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2023-11-29 20:15:26王小红
天津教育·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减劳动语文

王小红

劳动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全面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程与劳动课程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实践性特征,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实践交相融合,能够发挥跨学科整体育人的积极优势,深入发掘语文课程隐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和作用,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劳动体验,在劳动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群众的美好情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融合推进劳动教育,亟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强化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养。教师通过巧妙整合语文教材内容、写作教学课、综合实践活动等丰富的路径,适时指引小学生融入劳动实践,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逐渐培育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本文基于“双减”教育背景,联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索有益的实践路径,加强小学课程融合,提升跨学科教育实效。

一、整合教材教学资源,探寻融合教育切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这为实施劳动教育、培育劳动思想、加强优秀劳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提供了有益的教育素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强调“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理念,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小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也强调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教师应清晰梳理和把握统编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的编排特点,整合开发有益于开展劳动教育的语文教学资源,探寻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劳动实践,在活动中促成深度学习,让语言文化建构与实践运用真实发生,明确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例如,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就有多篇文章的主题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在《田家四季歌》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和归类识字,掌握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等词语,并在课上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生产劳动,深入了解四时农事,从中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很好地将语文知识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在《一封信》一文中,学生学到了开空调、削土豆、刮胡子、修台灯等短语,借助“说一说你会做哪些家务?”的对话活动,展现了他们掌握的基础家务技能,以及乐观生活、自立自强的积极劳动态度。在《寒号鸟》一文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寓言,并适时拓展阅读其他有关勤劳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渗透了劳动价值观教育。

在《葡萄沟》一文中,教師引导学生认识葡萄沟的显著特点,了解葡萄干的生产制作过程,顺势启发学生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食品的加工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劳动创造意识。在《朱德的扁担》《大禹治水》等文章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品析英雄伟人和古代人物的行为,感受他们不怕吃苦受累、以身作则、为民造福的优异品质,有效促使学生培育应有的劳动精神。此外,《穷人》《长城》《父亲的菜园》等课文都蕴含着热爱劳动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大力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节俭、朴实、无私的高贵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真实的认知感受,深受其中劳动精神的感染,从而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

可见,教师积极挖掘、整合语文教材教学资源,以此为基点切入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在积累词语、赏析阅读、表达交流的同时,领略各类美文中呈现的劳动场景、蕴藏的劳动常识、展现出的劳动与生活的关系,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进而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伟大与神奇,感悟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理解劳动的重要价值。

二、创设劳动活动情境,激励口语交际表达

中小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强调,必须“注重劳动文化在情境创设中的有机融入,充分发掘与劳动项目有关的儿歌、谚语、警句、人物事迹等在劳动实践学习中的育人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随堂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活动话题融入其中,助力语文学习,激励学生在贴近实际的课堂场景中参与口语交际训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避免渗透劳动教育显得过于生硬呆板、落入俗套,教师设计开展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时,应注重发挥教学智慧,灵活捕捉课堂时机,适时创设劳动教育的交汇点,指引学生自然融入口语交际和表达运用活动。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开篇就点明文中将要表现的劳动教育主旨,或直到结课时强硬给文章加上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则显得非常突兀,学生往往不容易感受到制作“千人糕”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所以,首先,教师应重视设计“何为千人糕?”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预习讨论课文题目的含义,借助议题激发学习兴趣。其次,着重指引学生细致阅读爸爸与孩子的对话,从中体会孩子从最初的充满好奇和疑惑,到后续的“不以为然”,再到最终的“心服口服”“恍然大悟”,顺利把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变化。至此,学生深入细读文中这些对话,就真正领悟了“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一句中蕴含的意味和感叹,这样既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制作米糕的劳动过程,达成了语文要素教学要求,又使其深刻领悟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生活道理,进而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正确观念,落实劳动教育要素。最后,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活物品的制作和生产过程,进一步促成语文教学与劳动实践的深度融合。

又如,在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再、然后、最后”等顺序词来清晰地叙述称象的过程,训练有序表达的方法,教师适时将课本“语文园地”活动内容与劳动教材中的“巧用纸巾筒做笔筒”手工活动整合在一起,设计了“做手工”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制手工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笔筒作品,讲述具体的制作过程。学生通过两个课时的活动体验,在跨学科活动情境中当堂动手制作、展示分享,呈现了一件件富有创意、实用、美观的作品;通过“做一做”“说一说”,学生独立、耐心地制作笔筒,不仅掌握了手工作品的制作步骤,强化了劳动观念,学会了运用顺序词清楚地描述制作过程,而且在现场有声有色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作品的特色,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真情实感,在相互交流中有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养成“有序表达”的良好语言习惯。

