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祥,蒋莹莹,陆 伟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传统的矿山安全工程教育模式主要着重于传授矿山安全管理和技术知识,但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对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足。在全球“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养需要更加全面。
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然而,传统教育模式未将环境因素纳入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欠缺环境保护意识。为了适应现代需求,新的教育模式应当全面融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这些内容融入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环境意识。
此外,传统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生产效率和短期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然而,在“双碳”背景下,矿山安全工程行业需要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可持续性问题的认识,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综合考虑短期和长远利益,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在“双碳”背景下,矿山安全工程教育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和目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为此,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强化环境意识培养: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增加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和生态学等相关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意识。高校可以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环境挑战,并通过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环境意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
②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和绿色矿山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在课程项目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降低矿山对环境的影响、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未来的矿山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③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碳”背景下尤为重要。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实践课程和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设计,例如开发新型矿山安全技术、推动智能化矿山开发等。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矿山安全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适应“双碳”背景下的需求,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包括以下方面:
①环境保护课程:引入环境保护理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对矿山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中学生可了解到矿山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学习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以减少矿山开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②可持续矿山开发课程:增设可持续矿山开发、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友好的能力。从中学生可学习到如何优化矿山开发过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以及如何有效处理产生的废弃物。
③低碳技术课程:加强对低碳矿山技术、清洁能源应用和碳排放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了解低碳技术在矿山安全工程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从中学生可学习到如何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减少碳排放,降低矿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矿山安全工程专业还需要加强与环境科学、工程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合作。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的实践项目,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与环境科学学科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工程管理学科的合作可以提供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使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加适应“双碳”背景下的要求,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可与矿山企业的合作,安排学生参与实际矿山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矿山安全工程实践,面对真实的环境挑战。同时,可以引入模拟实验和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此外,可安排学生进行短期实习或暑期实训,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的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环境挑战。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在“双碳”背景下培养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以下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①开设创新创业导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论,让他们了解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矿山安全工程领域中应用创新思维。这门课程可以启发学生对新理念和方法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②科技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深入探讨科技创新和创业管理的实际操作,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筹措、市场营销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在创新项目中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并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孵化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创业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尝试自己的创新项目,并获得资源和指导支持。这样的实践基地或孵化器将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沃土,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资源支持。
④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和挑战,鼓励学生组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样的竞赛和活动将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⑤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交流经验的机会,促进创新文化的传播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创新成果和经验,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为了评估“双碳”背景下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
①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新模式的学习体验和收获的评价。问卷可以涵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以了解学生对新模式的满意度。此外,问卷还可以探询学生应对“双碳”挑战能力提升的情况,是否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面谈: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面谈,听取他们对新模式的反馈和建议。面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问题所在,并获取学生在新模式下的学习体验和观点。
③就业情况调查:观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岗位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双碳”背景下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从就业率、就业岗位的相关性以及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④教师评估和课程评估:采用教师评估和课程评估,听取教师对新模式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认可程度,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⑤样本追踪:可以对学生进行长期追踪,了解他们在工作和职业发展中的表现,并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新模式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矿山的发展成为矿业行业的重要方向,因此要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同时,矿山安全工程需要应对更复杂的安全风险和挑战,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合作,将能够有效解决“双碳”背景下存在的矿山安全问题,而培养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更有效地培养具备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双碳”背景下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符合“双碳”背景需求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知识和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和设施的支持,“双碳”背景下的矿山安全工程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和实验设备支持,这对教学资源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可,确保他们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本文通过对“双碳”背景下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进行详细讨论,强调了新模式对培养具备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双碳”背景下,全球环境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矿山安全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培养具备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通过优化教育体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准确运用。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此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和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和展望表明,新模式的实施效果良好,但仍需持续努力克服挑战,不断优化和改进教育模式,以适应“双碳”背景下的需求和发展,推动矿山安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