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刚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教育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刻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基础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在端正办学方向、落实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上做文章,以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临猗县教育局以持续推进新教育实验改革为抓手,全面优化区域教育生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的感召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和全体师生整体投身“幸福教育”的洪流之中。四年来,临猗教育人心向美好,幸福奔赴,2019 年开启新教育“3+N”行动,“3”即所有学校必须做的三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家校合作共育,“N”即学校“十大行动”中的其他自选行动;2022 年升级为2.0 版本的“1+1+N”深耕行动,第一个“1”是全国新教育年度研究项目,第二个“1”是学校自选年度重点研究和推动项目,“N”是学校常态化深度融合推进项目2~3项;2023年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的形势要求再次升级为3.0版本的“1+1+N”深度融合行动,第一个“1”是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第二个“1”是年度重点推进项目,“N”是学校常态化深度融合推进项目2~3 项。在笃定坚守和持续创新中谱写了一曲“行动!临猗教育的幸福表达”之歌,推进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种愿景召唤,是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教育奋进的原动力从来离不开目标的清晰与路径的坚定。临猗新教育实验改革首先从文化顶层设计做起,我们既谋划全域发展愿景,为临猗教育发展确立精准的目标定位和清晰的行动路径,又引领学校同向同行,通过校园文化打造,在学校的每个细微领域,如物质载体、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符号表达等方面,氤氲新教育文化的生机,浸润新教育文化的精神,真正让新教育之魂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以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我们科学谋划,擘画未来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了“用心做心中有人的教育”发展理念,“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教育精神,“办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发展目标,“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教育发展工作方略。2023 年4 月教育局新一届班子组建后,秉持教育初心,牢记发展使命,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新教育实验改革,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提出了“重塑八冠精神,再回河东一阵”发展主旋律和“11134”教育发展思路:第一个“1”指传扬一种精神,即“专业至上、敢为人先、团结奉献、滚石上山”的“八冠”精神;第二个“1”指贯穿一条主线,即“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主线;第三个“1”指真抓一系列改革,包括“五权”下放改革、“三力”合聚改革、“双线”并进改革等;“3”指精壮三支队伍,包括宏观把向的机关队伍、拉车奔跑的校长队伍、夯基垒台的教师队伍;“4”指实施四大工程,即“一桶水”工程、“一堂课”工程、“一本账”工程、“一座山”工程。定位明确的顶层设计辉映着那一抹“新教育蓝”,引领临猗新教育人不断开启逐梦之旅,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朝向素质教育,指向高质量发展,为孩子全面发展负责,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各中小学校在全县顶层文化设计的引领下精雕细琢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凝聚发展愿景,形成符合各自校情的办学愿景、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如临猗二中的“精实”文化、示范小学的“尚美”文化、贵戚坊小学的“鼓舞”文化、楚侯学校的“正韵”文化、崇相西小学的“崇”文化、贵戚坊初中的“贵”文化等。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独特办学理念,让师生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所向。一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校长论坛”“教师生命叙事”,一次次见证着新教育实验示范校办学理念散发出的智慧光芒。精准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灵动的课程载体、富有创造的个性化学习空间,让学校“文化育人”有了独特内涵和引领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改变,从阅读开始。临猗新教育人致力“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打造“书香校园”新高地,用阅读搭建精神的天梯。我们以教师“三专成长”为抓手,搭建“四平台”交流阵地,经纬交织,纵横发力,形成了校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共读共写共生活”区域阅读特色。
“四个平台”一是指校长读书沙龙平台,采取“读、写、晒、讲”的方式促进校长共读一本好书,在阅读浸润之下,广大校长的言语体系和行走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二是教师成长“四个一”平台,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制度性要求,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分享、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籍、每年开展一次高质量的教育生命叙事,让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成长;三是师生“一道共读”展示平台,将“晨诵、午读、暮省”作为儿童生活方式融入教学常规,融入儿童生命,班级内每周人人分享展示,学校每月一次师生读书分享,每年组织一次读书节活动,县级层面每学期组织一次“一道共读”展示活动;四是“共读共写共生活”线上平台,在《临猗教育》公众号开辟“共读共写共生活”专栏,发表校长、教师的叙事、随笔以及学生的优秀习作,共享教育智慧,共话成长幸福。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书。”阅读点亮人生,写作对话心灵,读写的力量让更多“尺码相同的人”奔向“共读共写共生活”,营造幸福成长的生命磁场。
