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海阳市为例

2023-12-04 03:57:00仇晓东
山西农经 2023年19期
关键词:海阳市数字农村

□仇晓东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90)

早在2018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意味着我国正式拉开数字化建设的序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为加快数字化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数字技术可以打破一二三产业的传播界限,与其他产业强强联合所演变出来的新兴产业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海阳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提出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1 海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海阳市依托黄海北畔绝佳的地缘海岸优势,从海产品选苗、育种、深加工以及渔业企业建成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利用数字智慧农业一体化平台构建数据BIM 模型,积极推进智慧数字农村建设。目前,海阳市已建成数字乡村指挥运营中心,先期已投入资金7 000 余万人民币。

1.1 数字技术与现代海洋产业“新融合”

一是智慧产业。海阳市渔业资源丰富,仅海域面积就达1 829 km2。如何提升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水平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渔业作为海阳市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其管理模式仍为20 世纪90 年代的粗放式管理,存在较多弊端。数字经济乡村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当地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打造“海上渔仓”,为惠民经济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是智慧渔业。依托数字智慧海洋一体化平台,利用互联网调节模式,对出海作业的渔船实行智能化监控。在渔船上统一安装北斗卫星、渔港动态监管系统,通过渗透管理的方式提升现代渔业的管理效果。

三是智慧养殖。海阳市积极引进“互联网养殖产业”,成立属于自己的“渔业硅谷”。积极推广海洋渔业牧场智慧观测网络系统,优化一切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打造渔业牧场“观察、监测、控制、预警”一体化,加速建成渔业产业示范园区,对广大渔民进行专业养殖技能培训,为渔业转型升级之路贡献力量。

1.2 数字技术与现代种植产业“新扎根”

一是智慧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率,广泛使用现代化种植设备。例如,一台苹果播种机集开沟、播种、施肥等于一体,每日作业面积达2 km2,充分体现出数字智慧的优势。

二是智慧种植。与传统果园种植技术相比,海阳市发城镇长宇村的果园占地24 hm2,园内修剪整齐划一,滴灌系统完善,实现了水肥灌溉一体化。这种全新的种植模式正是智慧种植产业理念的最好体现。

三是智慧数字化。数字控温、雾化智能以及水肥一体化等种植技术会对传统种植手段产生“颠覆性”影响[1]。海阳市依托SWOT、PDPC 等分析研究手段,针对苹果矮化、脱毒等攻坚克难问题,研发新品种红富士。目前,已新建苹果示范园10 处,面积264.67 hm2,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苹果优良育种基地。

1.3 数字技术与三产的“新服务”

一是农产品溯源。为了让海阳市红富士苹果“走出去”,当地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在红富士苹果上粘贴二维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码就可获取苹果的种植信息。该方式可以显著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打造电商大数据体系平台。海阳市以物流配送、产品销售区域、历年电商行业成交金额为坐标,打造了电商大数据体系平台。这一体系平台的数据直接与国家商务部对接,囊括全国200 万家企业、250 万个实体线上商铺、30 万个不同行业品牌。海阳市以上述数据为分析目标,定期公布“剁手双11”等专题活动分析报告、电商行业分析总结等,为该市的商业主管负责部门提供市场购买力分析、相关政策支持、销售情况分析研判。根据企业月销售额、同比销售额增长情况等监测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电商企业运营策略。

三是搭建产业物流平台。海阳市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之一,积极探索“数字物流”功能,让商户的农产品直接与上游的销售商对接,免去中间差价。目前,海阳市已新建多个集网络孵化中心、产业聚集中心、分拨聚拢中心、统一配送中心、深加工中心、智能仓储中心、服务配套中心为一体的线下产业物流平台。该平台的上线覆盖服务用户3 万人,与80 多家果蔬产业农户合作社达成合作。

2 海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约因素

目前,海阳市在数字经济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产业融合还处于最基本的起步阶段,与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存在较大差距。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数字人才培养、推动相关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1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相比,海阳市的数字农业建设颇为艰难,一些最基本的农机智能设备没有广泛应用于农业产业园区,本地无法生产专业的农业传感器,只能依靠外埠采购。

二是信息更新不及时,村民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2]。尽管海阳市各乡镇都有门户网站,但个别村镇的网页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农技指导信息、村务公开等。海阳市虽然建有物联网系统,但是物联网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渔业、苹果种植等几个合作社,大部分村民接收信息不及时。

2.2 加强培养数字化人才

目前,学术界没有出台统一的数字化人才标准。对于数字化人才的理解是利用数字化整合思维,将大量混乱的数据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处理和融合,再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在决策信息时能够做出相关反应的专业人才。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较大。虽然海阳市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例如为人才提供优惠的购房、税收等,但仍缺乏专业的数字化人才。海阳市农业农村信息指导中心只配置8 名工作人员编制专门负责数字农业工作,缺乏专业研究农业数字产业化的相关机构,研发能力不足。

2.3 盲目跟风选择“网红”产品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拓宽了农民获取知识的渠道,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进入交易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个别农民受到网络跟风心理的影响,没有认真探测土地资源,盲目引进“网红”产品,造成实际与预期落差较大,产品与市场需求脱钩,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4 数字经济农村产业转型缺乏动力

