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里的山西印记

2023-12-02 05:56李明珠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铸币元宝钱币

李明珠

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可见文献记载,至今最少已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从已知的钱币史研究资料看,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在使用实物货币进行交易了。当时,最常见的货币是自然海贝壳,称为贝化(货),以朋为计算单位。后来,自然海贝壳来源不足,逐渐出现了骨、石、珧(蚌壳)等人工仿制贝币。随着冶炼金属技术的发展,金属货币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取代贝等实物货币的地位,成为当时普遍流通的货币。自此,金属铸币成为我国古代货币的主体。

早期货币的印记

在山西博物院《方圆世界》展厅,处处可见货币在山西的印记。其中,展示的三千六百多年前商代的贝币,就有着非常典型的代表意义。

有关资料显示,仅1959 年至1988 年间,山西就在侯马、灵石、洪洞、保德4 个县市5 处商、西周古墓葬中,发掘清理出土了300 多枚早期的实物货币——自然海贝。山西博物院陈列的展品中,就有山西洪洞县坊堆出土的,公元前1046—前771 年西周时期,作为货币使用的部分海贝实物。

货币是历史性的东西,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自发演变形成的。最初是以物易物,充当货币的是一般商品。后来,商品生产发展,交换范围和交换规模逐步扩大,物与物的交换不能适应人们经济活动的需要,逐渐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一种或几种固定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这些特殊的商品就成了货币。

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或者说早期货币的商品很多。牲畜、粮食、玉、刀、铲、弓、箭、皮、布帛、贝、铜块等等,都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使用过。使用过程中,大件的、不便携带的、不便计量的、容易毁损的,便逐步被淘汰。换之以小巧的、便于携带的、不易毁损的、便于计量的。逐渐地,贝便走上了最前沿,成了最早的货币。

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及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的铭文记载,商代甲骨文与金文中都可见到“贝”字及“贝”的印记。贝在商周时期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交换媒介。铭文显示,帝王赏赐的物品中,贝也最常见。

可见的西周铭文中,有不少关于贝的记载。贝的计数单位是“朋”。其中,多见赐贝的记载,有几朋、十几朋、几十朋、百朋等。山西博物院院藏义尊上,就明确记载有周武王时期赐贝的情况。

古代中国,当作货币使用最普遍的是齿贝。齿贝,作为货币使用的年代、范围最广,又被称为“货贝”,甚至“宝贝”。因其特殊商品的作用,汉字中众多与财富有关的文字中便出现了“贝”的组成部分,如贫、贵、贱、贪、赏、货、财、赐、贡、贺等等。

金属货币的印记

最早的金属货币一般分为两种,铜铸币和金饼。铜铸币,形式较多,广泛使用。金饼是由黄金铸成。

历史上,金属货币的存在和使用,在山西的印记也一样非常深刻。在山西博物院“方圆世界”展出的实物中,山西出土的金属实物货币非常丰富。

铜铸币由最初的实物——铜块转化而来。大体分四类,布币、刀币、环币和蚁鼻钱。因流通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形成了以布币、刀币、圜钱、楚币为代表的先秦时期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的前身是一种铲形工具,也叫“镈”“钱”。脱胎于古代的工具“镈”“钱”,形状、功用接近。镈、钱样式的货币,统称为布币。从钱而来的布币,肩平足钝,称为平足布。从镈而来的布币,肩略高、足略尖,称为尖足布。布币还有空首布一说,因其上首空圆、较长而得名。后来,又出现了上首平而实的布币——平首布。

布币的使用,大致自西周起到战国止。

刀币形状像刀,由古代叫铜削的渔猎工具变化而来。刀币有大小两种,俗称大刀、小刀。

在布币、刀币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圜币。圜币的形状已和刀币、布币完全不同,其形状圆圆的,中有圆孔,称为圜钱。

圜钱由纺织工具中的纺轮演变而来。最早期的纺轮由石头磨制而成。中间钻孔,插入木棒,用手转动,纺绕丝麻。后改用陶制、铜制。铜制纺轮是圜币的前身,两者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圜币中间有孔可以穿绳,圆形不易折断,逐渐成为更受欢迎的货币,取代了布币和刀币。

