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为例

2023-12-04 10:30赵芳莲
山西农经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甘肃信息化农业

□赵芳莲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党川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仍带有明显的粗放化特点,不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此问题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自治区、直辖市)表现较突出,包括甘肃等地[1]。近年来,为保证各地农村发展质量,我国重点关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指导各地的管理工作,收效、前景均较良好。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环境、背景各有差别,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不同问题,因此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困境和对策非常必要。

1 农业经济及其管理信息化概述

1.1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农业经济关注生产关系、生产力之间的协调发展,使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妥善发挥农业经济要素的价值。从共性角度出发,农业经济主要牵涉到农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方面,与之有关的行为和关系均可纳入农业经济大范围之内。大部分农业经济均具有独特性,如种植业关注农时、林业关注生态和社会效益、副业关注经济回报等,这也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显得突出、重要[2]。甘肃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调查发现,当前甘肃农民总数超过1 100 万人,农业总产值在1 000 亿元以上,有必要加强其农业经济管理。

1.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以信息化设备、技术、理念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工作模式,组织农业经济全周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此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得到关注,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和运用成就,如滴灌技术、作物生长感知技术等[3]。我国在20 世纪末期开始关注农业产业转型,尝试在粗放发展模式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并在这一时期关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当前东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中部、西部大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受经济因素、人才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尚未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

从趋势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颁布以来,各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甘肃等地也进一步加强农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模式、技术管理农业经济,可视作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向。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价值

2.1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尤其是一些可重复开展的工作、远程工作,传统人工管理效率不高、耗时耗力,融入信息化技术后,此类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4]。以甘肃地区畜牧养殖为例,在集中养殖模式下,畜栏管理、消防管理等工作需要重复开展,每日工作均相同,需要人员反复进入管理区域重复作业,效率不高。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远程设备、计算机终端可根据默认程序一键完成饲料投喂、通风口启闭、区域空气信息采集、湿度分析等工作,管理效率更高。其他农业相关环节也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保证农民财产安全

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农民财产安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得到更多重视,如农作物、牲畜的防盗管理。常规管理模式下,种植户、养殖户需要组织夜间巡视,了解是否存在偷盗行为,排除破坏农作物生产和牲畜生长的其他危害因素(如火灾、野兽等)。由于人员巡视存在视角问题,且不能实时开展,上述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种植户、养殖户可通过远程信息化设备实时采集生产区域信息,快速察觉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各类动态因素对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破坏,保证农民财产安全。

2.3 提升农业产业风险抵御能力

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多个部分,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改善农业经济的管理质量,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包括一般性的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自然风险如林业面临的火灾、渔业面临的高温或缺氧等,可在造林和渔业养殖过程中,以信息化技术感知其环境波动变化情况,及时采用干预措施,降低风险[5]。市场风险如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波动等,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高管理针对性,提前预判市场风险,合理组织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经济总体安全性,降低各类风险带来的破坏。

2.4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包括甘肃各地在内。乡村振兴关注的是农村的综合发展,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教等同步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直接角度出发,信息化管理重视建立与之匹配的作业机制,尤其是硬件设备,可以直接改善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设施水平,助力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集约化的管理、发展思路能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便于农民将资金投入再生产或消费领域,推动乡村社会工商业和其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3.1 农民缺乏管理信息化意识

当前,甘肃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多方面困扰,大多数农民适应了传统管理方法,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认知,不了解其优势,也不了解如何开展管理活动,致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长期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畜牧业为例,甘肃是我国西部地区畜牧大省之一,2022 年甘肃牛、羊、猪、禽存栏和出栏情况、增长率如表1 所示。

表1 2022 年甘肃畜牧业发展情况

结合表1 数据发现,甘肃畜牧业发展情况良好。然而进一步分析可知,甘肃地区牲畜、家禽养殖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40%~70%为农户散养,既没有组织信息化管理,也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空间,大部分农户适应了传统放养模式,且收益较稳定,农业也普遍缺乏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迫切性。

3.2 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信息孤岛是指各类信息使用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关联,不能充分组织信息交互和共享的情况,该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甘肃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建设任重道远,少数已经初步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之间也没有充分联动。例如,部分农业企业组织信息化管理改造,引入现代化的作业模式、设备,但对农户未组织对应改造,企业不能有效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农户的产品信息,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也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工作方式与企业取得关联,企业的销售、资信需求等信息不能快速得到管理部门重视,农业经济各主体之间不能实时关联,各自的信息处于被隔离状态,难以充分联动,致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难以快速实现,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