三、搭建劳动实践任务,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可以结合校情和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选设劳动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强调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创建与应用,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尤其要重视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运用语言和知识的综合能力。

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渗透开展劳动实践任务可以采取“放大课本中的劳动”“认领校园小园地”研究性学习、制作环保手抄报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例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课文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备年货”“种花”“家乡美景”等鲜活主题进行拓展劳动实践,并结合所搜集的劳动素材聚焦语文学习,深入开展劳动实践学习。

又如,开展“认领校园小园地”劳动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中开辟一块土地,或利用木栅栏建成“一米园地”,让班级小组负责种植花草,并记录种植花草的过程、成长变化等,形成观察日记,充分体验劳动实践的乐趣。

再如,在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探索:“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种植花生时,可以利用哪些环保的方式来解决病虫害问题?颗粒大的花生味道美,还是颗粒小的花生口感好?请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共同探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具体劳动中进行验证,形成结果分析报告,并与同学讨论和分享。

当然,教师搭建劳动实践任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各有差异,正处于从低到高的素养发展进程中,低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是通过直观的生活需求和感受而呈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如通过《乌鸦喝水》学到乌鸦投石喝水的创新举动,通过《小兔运南瓜》习得小兔子搬运南瓜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曹冲称象》领会曹冲运石称象的智慧之举。这些课程学习过程也是低段学生理解创新劳动、探索创造性劳动的成长过程。进入中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获得进一步发展,能够从事一些具有较大价值和特色的创造性劳动任务,如通过《纸的发明》学习纸的发明过程,领略古代造纸工艺的特色和重要意义。进入高段,学生开始广泛地关注现实社会,思考历史问题,关心时事政治,迫切希望融入社会群体生活,这样的学龄特点使其参与的劳动实践形式更为多样,劳动任务内涵更加丰富,如通过《呼风唤雨的世纪》领略现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巨大力量,通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深入探索学习纳米技术的含义、现实应用和对未来产生的影响等,极大激起对科技创造性劳动的惊叹。

四、拓展劳动主题写作,涵养综合表达素养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将学生的语文课堂与劳动实践活动相联系,选取一些熟悉、鲜活的劳动主题素材,进行拓展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融合写作训练中更好地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情感的同时,促进其语文综合表达素养的发展。

“梳理与探究”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拓展教学的重要板块,其中强调了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为此,在二年级上册教学中,教师围绕“家务小能手、劳动我最棒”活动主题,为学生精心设计“我通过家务劳动学会了……”劳动作业单,鼓励学生将居家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写出来,或制作家务劳动微视频,搜集和打印相关的劳动场景照片等,形成劳动成果简报,张贴在班级中,分享劳动实践学习成果,让师生观赏和点评。学生呈交的一份份小作文和家务劳动简报无不充分展现了他们多姿多彩的居家生活,也记录着他们争相参与劳动、快乐体验实践的成长过程。

在学生的这些劳动作品中,巧妙地将参加家务劳动的事件缘由、劳动时间、劳动地点、主要角色、人物对话、场景描写、心理感悟、关联词运用等写作技法和要素运用其中,极大地激发其努力劳动、积极写作的高涨热情。有的学生在“美味凉菜我调制”劳动小作文中描绘道:“我制作的凉拌菜干净卫生,味道鲜美,擺盘新颖独特,又富有创意。虽然在学习凉拌菜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切菜时不会用大菜刀,我就想办法克服,用小刀仔细地、慢慢地切,最终做出了香香辣辣的凉拌菜,味道好极了!我对自己的劳动收获感到既开心又兴奋。”还有的学生踊跃分享“换洗衣服我能做”“我会使用洗衣机”“我会帮妈妈购物”等劳动小作品,讲述自己的家务劳动故事,师生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见,引领学生结合居家劳动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写作,能够激发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同时,学生在习作中既感受到劳动的辛劳,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进一步转变了劳动观念,培养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劳动情怀的涵养和语文综合表达素养的培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国家大力提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为“双减”背景下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互渗透、创新开展多学科的融合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教师要坚持研究“劳”“语”融合教育的有效实践路径,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持续启迪学生的劳动智慧,引领学生深度理解劳动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双减劳动语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