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宏 张乐芳 张迪
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刻影响着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走向。软件工程是当今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各行各业升级改造的“使能技术”。伴随着软件工程与行业生态的深度融合,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呈现出生态化特征,行业发展对“懂业务的软件工程师”的呼声越来越高。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HR(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管理)、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管理)、OA(Office Automatic:办公自动化)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如何培养懂业务的软件工程师,如何实现软件工程与商科专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西方发达国家,CRM、SCS、OA、ERP 等软件平台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应运而生,众多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国外高校积极推进软件工程与应用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软件系统固化了先进的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流程,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流的有效传递和业务协同。就软件工程与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商科学科融合发展而言,国外高校领先于国内高校,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国外高校学科壁垒低于国内高校,各学科领域学者对于新技术接受程度和能力高于国内高校,基于IT 新技术的学科创新研究高于国内高校,并且能够及时转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国外基础教育体系没有文理分科制度,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合理;(2)国外高校普遍采用完全学分制,各专业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学校的职责是开设数量充足,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接轨的优质课程,构建便于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自由选择。对国外著名高校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特别是与商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未来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国内高校中,大多数商科专业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但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现象比较严重,学科间存在较大的壁垒,难以达到学科融合,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长期的高考文理分科制度,从进入高校开始,学校就对不同学科的学生打上了明显的文理科烙印,商科专业的文科属性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科属性对学科融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商科师生对软件技术的深度应用存在畏难情绪;(2)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对学生“硬实力”的培养,即着重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领域专业知识的培养,这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生态化”的趋势相悖。造成的结果就是懂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懂行业知识,在工作中与行业业务人员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行业业务需求;(3)大多数高校商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仅仅是一门或几门技能课程,专业培养方案缺乏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行业问题的系统化设计,缺乏对学生互联网思维、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缺乏对计算机能够胜任的工作目标预期的理解;(4)缺乏实现软件工程专业与商科专业整合的实践教学与研究平台,导致商科专业计算机教育与产业应用存在严重脱节现象;(5)缺乏能够把IT 技术同商科管理思想进行有效整合的师资队伍。
OBE(Outcomes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核心,其核心思想是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学生毕业5 年左右的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校软件工程专业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可知,本校软件工程专业80%以上的学生能够进入SAP 生态圈企业就业,且薪资高、成长快。因此,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本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面向企业信息化领域,培养重品格、会思考、善沟通,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软件系统构思、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规格为:面向SAP 生态圈企业培养ERP 实施顾问、业务顾问和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务智能)工程师。确立这一人才培养定位的依据为:(1)学校与SAP 的战略合作。SAP 是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全球龙头企业,是500 强企业背后的管理大师。选择与SAP 战略合作为学生进入SAP生态圈企业就业铺平了道路,人才需求量大、薪资高、职业发展前景好是SAP生态圈企业的共同特征,SAP生态圈企业如图1所示。(2)差异化发展战略。国内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同质化严重,专注于学生软件开发技术硬实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跨学科发展软实力的培养。因为用于SAP ERP 二次开发的ABAP 语言不具有普遍性,实训平台昂贵,造成SAP ERP实施顾问、业务顾问、BI 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这为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本校是陕西省唯一一所斥巨资购买SAP S/4 HANA 软件平台的高校,该平台能够有效支撑“SAP-西安欧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新一代课程研发和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的落地与实施;(3)学生的适应性。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和培养层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高考录取平均成绩在400 分左右,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胜任ERP 实施顾问、业务顾问的工作,学生未来在该领域是否能够持续成长,这都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的问题。经过五届学生的培养结果验证,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完全能够满足SAP 生态圈企业的用人需求,可知专业设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合理的。
图1 SAP生态圈企业
西安欧亚学院是以商科教育为主的地方性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已经形成以金融、会计、管理、物流为核心的“商科专业群”,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软件工程作为“新商科”的使能技术,通过学科融合发展、协同创新,能够助推学校大商科发展战略,同时形成本校软件工程专业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五年的教改实践,坚持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质量发展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大型企业数字化运营与管理领域的大型ERP 软件应用为背景,与500 强企业用人标准接轨,培养思维无界限,行动有方略,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经过持续实践和探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特色化行业应用软件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全程、融合、一体化”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全程”指基于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三段式全程设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企业实习进行了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实现了人才培养效能的最优化。
“融合”指通过与全球ERP领域龙头企业SAP深度合作,引进支撑500强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的高端ERP平台,以通专融合、校企融合和专业融合为抓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一体化”指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学校与产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图如图2 所示,该模式的优势在于:(1)实现了学校分方向培养与企业岗前培养的有机融合,解决了传统“3+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教学各自为政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合作与互补;(2)解决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前沿技术对接的问题,助力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管理;(3)培养模式具有灵活性,大三下学期开设的0.5模块课程可以对接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等多个行业前沿技术,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前沿技术的有效衔接。
