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菊艳 陈牡丹 王泓翕 申俊龙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走绿色发展道路离不开“双碳”这一关键词。“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合称。“碳达峰”是指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当达到这一拐点后,碳排放量将日渐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相对“零排放”。基于此,实现“双碳”目标对于加速能源转型、引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非凡。
医疗机构绿色发展问题是当前和今后医院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学者已经对绿色医院建设与管理开展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王岗等以深圳大学附属医院的绿色医院建设为例,从选址、楼型小合集、功能需求分区、地下空间开发等角度阐述绿色医院建筑规划要点[1];秦荣昌基于围护结构、绿色照明、空调自控、空气净化4项节能技术进行绿色医院建设研究的同时,还探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构建线上医院绿色建筑能耗管控平台[2];学者王树峰以绿色医疗作为绿色医院的重要评价标准,认为绿色医疗应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人性化服务和诊疗环境为核心[3];羊轶驹、袁闪闪等分别梳理国内外绿色医院评估体系发展脉络,重点比较中德两国绿色医院评价标准,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绿色医院综合评价模型,提出规范绿色医院要素是建设绿色医院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并认为德国精细严谨的能源计量指标和成本支出账单值得参考[4-5]。
总体而言,当前关于绿色医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绿色建筑规划、节能减耗运用管理、绿色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绿色医院的评级标准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但前期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各研究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把一个整体性问题相互割裂开,结论比较局限;第二,缺乏新的认知视域,缺乏绿色价值管理的科学理论及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从全球碳中和与我国“双碳”框架视域来认知绿色医院管理问题,运用系统论构建绿色医院管理体系,尤其是从多目标平衡与优化,创造绿色医院的健康价值和低碳价值,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医院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未来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医院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从系统管理的学术史分析,系统管理理论基于系统论。我国“双碳”战略框架下应用系统论的方法有助于分析和认识综合复杂动态的环境。从共时性角度分析,在我国“双碳”发展框架下,各领域都要从单目标管理走向多目标管理,需要运用系统综合理论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社会组织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公立医院需要在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功能、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其整体性的管理模式,把握医院系统的经济管理功能和绿色社会责任管理功能[6]。把环境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管理,将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与低碳服务有机组合,在对环境与服务有机结合加以综合的基础上认识管理系统[7]。
现代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是现代系统管理的第一要素[8]。多元价值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着政治与经济、安全与利益、责任与绩效之间的冲突,不同目标分属于不同的功能层次,有冲突是合理的,问题的关键是医院管理层如何进行综合平衡决策,达成在多元价值目标下实际管理决策的协调一致[9]。相较于传统医院管理方式,多目标医院管理更注重系统集成,把医疗服务、信息、诊治技术和低碳运营进行整合和综合管理,更关注系统的整体协作和功效[10]。
一般系统管理的理论模型由社会组织体系内部结构的分系统构成。由图1可见,一般系统管理理论将组织置于外部环境超系统中,组织内部由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组成。这5个分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目标与价值分系统包含组织愿景、组织文化和组织价值观念。这个分系统受社会文化影响深刻,表达了组织在成功接受社会资源投入的同时,必须符合社会公共价值文化的要求。技术分系统包含组织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所需的具体技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所以技术系统不仅影响社会心理分系统,还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社会心理分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个人和群体组成,包含人的情感、价值观、态度、期待、愿望和组织行为,不同类型的组织其社会心理系统各不相同。组织结构分系统关系到组织工作的任务分工(差异化)和协作(整体化)的方式方法。管理分系统贯穿着整个组织活动,通过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程序,调度人、财、物资源。
图1 一般社会组织系统结构模型