3.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投资较大

从共性角度出发,各地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均面临资金方面的制约,尤其是广大农户。信息化管理存在两大基本需求,即硬件、软件需求,硬件需求包括电子计算机、执行设备、网络服务等,软件方面的需求相对不大,由市场上各类成熟的商业软件提供服务即可。硬件设备的支出往往超过农民可以承受的水平,如电子计算机,即便性能一般的计算机售价也达到数千元,监控设备每台多在几百元上下,且每年宽带网络服务价格少则数百元多则千元。换言之,农户建立一整套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支出可达5 000 元左右,后续运维、延伸服务方面支出也较多。2022 年,甘肃各地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165.2 元,较高的信息化投资水平直接限制了其参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意愿。

3.4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泛化

在农民缺乏资金、建设意愿不高的情况下,为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甘肃部分地区组织了以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管理改造,在一些大企业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这一模式能发挥资金集中使用的优势,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但不足之处也比较突出,即信息化建设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服务本地或本企业的管理工作,功能不够完善、过于泛化。例如国有种植业企业,其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重点为了解作物市场信息、价格情况以及生长周期内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当地林业建设、渔业建设、副业发展等很难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活动受益,即使企业后续组织业务扩展活动,也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其管理覆盖作用不理想。

4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提升策略

4.1 提升农民信息化管理意识

为促进甘肃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相关部门可提升农民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环境。广泛宣传是指无差别向农民提供信息化管理有关信息,使农民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形成简单的认知框架。具体工作中,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均应参与宣传,借助各乡村宣传告示栏、移动APP 以及新媒体等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优势、特点、应用方法、技术指南等传达给农民,农民可自由了解相关技术。重点宣传建立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甘肃部分地区农村农业经济具有自身特点,如兰州各农村广泛种植香水梨,管理部门可以将香水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优势等整理为宣传资料提供给果农,尤其是技术应用方法,包括系统建设、管理机制等,使果农了解信息化管理对香水梨生产的积极作用,转变其认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4.2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针对信息孤岛问题带来的困扰,建议甘肃各地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统一建设标准,使各主体能够随时完成建设方面的联动。可以由甘肃省工信部门提供建设标准,下发到各市,再由各市下发到各县(区),各县(区)管理部门在下发通知时组织技术管理、建设指导。各农业经济主体尝试组织信息化管理,均可提出技术指导需求,由县(区)管理部门进行辅助,确保当地各主体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处于相同技术标准下,同时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各主体提供统一的交流平台。统一建设标准后,仍以县(区)级管理部门为中心,建设开放性的物联网交流平台,本县(区)内的所有农业经济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业管理部门以及普通农民等均可进行平台认证,提供具有唯一性的身份信息后,参与物联网平台内的交流工作。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可利用物联网交流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农民、农业企业可以发布商品信息和原料收购信息,利用开放性平台进行实时联动,解决信息孤岛的困扰,发挥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覆盖效应。

4.3 重视投资管理

未来工作中,可集中资源进行重点区域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鼓励农民进行合理的生产性投资,避免盲目投资以及应用不当技术。甘肃各地农业管理部门可关注本地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水果生产为例,很多水果生产活动集中于大型果园,可建议果农共同利用果园,若干果农承包同一大片果园后,各出一部分资金,即可完成果园管理的初步改造,应用计算机和执行设备进行果园范围内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个人投资成本,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不能实现区域集中的农业经济产业需要予以指导,如畜牧业,农户采用散养模式,组织信息化管理难度大,可建议农户采用现代化集中养殖的方式加快牲畜出栏速度、提升生产回报率、缩短回报周期,增加收入后再适当组织信息化管理。

4.4 确保信息化管理的针对性

甘肃各地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需要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在此基础上考虑泛化建设的负面影响,适当提升信息化管理的针对性。在未来工作中应加强政府部门和农业经济主体的交流,前者提供技术指导,后者表达建设需求,由技术人员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工作模式和建设方法。例如农户希望加强果园、养殖场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常规作业方案的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管理需求提供差异化作业模式,满足农户农业信息化管理需求。

5 结束语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甘肃应针对现有问题探索可行性策略并加以推行。利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保证农民财产安全,提升农业产业风险抵御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和农村社会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甘肃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