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CT 检查对老年精神障碍伴脑萎缩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11-29 10:31吴荣达李顺长麦游波屈国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8期
关键词:脑沟脑萎缩侧脑室

吴荣达,李顺长,麦游波,屈国标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特检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脑萎缩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细胞数量降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扩大、脑组织体积缩小等。脑萎缩患者患病早期会出现夜里失眠多梦、头痛头晕、耳聋耳鸣、手足麻木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致患者出现思维能力减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不稳、语言障碍,严重时可引起精神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智力丧失,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2]。通过观察患者脑部医学图像是诊断脑萎缩的重要途径,因患有脑萎缩疾病患者的脑部图像常表现为脑脊液组织增大、灰白质轮廓更加尖锐复杂、白质与灰质的间隙增大等,与正常人有一定区别。脑CT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其能经观察脑沟宽度和侧裂池宽度指标水平,直观地了解疾病发展程度,是临床诊断脑萎缩常用的影像学手段[3-4]。但其对精神障碍伴脑萎缩患者检测效果如何,临床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 年6 月—2023 年6 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老年精神障碍伴脑萎缩患者、50 例单纯脑萎缩患者和50 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脑CT 检查对老年精神障碍伴脑萎缩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6 月—2023 年6 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老年精神障碍伴脑萎缩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 例单纯脑萎缩患者为对照1 组,50 名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 组。观察组年龄60 ~78 岁,平均年龄(67.32±2.46)岁;男性49 例,女性41 例;精神障碍疾病类型:癫痫性精神病5 例,器质性精神障碍30 例,精神分裂症15 例,神经症24 例,情感性精神病9 例,精神发育迟滞2 例,其他精神障碍5 例;脑萎缩病程4 个月~15 年,平均(8.53±2.11)年。对照1 组年龄61 ~76 岁,平均年龄(67.24±2.42)岁;男性28 例,女性22 例;病程6 个月~14 年,平均(8.43±2.06)年。对照2 组健康者年龄60 ~75 岁,平均年龄(67.18±2.36)岁;男性25 名,女性25 名。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准则。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60 岁;③精神障碍者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5]内相关诊断标准,脑萎缩患者均经颅脑CT 及临床综合检查证实。排除标准:①患者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 个月;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合并终末期疾病者;④合并脑血管畸形、脑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者;⑤存在CT 检查禁忌证者;⑥正在参与临床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脑CT 检查,仪器为飞利浦incisive 32 层螺旋CT 扫描机,选择自动管电流,管电压为120 kV,扫描间隔10 mm,重建层厚5.0 mm。调整CT 基线为OML,矩阵为512×512,上方扫描至头顶,重点检查上眶耳线、听眉线、颅窝。由2 名经验丰富工作5 年以上的影像学医生以双盲法阅片,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决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三组受检者影像学指标,即脑白质CT 值、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其中脑白质CT值测量时需避开脑池、脑沟、颅内陈旧性病变、钙化等。②对比观察组和对照1 组影像学特征,即有无脑室扩张、脑梗死病灶、脑白质脱髓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检者影像学指标对比

观察组脑白质CT 值均低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高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 组脑白质CT 值均低于对照2 组,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大于对照2 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检者影像学指标对比(±s)

注:①与观察组相比,P <0.05;②与对照1 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脑白质CT 值/HU侧裂池宽度/mm观察组9028.30±3.2624.83±4.54对照1 组 5032.75±4.88①20.68±3.89①对照2 组 5036.76±3.42①②14.89±3.65①②F 82.70292.353 P<0.001<0.001组别例数脑沟宽度/mm双侧侧脑室宽度/mm观察组908.36±2.6017.48±3.15对照1 组 506.28±2.25①15.83±2.69①对照2 组 503.35±1.01①②12.24±3.27①②F 83.20846.939 P<0.001<0.001

2.2 观察组和对照1 组影像学特征对比

观察组脑梗死病灶、脑白质脱髓鞘检出率高于对照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室扩张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1 组影像学特征对比[n(%)]

3 讨论

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分,也是人类器官最复杂的部分,神经系统中出现细微的损伤或病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质量[6]。近年来,因各类脑部疾病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使得社会各界对相关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脑萎缩是老年人常见的脑部疾病,其发生与脑部创伤、衰老、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征性表现为脑室体积增加、脑总体积减小、特定白质或灰质体积减小、浅表脑沟扩大[7-8]。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脑萎缩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在脑血管病的背景下,脑萎缩的神经病理改变包含大脑皮质变薄、神经元丢失、动脉硬化、皮质下血管病变伴随白质疏松和减少、继发性神经退行性改变、静脉胶原纤维变性等[9-10]。脑萎缩患者常伴有精神障碍症状,体现在智力机能、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等,随着病情延长,会加重神经与行为异常表现,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11-13]。故早期准备鉴别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症状,指导临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风险系数至关重要。

脑CT 作用原理是X 射线穿透人体,经人体各部分组织密度差异而模拟重建人体组织的可视化图像,电磁能强大,携带能量多,在穿过人体组织时,骨头等较硬的组织可良好地吸收,如箱中呈白色,而软组织吸收减少,则呈黑色,故扫描获取的图像可直观地反映人脑部形态和病情进展情况,且不会影响人脑各部分组织,是临床检查脑血管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14-15]。脑CT 能够检查直观、清晰地显示颅脑的各个横断面解剖关系、脑组织结构等,利于医生系统性地观察脑沟、侧脑室、脑白质、脑池、等颅内病变的状况,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检查准确度高等优点[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白质CT 值均低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大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而对照1 组脑白质CT 值均低于对照2 组,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大于对照2 组(P<0.05),提示用脑CT 检查可判断老年精神障碍是否伴脑萎缩者,其脑白质CT 值偏低,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偏高。脑萎缩辅助诊断的重点在于脑体积的测量,脑CT 可有效测量侧裂池、脑沟、双侧侧脑室宽度,判断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精神障碍。本研究中,观察组脑梗死病灶、脑白质脱髓鞘检出率较对照1 组高(P<0.05);两组脑室扩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伴有脑梗死病灶、脑白质脱髓鞘的脑萎缩者更易发生年精神障碍。脑白质脱髓鞘属于脑白质退行性变化,多数精神障碍伴脑萎缩患者均存在脑白质脱髓鞘的表现,是因脑白质异常变化所诱发最突出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改变,脑CT 检查可见半卵圆中心和脑室的脑白质密度下降。随着病程进展,脑萎缩患者精神障碍症状表现更加明显,会相应地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脑梗死风险,故精神障碍伴脑萎缩者易出现脑梗死[19-21]。

综上所述,老年精神障碍伴脑萎缩者脑白质CT 值偏低,侧裂池宽度、脑沟宽度、双侧侧脑室宽度偏高,而伴有脑梗死病灶、脑白质脱髓鞘的脑萎缩者更易发生精神障碍,故采用脑CT 检查可依据上述情况判断脑萎缩患者是否发生精神障碍,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脑沟脑萎缩侧脑室
如何预防脑萎缩
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皮层造瘘显微术与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脑沟形态分析*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额叶脑沟增宽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