一些学者已经对一般医院的系统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邹妮等基于系统管理理论五大要素建立医院感染综合防控管理系统,包括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风险管理、指标监测等多个子系统,旨在通过立体、动态、全方位的感染控制管理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11]。罗先琼等选择从系统管理理论4个子系统角度出发,设计医院对早产儿视网膜防治管理模式[12]。徐军等从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出发,将医院管理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优化的过程,认为医院的系统管理要遵循整体、反馈、有序原则[13]。罗月英等将系统管理理论运用于护理不良事件防范中,从个体、环境、设施等因素角度分析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14]。总体而言,以往的系统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感染控制、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等具体的管理控制事项中,宏观层面综合的系统管理比较匮乏。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转型绿色医院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绿色”是指一种安全、舒适、无公害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绿色发展”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之一。绿色医院管理是推动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应当成为我国医院管理的普遍形态。关于“绿色医院管理”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释:羊轶驹等认为绿色医院管理是依靠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消耗等环保方式,建立医院高效运行、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工作体验良好的现代化医院[4]。叶炯贤等则认为绿色医院管理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医疗技术和绿色医院人文关怀为基石,以打造绿色医疗环境、具备绿色安全保障、实现绿色运行管理、提供绿色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建立医疗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保障“零风险”为发展模式的现代医院[15]。目前,关于“绿色医院管理”概念比较普遍的认知是在医院的全寿命周期内,对医院的建设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医疗服务运营、设备仪器维护和拆解等运营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绿色化管理,有效降低对周围自然环境及社区的有害影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而且在节省资源(比如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不减少医院内部使用人员(包括患者、医、护、医技等人员以及访客)的良好体验。核心就是通过绿色医院系统管理减少医院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提高患者和员工的满意度[16]。
绿色医院系统管理应当着眼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效益多目标的均衡发展。绿色医院管理不仅聚焦在客观自然环境保护的管理,更应是绿色采购、绿色医疗、绿色文化、绿色运营和绿色服务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基于此,根据绿色医院组织系统管理理论来构建理论模型(图2)。
图2 绿色医院系统管理框架
2.3.1 以绿色战略与绿色文化为支撑的目标价值分系统。公立医院作为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组织,其目标价值应当符合“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情况下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医院管理绿色战略为医院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绿色文化为医院的价值观念提供精神涵养。绿色医院系统管理体系中应当将制定绿色战略和建设绿色文化作为支撑目标价值分系统管理基础。从绿色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医院规划目标,制定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集绿色医疗技术、绿色服务方法、绿色运营行为于一体的绿色医院发展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院愿景。建设绿色医院文化需要建立医院的绿色环境、绿色制度、绿色精神文化体系,通过院内绿色医院文化建设浸润各级医院体系,促使院内医疗服务人员、药学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服务人员、护理人员等各服务单位的个体成员统一绿色认知,逐渐形成绿色价值观念与绿色服务行为。
2.3.2 以绿色医疗与绿色信息为核心的技术分系统。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除了形成独特的医疗服务技术竞争优势外,还在于承担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因此,绿色医院管理的竞争优势在于将优质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价值与绿色价值融合,建立绿色医疗服务新模式。绿色医疗是技术和资源安全、有效、及时、无害、经济的高效组合,追求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绿色信息水平是保障绿色医疗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从院前急救响应、诊疗信息传输分析研判、影像信息可视化、诊后信息存储到后勤综合运维都要尽量绿色化;绿色信息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系统集成等提高医疗救治效率,提升无纸化办公水平。因此,绿色医疗离不开绿色信息技术和系统的建设。绿色医疗技术和绿色信息技术是绿色医院技术分系统管理的核心。
2.3.3 以绿色服务与人文关怀为要点的社会心理分系统。相对于目标与价值分系统聚焦医院整体的价值取向而言,社会心理分析侧重于群体中个体的情感、态度、愿景,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于绿色医院而言,绿色心理行为相互作用的个体既包含内部医护人员,也包含就医患者,应当从内外两方面优化绿色社会心理分系统。绿色服务是指建立简便的就医流程、畅通的医患沟通渠道,形成绿色服务共识。绿色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在绿色理念的基础上使患者满意。而加强绿色人文关怀的目的是使内部员工对绿色医院建设满意,在绿色医院管理中引导员工确立绿色服务态度,使人与环境、人与人的行为以绿色为准则,培养医务人员的绿色心理及行为。
