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对血流动力学、血液高凝状态影响分析

2023-11-29 02:18濮健峰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215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凝筋膜动力学

黄 超 黄 晔 濮健峰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215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交通业、建筑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FIF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FIF患者接近170万[2]。FIF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机体各个脏器组织功能衰退,对手术麻醉的要求较高[3]。术中麻醉不当会影响心率以及血压波动,术后更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发生率。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麻醉方式,可将局麻药物通过髂筋膜间隙扩散至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股神经,起到麻醉镇痛的效果[4-5]。在超声引导下实施FICB,可实现精准阻滞的效果,避免对周边神经造成损伤,安全性较高。基于此,为探究超声引导下FICB在FIF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2例FIF患者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132例FIF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6例。观察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52±3.05)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5~4.2h,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3.52±0.34)h;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3例、Ⅱ级33例;骨折原因:高处坠落29例、交通事故31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4.66±3.01)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8~4.1h,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3.56±0.31)h;ASA分级:Ⅰ级39例、Ⅱ级27例;骨折原因:高处坠落30例、交通事故31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发生FIF。(2)年龄>18周岁。(3)ASA分级在Ⅰ~Ⅱ级。(4)术前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5)既往无血栓病史。(6)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服用史者。(2)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3)血糖、血压控制不良者。(4)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病理性、陈旧性骨折者。(5)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者。(6)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者。(7)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8)存在酒精、阿片类药物滥用史、依赖史者。(9)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1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均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心电图等。观察组: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在患侧的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中外1/3以下1~2cm部位,置入超声高频线阵探头,仔细观察各血管、神经结构,以髂嵴筋膜作为定位标志,在超声引导下将8cm的穿刺针刺入髂筋膜间隙,超声显示髂筋膜被针尖刺破后,将局麻药物注入,可见药液沿着髂筋膜扩散,意味着穿刺成功。在首次注药点沿着髂筋膜向内、向外将30ml 0.2%罗哌卡因注入,以透明无菌薄膜固定导管,给予持续面罩吸氧,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对照组:于L3~4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将2ml 0.4%罗哌卡因注入,其余操作同观察组。麻醉期间:对于平均动脉压(MAP)高于或低于基础值20%时,给予10mg乌拉地尔或6mg麻黄碱,静脉注射;对于心率(HR)高于120次/min或低于60次/min的患者,给予10~30mg艾司洛尔、0.5mg阿托品,静脉注射。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成成分为8mg昂丹司琼、0.1mg/kg布托菲诺、1μg/kg舒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100ml的混合液,2ml/h背景剂量,锁定时间是15min。

1.3 观察指标 (1)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T0(麻醉前)、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20min)、T3(术闭)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2)凝血功能指标:术前、术后3d抽取患者5ml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CS-1300;生产企业:纽珑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3)术后12h、24h,采用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评价:0分是无痛,1~3分是轻度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7~9分是重度疼痛,10分是剧烈疼痛[6]。(4)镇痛泵按压次数:统计术后12h、24h镇痛泵按压次数。(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血压异常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0时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FIB、TT、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FIB均低于对照组,而TT、APTT、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 观察组术后12h、24h的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P=0.676>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FIF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老年人由于钙流失严重、骨密度降低、神经肌肉变性,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FIF[7]。目前,临床对于FIF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通过重建股骨功能,恢复患者活动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为目的。但由于FIF手术中需要进行组织修补、骨折复位等一系列具有创伤性的操作,容易损伤骨周围血管、神经等,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另外,FIF骨折患者术中一系列有创操作激活了机体炎症反应,损伤了血管内皮功能,术后由于长期卧床、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极大地增加了DVT等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机体康复。因此,如何维持FIF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成为麻醉科高度关注的内容。

本文结果显示:T1、T2、T3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FICB可维持FIF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分析如下:FIF患者在术前过手术床以及体位摆放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加重了患者不适感,容易引起生命体征大幅度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超声引导下FICB在患者过手术床之前进行麻醉阻滞,对闭孔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均起到了良好的阻滞作用,减轻了相关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的刺激性,可维持循环稳定,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8]。本文结果显示:术后3d,观察组FIB均低于对照组,而TT、APTT、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FICB可降低FIF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分析如下:临床有研究表明:手术会不可避免地对骨折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引发不同程度炎症反应,改变血流动力学,减慢手术期血液微循环,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增加DVT发生风险[9]。超声引导下FICB可以精准地定位麻醉阻滞部分,穿刺的针尖远离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基本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基本不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术后疼痛感较轻,患者更愿意及早展开床上、床下被动、主动运动,因此,接受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的患者术后一般不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2h、24h,观察组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如下:超声引导下FICB通过多点注射局麻药物,可以让局麻药物均匀地分布在髂筋膜的间隙,有效扩散麻醉药物,可有效阻断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传导,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疼痛阈值,减少了术后镇痛泵使用次数。在陆振民等[10]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文结果接近,证实了超声引导下FICB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FICB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镇痛效果显著等优点,可考虑作为FIF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综上所述,FIF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FICB,可维持血压、心率等指标稳定,预防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发生,减轻疼痛感,减少镇痛泵使用次数,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佳,具有良好的参考、借鉴以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高凝筋膜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