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丹艳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上海 201299)
痤疮是好发于中青年人群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约为8.1%[1]。其后遗症主要包括红斑、色素沉着、萎缩或增生性瘢痕[2]。有研究显示痤疮后遗色素沉着的发病率为11.6%,因其损容性对患者的生活、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3],且其影响随着皮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4]。痤疮后红斑乃因发病过程中形成的炎性胶原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所致[5],但也有研究认为红斑不仅仅是单纯的血管增生及扩张,而是一种类似瘢痕样的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6];色素沉着被认为是上皮细胞受损或发生炎症反应时,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促使更多黑素细胞生成而引起[7];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毛囊口和多通道神经束的角蛋白堆积是痤疮后表皮萎缩性瘢痕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炎性细胞的渗透以及胶原纤维的缺少则是引起真皮萎缩性瘢痕的罪魁祸首[8],增生性瘢痕则是胶原纤维过度沉积的病理产物[9]。西医针对痤疮后遗症主要有光电治疗、化学剥脱及外用维A酸类药物等。
《普济方》曰:“夫面者,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致令气血不调,则生黑。”对于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其病因复杂,或因病情日久缠绵,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固于肌肤表面;或因久病伤阴耗气,阴虚则内热,气虚则血行不畅,日久化瘀,故瘀是疾病的病机关键所在[10]。对于瘢痕的认识,《普济方》中也有记录:“积风热诸毒于肺腑,发于肌肤而为疮疖,析疮愈余毒未散,故疮痂虽落而疤痕不灭。”也有学者认为瘢痕形成“多因禀赋或体湿之人,患肺风粉刺或受外伤之后,皮肤生瘢痕状肿物。”外感毒邪与体内痰瘀搏结于伤处,日久而成瘢痕,瘢痕组织其本质是微血管管腔阻塞而引发的缺血缺氧状态,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11],这一发现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证明了血瘀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综上可见,痰、瘀既是疾病的病理产物,也是该病的病机关键。
我们对近年来中西医针对痤疮后遗症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研究,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作一综述,以期拓宽临床治疗思路,也为日后对痤疮后遗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1 强脉冲光 张兆锋等[12]对74例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患者进行强脉冲光治疗,先后使用540 nm及570 nm波段进行治疗,前者2周1次,后者4周1次,各3次。结果显示,患者的有效率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对红斑的疗效优于色素沉着(P<0.05)。张翠等[13]将88例痤疮后遗红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采用窄谱强脉冲光,对照组44例给予光子嫩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63%,对照组总有效率65.9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自我皮损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自拟红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1.2 脉冲染料激光 林大坚等[14]将86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67.4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检测仪下红斑、紫点、毛孔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1.3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乔继颖[15]对14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采用双侧半面部激光治疗,随机采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或1320/1440 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发现两者均有显著疗效,但后者更优。
1.4 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 秦晓蕾等[16]对54例痤疮后红斑患者进行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4周1次,共2~4次。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2.6%,患者满意率64.8%,42.3%患者在治疗2次后对效果满意而停止。
1.5 CO2激光 陈晓琼[17]将100例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点阵激光模式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超脉冲CO2联合点阵激光模式治疗,每3个月1次,共治疗4次。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6 其他激光疗法 张兰芳等[18]将20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例采用532 nm钾钛磷酸盐激光治疗,B组10例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2组均每月1次,共治疗3次。结果:A组有效率、满意度及疼痛评分均优于B组(P<0.05)。方慧等[19]选取80例面部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患者,调Q脉冲激光组33例采取1064 nm调Q脉冲激光,强脉冲光组47例采用540 nm、570 nm波段脉冲光联合治疗,共治疗4次。结果:调Q脉冲激光组治疗后色素沉着程度低于强脉冲光组(P<0.05),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强脉冲光组(P<0.05),治疗第2、3次即刻疼痛VAS低于强脉冲光组(P<0.05)。赵莲英等[20]将6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2例采用微等离子束激光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2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治疗3次,每次间隔56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53.1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色素沉着消退更快(P<0.05)。
1.7 化学剥脱治疗 关璐璐[21]将68例痤疮后遗色素沉着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单独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新型复合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治疗3次。结果:观察组好转率97.06%,对照组好转率70.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视觉效果评分、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吴轶西等[22]将100例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CO2点阵激光单独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20%果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邓映等[23]选取40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进行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3次,治疗后总有效率87.5%,VISIA检测评估报告明显改善(P<0.01),且不良反应少。