图2 “全程、融合、一体化”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全程、融合、一体化”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的核心是深度产教融合,在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本专业建立了三级产教战略合作机制。第一级:与世界顶级管理软件企业SAP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SAP(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思爱普)公司成立于1972 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在全球拥有7 万多名员工,遍布全球190 多个国家。SAP 作为一家以“智慧企业”战略驱动的体验公司,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德国工业4.0战略规划的发起者和核心领导者,中德合作的主要推动者,全球先进的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集成的创新型公司,有着四十多年发展历史。财富500 强中86%以上的企业正在从SAP管理方案中获益,全球超过190个国家中的282000 多家客户正在使用SAP 产品,2019 年公司市值1500 亿欧元。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IBM、HP、Sun、埃森哲、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咨询、欧雅联盟、汉思、东软、高维信诚、联想、汉普、神州数码、达策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和公司成为了SAP 的合作伙伴。2017、2020 年西安欧亚学院先后两次与SAP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200 多万元购置了“HANA 大数据分析平台”,投资340 万元购置了“SAP S/4 HANA ERP 实训平台”。共同研发全球领先的《企业运营仿真实习》《ERP 概论》《ERP 系统开发》《ERP 综合实训》以及《HANA 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等系列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接轨。第二级:与SAP生态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SAP Partner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助推学生进入SAP 生态圈企业实习、就业,截至目前,学校已与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剑齿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通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SAP 合作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企业参与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与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外实习基地6 个。第三级:与SAP大学联盟达成战略合作。SAP大学联盟是联结SAP生态圈企业与高校的重要纽带,国内拥有100多个高校会员,全球拥有3000多个高校会员,通过SAP大学联盟这一平台,能够实现国内外高校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在过去的两年间,本校已经成功举办了2 期SAP 大学联盟全国高校教师SAP 课程师资培训,加强了与国内高校的联系,促进了SAP模块化课程的对外宣传与推广,大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实践教学平台是SAP ERP 模块化课程落地的根本保障,建立软件工程与商科专业共享的在线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室投入成本,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支持学科融合,实现专业协同创新。学校引进了SAP S/4 HANA 实践教学平台和HANA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实践教学平台,这两个教学平台的引进对“软件工程+商科”学科融合发展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主要概况如下:(1)实践教学平台基于云端构建,打破了时空限制,通过后台账户管理,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实践和教学,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2)平台支撑了软件工程专业ERP概论、ERP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支撑了会计学院ERP 综合实训、金融学院公司金融、物流贸易学院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3)平台支撑了应用型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共同组建项目组,面向本地企业开展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研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本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中,探索出校企融合、学科融合的“双融合”师资团队建设思路,具体内容如下:(1)0.5 模块化课程的构建需要学校教师与SAP 大学联盟的紧密合作,构建与行业前沿接轨、符合学术规范、适合本校学生培养定位的特色课程,完成自编讲义、授课PPT、搭建实践教学环境、导入工程案例、开发线上教学资源等课程建设工作;(2)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与毕业实习的落地,需要学校与SAP 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建设教学团队,比如在模块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邀请汉得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ERP 业务咨询部门经理、ERP 实施部门技术总监、杭州剑齿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ANA 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专家进课堂,依据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流程和考核标准开展课程教学和考核;(3)构建学科融合的师资团队。学校成立了“智慧企业管理创新中心”虚拟基层学术组织,定期组织软件工程和商科专业教师开展基于SAP 实践教学平台的师资培训、教学研讨、行业沙龙、校友分享等活动,落实了SAP 大学联盟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商科专业教师承担软件工程专业企业运营仿真实习、会计学基础等课程的授课任务,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参与商科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授课任务。创新中心教师组织跨分院学生社团,联合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跨分院毕业设计,承接企业横向科研课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教改项目自2015 年实施以来,有力推动了专业建设,取得了以下成果:(1)“思无界,行有方:服务产业需求,构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20 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推荐参评2021 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2020 年,软件工程专业获评“陕西省一流专业”,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实践中心被评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同时支撑学校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3)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效果,获评省级一流课程4 门,省级创新创业课程1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 门,共完成覆盖软件工程专业和四个商科分院的校企合作课程6 门,完成自编讲义、实训手册、授课PPT、实践教学环境搭建和线上课程资源建设;(4)有力推动了学生进入SAP 生态圈企业高质量就业。2020 年MYCOS 报告显示,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7048 元,高于全国计算机类专业2.7 个百分点。进入三星、NTT、SAP、凯捷国际等世界500 强企业的学生占到10%,其余学生均入职国内SAP 生态圈企业,薪资高于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平均薪资10%—20%,毕业生在SAP ERP 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2—2015 级软件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80 余名毕业生分别入职SAP、凯捷、NTT、三星、汉得信息、剑齿虎、杭州东华等多家单位,2016 级69 名毕业生分别入职中数通、网易、汉得、亚信、剑齿虎等多家企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80%。软件工程2018—2020 届毕业生实习、就业统计如表1 所示;(5)有力推动了跨学科应用型科研工作的开展,2020 年创新中心完成企业信息化横向科研项目和校内软件研发项目;(6)本项目推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十余所高校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表1 2018-2020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
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要求,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新工科教育理念落地的首要任务,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施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步骤,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是项目落地的必要条件,产学融合、学科融合、通专融合是实现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能使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