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与成熟度评估模型构建研究

2023-11-29 08:22杨友清王东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成熟度框架转型

杨 勇,杨友清,王东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1 引言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变革,也在不断重塑人们的认知、行为、学习、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进而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创造新业态、设计新模式、构建新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社会变革[1]。对图书馆来说,《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 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要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出要“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支持数字阅读产品开发和数字资源保存技术研究,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3]。2021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占全部文献资源购置费的60%[4]。可见,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既是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数字化技术赋能的战略性变革,是一项阶段性推进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整合数字技术促进图书馆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文化、产品服务等多维度重塑与革新[5]。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实践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图书馆系统的VUCA 特征(不稳定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更是给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挑战[6]。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现实洞见和战略导向,进一步探索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构建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及成熟度评估模型,以明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工作重点、发展阶段和实践方向,加速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转型。

2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价值

2.1 提升图书馆韧性

图书馆韧性是指图书馆在面对外在冲击或压力时,能够通过变革和调整来消除负面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甚至更趋完善的一种能力。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现代信息技术对提升图书馆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如,新冠疫情的暴发迫使图书馆不得不转向线上服务,对于那些数字化建设较好的图书馆而言,转为线上服务更为容易,升级服务平台、充实教学资源、打造全能“客服”、直播素养大课、融入在线教学、助力战“疫”研究,为疫情防控期间“闭馆不停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疫情导致的大量图书馆闭馆和服务暂停也显现了图书馆系统应急能力的薄弱,尤其暴露出的转型战略缺乏、配套设施不全、数字能力不足、服务创新困难等问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智慧的、敏捷的图书馆至关重要。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图书馆自我完善,使其变得更为开放、灵活、自主和动态,通过大规模、多维度、全层面的发展,增强用户、馆员和图书馆管理者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图书馆韧性和应急能力,使其能够在突发状态下进行灵活调整,恢复正常服务,甚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2.2 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21 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图书馆量的发展阶段基本完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图书馆将进入质的发展阶段,并借助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将图书馆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7]。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图书馆发展和创新,已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OA 资源、MOOC、线上服务平台及元宇宙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不仅能够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海量资源和服务,而且能够逐步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图书馆服务的普惠均等。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推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如,使用元宇宙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等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促进用户的参与、交互和协作,进而激发用户兴趣、提升用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全时空、多维度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进而推动更为公平、开放、普惠、均等的高质量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2.3 创新图书馆生态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使得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图书馆生态系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成为可能。如,个性化适应性的精准服务方式使得用户个体间边界被打破,智慧化的线上服务使得用户学习利用的时空边界被打破,元宇宙图书馆的体验式虚拟服务使得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边界被打破。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技术链条来连接图书馆系统的内部结构。如,超高传输率、低延迟、高可靠性、支持大规模连接的5G 技术为图书馆信息传播提供了支撑,AI 亦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和决策智能化。总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通过对技术、人员、数据、流程等要素的融合,推动图书馆系统组织文化和功能结构的变革,进而为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服务、体验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可以指导图书馆从宏观视角规划和设计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明确具体任务和转型方向,并为之后的行动计划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对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的研究主要面向某一领域或某些产业,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缺乏针对图书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和梳理,总结了当前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6种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见表1)。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行动框架的关键要素,同时结合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特征和要求,构建图书馆特有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以期丰富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并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表1 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

3.1 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

本研究将产业和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的关键要素生成词云(见图1、图2),从中可以发现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战略、客户(学生)、技术、文化和数据等,是上述两个领域行动框架中出现次数均较多的关键要素。

图1 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词云

首先是明确的转型战略。现有的行动框架显示,要实现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必然要制定科学、明确、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机构应基于自身实际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愿景、战略和目标,充分准备转型所需的资源,有效组织和管理转型过程。此外,机构还需学习、研究和分析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动态调整数字化转型战略,以适应持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其次是技术和数据。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组织或机构需要对新技术保持足够的关注,并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使之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效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数据作为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的重要生产要素,可以持续产生价值,高速发展的移动网络、传感器和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完成对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持续挖掘数据的隐藏价值,从而形成数据驱动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增强组织的洞察力。

