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3-11-30 01:33王卓
理论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

王卓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思想基点与精神密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振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以及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等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校要积极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拓宽实践渠道和增强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这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8 — 0052 — 06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阐释方式将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进行凝练概括,可以说,这在思想理论领域是一个开创性的重举。要解锁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密码,深刻认识并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就必须将其作为教育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育人资源,以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诠释

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土壤”。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中生发而成,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凝练表达。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领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将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讲透、讲实。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理想即为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的科学性。一方面,是它的内容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并且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科

学性体现在其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具有科学性。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内容的科学性表现为其内容体系的完整,那么形式的科学

性就在于它建构了一个科学的理论结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马克思并不像旧有哲学家那样致力于构建密实完整的理论王国去单纯地“解释世界”,而是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致力于“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面向实践的,这决定了其理论结构并不是闭

环式的链条,而是在某些环节上为新内容的进入留

有缝隙,从而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换预留了空间。正因这种理论结构上的“弹性”,使其在实践新挑战面前可以永葆思想伟力,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理想是前进的灯塔,“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①。掌握真理的中国共产党饱含坚定的理想,而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中国共产党坚守的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远大理想信念导引下,在实现阶段性历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搭建通向共产主义的实践阶梯。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要求我们时刻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不断铸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与信仰之光。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指引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亦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根本体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底色,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和伟大实践中始终不忘初心、磨砺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情怀。初心引领方向,使命激励力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即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使命,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创造的主题。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②之际,在初心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历史自觉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在使命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于实践中不断壮筋骨、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堅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传承光荣使命增添了信心和勇气。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考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激励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的历史。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激励他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底色。不怕牺牲是指为了正义的事业,勇于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这不仅指牺牲个人性命,更多的是指主动地舍小我成大我,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英勇斗争是指面对大事难事敢于担当、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回眸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铭刻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烙印,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压迫中华民族的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而英勇战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不仅表现为以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无数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取得更大发展而不断开拓创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以上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风骨和特有气质。如今我们正大踏步地行走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同样需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引领。将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提升他们的大局意识与忧患意识,致力于在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也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对党忠诚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遵循,也是锤炼党性的基本要求。每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要许下“随时随地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这要求全体党员对党必须一心一意、表里如一,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永不叛党。具体而言,对党忠诚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深化政治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程序,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与党同心同德;三是落实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践活动,坚定做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捍卫者。因此,对党忠诚不是盲目的、喊口号式的空话,而是需要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和鲜明底色。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党忠诚,还要体现在对人民的忠诚上。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是“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①的政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历程中始终牢记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以此淬炼灵魂,涤荡初心,因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变换中能够勇立潮头,赢得人民的信任,获得人民的支持。

总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结合的体现,这要求党既要严密组织体系又要站稳人民立场,唯有此,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使党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和呈现。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予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立足新时代,要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要义,继续汲取其中所蕴藏的立心铸魂的思想伟力,就要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以此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提振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镌刻着鲜活的红色基因,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政课是立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程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打造更有高度、有气度、有温度的思政课程,这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关键。首先,挖掘伟大建党精神中所承载的红色基因和内涵品质,并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使思政课真正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的政治高度;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力图在国内外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从而使思政课更具气度;最后,将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精神意志、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融入教学,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话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深刻有力的理论内容阐释出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思政课更具温度。总之,将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活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有助于打造更有高度、更有气度、更有温度的思政课,使思政课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有利于提振青年大学生“三气”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承担着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和守护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碰撞异常激烈,意识形态形势相当严峻。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因阅历不广、易于从理想状态的角度出发认识和理解世界,所以更容易被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所迷惑,易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构筑主流意识形态坚实阵地的重要力量,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能够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供给。我们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用其精神力量涵养信念、凝魂聚气、培根铸魂,有助于拨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迷雾,这对于提振大学生志气、骨气和底气具有积极作用。首先,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看家本领”,树立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提振青年大学生的志气,激励他们树立“强国必定有我”的伟大志向;其次,伟大建党精神中所显现出来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铮铮精神正是中国青年有骨气的写照,以此培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骨气之根、鼓励他们不畏西方势力的强权威胁、不惧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惊涛骇浪,做有骨气的新时代青年;最后,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精神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淬炼和高度表征。深刻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是厚植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提振其底气力量去应对意识形態挑战的应有之举。总之,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为高校人才培养增添了新力量,有助于提振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培育他们做新时代立场坚定、奋发向上的时代新人。

(三)有利于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教育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立身之根和安命之本。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重要思想武器,汇聚着立德树人的精神伟力。首先,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践行。在高校内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是响应党和国家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应有之义,有助于激励高校不忘“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努力构建为党为民的“红色坐标系”。其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意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映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助推高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①这一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引擎器”。最后,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建党、兴党、强党的巨大精神财富,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固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锤炼坚韧品性,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具体从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拓宽实践渠道、增强队伍建设这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这不仅能更加充分解锁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密码,还能更有效地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效性。

