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组态研究

2023-11-29 13:22陈朝昱刘贺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富裕兴旺乡风

陈朝昱 刘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引言

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这也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表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2]。近年来,国内学者多以“五位一体”、多功能理论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视角出发,用分类、比较的分析方法,立足于某一维度探讨单个因素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微观效应,然而这却限制了对乡村振兴发展全局的把握,未能加深多重因素间协同匹配效应的理解。同时,受到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现有资源并不足以支撑乡村振兴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故仍需要深入分析影响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组态,有效区分影响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边缘条件,从而阐明不同条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复杂作用机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组态的视角尝试探究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背后的复杂机理。同时,由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所以引入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辅以研究乡村振兴发展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联合匹配作用,并探寻现阶段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驱动路径。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3个问题:现阶段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产生不同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存在什么特点;组态视角下,各个方面的因素如何协同匹配作用于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

1 研究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由此形成的社会更是乡土社会,农耕下的文化本质上也是乡土文化,因此,为了中国的伟大复兴,振兴乡村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3]。现阶段我国已经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而城乡差距过大和农村居民收入过低的问题尤为凸显[4]。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5],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三农”问题的破局之道,更是化解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新时期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经之路[6],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2018年习总书记提出“五个振兴”的概念至今,如何统筹协调“五个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以及怎样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逐渐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乡村振兴问题的焦点,不断涌现了许多兼具实用性与新创性的研究成果。针对产业振兴,现有研究从经济发展阶段性、第三次科技革命大背景及其在“五个振兴”中的首要地位出发提出对策,认为需要协同发挥市场优势和政府力量,依托大数据平台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加快构建激励相容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7];针对人才振兴,已有的研究把人才视为基础和根本,应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着力点,视其为第一资源和要素。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需向乡村输送大量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并弥补乡村地区缺乏人力资源的缺陷[8];针对文化振兴,现有研究认为其过程的实现要求文化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群众文化的观念,内容和手段上进行革新[9];针对生态振兴,现有研究在厘清内涵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转变乡村生态治理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及规划,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生态产业化,并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营造山川秀美田园风光、营造生态宜居人居环境及使乡村更加乡村等结论。这也就是要求生态振兴必须发挥支撑作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势能[6];针对组织振兴,研究认为实现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村集体的各级组织积极参与进来,为农村地区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10]。

2 研究设计

虽然部分研究已经开始讨论乡村振兴治理效果路径差异化的问题,但可供参考的解释乡村振兴差异化路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较少。本文试图引入fsQCA方法,探索根据乡村振兴总要求重新审视现阶段乡村振兴过程中各要素在各地区的不同体现,并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因此,本文采取总要求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相结合,构建了影响乡村振兴发展效果的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1 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作为基础数据源,并结合了202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等多方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18个条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变量则根据现有评价体系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加权计算得出[11]。此次的数据获取范围设定为中国内地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及新疆建设兵团的相应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对于缺失数据将优先采取近年同一指标数据补齐,对于缺失多年的指标数据本文将采取均值法将其补齐。

3.2 测量与校准

在模糊集比较分析(fsQCA)过程中,需要赋予乡村振兴问题的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隶属度,将其转化了为0~1的模糊分数。本文根据实际需求采用直接法设定3个锚点进行校准,分位点设为0.95、0.05、0.50,分别对应完全隶属点、完全不隶属点和交叉点[12],乡村振兴的各变量校准信息如表1所示。

3.3 定性比较分析

本文以组态的视角对乡村振兴问题进行探讨,尝试探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复杂机制。运用fsQCA方法基于布尔运算和集合关系的理论来实现对乡村振兴问题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注重从整体性出发,能有效探索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多个要素之间组织的协同多样性,识别中国各省份乡村振兴效果差异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扩展基于可加性与对称性因果理论的研究框架,并重新审视已有的实证发现和相悖的研究结论。

4 实验分析与讨论

4.1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本文运用fsQCA 3.0软件对高水平和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是否存在一个条件变量(包括其非集)总是存在于结果之中,即存在构成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判断必要条件的主要依据则是一致性,如一致性指标大于0.9,可视为该条件是结果的必要条件。从表2可以看出,本文所选取的条件一致性水平均不高于0.9,也就是说,不存在影响高水平和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结果意味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而不是某一单一因素的作用。探讨乡村振兴的发展要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整体性组合作用分析,进一步挖掘各变量之间的联合协同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水平的乡风文明(一致性0.850)和生活富裕(一致性0.889)在推动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较为普适的积极作用。

表1 条件和结果的校准

表2 必要条件分析

4.2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

通过fsQCA 3.0软件对导致高水平和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构成组态逐一分析发现,这些不同的组态表示实现同一结果(高质量和低质量乡村振兴发展)下不同战略的组态效应。本次实验将原始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并将PRI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70,案例频数阈值设定为1。通过组态模型的运算,识别出3个高水平乡村发展和4个低水平乡村发展条件组态。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为本文探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整体性视角。

4.2.1 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组态

产生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组态有3个,分别为组态A、组态B和组态C。

高乡风文明、弱治理有效、高生活富裕。组态A核心条件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为边缘条件。这表明,在保证乡村人民生活富裕和建设乡风文明的基础上,辅以治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发展。也就是说,以人才保发展,以经济促振兴。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34,唯一覆盖0.223,原始覆盖率为0.692。该组态能够解释目前69.2%乡村振兴发展的案例。另外,约22.3%的政乡村振兴发展案例仅能被该组态所解释,如图2a所示。这一组态的典型案例包括上海、浙江、北京、江苏等。从这些案例中不难发现,该组态主要集中体现在我国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地区,经济和人才的双向促进,为其进一步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能。

