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明 甘肃省天水市枣园巷小学
当前,小学教育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数学知识本身就抽象难懂,如何在整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中提升教学效率值得当前全体教师深入思考。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界定针对性教学模式,实现优等生越来越强、学困生越来越优秀的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改善两极分化的现象。结合现阶段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接下来对于两极分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规定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遵循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力求将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群体庞大,教学理念在实施中难度较大,致使部分教师在面对大班教学中,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如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抑或运用“刷题”巩固知识。在理论知识与题海的双向夹击下,优等生将越来越强,学困生在课堂中或难以理解概念,在面对大量的习题时依然不会,更无法有效运用概念,习题训练成果在学困生身上或难以充分凸显。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优等生越来越强,学困生越来越弱,两极分化现象将不断加重。教学模式的改善是现阶段全体数学教师亟须研究的课题,只有确保与时俱进,实现因材施教、因时制宜,才能为改善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便利的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际能力关系着数学教学进度,关系着课堂教学实效性。知识遵循由简到难的排序过程,高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点较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就能反映其的基础能力。部分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并没有打好地基,导致在高年级知识学习中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在教学难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基础能力弱的学生或难以跟进教师的步伐,在课堂上出现与教师讲授脱节的现象。一旦学生在课堂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将会出现难点越积累越多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将会随着难点知识的压强跌入谷底。
同时,学生个体差异还与家庭环境具有较大的关系,生长环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规避的问题,只能通过家庭教育适当缩减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现阶段部分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抱有质疑,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情,这样的思维观点直接为家庭教育打了一个零分。在家庭教育的差异中,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两极分化问题产生的重点因素,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情境教学较为常见,是经实践证明最具效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既能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提升教学效率,改变数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境创设包括故事情境、案例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等,不同的情境具有不同的影响力,教育侧重点各有不同,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在情境中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学习中,改变传统课堂中学困生与教师出现脱节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在情境中加深学生对于百分数的认知。如小王去服装店看了一件外套,价格是248 元,在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告诉小王,买两件可以打八折,于是小王打算再看一件衣服,凑单享受八折优惠。题目中的八折是百分之多少?小王在享受了八折之后,他的外套实付多少钱?在这一故事情境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再创设游戏情境,目的是为了帮助学困生加深印象。游戏情境:同桌之间相互调研,对于学生最喜欢学习的科目做出标记,此时教师用画正字的方式统计班级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名额。在统计出来之后,教师鼓励学困生计算喜欢学习数学的人数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在两种教学情境结合中,教师鼓励学困生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在讲述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融入课堂,跟进教师的步伐。情境教学最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教师应多采用情境教学扎实学困生基础能力,改变两极分化教学现状。
分层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分层,包括学生能力分层、课件教学分层、训练方式分层、作业设计分层、辅导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内容。学生能力分层主要是指教学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基础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在教学之前,教师应结合不同层级学生做好课件教学分层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设计相关目标,实现教育针对性。在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后任务,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主要以巩固基础、灵活运用、知识拓展三个层级为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件的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进步,实现不同层级课件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学困生,在多边形学习中掌握拼接法的基础计算方法。学困生的教学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只有学会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才能为其更好地做习题夯实基础。对于班级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五边形与六边形的面积计算,并适当布置习题任务,确保学生在真题演练中扎实基础,将概念运用于不同的题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力较好的优秀学生,教师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教学,除了教材指导的解题方式之外,还应引导学生重新解读多元化解题方式,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同一知识点教学中,不同的任务满足了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又能在学习中促进个性化发展;既实现了教育部门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小组合作是凝聚学生思想合力的一种方式,组员可以在合作中分享学习经验,既能有效凸显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两极分化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界定分组方式,一方面是教学互补的分组方式,另一方面是攻克难点的合作方式。互补分组就是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实现学习互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准备几张圆形的纸,在不同的纸张中涂出不同的分数,在对比中观察分数的大小与比例,不同的组员涂上不同的分数比例,并观察分子与分母的变化规律。在涂纸游戏中,学生对于分数的性质将会有明确的定义,这一游戏小组中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完成,在游戏结束之后,组长负责讲述其中发现的规律。这一合作过程中,组员几乎都参与其中。为了凸显不同组员的价值,组长可以分工,如学困生涂色、优等生计算、中等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都发挥了作用,学生也能在合作中感受到自己参与的价值。在小组合作掌握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困生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在课堂鼓励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最影响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尽可能拉近学生的差异,确保教学有序进行是应对两极分化教育现状的关键内容。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同样重要,教师应与家长建立互动,实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只有确保家庭教育在教师的辅助下有所提升,才能解决家庭教育因素对于两极分化的影响。对于正处于教育关键阶段的学生而言,两极分化不能仅以成绩为定论,还包括学生的性格特征、综合能力、人际交往等,大方向的两极分化才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建立互动桥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于家校互动,可以线下组织家长会、交流活动等,线上可以构建交互平台,如现阶段常使用的社交群、公众号等。在线上线下的相互结合中,将家庭教育全面落实,在引导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知识教育,在家校共育中改善学生的家庭教育。此时,教师再做好知识教学,如上述提到的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减轻优等生的学习压力,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促进两极分化问题的进一步改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教师的要求,又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需求。小学是教育的初期阶段,学生的感性大于理性,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才能在感性的作用下实现理性教学。而激发学生感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确保学生认可教师,才能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在情感共鸣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数学概念难懂,知识点冗杂,学生学习并不轻松,假设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难以缩减两极分化的差距,还会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避免传统教学缺陷重蹈覆辙,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逐步正视数学学习,及时给予鼓励评价,定期表扬进步生,鼓励学生向优等生学习。对于优等生,教师应适当引导,不可使其满足于现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丰富知识储备,确保在缩减两极分化间距的同时优等生依然走上坡路,而不是原地等待。对于学困生,教师的目标是将其往中等生的阶段提,定期鼓励此类学生,多从他们的优势、特长层面入手,多角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在努力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网络资源缩减两极分化差距,在线上平台构建学习帮扶小组,主要是由班级前十名组成,由教师担任组长,在网络平台担任解答学困生问题的角色。除了在解读学习知识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则尝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趣事关联起来,帮助学困生在生活中学习与理解数学,拉近他们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只有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确保优等生在进步的情况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两极分化间距。而这一系列行为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需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通过合理开展教学评价,能为增强学生自信心提供帮助,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迎头赶上;学习较好的学生稳步前进,从而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感知到自己和同伴的差距比较大,就会丧失信心,教师的教学评价恰好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为了让教学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可以开展过程性评价,并采用多元主体评价学生。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这一节课中,讲解完圆的性质以周长的内容后,可回顾整节课,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办法时,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了、能否大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等,这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评价也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在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此外,不能仅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还需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这样能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自己。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迸发了一些“脑洞”可能自己并没有注意到,但被同伴在评价时指了出来,这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越学越有劲头,还可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氛围,鼓励大家互相帮助,多看别人的闪光点,共同进步,逐渐缩小差距。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是现阶段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一直难以改善。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缩减两极分化,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情境创设、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家校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评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探究,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