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慎良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数学学科,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学好数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然而,在当前中职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效率低、成果不理想的情况,以致核心素养的培育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当在重视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予以解决,让中职数学课堂得到优化与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自信心差,主动性不佳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积极性是驱动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由于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甚至还有些学生萌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因为“认为自己学不会”,所以“选择不学习”,这种负面情绪造成了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果会越落越远。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帮助他们重新萌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过度强调成绩,忽视核心素养的培育
中职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所不同,前者更强调应用性,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契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中职数学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手段,以提高分数作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且与“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教育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长遠发展。教师应当适当摒弃“唯分数论”思想,让数学学习与职业教育相辅相成,使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三)学生水平差异大,分层情况较为明显
中职学生虽然处于同一间教室里,但是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因此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以班级为单位,规划出统一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同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优生学有余力,而学困生跟不上班级的进度。教师应当在强调共性的过程中关注个性,运用合理的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优化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锻炼与保障,也难以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感悟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基于此,教师首先要转换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让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实在教学活动中。
以人教版中职数学下册(基础模块)第一单元《数列》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经常会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公式与性质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则只能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机械记忆,而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与体会。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先给学生几个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以及归纳,自己总结分析出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乃至于公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并且带着问题去听课,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习实践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中职数学致力于“以就业为导向”,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课本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是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能够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更好地运用并思考所学知识,促进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
再以人教版中职数学中的《数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设计出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储蓄,储蓄是绝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常见活动,而计算储蓄的方法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小明刚刚毕业走入社会,找到了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小明计划每年都要存3万元,若年利率为0.2%且保持不变,那么请问十年之后小明所有存款(含利息)的总和是多少?这看似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情境,但其实是一道等比数列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思维定式,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于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契合,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显著发展。
(三)结合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的教学手段,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也没有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都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策略,那么课堂教学便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因此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法就显得格外有意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并且为不同小组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组内的成员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水平作出及时的调整。
以“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C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理解并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函数图形,介绍函数单调性即可。针对于基础知识尚可,学习能力一般的B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C组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添“提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以及“判断函数某一区间上的单调性”这两大目标。而对于学习能力优秀、基础知识扎实的A组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以在B组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添“可以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画出图形”以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这两大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发展。
分层教学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精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既不松懈又不骄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四)贴近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解能力的不足是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比起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从现实性的生活情境中获取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贴近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生活化的情境与事例辅助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更为迅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以人教版中职数学下册(基础模块)的第九单元《立体几何》的教学为例。对于不少学生而言,三维立体图形的求证与计算是一项困难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它源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并且善于学数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的教育目标。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策略,通过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教学情境、分层教学以及贴近生活等方式,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