一是农村产业主体思想认识不足。目前,海阳市绝大多数农村产业主体对数字经济应用认识不到位,仅有10%左右的产业主体愿意开展数字经济农业变革。大多数农村产业主体仍采用传统的播种、耕作、收获、营销模式,没有意识到数字经济农业对未来市场的冲击[3]。个别产业主体在数字经济农业的巨大冲击力旋涡里持观望态度,这也是海阳市农村产业转型过程的重难点之一。

二是农村一二三产业产生的数字经济化效益不明显。当前处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发展起步阶段,海阳市还没有农业实体实现正向产出,如何保持成本和效益平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主要利用京东、淘宝天猫、1 号店、网易严选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营销推广。

三是海阳市缺乏特色农产品品牌。当地农产品生产企业仍然存在生产技术不更新换代、经营规模较小、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等小农经济缺点。个别农产品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不能从发展的角度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营销仅依靠展销会、报纸等,无法占据高端市场,诸如“完达山”“东北江达”“大同黄花”等知名品牌屈指可数。

3 海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

在数字经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阳市必须不断提高数字化农业发展水平,使农业从传统的人力输出、靠传统种植经验及过时的营销方式向数字经济、现代科学技术方向转变,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叠作用。

3.1 建立数字经济基础发展框架,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速农村光纤宽带、wifi 互联网和互联网智能建设入户到家,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OneOS 等轻量级操作系统的应用。经了解,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已经把农村5G 全面铺设计划提上日程,力争提供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网络带宽服务,用实际措施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提供支撑。

海阳市积极利用工业发达的区位优势,降低红外线电池、光敏传感器等数字农业基础成本。与各通信运行商交流,降低农业网络电信服务费用,出台面向数字农业发展领域的优惠资费方案,核心是扶持特色渔业和苹果种植深加工等项目[4]。

认真探索“互联网+政府行政信息”,增加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和提高相关信息服务产业社的辐射力量,推动助农服务全面覆盖海阳市所有乡镇,利用“爱山东”APP 建立各层级线上互动的途径。为了更好地抢占市场先机,各类电商平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桥梁,让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地沟通,杜绝盲目生产,尽早让生产端了解消费终端的需求,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3.2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数字经济赋能三产

推动农户、家庭农庄与当地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信息咨询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利用政策优势促进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专业服务,例如种植技术、配套智能农机设备、小额贷款服务以及农产品贴牌销售服务等。智能化种植推广好处较多,既可以提高产品销量,又可以降低成本。海阳市红富士苹果特色种植应用SPSS 数据分析法模型监测种植苹果常见的病虫害,为种植农户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积极探究苹果病害防治措施。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探索革命,将全国所有的公路网点贯穿成一条交通网络,打通物流链供应全体系,塑造串联上下游客户的精准咨询系统。把冷链建设放在核心位置,联合“电商+冷链服务”模式,延长产品销售时长。在农产品制造过程中,对拣选、分类、装箱、打包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制造工序。

海阳市建立特色海鲜产品拣选流水线,每小时可以拣选海产品加工原料20 t,实现了质量卓越提升、品牌自我输出、加工方式拓展。海阳市有绵延20 km的海岸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当地通过“游学+自然环境+”模式,将重点放在海阳大秧歌、海阳大樱桃、海阳红富士苹果、海阳茶道文化等方面,凭借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合成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移动通信等开展模拟茶叶采摘、樱桃虚拟种植体验等活动。

3.3 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为数字化经济转型提供保障

智能设备前期投入较高,短时间内很难获得产出。为了降低前期投入成本,政府部门可将智能设备纳入农业机械购买区域范畴,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可享受一定比例的优惠福利政策。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金融资本进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的浪潮中[5]。将数字农业经济培训项目纳入当地培训学校课程中,参加培训的主体优先侧重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素质较高的群体。

为返乡农民工、农村待业妇女等终端人员提供计算机网络、信息与数据素养、数据存储技术、数字安全等数字技能培训。从周边的高等院校引进人才,定量引进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出台住房补贴和落户等政策,为解决专业高端人才短缺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邀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专业的学术活动。

3.4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促进农旅产品融合升级

海阳市借助数字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和核心品牌,构建精品发展格局。海阳市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知乎APP 等新兴互联网平台主动营销,积极打造特色农旅产品品牌,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努力实现农旅、商旅深度融合发展[6]。同时,有效合理运用大数据和社交媒体营销等渠道,持续提升海阳市农旅融合品牌形象,提高游客农游舒适度。在数字平台的影响下,以较低的成本提高海阳市农旅产业品牌的驱动力。

3.5 坚持诚实守信,筑牢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个别农户由于教育程度有限,提供农旅产业融合项目时,存在秩序混乱、私自抬高物价、违规收费、景区卫生脏乱差等现象,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海阳市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产业主体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涵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实用交际礼仪、环境卫生、食宿安排等方面。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采用智慧农业示范园、对韩广销会、数字赋能园等模式实现农旅产业主动融合,使游客可以在游览过程中学到种植技巧和养殖技术,体验到亲手采摘的快乐。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经济既是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力手段。农村数字经济建设不仅可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还可以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改变农村面貌。但是数字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损害农民的根本利益,要为农民提供实用的技术,提高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海阳市数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晒”责任,“亮”承诺——海阳市推行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
海阳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海阳白黄瓜种植技术研究
答数字
浅谈加快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