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儿童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2023-11-29 02:19林楚华温鸿源葛敏恩龙洁珍张永杰黎健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2期
关键词:躯干夹脊脊柱

林楚华 温鸿源 葛敏恩 龙洁珍 张永杰 黎健东

1 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省肇庆市 526000; 2 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在儿童与青少年中高发的脊柱疾病,其定义为当脊柱出现前倾,且脊柱弯曲(Cobb角)≥10°以上,并与椎体发生旋转的一系列相关病症[1],脊柱侧弯中70%~85%为儿童与青少年患者[2],脊柱侧弯不仅对儿童与青少年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影响,同时对于心理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小觑[3]。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根据Cobb角度的程度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主要有支具疗法及保守治疗,但随着手术及支具治疗的后遗症逐渐显现[4],保守疗法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本研究在常规悬吊训练基础上,应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儿童脊柱侧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拟入住我院的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其中男13例、女47例,年龄6~12(9.8±1.7)岁。病程1~7年。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年龄、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审核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药管理局2010版 《中医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的诊断标准;(2)年龄≤12岁;(3)10°

1.3 排除标准 (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或心肺功能不良者;(2)拍摄X片进行复诊间隔>6个月;(3)继发性或功能性脊柱侧弯;(4)未完成全程治疗。

1.4 干预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对照组予悬吊训练,试验组予悬吊(方法同对照组)结合针刺夹脊穴训练25min。隔天1次,3~4次/周,持续8周。

1.4.1 悬吊训练方法:(1)采取仰卧位,双腿并拢,选用宽悬带,置于小腿下2/3处,用红色弹力绳将双下肢抬离治疗床面,使臀部与床面成30°~40°夹角,双手交叉置于胸前,腰背部主动用力,将躯干缓慢抬离治疗床。等长训练:3次为1组,每组保持20s左右。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每次训练3组。难度进阶:通过改变弹力绳。动态训练:每组重复4~5次,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做3组。难度进阶:通过增加辅助动作或增加不对称性或增加支点的不稳定性(气垫)。(2)采用侧卧位,选后悬吊带置于上方小腿踝关节处,用红色编绳,将上方小腿抬离治疗床,使两腿之间成30°夹角,双手交叉置于胸前,躯干侧方用力,将躯干缓慢抬离治疗床,等长训练:3次为1组,每组保持20s左右。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每次训练3组。难度进阶:通过改变弹力绳。动态训练:每组重复4~5次,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做3组。难度进阶:通过增加辅助动作或增加不对称性或增加支点的不稳定性(气垫)。(3)仰卧位,选用悬吊带置于双侧踝关节处,用红色短弹力绳,将双下肢抬离治疗床面,使臀部与床面成30°~40°夹角,双手交叉置于胸前。等长训练:3次为1组,每组保持20s左右。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每次训练3组。难度进阶:通过改变弹力绳。动态训练:每组重复4~5次,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做3组。难度进阶:通过增加辅助动作或增加不对称性或增加支点的不稳定性(气垫)。(4)站立位,选用悬吊带置于双侧前脚掌,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用红色长弹力绳,挂于悬吊床,嘱患者做原地踏步,保持躯干挺直,20~30次为1组,组间自由摆动放松5~10s,每次训练3组。每天训练1次,1周后根据评估结果,提高训练难度,保持每周3~4次训练。

1.4.2 针刺夹脊穴方法。取穴:参照《经络腧穴学》[6]中夹脊穴的定位方法,背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根据患者脊柱侧弯情况每侧各取5穴。穴位周边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斜刺0.5~1寸,得气后再留针25min。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疼痛消失、矫正率≥0);有效(疼痛缓解、矫正率≥0),无效(疼痛无显著改善、矫正率<0)。角度差=治疗前Cobb角-治疗后Cobb角,矫正率=角度差/初诊Cobb角×100%。(2)形态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拍摄X线片测量,并计算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3)生活质量指标。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调查(SF-36)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形态学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度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度均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比较

2.3 生活质量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儿童脊柱侧弯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其是一种多因素病因疾病,与脊柱生物力学因素、肌肉骨骼密度改变、生物化学因素、神经中枢系统、遗传因素、环境及代谢因素等有一定的相关性[7-8],临床对于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早期诊断及尽早干预,随着脊柱弯曲的进展,需要进行高侵入性脊柱融合手术,并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脊柱曲线进展十分重要。目前儿童脊柱侧弯保守疗法多基于椎旁肌异常学说,椎旁肌肉异常导致脊柱两侧肌力失衡,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进而导致脊柱侧弯,故目前非手术疗法主要集中在平衡脊椎两侧肌肉肌力以改善脊柱功能。

儿童脊柱侧弯在中医学中多归为“小儿龟背”的范畴,中医认为,“龟背病”多因小儿先天不足,素体肝肾亏虚,骨骼软弱无力而致,因此,中医治疗此病秉承“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理念,传统中医治疗较其他疗法创伤更小,针灸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之效,可以促进背部气血运行,改善神经根微循环,平衡脊柱两侧肌力等。夹脊穴,最早记载于《素问·刺疟篇》,在治疗督脉、膀胱经相关病症上具有一定疗效,后世亦称“华佗夹脊穴”。书中记载其“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其向内相邻督脉,向外相邻足太阳膀胱经,故其主治功能与督脉、膀胱经密切相连。夹脊穴特殊的分布特点,使得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相互贯穿。督脉乃“阳脉之海”,统领诸阳之脉,调控全身阳气之平衡,此外,足太阳膀胱经贯穿整个背腰部,具有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可促进气血津液生化,濡养督脉,从而对脊柱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针刺夹脊穴可以通过调节人体阴阳、进一步激发脏腑的气血生化功能,以达到通调全身气血、舒缓肌肉张力、减轻疼痛、恢复脊柱结构的正常功能。根据现在穴位解剖学发现,督脉与其相应的脊神经后支互相通行,支配着相应节段的骨骼肌[9]。故而针刺夹脊穴可刺激相应脊柱节段的神经末梢,调控神经递质,弱化痛觉纤维传导,减轻患者痛感,同时,针刺可以促进脊柱周围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进一步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悬吊训练是现代康复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一种新型训练,通过进行减重下开链、闭链训练等,进而通过躯干水平悬吊位置对患者开展训练。临床研究证实,借助悬吊训练技术,不仅可有效控制深层稳定肌群,促进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从而科学有效地恢复肌肉功能,在临床已初显疗效[10]。此外,悬吊训练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充分结合儿童脊柱侧弯患者的自身情况来进行具体治疗方案的调整,使得患者接受个性化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目前悬吊训练与针刺夹脊穴的联合疗法在临床较少应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这一现象可能与这两种治疗手段对临床研究者有较高的要求,且儿童脊柱侧弯患者大多不会在疾病初期选择单一的中医疗法,因此本研究聚焦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结合,通过针刺及悬吊训练共同作用于脊旁肌肉群,平衡脊柱两旁肌力,改善脊柱周围血液循环,一定程度恢复脊柱的正常功能,对于儿童这类正在生长发育的特殊人群,在短时间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试验结果提示,悬吊结合针刺夹脊穴可以更有效地减缓脊柱侧弯的病程进展,减小Cobb角及轴向躯干旋转角度,改善患者脊柱两侧肌力及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且并未对患者进行随访等,在后续试验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规范化干预时间并设立随访期,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躯干夹脊脊柱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树与人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颈夹脊”源流考略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