战国时期,圜币已经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战国时期的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都有大小两种。布币、刀币、圜币,主要在中国北方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多种型制的布币、刀币、圜钱,在山西都有大量存世。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代至清代各个王朝时期的钱币山西应有尽有。山西存世的古代货币,币材包罗万象,各种金属铸币琳琅满目。低金属铸制的铜币、铁币、锡币都有,贵金属铸制的金币、银币也都有。相当多的货币实物,都是稀世珍宝。

资料显示,1959 年至1995 年间,山西在西侯马、寿阳、运城、稷山、太原、翼城、榆次7 个县市8 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和钱窖中,发掘清理出土了晋国不同型制的空首布币1300 多枚。由空首布币发展来的平首布币,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韩、赵、魏的主要流通货币。平首布币,1050 年至1990 年间,在山西39 個县市49 处也清理出土了28100 多枚。

铸有铸币城邑邯郸等名字的“直刀”——赵国仿燕国货币“明”字刀币,1935 年也在太原出土过。当时,共清理出土了7 枚,分别是“晋化”“晋阳化”“晋阳亲(新)化”“晋半”四品。近几十年出土的更多,仅赵国刀币就有100 多枚,燕国“明”字刀币250 多枚。

铸行时代较晚的,战国晚期魏国的圆形圆孔圜钱,在山西也有不少出土。仅1973 年至1982 年间,在山西的四个县市五处就发掘出土了705 枚。按面文不同,有“共”“垣”“共屯赤金”三品。

圆形方孔秦国“半两钱”,在山西也有出土。1982年至1984 年间,在山西的5 个县市5 处发掘清理出土620 多枚。

圆形方孔钱,起始于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初铸的“半两”钱。秦统一六国以后,统一货币,成为唯一的金属铸币。这种金属铸币形式,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两千三百多年,无论朝代如何变化,钱文的名称如何变化,这种金属铸币的型制始终没有变化。

这样型制的金属铸币,在山西发掘出土的更多。可见资料显示,从汉代至清末的各样各类圆形方孔钱,至少已经在山西19 个县市20 多处古墓葬和钱窖发掘出土过超过50 万枚,品类超过100 种,涵盖了20多个朝代。

史书记载,汉代自发行五铢钱后,钱币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流通的渠道更多,流通的范围更广了。汉以前,官府的官吏薪俸,都是以谷和粟等实物支付。西汉时,名义上是多少石,实际发付时,有的发一半谷粟、一半铜钱,有的则完全发钱。东汉时,名义上也已改为一半钱、一半谷粟。钱币的用处更加凸显,人们对钱币的追求也更加强烈。汉代钱范上,很多能够看到“日入千金”“日入千万”“大利千万”等字样。这些,从另一个侧面也对钱币的作用有所映衬。及至后来,钱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来赏赐、借贷、税捐、薪俸、租金、贿赂、诊费、学费、文稿酬金等越来越普遍,作用越来越大,人们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外圆内方的钱形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和流通,民间对其认知已经上升扩展到了更多的层面和角度。其中,也包含了人们对货币、对“钱”的作用的認识,包括负面的。如“有钱能使鬼推磨”等认知,“孔方兄”的称呼也逐渐出现并沿用至今。

贵金属金银铸币,在山西发掘出土的也不少。资料显示,1961 年至1988 年间,仅在山西5 个县市6 处发掘出土就达2020 枚。汉代饼形金币,唐代金铤,北齐的“常平五铢”包金钱,宋代的“淳化元宝”“政和通宝”“宣和元宝”,明代的金锭,清代钱庄票号自铸的金条金砖,都有一定数量发掘存世。这些,山西博物院多有展出。

不仅如此,山西还有不少中外商贸往来见证的外国银币存世。1987 年,在山西左权县,和隋朝300 枚“五铢”钱一起出土了一枚波斯萨珊王银币。其后,太原、大同也先后出土了同类银币。波斯银币和隋五铢钱同时存在,同一处同时出土,是山西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和波斯等国往来和商贸交流的有力例证。

