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缘

2023-12-02 17:08方长荣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王老文友茶壶

方长荣

我认识一老文友,安徽马鞍山人,现已76 岁高龄,叫王长胜,退休于市文联,曾是杂志《作家天地》的主编,妥妥的写作前辈。老师码了一辈子字还嫌不够,如此高龄依然坚持执着,怎不受人尊敬。

1983 年每月仅38 块钱工资的他,在出差南京时竟然在路摊上看中一个宜兴紫砂茶壶,经过讨价还价以300 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当时连眼皮都没眨下。回到家就被老婆大骂一通,自知理亏没敢理论,也不知当时抽了哪门子风,竟花9 个月的工资去买下这把茶壶,“神经病”的绰号从此而起。

他说这就是缘分的胆魄,视壶为宝相伴四十余年,此壶已被他养出了灵性,传热迟钝不烫手且保温时间长,就是盛夏酷暑隔夜茶也从来不馊。更神奇的是,即使不放茶叶,倒出来的水依然是清香扑鼻,写作时沏一壶茶神清气爽写力倍增,王老简直神化了这把壶。还是文学青年的辰光,第一篇四万字的小说却无投稿目标,他脑洞大开地在地上铺上中国地图,决定采用抓阄儿的形式来确定。

纸阄儿落在了湖北省上,这便投了湖北的著名杂志《长江文艺》,结果他成功了,还得到了人生第一笔360 元的稿费。这笔不算小的钱本该用在刀刃上,让人跌镜的是,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抱回了台14 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

原来当时的邻家买了台电视机,他老婆和女儿每晚饭后便去蹭看,没想到那晚却见女儿贴着门缝在看,经询问方知人家已经嫌弃。顿生内疚,发誓要买电视机,碰巧的是没几天就收到了这笔稿费,便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抱了回来。邻居再三解释,都被王老以“稿费换纪念品而已”给婉推,但再也回不去曾经的和邻关系。

会议的第二天,主办方组织获奖作家游览了三国城和美丽的太湖,又来到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无锡帅元紫砂博物馆。这里汇全了我国仅有的十大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各类展品上万件,是名副其实的紫砂大观园。突见王老大嚷起来,原来十大国宝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中有位叫周桂珍的竟然就是他那宝贝壶的制作人,顿时一下子热闹起来。

正在介绍的焦副馆长停下解说,听说此壶收藏于80 年代,大惊,说如果是真品那价格起码80 万往上,王老当即让老婆发来照片,经初步认定该是真品。闻讯而至的李馆长看过照片也确认非是赝品,如果没有瑕疵保守价至少50 万以上,他可以帮助鉴定并且将以高價回收。300 元30 年变成了50 万,一夜暴富,老伴一再嘱咐:“莫激动,要低调,少喝酒。”

听说这位制壶大师不但健在且已81 岁时,大家又建议李馆长促成一面以了壶缘。李馆长当即拍胸:“实在是难得!没问题,包在身上。”两人留下联系方式并合影为证,且约定持壶相见。或许是王老的幸运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失了文人之雅逢人便以言相告,殊不知无意间却为商家做了广告。故事太过诱人,文友们毫不怜惜,纷纷掏腰包争购紫砂壶,不求同样之运,则是想沾喜气。

我也曾有把紫砂茶壶,那是1998 年一位宜兴朋友所赠,舍不得用,一直作为摆件放在书架上。2014 年还在牙牙学语的孙子也与壶有缘,每天都要把玩一下,而每次把玩都让我提心吊胆,甚至像伴舞一样上下左右跟着他忙乎,玩壶也就成了孙子的乐趣。事情坏就坏在我的嘴上,不该演示和告诫手松壶落之势,或许是乐见我的滑稽样,孙子便时不时地做出摔壶的危险动作,以此来逗引我的手忙脚乱,而他则是乐观其成哈哈大笑。

一天,正在看书的我突闻书房传来“砰”的一声脆音,情知不妙,却见老婆在数落,孙子脸上也有恐色,而那把小茶壶早已四分五裂。孙子是舍不得骂,而老婆遭殃自是少不得,责怪她没有上心,不根据孙子的动作来保护。还说自己哪次不是随其动作而翩翩起舞,即使他趁我不备而故意摔壶时,都被我眼疾手快及时接住,说她看不得这把壶。

我的说辞孙子明白得很,立即用手指着老婆满嘴飘出外语,其意我当然明白:这事与我无关,是奶奶没接住的原因,要埋怨就该怨奶奶去。

也不晓得这把壶是不是名人所制,不然,我也能兴奋一把。

猜你喜欢
王老文友茶壶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文学群”里乐夕阳
带孔的茶壶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独一无二的茶壶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卷纸小茶壶
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