跨越私人与公共之间,笼括了家庭与国家两大层面。这种特性使得中国的家教家风不仅能够覆盖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同时也与家族荣誉和国家命运密不可分。
(五)家庭教育与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基础,创新是手段。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承既有的家庭文化,而且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在旧有的文化基础上加以改组和重建,满足人类社会化和现代化需求。因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选择和重组。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和冲击,促使人们在某些观念和传统观念发生碰撞,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家庭观念上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种变化直接表现在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上。传统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逐渐被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所取代,家庭结构呈小型化的趋势。同时,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们与社会的联系增加了,与家庭成员的联系减少了,忽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发展。有必要学习了解中华传统家风家教的知识和理论,学习古人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家教,重视立德树人等思想和方法,有助于现代家庭的建构,也有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进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三、结语
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长河中,家风家教虽然是历经沧桑变迁,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继承家教家风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美德,既是延续中华文化血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今天在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就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传承中华传统家风家教,用好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典故宝藏,融汇当代与经典,不仅有理论的意义,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蒙曼.家风正国运兴. [N],光明日报,2022-11-05.
[2]邓跃茂.启蒙家长,重在教育理念.[J],.人民教育, 2015(21):24-26. (责任编辑:吕研)
基金项目:2022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研究”(22SKGH410);2022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生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223357);2023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S23ZG2140014);2023年重庆市教育规划年度规划重点课题“B009新时代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S23YG2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