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2023-11-30 07:55谭欣歌李晓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供需婴幼儿供给

谭欣歌 刘 辰 李晓巍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2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北京,10007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婴幼儿处于性格形成、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家庭教育对其一生发展的意义深刻而久远。为回应家长关切和社会需求,党和国家将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作为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先后出台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从政策层面保障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顺利开展。那么,在实践层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否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需求?有调查发现,部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内容上较多关注儿童兴趣特长培训,忽视对家长亲子沟通技巧等能力的指导;〔3〕家庭教育指导以家长会、家长课堂等传统形式为主,难以实现精准化、精细化指导,家长仍习惯于依赖亲朋之间感性经验传递,所获家庭教育知识的科学性难以保证,〔4〕等等。为此,本研究尝试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分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需状况及匹配程度,以期为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对家庭需求的适应性、缩小供需矛盾提供实践依据。

一、研究框架

供需适配性理论从服务接受者出发,关注其实际需求与所提供的服务之间的“脱节”问题,指出供需适配的四个标准,即可及性、相关性、质量、相适性。〔5-7〕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卫生等领域。〔8,9〕本研究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0〕设计分析框架(见表1),并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界定为以提高家长教养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优化儿童发展结果为最终目标,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服务,包含内容、方式、渠道、人员等要素。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优化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水平,增强精准度和实效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新期盼、新需求的重要条件,也是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表1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需适配性分析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北京、广西和湖北等地向0—6 岁婴幼儿家长发放电子问卷596 份。剔除填答时间短于2 分钟的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72 份,问卷有效率为96.0%。其中,父亲填写121 份(21.2%),母亲填写441 份(77.1%),其他家长填写10 份(1.7%)。样本婴幼儿年龄范围在0—6 岁之间(平均年龄3.33±1.79 岁),其中0—3 岁婴幼儿290 人(50.7%),4—6 岁婴幼儿282 人(49.3%)。家长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221 人(38.6%),大专学历者153 人(26.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98 人(34.6%)。年收入10 万元及以下的家庭有149 户(26.0%),10 万—20 万元的家庭有141 户(24.7%),20 万—30 万元的家庭有138 户(24.1%),30 万元及以上的家庭有144 户(25.2%)。样本中,有56.5%的家庭为祖孙三代一起生活。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编《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供需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信息、家庭教育指导的供给现状、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情况。除了解人口学变量等基本信息的题项外,问卷共21 个题项。供给现状部分共11 个题项,调查家长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频率、时间、渠道、指导方式和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总体评价等。需求部分共10 个题项,调查家长期待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频率与时间、获取渠道、指导方式、指导师情况等。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25.0)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问卷第一部分的人口学变量及第二、第三部分的相关题项进行描述统计与分析。

三、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可及性不足:服务供给频率、时间不合理,难以贴合家长实际需求

样本中,在服务频率方面,50.9%的家长每年仅接受过1—2 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8.2%的家长一年中从未接受过相关服务,只有11.0%和19.9%的家长一年中分别接受了5 次以上、3—5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有60.7%的家长希望每年接受至少3 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其中23.6%的家长希望每年接受5 次以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7.1%的家长希望每年接受3—5 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见表2)。

表2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频率的供需对比(N=572)

目前,家长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主要在工作日的白天开展(40.2%),仅有8.7%和29.9%的家长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或节假日能接受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时间主要在周末或节假日(60.3%),其次是工作日的白天(21.5%)和工作日的晚上(12.4%)。这表明,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时间不合理(见表3)。

表3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时间的供需对比(N=572)

通过对比可知,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频率和时间未能满足家长需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可及性不足。

(二)相关性较弱:对家长需求把握不到位,难以解决家长育儿困难

样本中,73.8%的家长认为目前社会上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助于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其中,17.6%的家长认为非常有帮助,56.2%的家长认为有帮助。但是,在面对育儿困惑时,只有5.4%的家长认为这些服务总是能帮自己解决问题,大部分家长认为这些服务只是有时(37.9%)或偶尔(27.7%)能帮助自己解决养育困难。尽管如此,仍有约七成家长认为有必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改善自身家庭教育行为,选择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分别有25.7%和44.9%。

由此可见,已有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家长有一定帮助,但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相关性较弱。

(三)质量较低:服务供给渠道、队伍专业性不足,难以满足家长科学养育之需

样本中,家长接受到的正规的、专业性较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较少,除了幼儿园等,仅有12.6%的家长从社会专业指导机构中获得过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主要通过大众传媒提供(87.9%),以文字、视频资料为主要指导载体(81.1%)。家长获取相关资料的媒介包括微信公众号(79.1%)、短视频分享平台(68.9%)、书报杂志(53.9%)、生活社交平台(39.1%)。

调查发现,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量相比,家长希望获得由社会专业指导机构、公共文化机构、社区中心、医疗卫生系统、教育机构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量依次高了27.6、12.7、12.6、3.8、1.3 个百分点(见表4)。在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性方面,大多数家长希望他们是获得专业认证的,其中选择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分别占46.0%和28.0%。有耐心、态度随和被93.0%的家长认为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应具备的特别重要的品质,其他还包括指导经验丰富(85.3%)、语言表达条理清晰(80.4%)、有育儿经历(80.4%)、有相关学科背景(71.9%)、熟悉了解婴幼儿(71.6%)、有教师资格证(54.4%)等品质或资质。

表4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渠道的供需对比(N=572)

对比可知,家长对正规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需求较大,而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提供主要依赖于自媒体,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师需获得专业认证。家长希望指导师具备有耐心、态度随和等品质。总体而言,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渠道缺乏正规性,指导人员专业性不足,影响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质量。

