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全国首批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集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教学、介入诊疗一体化的多功能科室。科室共174 人,其中医师87 人、技师72 人、护理10 人、其他人员5 人;教授4 人,博士生导师3 人,硕士生导师7 人,正高职称19 人,副高职称30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89 人,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7 人。目前,科室拥有3.0 T 及1.5 T MRI 扫描仪7 台,多排螺旋CT 10 台,大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2 台,数字化钼靶机、多功能胃肠机及数字DR 机共11 台。科室还配置了先进的PACS 及智能影像读片室。
学科带头人王中秋教授,为医技影像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 余年,擅长腹部影像诊断;以项目负责人身份获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9 项省部级基金资助,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9 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30 余篇,其中SCI 论文120 余篇;荣获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的教学改革创新争先奖。
在医疗上,科室设有神经、头颈、胸部、乳腺、腹部、肌骨亚专业组,常规开展脑、五官、胸部、腹部及肌肉骨骼等部位的影像诊断工作;同时开展肿瘤栓塞、血管畸形、穿刺活检、射频消融等系列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工作;此外,还开展了一些特色检查项目,如子宫输卵管、小肠及结肠、肛瘘、颈动脉斑块的磁共振成像,肺亚实性结节及实性结节的MRI 多参数成像,甲状腺、乳腺、前列腺疾病的MRI 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心脑血管与胸腹大血管的CT 及MRI 造影等。近两年来,科室不断加强与院内兄弟科室的合作交流,建立常规多学科会诊。2022 年全科影像学检查总量达47 万人次。
在科研上,科室近5 年发表论文总数达245 篇,其中SCI 论文数2018 年16 篇、2019 年18 篇、2020 年29 篇、2021 年23 篇、2022 年26 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97。目前,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 项(面上项目7 项,青年基金4 项)、获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9 项、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 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 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 项及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 项。
在教学上,科室每年完成南京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任务约1 200 学时。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结合临床与科研,常态化开展早晨疑难病例会诊读片及周二、周四业务学习,定期开展年轻医师与研究生研讨及小讲课,提倡精品影像讲座。放射科获得教学先进集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科室,连续7 年获得江苏省中医院先进集体称号。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科室与国外一流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协议,先后选派2 人前往意大利萨萨里大学进修学习,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3 名。在学术交流上,科室多次邀请到了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en 医学中心的教授前来授课。此外,科室坚持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学员数千人,提升了学术水平,扩大了科室及医院影响力。
放射科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临床工作为中心,结合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发挥先进影像设备的作用,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为中医现代化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