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燕 蒋蔓菁
脑外科实践性较强,医护团队成员均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达到临床需求。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是理论联合实践同步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将理论知识学习逐渐向临床医疗实践学习的最佳教育环节,以此促使其能够较早地对脑外科临床工作有明确的认知,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做出积淀[1]。脑外伤是脑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在我国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和肢体损伤的创伤性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且患者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2]。由于脑损伤疾病进展较快,且解剖结构复杂,中枢神经易受损,病情的判断及诊治工作往往不能简单地利用课本知识内容进行研判,故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并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临床救治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观察研讨会教学法(Seminar)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脑外科脑外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我院2020 年在脑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43 人,设为对照组;2021 年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41 人,设为观察组。
两组学生均为同一个教学团队完成本科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首先带教老师讲授脑外科的基本概念、脑损伤相关知识和临床救治注意事项、护理操作技术教学、观看脑损伤患者的手术视频、组织学生分组查房等,在查房过程中讲授患者的症状、辅助检查、预期疗效、预后病情观察等知识,然后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解答。观察组采取Seminar 联合PBL:① 拟定教学计划周安排,提前规划以带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选题,并将学生分为9 组,每组4 ~5人,讨论、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② 在实际的带教工作中,以病史、辅助检查、病情观察等为具体的设定问题,取得患者同意后,全体参与查房和病情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怎样判断脑外伤的轻重程度、救治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并发症和基础病史、临床操作原则、脑外伤处理注意事项、护理工作提升事项等。学生要以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深入讨论,如对患者尚未出现的症状表现、体征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研判疾病的作用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等。经过病例的具体讨论,学生均能参与临床学习中,并在脑外伤救治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做到以点概面。③ Seminar 讨论话题按照学生的自主意愿领取,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按题目利用文献检索、阅读相关书籍及临床学习阶段的亲身经验心得相结合,自主设计制作学术汇报PPT,开展每组15 min 的汇报和30 min 的师生互动讨论。带教老师在参与小组同学互动讨论时,解答和补充疾病的生理病理、影像学、抢救及护理、术后体征观察、术后中短期疗效观察、并发症等,尤其是病情进展时给予应对措施。最后,带教老师总结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结合临床及具体病例的实际情况,点评小组汇报中的可取、有待改善、被忽略之处,以临床操作指南规范教导学生。两组带教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考试,评价临床带教效果。
评价学生的临床带教学习效果,主要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临床技术实训考核、教学满意度调查和自我评价四部分。① 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总成绩100 分,其中选择题、简单题各30 分,判断题、名词解释各10分,填空题20 分。② 临床技术实训考核包括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病史采集等,每项各100分。③ 满意度调查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及分析解决的能力、课堂氛围、满足学习需求等6 个维度,每项10 分,满分60 分,36 分以下为不满意,36 ~47 分为满意,48 ~60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 = (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100%。④ 学生自我评价。采用自制评价表进行评估,包括临床操作、病情观察、团队协作、胜任工作四项,每项25 分,总分100分,总分越高表示学生自我评价越高。
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学生成绩、自主评价得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男性占比、对教学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男17 人(39.5%),女26 人(60.5%);年龄20 ~24 岁,平均23 岁;观察组:男15 人(36.6%),女26 人(63.4%);年龄20 ~24 岁,平均22 岁。两组男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8,P>0.05)。
观察组理论知识考试和临床技巧实训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知识考试及临床技巧实训评分比较 ()
组 别 人数 理论知识考试 临床技巧实训对照组 43 79.5±2.3 65.9±2.1观察组 41 87.0±2.0 78.1±3.2 t,P 15.92,<0.01 20.75,<0.01
由表2 可见,观察组各项自主评价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自主评价得分比较 ()
表2 两组自主评价得分比较 ()
组 别 人数 临床操作 病情观察 团队协作 胜任工作 总 分对照组 43 14.2±2.1 11.4±1.2 9.8±2.1 9.3±1.8 47.8±3.2观察组 41 20.3±2.4 22.6±1.9 19.0±2.3 19.2±2.1 84.2±4.2 t,P 12.41,<0.01 32.46,<0.01 19.16,<0.01 23.23,<0.01 44.81,<0.01
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2.7%(38/41),高于对照组的74.4%(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04,P<0.05),具体满意度详见表3。
表3 两组对教学满意度比较 [人(%)]
脑外伤作为进展性急快的疾病类型,临床治疗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极高,本科学生乃至较年轻的医护生无法达到脑外科工作的水平要求[3],尤其是在疾病研判、急救及护理、术后体征和并发症观察等方面。医学本科生作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和中流砥柱,要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临床,医院实习和规范化培训是本科生逐步向临床型人才转化的重要环节。带教老师作为本科生首次系统性接触临床的导师,在尽心尽责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拥有符合临床需求的实操能力。
传统带教一般以带教老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应对考试考核,教学质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的需求[4]。Seminar 是一种以挖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潜能的方法,具有主题明确、特征明显和互动性强的特点,核心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利用文献阅读、调研讨论等形式,在不断地讨论发言中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观点表达能力和思维开放能力[5]。PBL 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并通过研讨引申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将Seminar 联合PBL 用于实践教学工作中,打破了传统“填鸭式”临床带教模式,以具体的临床病例结合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将灌输式教学改变为讨论型学习,并让学生能够经过独立思考和研讨,对脑损伤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此外,经过Seminar 教学模式的研讨,对教师也会有一定的正向刺激,能够促使其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专业 问题,从而更利于了解学生的动态思想,师生双方关系更平等,这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知识考试、临床技巧实训评分及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自主评价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原因主要是由于Seminar 联合PBL 要反复调动学生去自主思考,并在带教老师抛出的问题基础上延伸思考,还要在同学之间的“头脑风暴”中进行互动,因此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望。
综上所述,在脑外科脑外伤实习带教中应用Seminar 联合PBL,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利于其掌握临床实训技巧,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