高产业兴旺,非生态宜居,低治理有效,高生活富裕。组态B核心条件为产业振兴,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边缘条件为治理有效。该组态表明,在牺牲生态宜居的情况下,发展产业经济和保证居民生活富裕也可以短时间内实现乡村振兴的高水平发展。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60,唯一覆盖0.072,原始覆盖率为0.410。该组态能够解释目前41%乡村振兴发展的案例,仅有约7.2%的政乡村振兴发展案例只能被该组态所解释,如图2b所示。该组态典型案例主要为山东、安徽、河北等。调查可知,这些地区的工业都相对较为发达,能够为当地的农业的发展提供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兴旺发展,保障居民生活富裕。但是,以绿色发展的理念看待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的话,距离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乡村振兴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

表3 实现高水平和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组态

低产业兴旺,弱生态宜居,高乡风文明,高生活富裕。组态C核心条件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为边缘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组态A和组态C的核心条件均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仅辅助条件存在差异。但是,用以解释的典型案例也不尽相同。这表明,浙江省乡村振兴的高水平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可能存在2种路径可以解释其现在的发展。但考虑到在组态C中,组态A的辅助条件治理有效为可存在也不存在,所以解释浙江省乡村振兴高水平发展的组态数量可能仍待商榷。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889,唯一覆盖0.036,原始覆盖率为0.384。该组态能够解释目前38.4%乡村振兴发展的案例。另外,约3.6%的政乡村振兴发展案例仅能被该组态所解释,如图2c所示。

图2 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的解释案例

综上,结合以上3种组态的核心条件和辅助条件,不难发现,组态A、组态B和组态C 3条路径均包含了生活富裕这一条件变量,也进一步证明了高水平的生活富裕在推动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较为普适的积极作用。同时,说明了生活富裕是保障乡村振兴高速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符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省份的历史经济等因素,从其当前最核心、最根本、最亟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目标要求,有利于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

4.2.2 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组态

本文为了实验的完整性,也对低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组态对乡村振兴发展构成障碍。这4个组态总体一致性为0.991,总体覆盖度0.628,说明有62.8%省份乡村振兴的低水平发展可以用这几条路径解释。

由表3可知,组态a、组态b、组态c和组态d中,核心条件均为非产业兴旺和非生活富裕,仅边缘条件部分存在差异。这表明,缺乏产业的支撑和居民生活的改善很难达到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同时,观察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解释案例可知,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发展相对缺少产业支撑。正因如此,也导致这些地区的乡村很难进入工业反哺农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也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内部资源的恶化,大大加大了外部资源流入的难度,也使得乡村居民生活很难达到富裕水平。

4.3 稳健性检验

本文对产生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组态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调整案例数阈值由1增大至2,输出的简单解和中间解数量变化不大,中间解组态的构成基本保持了一致。将PRI一致性由0.70提高至0.75,也产生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可见,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稳健。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内地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数据为样本,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为工具,运用组态的视角对乡村振兴涉及的5个方面的18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多维组态路径及其内部的复杂联动。研究结论如下。

从整体上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都不能单独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条件,说明想要达到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仅靠某方面的优势很难达到高水平的乡村振兴。

实现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有3条,组态A和组态C为高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匹配联动,组态B为高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同时作用在非生态宜居中的适配模式,而生活富裕均作为核心条件存在于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各组态中。

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实现路径有4条,非产业兴旺和非生活富裕作为核心条件协同作用其中,与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不存在完全的对称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振兴可以根据各地现有的发展水平,对比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3条路径,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方面进行资源结构配置的优化,从而提升当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此外,在不同规划深度和层次上,建议着重考虑地方特色或区域文化、或考虑其特有的乡风示范效应,形成地方区域性发展模式,努力建设有抓手,辐射带动效用强劲,可持续健康发展路径明确的总体思路。

5.2 研究贡献

较于其他乡村振兴发展的相关研究而言,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本文主要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揭示了现阶段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探寻了不同路径对乡村振兴的“联合效应”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组态的视角进一步加深了研究者对乡村振兴发展背后复杂机理的理解,丰富了各地区对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的解释。

目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研究方法多采取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分析大多局限于单个因素。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全方位视角对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及其组态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工具箱。

5.3 管理启示

现阶段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仍然是生活富裕问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普适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通过农民的腰包鼓不鼓、是否实现了生活富裕来进行检验。

通过对比高低水平的乡村振兴发展可知,高水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组态中不一定包含产业兴旺,但是低水平乡村振兴发展中一定存在非产业兴旺。也进一步印证了今年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的观点,产业兴旺既是核心又是基础。乡村振兴的发展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因地制宜。同时,也要解决好区域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带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要把推进产业兴旺作为“牛鼻子”,用心用力,紧抓不放,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整合政策资源、加快农业转型、做好涉农服务、强化乡村治理,按照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坚持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5.4 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文已从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有可能不够全面。本文中并未细致的去探讨自然环境、历史遗留问题等,未来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索。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文中仅对31个省的现有数据进行了研究,忽视了各个省内乡村治理的难度以及其对各地区整体乡村振兴的影响。未来可从微观层面,就具体案例进入深入的研究。受QCA方法的限制,仍无法解决理时间序列数据和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未来可结合方法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进一步解释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生活富裕兴旺乡风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乡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以民为本求富裕
吃“穷”一点,不管你现在有多富!
Influence of shear sensitivities of steel projectiles on their ballistic perform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