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只有从教室做起,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我们立足完美教室缔造,守住课堂主阵地,聚焦卓越课程研发,师生共同编制幸福生活,丰盈学生生命。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持续推进“一堂课”建设工程,通过先进理念引领、科学管理锻造、优秀课例辐射,全方位建设一堂好课,并用课堂变革推动教育变革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遵循“成长为本是灵魂,问题解决是基石”的核心理念,推行“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校深度建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理想课堂;优化课前、课中、课后全链条管理,提升常态课品质;以“临猗好课”资源库建设为抓手,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设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教研群,以问题预设、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情境+问题等为课题,引领学科教学课改方向;创建城乡教研共同体,开展主题培训、案例研讨、经验交流,引导教师切实改革教学方式。目前,各校都确立了校本化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框架,示范小学的“问—学—用”教学模式、贵戚坊小学的“学思达”教学模式、临猗二中的“导学探练”教学模式、双塔初中“学案导学小组共进”课堂教学模式等成效显著。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在新教育课程观指导下,各学校在完成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办学愿景、办学特色、地域特点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发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我们引导教师人人树立“我就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实施“1+1”教师课程研发行动(第一个1指所任学科课程,第二个1指校本或班本课程)。县上成立项目研究工作室,开发了具有区域色彩的县本课程,如“心语心愿”心理课程、“写字立身”课程、“读写绘”儿童阅读课程、县域研学课程。各校成立“微课程”研发团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示范小学的“尚美”课程体系、贵戚坊小学的“鼓舞”课程体系、双塔小学的“宽基语文”校本课程、崇相西小学的“绳彩飞扬”课程、北景小学“百草园”课程、楚侯学校“楹联”课程、庙上小学“枣知枣懂”等课程具有浓郁乡土味道和校本特色;幼小衔接课程、戏剧课程、家务课程、创客类课程等,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让校园处处焕发生命的活力。一门门具有家乡味道的特色课程,擦亮了学校品牌,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一个个朝向卓越的特色课程,实现了办学理念的校本化表达,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搭建了立交桥。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新教育的核心主张,新教育强调不仅要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人格、关注心灵、关注个性、关注每个生命的成长。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做到因材施教。新教育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特色,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在新教育哲学观和伦理学观的指引下,我们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5 个方面、12 个维度,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进行评价,体现了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尊重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小学阶段针对学生读书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核心素养发展等建立了富有个性化特色的评价体系,如示范小学的“萤火虫”阅读评价体系,贵戚坊小学的“鼓舞扬长”评价体系,双塔小学的“星星点灯”星章评价体系、“日行一善 校币兑换”评价体系等。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 年我们搭建城乡教研共同体平台,构建“城乡联合、校际互动、协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城乡教研共同体运行机制。
建立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联动教研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协同发展;优化校本教研机制,激活校本教研活力,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培植教研沃土,搭建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现和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进一步促进“双减”落地,全面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构建协同化教研组织,成立城乡教研共同体,以学科教研为重点开展区域教研活动,营造同伴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二是开展一体化教研活动,以“共同体”为协同教研单位,每月开展一次一体化教研活动,教研的内容根据区域教师需求自主确定,可以围绕课例研讨、教材研究、集体备课、作业设计、新教育行动项目研究、质量评价等,确保教研内容的精准、实用;三是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教研共同体要积极搭建内部交流平台,组织教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积极搭建教师展示平台,组织区域教师教学技能展示,让更多的教师拥有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为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力度,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2023 年暑期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盘考虑、科学布局,又试点推行全面托管工作,由猗氏中心校整体托管三管中心校,双塔初中整体托管北景初中,贵戚坊初中整体托管李汉初中,全力构筑教育发展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新局面。以集团化办学、共同体教研为手段,全面打通城乡学校交流渠道,均衡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驱动协同发展,推动双向提升,切实增强城乡一体化办学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战略任务,我们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学生成长“立交桥”。