1.8 其他疗法 杨科[24]将75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使用调Q激光治疗,2周1次共4次,观察组38例使用左旋维生素C配合调Q激光治疗,1周1次共4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黑素指数(MCI)及红斑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王军[25]将78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分为3组,强脉冲光治疗组26例予强脉冲光治疗,维A酸乳膏治疗组26例予维A酸乳膏治疗,联合组26例予强脉冲光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73.08%,明显高于强脉冲光治疗组(42.31%)和维A酸乳膏治疗组(34.62%,P<0.05)。
2.1 中药口服 丁钰[26]将64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组32例口服参七净面散,药物组成:生晒参、三七粉、桂枝、白术、茯苓、冬瓜子、陈皮、葛根、红花、桔梗,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色素程度、数目、大小及情绪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46.88%,P<0.05)。
贺敏[27]将98例瘀热互结型痤疮后色素沉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给予红光照射加自拟化瘀靓肤汤(药物组成:丹参、川芎、红花、郁金、赤芍、黄芩、夏枯草、蒲公英、白芷、甘草)口服,对照组49例给予红光照射加丹参酮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7.78%,P<0.05)。
2.2 湿敷 范瑛等[28]将40例面部红斑、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四种不同治法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湿敷,A组10例采用芳香通络法(药选桂枝、辛夷、玫瑰花),B组10例采用以白养白法(药选茯苓、白僵蚕、白蔹),C组10例采用清热解毒法(药选蒲公英、生大黄、儿茶),D组10例采用活血行气法(药选当归、乳香、姜黄),均治疗4周。结果:A组及D组在红斑消退、色素改善程度方面疗效优于B组、C组(P<0.05)。刘冠成[29]将60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新八白散汤剂(药物组成:牵牛子、蒺藜、附子、茯苓、白及、白芷、白芍、白术)湿敷,对照组30例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纸膜湿敷,每周3次,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2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中药面膜 陈羽建等[30]将300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8例用中药面膜敷面后加石膏倒模,先使用离子喷雾仪喷雾10 min后外敷自制中药面膜,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芩、黄柏、夏枯草、黄连、丹参、红花,对照组152例用0.1%维甲酸乳膏敷面后加石膏倒模,每周治疗2次,共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21%,对照组总有效率46.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韩笑等[31]将80例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0.1%维甲酸乳膏敷面治疗,观察组40例予自拟中药面膜(药物组成:辛夷、生大黄、乳香、桂枝)外敷,2组共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总有效率4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中药熏蒸 唐凤姣[32]将98例面部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32例和试验2组33例分别用5%和10%浓度的自拟化瘀通络汤(药物组成:益母草、白僵蚕、白芷等)熏蒸患处,每3天1次,对照组33例不予特殊治疗,共观察2个月。结果:试验1组总有效率96.67%,试验2组总有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80%),2个试验组各项皮损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齐新[33]将120例痤疮痘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中药熏蒸治疗(药物组成:白芷、黄连、鱼腥草等),试验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外涂参棘软膏,2组均治疗4周。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1.67%,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5 针灸 吴盘红等[34]将60例Ⅳ型重度痤疮后瘢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水杨酸外治,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毫火针治疗,每2周1次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9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王晓庆[35]将70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火针色素沉着处加艾灸阿是穴治疗,火针15天1次,艾灸每日2次,对照组35例不予处理,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樊红娟[36]将61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滚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30例不做特殊处理,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3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6 放血 谢晚秋[37]对27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采用皮损局部放血疗法进行研究,通过自身半边对照研究,右半面部行放血治疗,左半面部不予治疗,结果显示放血疗法在改善红斑色度、面积、红斑分数值方面有明确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闫爵[38]将140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耳尖刺血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70例不予治疗,共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72%,对照组总有效率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7 穴位埋线 任林[39]将60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冲阳,15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对照组30例不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总有效率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8 拔罐 王基容[40]将72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口服气血和胶囊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面部拔罐,2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痤疮为皮肤科的常见病,痤疮后遗症因其损容性而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困扰[41-4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痤疮后遗症展开了众多研究,治疗方法也日新月异,各种激光、药物等方法技术不断改进与完善,新的疗法也不断涌现。
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治疗痤疮后遗症有一定的优势,有中草药的单独口服,也有中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还有针刺、艾灸、穴位埋线、放血等的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均能够起到治疗、增效及缩短疗程的作用,但缺少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对比研究。
临床报道的处方及治疗方法众多,本文综述的临床研究尚不能涵盖所有,目前已有的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对疾病的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应积极探寻效果更为肯定的处方及治疗方法,并尝试进行标准化和客观化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