纸币的印记

纸币在山西也有较深较早的印记。目前看,多在元、明时期。

人们都知道近代山西商业兴盛,山西商人纵横天下,声名远扬。盛于清,先经商、后金融。开发汇兑业,钱庄票号云聚,兴旺发达。晋商、西商、山贾说的都是山西商人,俗称“山西帮”。殊不知,晋商的形成更早。有关资料显示,晋商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形成,明代已“富于新安(指安徽)”了。

山西造纸业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声名远扬,明清时期造纸业依然是山西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钱庄票号的票帖多用山西自产纸张。目前,存世的纸币、票帖都有,一些还是珍品。

纸币在山西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是1986 年在山西定襄发现的元代纸币——至元通行宝钞和中统元宝交钞。这两件纸币是山西首次重大发现,中统钞是继陕西咸阳之后我国的第二次新发现。两件元代纸币,都是在山西定襄县一处山崖洞穴中发现的。

至元通行宝钞,是忽必烈的年号币。钞面文字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印有“至元通行宝钞”、“贰贯”、八思巴竖书“至元宝钞”“诸路通行”等字,并注有“奏准印造至元宝钞宣科差发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等,还有“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五锭”等字样。

中统元宝交钞,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币。印有诸如“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者”“中统元宝”“诸路通行”“中书省”“中书省提举司”等字,背面钤及“至正印造元宝交钞”方印。

明代钞币名称一直使用“大明通行宝钞”,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 年)起印制,终明一朝,一直使用洪武一个年号,没有改变,这在我国纸币史上也是唯一的。“大明通行宝钞”在山西省内存世较多,各地都有。山西博物院、山西省钱币学会、太原市钱币学会、崇善寺及各地相关文物单位均有收藏,民间业余爱好者收藏也不少。

1974 年,山西还在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发现了明永乐二十年(1422 年)的钞发布告。这一钞发布告是明代维护钞法的公告,也是纸币在山西印记中最为珍贵的钞法实物。公告书27 行,计276 字。内容大致是:洪武年间钞法流通不分新旧昬软,一般使用军民十分便当。如今街市上做买卖的有等泼皮无藉之徒,不肯接钞及有接钞的只接新钞。拒收昬软旧钞,造成了阻滞钞法,好生无礼。都察院便出榜晓喻众人,新旧昬软钞贯要一般使用,不许阻滞。敢有违者所在有司拿问。重者处死,户下追钞,全家发边充军。若有因行钞法将铺面关闭不做买卖和倚恃钞法于街面并客商强买强卖的拿住都一般治罪不饶。布告由“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奉都察院为钞法事永乐二十年九月十五日本院左都御史刘观同户部等衙门官于丰田门圣旨”公布。极其珍贵。

清朝通用的两种纸币,都是咸丰三年(1853 年)印发,分别是银票(户部官票)和钱钞(大清宝钞)。银票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钱钞以制钱为单位,面额初为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两千文五种,后又增加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百千文四种。这两种纸币,在山西都有钞币实物,太原市南十方寺院就藏有一件千文大清宝钞。

山西境内出土的铜钞版、铸钱作坊遗址和钱范

新中国成立之后,山西不仅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秦半两,西汉、唐宋元明清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贵金属铸币,还发掘出土了不少的造币场所和工具。

近几十年,山西还出土了一件极其珍贵的金代铜钞版,发掘清理了晋国的铸币作坊遗迹和大量的铸钱陶范、范芯,在全省各地出土了一大批铸钱的陶范、铁范、铜范、石范。

1978 年,在山西新绛县梁村发掘出土了一件极其珍贵的金代五十贯贞祐宝劵铜钞版,品相极佳。这个铜钞版,铜制,长方形,版面上方是五组钱串组成的图案。中间文字分别有“贞祐宝劵”“伍撘贯八十足陌”

“伪造者斩赏”“奏准印造平阳太原府两路通行宝劵并同见钱行用不限年月许于平阳太原府路管库倒换钱劵”“尚书户部句当官”等字样。这一铜钞版,为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 年)钞版,是国内金代钞版中难得的稀世珍品。

山西还发现了大量与钱币铸制相关的珍贵文物。

在山西侯马晋国文化遗址发掘中,清理出了大量铸造空首布币的陶范和布首銎内的范芯。发掘清理出了几十万件范芯,其中,有些范芯中还有未取出的空首布币。还清理出了炼铜使用的残铜渣和坩埚等物品。考古学家考证,这一发掘属晋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 年)迁都新田后大量铸造空首布币的铸币遗址。