(一)完善教学内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

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体,要挖掘偉大建党精神中的思政元素,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其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推动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就本科阶段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征程中阐发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内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则要结合“四史”的理论内容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学生筑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形式与政策”课程可以运用国际视野,在国际与国内的比较中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力。就研究生阶段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要着重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要用辩证思维方式探索伟大建党精神的方法遵循;“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要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时代意蕴,引导学生传承、发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就思政课程而言,能否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阐释、新观点,这是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关键。

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思政课程而言,教学内容要更具专业性、学理性。因此,伟大建党精神在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要更加注重融入的整体性与学术性。比如可以抽绎出伟大建党精神中与思政科相结合的内容作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常态资料库,在教学设计上着重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论讲解与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独立对其进行学术研究并作研究报告,最后以撰写科研项目立项书等形式作为教学呈现方式,等等。如此一来,这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理解,强化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系列选修课来拓宽思政课教学内容,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高校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学情和各门学科的特点,对选修课拟定不同的课程难度和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提升融入的层次性与实效性。

事实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融入教学内容所体现。从根本的意义上讲,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产物,其内容体系也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构建的有机整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单独化、原子式的联结,更应立足整体视角,在思政课的大体系范围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的互动结合,这样就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蕴得以完整彰显。

(二)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和品质。但是,教学方式要管真用、真管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与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脱离,否则思政课就丧失了其基本意义。为了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中真正具有实效性,教师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力图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基础课程与专题课程相结合。高校不仅可以依据思政课程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还可以开设“伟大建党精神”专题研讨课,通过整合提炼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问题来设置若干理论专题,从具体问题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结合主题发言、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基础课程与专题课程二者相互补充、不可偏废,既不可以只注重系统的基础课程的串讲而忽略灵活有效的专题课程的深化补充,也不可以只注重个性化的专题课程而使得基础课程被肢解,要真正把基础课程与专题课程相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理解,又能感受到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二是校内课程与名家讲座相结合。一般而言,无论是思政基础课程还是专题课程都是本校内的思政教师依托校内有限资源进行讲授,这势必会因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校内育人资源不足等原因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受限。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引发了众多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解读,因此,高校可以邀请校外知名学者前来开设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主题讲座,并将其融入到本校的思政课教学之中,打造高阶化思政课联动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接触理论前沿,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力量和时代效应。三是要将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紧扣学生需求和期待,充分发挥短视频、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不仅能更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让课堂更加活跃、内容更加鲜活,进而促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滋养学生心灵深处。

教学方式为教学内容服务,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的核心目的是让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能最大限度地浸润大学生的头脑心灵,影响并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实验,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展开思政课教学。

(三)拓宽实践渠道: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活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要专门划出特定的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党和国家还特别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①。因此,思政课教师既要“向内融通”,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血脉融入到校内课堂的教学中来;又要“向外探索”,即引领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体悟感召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

具体而言,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活动可以分为学校和社会两个场域。在学校内,思政课教师要联合校内其他教师和各个部门协同发力,如利用党支部、青年工程等优势平台定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活动,率先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中间形成良好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氛围;还可以由辅导员老师牵头,依托学生组织举办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答赛等,并设立相应的奖项,奖项评比结果与学生学分成绩挂钩,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扩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范围;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发挥主体优势,主动申办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宣讲团和学生社团,通过讲解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脱贫攻坚故事、伟大抗疫故事等宣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由此,学生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本真内核开始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高校还应积极拓宽实践渠道,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红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观看红色电影、游览红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采访抗战老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青年学生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向上力量。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巩固和深化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关于建党精神的知识体系,切实体悟了思政课中所传递的精神力量,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将这种精神力量外在化展现,真正做到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表示,要“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增强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②,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③因此,使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融入课堂,浸润于学生心灵深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思政课教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只有以鲜明的政治底色才能焕发出讲解思政课时的真实情怀,只有厚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素养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为此,高校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到教师的政治教育与情怀培育方面,不断夯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情怀素养。二是思政課教师视野要广、思维要新。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总结,其中所涵涉的理论内容庞大,理论跨域宽广,理论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复杂,另外,由于伟大建党精神新近提出,使得有些理论问题在阐述上不够深刻、在学理上尚未厘清等等,这均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预留了发挥空间。为此,思政课教师需要拓宽知识视野、强化创新思维,以此夯实理论功底,锤炼理论本领,做到有理讲理,以理服人。三是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为正处于“拔节孕穗时期”“小麦的灌浆时期”的青年学生把好人生“总开关”、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引路人”与“大先生”。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蕴涵与文化品格展示于课堂,更应将其扎实于自身内心、外化于实际行动,自觉做到自律严正、修身修为、身正为范,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四是优化思政课教师的结构。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师生配比不得低于1比350,许多高校为了达到配比要求引进了许多如政治学、历史学等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班专业的教师讲思政课,由于学科思维不同,导致这些教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政治站位不够准、理论内容讲不透的问题,因此,要优化思政课教师外部结构,让真正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人才成为高校思政队伍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还要优化思政课教师的内部结构,进行“老—中—青”思政课教师传帮带,形成合力,共同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研究更具系统性、专业性、深刻性。

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块精神基石,支撑起百年来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全过程,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做到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锁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密码,释放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41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9-22.

[4]刘建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1(08):12-17.

[5]王炳林,张雨.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05):19-30+156.

[6]颜晓峰.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历程[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08):34-4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