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彬 杜伟鹏 翟素平 胡天喜 陶林静 叶亚平 周媛 孙星
1 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南阳 473000;2 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南阳473000
《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指出,中国癌症负担总体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1]。现有研究已证实,D 二聚体增高是肺癌合并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一种调节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多聚体糖蛋白,已成为抗血栓研究的新靶点[3]。研究发现,在SD 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中,vWF 表达水平随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升高[4]。vWF 在体内起作用不仅仅依赖于其抗原水平的升高,更多的是其活性的增强。然而,笔者查阅文献发现,鲜有针对vWF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中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vWF 抗原(vWF antigen,vWF:Ag)和活性(vWF activity,vWF:Ac)水平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事件的临床价值。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167 例作为恶性肿瘤组,其中呼吸系统肿瘤37 例(全部为肺癌),泌尿系统肿瘤25 例(含前列腺癌19 例、膀胱癌6 例),生殖系统肿瘤43 例(含乳腺癌31 例、宫颈癌12 例),消化系统肿瘤62 例(含结直肠癌34 例、食管癌14例、肝癌8例、胃癌6例)。纳入标准参考各专业的诊断指南。其中男97 例,女70 例,年龄19~81(52.53±10.58)岁。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33 例患者在确诊后90 d 内发生了VTE 事件,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3 例,肺栓塞3例,其他部位血栓7例。选取门诊体检正常、与病例组相匹配的135例志愿者[男91例,女44例,年龄(47.56±8.09)岁]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标准:⑴有不明原因出血史;⑵6 个月内抗凝药物服用史;⑶伴有严重肝病史。
本研究纳入的人员均为随机自愿入选,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时获得了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SOP-IRB-001-0630)。
采集恶性肿瘤组(入院24 h内)和健康对照组3 ml静脉血置于含3.8%的枸橼酸钠抗凝管,1 500 g 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浆于-80 ℃保存待用。
vWF:Ag、vWF:Ac检测及其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和D-二聚体)均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5100 进行检测,所有试剂均为原装配套的德国西门子试剂。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和MedCalc 软件分析结果并绘图。两组计量资料比较,若为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若方差不齐或者偏态分布,则用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vWF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事件中的预测价值。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 法进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组血浆vWF:Ag、vWF:Ac 水平和vWF:Ac∕vWF:Ag比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在凝血指标、vWF:Ag、vWF:Ac水平和vWF:Ac∕vWF:Ag比值比较
呼吸系统肿瘤组、生殖系统肿瘤组和消化系统肿瘤组血浆vWF:Ag和vWF:A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泌尿系统肿瘤组vWF:Ag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但两组vWF:A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肿瘤组、泌尿系统肿瘤组vWF:Ac∕vWF:Ag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殖系统肿瘤组、消化系统肿瘤组vWF:Ac∕vWF:Ag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恶性肿瘤患者各亚组与健康对照组vWF:Ag、vWF:Ac水平和vWF:Ac∕vWF:Ag比值比较
对167 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vWF 水平分析发现,其vWF:Ag 与vWF:Ac 呈正相关(r=0.783,P<0.001)。进一步分析各亚组肿瘤患者vWF 指标发现:37 例呼吸系统肿瘤患者血浆vWF:Ag 与vWF:Ac 呈正相关(r=0.787,P<0.001);25 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血浆vWF:Ag 与vWF:Ac 呈正相关(r=0.878,P<0.001);43 例生殖系统肿瘤患者血浆vWF:Ag与vWF:Ac 呈正相关(r=0.606,P<0.001);62 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浆vWF:Ag与vWF:Ac呈正相关(r=0.746,P<0.001)。
发生VTE 事件组vWF:Ag 和vWF:Ac 水平高于未发生VTE 事件组[432.38%(248.14%,539.55%)比183.00%(126.96%,246.02%),Z=5.65,P<0.001;258.38%(174.11%,373.84%)比175.42%(122.05%,251.00%),Z=3.89,P<0.001]。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WF:Ag 是患者90 d 发生VTE 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3,P<0.001)。在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 事件的诊断效能时,vWF:Ag和vWF:Ac 对VTE 事件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8、0.719,灵敏度分别为78.8%、69.7%,特异度分别为75.4%、67.9%,其对应的截断值分别为244.98%、225.25%,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825),见图1 和表3。此外,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vWF:Ag≥244.98%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VTE 事件发生时间早于vWF:Ag<244.98% 的患者(χ2=20.49,P<0.001)。
图1 vWF检测对167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表3 vWF检测对167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事件的诊断价值
我国恶性肿瘤负担日益加重,VTE 事件也成为国内外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而vWF 在促进血栓形成[6]、肿瘤转移[7]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患者vWF:Ag 水平显著升高,这一改变同样存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9]。本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vWF:Ac 活性显著升高(P<0.001),表明vWF 可通过活化的血小板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使其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10]。这为研发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vWF分子数量增多,活性也增强。本研究中vWF:Ac 与vWF:Ag 呈现了较好的相关性(P<0.001),且这一相关性在各恶性肿瘤亚组中也依然存在。这就提示我们,vWF 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不仅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广泛存在,并且有着相一致的变化。目前,多数医院尚未开展vWF 的活性检测项目,该发现将为这些医院根据vWF:Ag 水平预估vWF 活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在现有条件下适当降低患者的就诊成本。
门剑龙等[11]分析了多种血栓标志物后发现,与恶性肿瘤患者vWF:Ag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同时也进一步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vWF:Ac 水平较高,vWF:Ag 和vWF:Ac 对VTE 事件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使用效能更高。本研究中vWF:Ag 是恶性肿瘤患者90 d 发生VTE 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高水平vWF:Ag(≥244.98%)意味着总体VTE事件发生时间更早。vWF的变化表明血小板在介导肿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12]。因此,临床医生在抗肿瘤治疗时也要兼顾预防VTE 事件的发生[13]。
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⑴未能收集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数据,缺乏vWF与肿瘤标志物的共同分析比较;⑵纳入的病例组样本量较小,今后应利用医联体平台,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分析,系统评估vWF在肿瘤中的作用。总之,本研究发现了多种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vWF:Ag 和vWF:Ac 水平均升高,且这种升高之间具有一致性。vWF:Ag 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 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这可为恶性肿瘤患者积极采取抗栓预防和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闫彬:课题设计、论文撰写;杜伟鹏、翟素平:结果解释,行政支持;胡天喜、陶林静:数据收集与分析;叶亚平、周媛:标本检测、结果分析;孙星:结果解释,筛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