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程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2023-12-04 10:52璐,叶
科教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资源育人

刘 璐,叶 鹏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 湖南 湘潭 41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教育单位和教育工作者须始终牢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定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其中的 “高素质” 和 “技术技能” 明确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必须兼备理论性和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这一论述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也对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高效的实践育人模式,是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成效的重要着力点。

1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意蕴

思政课程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基于授课对象的具体学情,探究多元化的思政课程设计,开发多元化长效化的实践教学路径,提升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加深学生对理论深度的挖掘,力求达到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的教学成效。

1.1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中的 “一体” 是指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主体。于教育发展本身而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20 世纪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论题,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的标志[3]。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根本性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其实质在于回归学生本身,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达到 “学以致行” 的成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遵循,也是切实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

1.2 教学实施过程坚持拓展多元发展方向

思政课程的教学实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亟须拓展思政课程的多元发展方向。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中的 “多元” 理念是指思政课程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协同育人理念,从提高实践育人合作基础条件、搭建实践育人协作平台、完善平台运行机制、争取多元政策等方面构建多元化育人平台,实现思政课程实践育人实施路径多元化、评价机制立体化、评价实效长期化,扭转学业评价单向化、一元化的传统评价格局,形成以学情动态分析机制为特色、校政地企资源平台为核心、校内校外双向立体评价机制为创新点的多元实践育人路径。

2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实施的现实困境

2.1 思政实践课程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正处于从理论化向理实结合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对思政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现实教学中存在将教学着力点倾向于 “技术技能” 培养而忽视 “高素质” 提升的现象。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受重视程度普遍较低,思政实践课程更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思用贯通,达到知信行统一的育人实效。因此,思政实践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路径而言,需要投入大量师资力量和物质保障,且实践教学场域和实践教学资源大多处于校外,受制于教学环境及实践活动经费、校际资源种种现实因素,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被切实运用到思政实际教学中,导致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不管是在教学理念上,或是教学安排上,都亟须加强多元化的思政实践育人课程的安排,加强对思政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

2.2 思政实践育人资源有待深挖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思政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从教人员对思政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强。本质而言,基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发展史,思政实践教学资源繁多,包括虚拟VR思政教学资源、爱国教育基地、革命文化展览馆、企业文化展览馆等皆可挖掘成为思政实践教学资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众多高职院校将前往地方展览馆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原因在于此途径简便快捷,而且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而言,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和传统性。笔者经问卷调查发现,74.1%的大一学生表示不愿意前往地方展览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效率较低,难以获取深层次系统化的知识;从实践教学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这种活动也具有浅显化和形式化的特征。实践教学过程中,需校内外多个制度层面、相关部门协同挖掘教学资源。目前思政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协调程度有待提高,以高职院校与地方社区协同育人为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实践项目,极少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探究,实践教学活动完成后难以总结成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案例,呈现明显的 “走过场” 的特征,学生在其中的参与感不强,甚至导致适得其反,可见,浅显化形式化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其育人成效甚微。

3 高职院校思政课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建立学情动态分析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课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的特色在于建立学情动态分析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政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明确学生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主体,其对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应始终享有主动权[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对象普遍处于大一学段,这一学龄段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大、动态性强、变化性多等特征。因此,思政教师需联动授课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形成四方协同的学情动态分析系统,四方协作运用微信、钉钉等软件生成班级学情分析库,准确把握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态、学院学生活动安排、专业课掌握情况、课前知识薄弱区块、实践活动探究建议等,在把握学生动态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知识薄弱区块,精准击破,将思政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学院学生活动安排中、专业课实训活动中,结合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建议,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既可避免学生活动内容与思政实践课程内容高度重合,又可增强思政实践育人的高效性,凸显全方位育人实效。

3.2 搭建校政地企资源平台,拓展多元化实践教学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核心在于丰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多元化实践教学路径。思政教师应明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出发点在于 “内化于心” ,落脚点应为 “外化于行”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所提出的校企合作理念同样可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学院学情形成 “校政地企” 四方合作平台,引导学生在思政实践学习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政地企” 四方合作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学校就近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依托所在院校周围的地方文化资源、依托对口学生所学专业的企业平台、依托所在院校的地方政府的基层工作经验,形成四条思政实践育人路径,主要实施方式是指将学生与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践活动、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纳入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之中,将思政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把握大学生三年在校时间,链接四条路径形成思政实践育人的有效循环,在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上形成立体矩阵,增强实践教学的长效性,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3.3 联动校内校外双向评价,落实立体化多元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思政课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点在于联动校内校外双向评价,落实立体化多元评价机制。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受教育主体的学习激情,提升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亟须联动校内校外形成双向评价系统,校内评价系统由 “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 协同形成,校外评价系统由 “校+政+企” 联动形成,将学生实习、学院活动与思政实践教学相协调,纳入双系统评价体系,做到校内校外双系统双向评价。同时,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申诉机制,制订自主评价机制原则和运作程序,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成效自评,再组建学生学业评价小组,进行实践成果互评。为确保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建立学生评价申诉机制,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对评价申诉机制的客观认知,引导学生慎重行使自己的权利。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本质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关系,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从而将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认知规律三者有机结合,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5]。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构建与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体多元” 实践育人模式能有效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与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的育人成效,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资源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