最后是人员(客户和学生)和文化。组织或机构中的人是核心,也是数字化转型的规划者、实施者和决策者。数字经济的崛起和繁荣催生了越来越多元和细分的数字职业,如数据分析师、AI 工程师、区块链工程师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都在招募数字专业人才来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而客户和学生等个体如果数字素养能力不足,则难以适应数字化的生存方式,更无法参与数字化实践活动。因此,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数字领导者,还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客户或学生的数字素养。同时,组织要大力宣传数字化转型理念,构建良好的数字文化环境,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3.2 数字化转型框架的特性

由于在核心业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行业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必然会有所不同。可视化词云结果显示,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也是其价值理念从产品转向客户的过程,客户及其体验成为行动框架中的核心要素。企业需要快速发现并响应客户需求,基于客户视角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改进运营流程也是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智能技术可以助力企业智能化、自动化的业务运营,降本增效。此外,有很多行动框架关注组织生态变革,强调通过优化人员和组织结构、加强交流、完善运行机制等方式来提高组织的敏捷性,且更加注重伙伴关系,强调外部合作,希望构建和谐共生、共赢共利的数字化生态圈,进而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与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行动框架更强调学生学习和教学实践。如,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学习、泛在学习、游戏化学习、场馆学习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无边界、多维度的无缝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进行学习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开展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支持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中,提出将高校图书馆作为转型的重要因素,可见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已引起了重视。

3.3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构建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与社会,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出发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满足用户需求,帮助用户提升能力和素养,图书馆需要不断重塑组织结构、创新组织文化和增强组织韧性,构建数智融合的智慧图书馆生态。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一,缺乏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无法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转型方案,从而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落地。其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不科学、不统一,数据和业务难以有效融合,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网络安全等问题长期存在[24]。此外,图书馆数字资源交互性不足,用户体验不够好,对用户智能化学习的支持还不够。其三,馆员队伍的数字素养尚需提升。馆员更倾向于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和服务用户,而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自身和用户的数字素养和核心技能重视不足。由此,通过借鉴产业领域和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结合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

(1)框架的最上层为战略层,该层的关键要素为数字化转型战略。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战略在重塑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改善图书馆治理模式和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决定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走向。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价值主张、数字化建设现状和用户需求来规划和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

(2)第二层为场景层,该层的关键要素为智慧服务与学习支持、管理与业务优化。智慧服务与学习支持强调图书馆的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应创造性地整合数字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能。同时,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进行画像并积极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激发用户的兴趣,提升用户的能力,促进用户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管理与业务优化强调对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升级,通过数字技术改善甚至取代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提升图书馆运行效率。

(3)第三层为主体层,该层的关键要素为数字馆员与文化、组织与生态。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参与者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开展数字化的实践活动,要求参与者拥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需要不断提升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馆员的数字素养,不断培育组织的数字文化。同时,图书馆需要变革组织方式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并借助政府、相关机构、数据商和上下游产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构建和谐共生的智慧图书馆生态。

(4)最底层为基础层,该层的关键要素为数字基建。数字基建是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的载体,图书馆需要基于自身需求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因此,智慧化的图书馆建设需要高性能的移动网络、虚实融合的空间环境、多模态的数字资源、敏捷的智慧服务平台、智能化的传感设备等,同时还要保障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等。