上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山西夏县禹王城一带持续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汉初的“半两”和“五铢”钱陶范,总计近一百方。其他地方,也有陆续发现发掘。

在定襄县发掘出土了汉代“五铢”钱铁范和陶范,山阴县出土了“五铢”铜范,洪洞县出土秦“半两”钱石范。

不同朝代大量各种质地的铸钱范和多地出土的丰富的各种历代古钱币实物,充分佐证了山西钱币铸造历史的悠久和货币流通、政治经济的繁荣。

山西境内出土的货币珍品

山西境内现在存世的古钱币不仅数量多、历史跨度大,涵盖的朝代广度都是极宽的。

不仅如此,存世有大量的稀世珍品,有些还是同类货币的孤品,相当多的货币实物都是稀世珍宝。

春秋中晚期的晋国铸币作坊遗址和空首布币陶范,在国内极其少见。山西榆次猫儿岭古墓葬出土的五枚袖珍式空首布,是存世晋国空首布中的孤品。还有一千四百五十多年前北齐的包金币,都是极其珍贵的。

1983 年,在山西朔州北旺庄汉墓群出土的一枚小型“宋子”三孔币和1986 年公安缉获的走私文物小型无终三孔布,都是我国近二百年来首次发现,填补了以往钱谱著录有图无实物之缺。与“无终三孔布”同时缉获的平首圆肩方足弧裆“共半釿”布币,也是罕见的珍品,填补了近几十年来只见有“一釿”“二釿”布币,没有“半釿”布币之缺。

1973 年,在山西闻喜县钱窖一次出土的700 枚圆形圆孔圜钱“共”字币,也是我国百年来首次所见。专家还发现,700 枚钱币中,只有一枚面文“共”字铸在左侧,七百分之一比例的珍品,也是百年不遇。

在山西怀仁、五台、夏县发现王莽新朝铸行的“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步三百”“序布四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八种布币,除“大布黄千”外,其余全是珍品。

20 世纪80 年代初,在山西山阴县钱窖中发现的一枚背文“永”字的“会昌开元”,也是唐朝“开元通宝”中极其罕见的。这种钱币是会昌年间因币材匮乏,毁庙取铜铸钱。当时,钱币的背面都铸有铸钱监地名,共23 品。背文“永”字的“会昌开元”,百年难得一见。山阴县钱窖同时发现的一枚唐高宗乾封元年铸造的“乾封泉宝”,也存世极少,也是百多年来首次面世。

唐史记载中,唐肃宗乾元二年铸行的重轮“乾元重宝”,只铸于绛州,山西境内出土发现,也是仅见。

五代十国后蜀铸行的一枚“广政通宝钱”,山西偏关出土,罕见存世。

辽代时期,铸钱品种不少,数量不多,存世的更少。历来,钱币学界就有“辽钱半可得半不可得”一说。山西山阴县钱窖发现了一枚极其罕见的辽钱“统和元宝”,为辽圣宗统和年间铸行,属半不得之品。

山西出土的辽道宗铸币钱文“寿昌元宝”,同样极其珍贵。以钱正史,纠正了《辽史》载辽道宗纪年为寿隆年号之误。

太原东太堡西汉墓出土的五枚饼形金币,共重1205 克。币面刻有“令止”,正是《汉书·武帝纪》“麟趾”饼形金币的另一称谓,是山西首次发现,在全国也是少见,极为珍贵。类似的还有,1970 年山西平鲁出土的唐代唐肃宗时期的82 件金铤和4 件金饼,其中一件铭文为“乾元元年步僧钱两全贰拾两”。

1988 年,在五台山北台修葺中发现出土的2000 多枚金币,钱文为宋太宗书“淳化元宝”。铸有佛像和纪念数字,属佛教中供奉的供养钱或庙宇钱。庙宇钱出土和传世有,但数量极少。五台山发现的“淳化元宝”数量多,铸造精良,铸有佛像和纪念数字,举世罕见。