(四)相适性较低:服务供给个性化、针对性欠缺,难以精准回应家长需求

样本中,个别指导服务方面,家长接受最多的是与教师单独交谈,其次是专家咨询和定期家访。25.3%的家长表明自己没有接受过个别指导服务。大部分家长希望增加多种类型的个别指导服务次数,与供给量相比,其需求量依次高了9.4、21.3、10.0 个百分点。

集体指导服务方面,家长接受到的集体指导服务形式主要是亲子活动,且有9.3%的家长称自己没有接受过集体指导服务。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针对性专题讲座、系列课程最少,仅有不足一半的家长接受过此类服务。需求方面,选择家长会的人数有所降低,家长最需要的集体指导服务类型依次是亲子活动、专题讲座、系列课程、家长讨论分享等(见表5)。

表5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式的供需对比(N=572)

由此可见,与集体指导服务相比,认为未被提供过个别指导服务的家长较多,供给更为不足。同时,家长对个别指导服务的需求更大,专业性、针对性强的专家咨询成为家长最迫切需要的个别指导方式。集体指导服务中,家长对具有针对性科学养育效果的专题讲座、系列课程的需求量较大,与供给量相比,需求量依次高了16.8 和13.7 个百分点。可见,已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与家长对个性化、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不匹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需相适性不足。

四、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优化路径

服务的供需平衡强调供给对需求的准确回应,需要经过“评估需求、安排供给”,才能实现供需适配。〔11〕为了达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过程和结果与家长需求的适配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生产者需进一步了解婴幼儿及家长的需求,有效安排供给。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搭建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需适配的阶梯式发展路径(见图1)。其中,“全面反映需求”指服务获得者(家长)的需求能真实有效地表达出来;“有效调动供给”指供给方的相互协作、资源调动能有效发挥效用。“供需过程高度适配”及“供需结果高度适配”是反映需求、调动供给的结果,皆强调供给能切实满足服务获得者的需求。本研究基于阶梯式发展路径对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图1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需适配的阶梯式发展路径

(一)开发评估工具充分调研婴幼儿及其家庭需求,完善配套服务,提高供需适配相关性、可及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在频率、时间、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和家长需求不完全匹配。了解婴幼儿及其家庭需求是提供有意义、个性化和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前提。因此,工作开展前,首先应充分调研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家庭的实际需求,基于婴幼儿的差异,如性别、年龄、气质等,以及家庭的差异,包括家长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家庭结构等,为其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其解决当下的教育困难。相关研究发现,结构化的护理需求评估工具可以使照护人员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12〕对于家庭教育指导而言,使用结构化工具评估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同样可以使指导人员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家庭需求。但目前我国尚未有相关成熟的评估工具。因此,相关部门和研究者应进一步开发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评估量表,内容应涵盖家庭教育指导属性(如内容、方式等),具有可操作性,采取自评、他评结合的评估方式。〔13〕同时,在调研婴幼儿家庭需求时,应向农村、边远地区延伸,为其提供必要的补偿措施,以保障教育公平。〔14〕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充分考虑家长的现实情况,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家长提供便利。一是,为工作繁忙的家长提供灵活的时间选择,安排适合其作息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看护支持,在家长接受服务时帮助照看孩子。二是,提供信息支持,包括婴幼儿发展里程碑、养育技巧、子女入学信息、社区服务获取途径等内容。在提供信息时,应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理论,以便家长理解和应用。〔15〕

(二)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家庭教育指导供给机制,注重指导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供需适配相适性

考虑到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个性化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单一主体无法提供适合每个家庭的服务,因此,政府、社会组织、社区、托幼机构等多元主体应相互协作、整合资源,增强服务的精确性。第一,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引领性政策法规,进行资源整合与分配,促进各主体的合作与协同,实现不同主体间优势互补。第二,社会组织在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其他主体应加强支持,如政府宜为其提供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援助。第三,社区应促进资源整合并密切联系其他主体,使资源效用最大化。如,组建含社区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的指导队伍,将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场所,邀请社区医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等。最后,托幼机构可搭建家庭教育指导优质、科学信息传递平台,在开展讲座、亲子活动时收集家长的反馈和需求信息,将其共享给其他主体,以帮助不同主体优化和改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各主体在相互协作的同时,可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向家长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多层次的服务。首先,沿用优秀的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通过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6〕其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通过一个站点向家长提供多种指导方式,如活动、课程、咨询、早期干预等,通过专家咨询、专题讲座和课程的开展,实现家庭教育指导个性化、针对性资源的整合与递送。最后,搭建互联网线上指导与服务平台,方便家长自主获取贴合自身需求的信息资源。如:创建家庭教育指导交流群,请专家、家长和社区工作者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开展主题交流会;开发社区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家庭教育讲座、交流会等信息。〔17〕

(三)全面打造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支持体系,促进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提高供需适配质量

高质量人才队伍是家庭教育指导科学化、专业化的根本保障,但目前相关支持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和落实。如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成长缺乏监督考评机制,新出台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待落实等。因此,首先,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落实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包括资格申请、考核评估等,〔18〕同时监管认证机制。其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应根据《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道德、知识、工作要求制定职前职后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职前培养方面,可以开展系列课程和交流分享会,内容应涵盖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家庭教育理论、亲子沟通技巧、法律法规等方面。相关培训应注重实践应用,开展案例解析、角色扮演、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目前,师范院校培养方案中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开设较少。〔19〕因此,在职后阶段更要加强培训。相关部门应为家庭教育指导者制订持续的专业发展计划,定期组织进修班和研讨会,鼓励其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社群,提供交流、分享和互助平台,促进合作学习。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者监督与考核机制,制定公开、明确、有效的考核标准,帮助、督促其认真履职,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供需婴幼儿供给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