4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的构建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构建行动框架来发现转型的关键因素。然而,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长期、复杂的变迁过程,无法用一个清晰的边界来评估其是否完成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指导性工具,成熟度评估模型可以对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的状态和发展路径进行详细描述,并引导其不断规范和完善,进而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持续优化并逐渐走向成熟。成熟度评估模型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经过不断的适应性改造和调整,已经形成了诸如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等各种类型的成熟度模型。在图书馆领域,成熟度模型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研究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成熟度模型[25],还有针对图书馆的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数据治理、智库服务能力等构建成熟度模型。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成熟度评估模型可以帮助图书馆了解自身的数字化成熟度水平,避免贸然转型造成损失。其二,可以帮助图书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而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成熟度模型不仅可以对图书馆的数字化能力进行评估,还可以反映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的整体控制和管理能力。因此,作为重要的评估和反馈工具,成熟度模型有助于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渐进式优化和迭代。其三,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帮助政府和行业组织掌握整个图书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生态,进而为其制定政策制度、出台标准规范等提供依据。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当前亟须构建与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适配的成熟度模型。行动框架指导转型过程和成熟度模型评估转型成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有效帮助图书馆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因此,成熟度评估应根据行动框架中的关键要素展开,并通过成熟度分级来促进转型实践。

4.1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维度指标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应依据行动框架从整体上把握和反映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规律,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维度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指标。根据前文分析,结合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特征和要求,本研究认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维度和指标包括以下内容(见表2)。

4.2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划分

采用指标体系评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情况后,就可以依据成熟度值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这就需要明确不同等级应达到的标准,并通过详细案例的描述来帮助图书馆进行自我评价、明确定位并指导发展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一般由低到高分为4—5 个等级[26]。本研究认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可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升级期和成熟期4 个阶段。在起步期,图书馆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开始准备转型行动,推动转型进程;在发展期,图书馆制定了清晰的转型路径,不断探索转型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升级期,图书馆持续推进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在成熟期,图书馆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实现了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并形成良好的数字化生态。结合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和评价维度,本文构建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评估模型(见图3)。

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实践中,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该理论模型,如通过专家调查、实践检验等不断优化模型框架,补充更具体的评价指标,并明确如何采集、计算指标数据及量化的等级评分。需要强调的是,选用的评价指标应尽量细化且便于获取,要充分研究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才能构建科学、适用、完善的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体系。

图3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

5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态系统,不同图书馆在禀赋、资源、能力、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基于统一的行动框架,充分考虑自身的需求和特征,制定不同的数字化转型行动路径。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数字化转型应重点推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共建共享。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持续推动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的发展,构建联通、开放、协同、共享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工具,努力实现文化供给与公众需求的高度契合[27]。在智慧服务、管理与业务优化方面,要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跨界融合全域资源,搭建数字服务联盟[28],促进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并通过画像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数字馆员与文化方面,要提升馆员的数字素养,还要充分考虑儿童和老年人的数字化需求,营造人性化的数字环境,提升弱势群体的参与度,不断缩小数字鸿沟。在组织与生态方面,需及时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特色服务,并与社区、数据商、文化和旅游部门等构建良好的协同交互机制,共同创造良好的数字化文化生态系统。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核心任务是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因此数字化转型行动应强调创新服务模式和促进科研教学。如,在智慧服务与学习支持、管理与业务优化方面,需构建虚实融合的图书馆空间,加强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建设,充分整合和揭示知识资源,探索虚拟数字人等智能服务,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着力提升用户的数字素养和高阶思维[29]。在数字基建方面,应持续提供与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适配的数字资源,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高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水平。在数字馆员与文化方面,应大力培育智慧馆员队伍,努力为用户提供智慧产品与知识精品,同时协调网络、制度、馆员、数据、生态等智慧图书馆文化要素,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在组织与生态方面,应与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构建互联共育平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6 结语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和成熟度评估模型也应随着转型目标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完善。本文初步构建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评估模型,其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行动路径还需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评估不仅要求图书馆掌握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水平,还要根据评价维度和指标发现差距,找到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可操作的转型路径,稳步提升数字化能力。此外,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图书馆需结合自身定位、需求、环境及特征,基于统一的行动框架和评估模型,制定适宜的评价指标与实现路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成熟度框架转型
框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
转型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WTO框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