同类的,还有应县佛宫寺发现的宋徽宗时期“政和通宝”“宣和元宝”金钱各一枚。

鎏金钱,也叫包金钱,难得一见,在山西也有存世。1973 年,在祁县出土的四枚北齐“常平五铢”,也是国内存世中极为罕见的。《北史·齐本纪》有载“天保四年春正月巳丑,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天保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年号,天保四年即553 年。国内其他地方出土过同一时期的同样“常平五铢”,却未见包金币。可查资料显示,战国时期的包金币曾有少量出土,此外再无发现。

1972 年,在太原明晋王墓園,还发现两件明初缩腰形金链,面文“五十两”,并清楚标有来龙去脉及相关官吏和检验铸造匠人名。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

银锭在山西也有存世。年代较早的有1181—1183 年金大定时期的解州盐税五十两银锭3 件,泰和三年解盐税五十两银锭1 件。

银圆存世可见山西省造“宣统元宝”仅有一枚。铸有“山西省造宣统元宝库平一钱四两”字样。

山西铸钱局、铸行钱币和古钱币学家

山西使用货币的历史悠久,主管钱币铸造、印制的专门机构设置较早,一直存在,铸行的钞币较多。一些古钱币学家,较有影响。

有史料可查的专门机构,应自隋朝起,隋、唐、宋、金、明、清均有设置。

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在并州设五炉铸造“五铢”钱。唐代设置变动比较频繁。唐武德四年(621 年)并州等置监。唐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绛州三十炉铸钱。唐肃宗时(756—762 年在位)复命绛州诸炉铸“重轮乾元钱”,唐河东节度使王锷置炉。唐大历前(766年)太原等“杂铅铁以通用”。唐大历四年(769 年)设绛州、汾阳铸钱两监。唐元和四年(809 年)在河东铸锡钱,唐少府监在绛州(山西新绛)设铸钱监。宋代也反复设置变更多次。宋庆历元年(1041 年)命河东铸大钱。宋庆历末(1048 年),河东小铁钱停铸。宋熙宁二年(1069 年)诏置交子务于潞州。宋熙宁八年(1075年),诏河东铸钱。宋元祐二年(1087 年)河中府置铸钱监二,又铸大铁钱于晋、泽二州,后罢河东铸大钱,复晋、泽、石三州及威胜军铸小钱。宋绍圣元年(1094年)罢河东铸大钱。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 年)置河东等四监,宋大观四年(1110 年)罢。宋政和元年(1111年)诏河东等复铸夹锡钱,同年复罢;太原府设铸钱监二,一为大桶一为永利,绛州、垣曲有铜钱一监,汾阳、河西有永利西监。金代同样反复变化。金大定十八年(1178 年)代州立监铸钱。大定二十年(1180 年)代州定名“阜通”,设监员、副监、丞、勾当官、从齐全,品级更高,正五品至八品。河东等路,后复铸大钱一直十,与钞同行。金泰和六年(1206),复许各路铸行小钱,河东南路于平阳,河东北路于太原、汾州。明嘉靖六年(1527 年)派员赴各省铸钱,采绛州、垣曲、闻喜诸州县铜锡。清顺治二年(1645 年)先后开山西、陕西、大同铸局,六年移大同局于阳和,八年停铸,十年复开。清乾隆六十年(1795 年)停保晋局铸钱。清咸丰九年(1859 年)清户部设宝泉分局于平定州铸铁钱。

在山西铸行的钱币主要有:隋代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夹锡钱、夹铅铁钱、乾元重宝,宋代的大铜钱、夹锡铁钱、小铁钱,金代的大定通宝、泰和重宝、杂青铜铸钱,明代的铜钱、夹锡铜钱,清代的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等铜钱和铸铁钱。

山西的古钱币学家,比较有名的是宋葆淳和刘师路,两位都是清代人。宋葆淳是山西清安邑(今运城盐湖区)人,乾隆朝举人,官居解州学正。刘师路是山西洪洞人,光绪朝庶吉士,官至羁昌道。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灿烂的华章不可或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印记,山西也一样不可或缺。

原载《映像》2023 年第9 期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铸币元宝钱币
一条叫元宝的金鱼
烤元宝火
钱币翻倍
组合钱币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总铸币税最优化分析
——基于成本最小化视角*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