2.3.4 以绿色管理为依托的绿色组织结构分系统。绿色医院系统管理贯穿医院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结构分系统建设方面,建立绿色医院管理机构,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对各部门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促进医院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及调度。为了对医院绿色运营有效管理,需要在医院财务部分建立碳账户,对各科室碳汇价值进行测量计算,计入碳绩效,与相关科室的工作绩效挂钩。医院的碳账户管理是指对医院在医疗服务和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的记录和管理。它包括医院的碳排放清单、碳排放量的计算和核算、碳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参与等内容。医院的碳账户是医院实现低碳医疗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医院履行社会责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减碳行为资产变现的方式起到鼓励低碳运营服务。随着医疗机构规模扩张、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其内部组织结构分工将愈加细化,医院绿色发展必须体现在各临床科室与行政职能科室的管理中。绿色管理体现在医疗服务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医院的患者分流、职责分类、精准医疗救治及临床服务行为、行政科室的绿色化管理等。
2.3.5 以绿色环境建设为主线的绿色医院管理。医院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下生存发展的。于绿色医院而言,内部环境是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硬件环境是指建筑设计装修布局、建材选择、仪器设备配置、能源使用等一系列硬件设施组成的实用设施;软环境则通过绿色人文、绿色管理、绿色制度等形成的无形规则指引医院的绿色发展方向。从外部环境而言,医疗废弃物中因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易引发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应当以不危害社区公众健康、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为原则,完善处置流程。同时,社会、政府、公众共同为绿色医院创造的社会大环境。
绿色医院发展的核心是绿色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优化,而医疗质量控制是保障绿色医疗服务安全有效的重中之重。在一般系统管理理论框架下,绿色医疗与技术分系统和社会心理分系统联系最为密切。一方面,医疗机构的特有技术就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管理直接决定了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医疗质量管理监督着医疗服务的实施,优质的医疗服务供给直接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具体的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通过科室自查、科间互查、医疗管理委员会督查、医务管理部门审查来保证医疗技术开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第二,不断优化一站式就医流程,加强患者服务中心和医务人员的接诊培训,通过便捷就医和优质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第三,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防范院内交叉感染,创建绿色、清洁、安全的就医环境。
现代绿色医院运行应当注重低碳节能、提速增效,离不开技术创新。首先,要善用智能化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而智慧医院建设是抓手。通过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智能化手段提升临床救治水平。鉴于日常运营仍然存在系统集成与运维管理的问题,需要创建集成化的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库服务于各类医疗、管理信息,在管理、存储、追溯信息的同时,实现信息共享,进而有效利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其次,本着绿色低碳节能的原则完善“绿电”“绿网”铺设,通过对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降低碳排放。
绿色医院文化建设是绿色医院系统管理体系中目标价值分系统的关键支撑,其核心目标价值是为人民服务。医疗机构应当秉持社会责任担当,明确为医疗卫生事业寻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人民生命健康谋福祉的宗旨,注重绿色人文熏陶。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职工形成绿色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培训,有效将绿色文化融入本院固有文化中,增强职工绿色医疗、绿色服务、绿色感控意识,促使其自觉维护并主动参与绿色医院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对职工的人文关怀,通过身心关怀提升职业归属感和管理依从性。同时,以绿色理念指导绿色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明确绿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环境优化贯穿绿色医院各子系统。于内部环境而言,一方面要通过环保建材、低耗能源设备使用、人性化结构布局创造绿色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医院内部组织软环境发展,提升医疗服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后勤系统等子系统的运营水平,必要时通过精简、合并闲散单元或者临时组建工作小组等形式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同时,打通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加强交流合作,促使各系统有机融合、高效运转。在外部环境方面,要严格遵守《医疗废弃物管理条理》,规范废弃物收集、运送、处置流程,严格监督,做到有错必罚、限期整改。
面对绿色医院系统化管理条目繁杂、各子系统相互重叠的情况,必须进行适当的量化管理,创新绿色价值评估路径,对可监测指标进行专业计量、评估,以控制碳排放。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财务碳账户,进行各科室排污与节能碳汇计算,切实监督节能减排情况。将科室绿色医疗、低碳行为与其绩效挂钩,通过低碳行为的绩效变现形式,激励院内职工形成自发行为,提高其绿色服务意识,进而促进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