全县推行教师“四个一”包联机制,做到一日一问、一周一询、一月一谈、一学期一访,全方位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建设“新父母”学校,组织父母共读育儿书籍,定期举办“智慧父母大讲堂”,交流育儿经验和家校合作育人方法;面对“隔代教育”的难题,将爷爷奶奶也纳入“智慧家长”的行列,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为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寒暑假及周末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免费特长培训,每年参与学生达1 万余人,每年为老百姓节省资金2 000余万元。
开放校园,将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请进学校,讲故事,作报告,客串教师,拓展教育资源。开辟县内研学教育基地24 个,组织开展“知家乡·爱家乡·赞家乡”研学活动,每年暑假有6 000 多名师生走农场、进果园、访红色基地,在行走的课堂中实现知行合一;为城区学校征集70余亩土地,建设校外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
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教研社区、网络名师工作室、城乡教研共同体开展“互联网+教研”;通过人机协同优化教学过程,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应用;借助钉钉、腾讯会议、电子书包等工具,组建多元化数码社区,营造随时可学、处处能学的育人环境。
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临猗教育在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中发生着美好的变化,创造了新教育的典型模式,取得了可以看见、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到的实际效果,赢得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
全县学校整体硬件较差,校舍陈旧,但是在新教育理念推动下,通过文化再造、理念升级、学习空间和课程基地的打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弥漫着书香味道、文化气息、人文温度,改变了以前千校一面、缺乏活力的状况,形成特色发展、生动发展的蓬勃景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乐园。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在新教育改革中焕发生命活力和发展自信,我县最大乡镇所在地小学规模达到1 500多人,最大村小学规模达680余人。
新教育理念点燃和唤醒了校长、教师,让他们逐步走出职业倦怠的状态,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共生活让校长、教师找到成长的自信,享受成长的快乐。四年来,我县200 多名教师的作品在“新教育榜样”公众平台发表,冯美娟老师被评为“中国教育报种子阅读教师”,王佳美老师光荣入选2021 年“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名单,刘晓丽老师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笔墨中国”汉字书写赛一等奖,张咪、柳文博、郭红玲3 名教师在新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领读者大会”中荣登榜单,靳晓红、李青玲、罗晓菲在全国第六届“童喜喜说写课程大赛”活动中荣获十佳奖。我们注重“底线+榜样”的活动评价,树立了一批智慧校长、榜样教师,让榜样激励新的榜样,用故事引发新的故事,持续推动新教育在临猗大地扎根生长。
我们坚定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不动摇,坚定“用心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理念不动摇,构建素质教育良好生态。教师和学生不再只围着“分数”转,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五育并举,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热爱学校生活,享受成长快乐。
幸福跨越,镌刻非凡印记。四年来,新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取得累累硕果。世界跳绳锦标赛、全国宪法演讲大赛、山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处处活跃着临猗学子的靓丽身影;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山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作业设计大赛,我县均被评为优秀单位;西关小学“鬼步舞”四上中央电视台;2021 年12月,临猗新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上交流分享;2022 年8 月,角杯小学作为山西省唯一代表在“黄河流域九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大会上作经验交流;2023年6月,在全国跳绳联赛(广西北海站)中,崇相西初中、崇相西小学跳绳队斩获10 金、15 银、5 铜,进一步擦亮我县艺体特色名片;2023 年7 月,我县双塔小学荆鸽、示范小学东校陈卫华老师在全国新教育研讨会上进行经验分享,并被评为十佳榜样教师。新教育实施四年来,我县高考走出低谷,实现连年攀升,2023 年高考一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近20 年“清北”零突破,中考成绩持续稳定在全市第一方阵,连年荣获“教育质量先进县”。《江苏教育报》《山西教育》等报纸、杂志报道了临猗新教育的成功经验。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追梦路上的临猗教育人将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决将“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作为事业追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