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肖 陈鹏程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 211156;2.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湖北武汉 430033)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各高校纷纷将立德树人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并将其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在实践教育各领域向教育教学渗透思想价值指导在整个过程与环节上,构成一个教育培养人的长效机制包括教授知识的教育、进行科研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组织教育等。对此,“全员、全过程,方位育人”作为其基本内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育人体系,突出了育人主体全面性,育人过程连续性和育人范围广泛性。“三全育人”思想既可以帮助高校教育向立德树人方向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并可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帮助高校增强育人质量。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这一重要任务。“三全育人”大环境下,辅导员是民办高校不可缺少的成员,其角色定位与工作思路亦迎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它的角色定位,以及工作思路及路径,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全育人”就是要以其概念和内涵的具体实践来达到育人工作全面性。其中“全员”突出教育力量的普遍参与,包括校内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服务人员和家庭,社会,政府等教育力量。这些教育主体要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全过程”重在教育时段,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全时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还需要把立德树人渗透在各学段教育之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与长远发展。“全方位”重在育人方面,需要构建课内外无缝衔接教育体系、校内与校外纵横衔接、线上与线下高效互动,把立德树人渗透到高校各教育教学领域中,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师资体系和管理体系上。[1]以此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综合发展。所以,“三全育人”关键在“全”,关键在“育”,以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全方面发展为途径,使学生得到充分成长与发展。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重要文件和“三全育人”的要求,高校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民办高等教育而言,课程思政作为连接师生之间的首要环节。所以,以课程教育来达到“三全育人”应该是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的重点,落实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强化高校课程和学生之间的衔接。所以,为了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的成效,进一步加深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力度,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民办高校有必要适应新的要求,在解决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完成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任务。要坚韧不拔的坚持政治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态度,继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体系导向与效果导向。多主体互动中需要实践范围必须加以拓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与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社会进步需要,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更好效果。
辅导员是民办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肩负着辅导、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职责。
辅导员要达到“三全育人”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思路:一是深刻领会“三全育人”育人目标,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引导学生成长方面,注重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建立育人长效性认识,并坚持长久不断向前发展;二是要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向,用问题作指导,正确地分析与鉴别共性问题与个性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既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又要有教无类,确保全体学生受益;最后要充分尊重时代变革的冲击和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育人工作而言,辅导员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凭借经验行事,要积极努力创新,持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推动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才能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育人、培养优秀人才。
辅导员在高等学校承担着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进行工作,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在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语境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对主流价值体系造成了冲击,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中面临着工作理念有待深入落实的问题、全员育人合力难凝聚、全过程育人链条易断裂、全方面育人空间不明等专业困境。目前民办高校推行三全育人过程中,明显的缺陷是教学内容明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两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够,很难达到使学生深刻领会怎样把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深刻反映现实生活。
辅导员在进行育人工作时,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把握“三全育人”这一思想,对于育人这一思想并没有一个统一认识。这些辅导员有的还抱着“让我培养人”的思想,还未真正变成主动育人、积极育人。与此同时,部分辅导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还做得不到位,未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出现了重知识教育轻德育的趋势。另外,一线高校的辅导员承担着很多日常事务的处理,这些琐碎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并且需要负责学校各部门对学生事务的处理。因此,他们很难有时间和其他教育人员合作开展工作,导致了在品德教育方面的不足,缺乏与其他岗位人员协同合作的意识和精神,也缺乏提升整体形象的积极态度。实施全员育人的理念意味着辅导员需要与学校的其他岗位人员、专业课教师和家长一起建立共识,实现育人目标的效果。然而,现状并不利于辅导员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优势,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应该探索更好的方式,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以支持和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辅导员的工作价值才能更好地被发现和提高,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责任,为学生和高校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师资来源方面,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来自多种专业背景,包括工科、理科和文科等。然而,思政类、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相对较少。加上薪资保障和晋升通道不畅等现实问题,导致了辅导员的流动性较大,并且缺乏专业化发展机制。一些辅导员的育人能力水平较低,知识水平也有欠缺,无法满足学生发展成长的需求。[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辅导员存在认识盲区、经验不足以及对德育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过度追求科研成果往往导致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忽视。同时,在“重理轻文”的环境下,辅导员难以充分开展教学活动和理论研究,教学资源和渠道也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和拓展,这导致辅导员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只能采取“灌输”形式,无法提升育人效果。高校的德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高校的德育教育不得当,可能会导致未来社会变得功利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变得冷漠和工具化。因此,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在进行育人工作时应将立德树人视为首要任务。他们应真正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操守,并且亲自参与其中。他们应努力研究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实现“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径,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高校系统内,要求全体师生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以立德树人的效果作为基本检验标准。辅导员应当与教师和学生紧密协作,共同确立育人意识和提高育人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政治观念培养、思想价值引导和道德规范传递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服务。“全过程育人”要求在学校的整个办学治校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这意味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将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这一完整学习时期建设循序渐进的育人时序。“全方位育人”要求立德树人内化于学校管理之中的各领域、渗透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调动校内外部的多种资源,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秉持立德守德,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做好准备。
在民办高校推行“三全育人”改革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新的要求,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此外,辅导员还应结合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认真履行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他们始终强调政治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强化制度导向和效果导向。同时通过众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作来扩大实践领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好适应与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以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为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被视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实际效果得到提高,辅导员需要以学生成长和社会价值引领的需求为出发点,并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更加注重政治站位和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理念贯穿于“三全育人”工作之中。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他们可以利用自身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通过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等途径来加强育人功能。在开展各项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从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并因势利导,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等可以被视为重要的载体,并融入“三全育人”的实践中。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组织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学风,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作为实施“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参与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活动。此外,辅导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选择与相关指导,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和实践机会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规划和决策。为了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信息的影响,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采用“互联网+思政”的方式,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构建学生的精神支柱,提高“三全育人”的效果。[3]
在实施“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需要更加注重“人情味”与个体关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展现出人文关怀和亲和力,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建立起与学生之间亲切和蔼的关系。辅导员应该承担育人责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无论何时都应发挥育人作用。这种关注与重视不仅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情感需求,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温暖与实践。首要任务是提升培养学生形象的能力。辅导员作为引领者,传统的育人队伍,如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行政管理人员和家长等,应从“长辈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朋友与知己”,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关注认同和追求真理、善良、美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和教书育人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心中,内化为一种动力。[4]
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通过进修学习和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他们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关注热点话题,增加理论知识储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辅导员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创造外部交流学习的机会,积极与其他高校交流,借鉴他们在学生管理上的优秀经验。为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辅导员们应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紧密合作,形成合力。此外,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非常重要。通过了解学生对辅导工作的满意度和需求反馈,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方法,丰富学生管理的内容,并建立制度化的措施,以提高工作效果。在民办高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辅导员们将获得更好的条件。学校可以在学术研究、教学资源和教学机会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和宣传力度。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更高思想道德水准的优秀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三全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员需要深刻理解“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和具体要求,并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我们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思想价值引领、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作为辅导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