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2023-11-29 19:02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
天津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声部音乐作品旋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 冯 虹

高中音乐教师在知识与技能讲授过程中融入乐感和鉴赏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提升其乐感,还能使其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感知旋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种音乐美感的水平,进而形成较强的审美鉴赏素养。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乐感与审美培养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开展声乐视唱、体态律动、器乐伴奏、旋律赏析、故事感悟、情境感知等活动,提高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意义

乐感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不同乐句和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同时,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提高旋律把控能力,进而提升音乐表现力,改善音乐演绎效果。而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体会音乐艺术中的各种美感,如旋律美、意境美、人文美、情感美等,使其真切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强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提升其艺术审美素养。

二、高中音乐培养学生乐感的具体措施

(一)声乐视唱练习,激活学生乐感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师培养学生乐感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乐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精准把握音乐作品,提升歌唱演绎效果,还能使其充分展现作品丰富的情感,恰当再现作品内涵。在音乐课程中,教师要想快速激活学生的乐感,需要将声乐练习与乐感培养进行合理融合,从乐感感知视角出发,创建歌曲视唱练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了解节拍、力度、节奏、速度等一些基本音乐元素,再播放歌曲,使其通过仔细聆听感知上述元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在实践过程中激活乐感,建立乐感基础。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2《故乡的小路》课程为例,本首歌曲包含4/4拍和3/4拍两个旋律,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变奏产生的独特韵律感开展视唱乐感培养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4/4拍节奏和3/4拍节奏的特点,学习节拍符号和变音记号,知道变拍子的含义,以及如何顺滑地变换节奏。其次,教师可以播放《故乡的小路》歌曲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每个乐段的旋律,找寻每个乐句的节奏,找到4/4拍和3/4拍的变奏节点,初步体会这首歌曲的乐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跟随乐谱进行视唱练习,通过歌曲演唱方式找寻乐感。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寻歌曲的节奏。如演唱4/4拍乐段时,学生要缓慢拍手,用舒缓的语速演唱出平稳的曲调,当变音到3/4拍乐段时,则需要提高拍手速度,增强节奏感,让歌唱旋律展现出起伏变化。教师开展视唱练习活动,能够让学生扎实记忆音乐符号,掌握歌曲节奏,初步建立乐感。

(二)融合体态律动,提升乐感基础

教师要想消除乐感培养的枯燥感,提高学生歌唱练习的积极性,可以开展融合体态律动的趣味性歌唱活动,使其在肢体摆动过程中提升韵律感知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音乐节奏把握方法,进而提高精准歌唱水平。在体态律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歌唱训练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特点和曲风特点创编肢体摆动动作,借助体态律动传达音乐作品中的各种节奏信息,如4/4拍、3/4拍、2/4拍、各拍子交替变奏等,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能力,提升其乐感。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2《鸿雁》课程为例,《鸿雁》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属于蒙古族长调,其歌曲节奏为4/4拍,展现了淡淡的忧伤和浓厚的思乡之情。在乐感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蒙古族舞蹈中的基础动作开展律动合唱活动。首先,学生要了解《鸿雁》的节奏特点,明确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不同之处。其次,仔细聆听这首歌曲,跟随教师示范和音乐节奏摆动肢体,如“对对排成行”这句可以用耸肩、抬臂、压弯等肢体动作表示飞翔的鸿雁,通过变换手臂的高度展示乐句节奏。最后,教师可以反复播放歌曲,而学生则需要结合体态律动进行歌曲合唱练习,借助肢体动作变化找寻乐句节奏,从而提高精准歌唱的能力。教师创建律动与声乐融合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歌唱练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其在体态律动过程中提升对乐感的感知能力。

(三)开展合唱练习,强化学生乐感

教师除了利用视唱和律动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之外,还可以围绕歌曲开展二部合唱练习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一、二两个声部,让一声部学生与二声部学生按照本声部的曲调合唱同一首歌曲。在合唱过程中,两个声部的学生需要精准把握每段乐句的节奏,找准各声部合唱的节奏点,从而使合唱变得更加和谐、默契,同时在合唱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2《含苞欲放的花》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借此强化其乐感。首先,教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声音特点将其分为两个声部,如高声部和低声部。其次,教师要让两个声部的学生深入了解本声部所要演唱的歌词和曲调。最后,学生需要进行合唱练习。在二部合唱过程中,每名学生不仅要找准本声部的曲调,还要精准把握歌曲的节奏,在同一个音节上唱出相同的歌词,不能出现此起彼伏的声音,而是要两个声部形成一个整体,呈现如同一个人在演唱的效果。由此可见,众人合一是二部合唱的首要标准,而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乐感,带领其逐句练习,借助手打节拍的方式,找寻高低声部合唱的契合点,从而使其精准地把握每个乐句的节奏,增强合唱的默契度,最终呈现和谐的二部合唱声音。

(四)音乐作品演绎,充分展示乐感

在乐感培养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使其精准展现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元素开展音乐作品合作演绎活动。在演绎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如齐唱、轮唱、合唱、歌伴舞、器乐伴奏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各小组之间的默契配合,将音乐作品灵活生动地演绎出来,在提高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乐感。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1《踏雪寻梅》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歌唱、舞蹈、器乐三个艺术要素开展音乐作品合作演绎活动。在此项活动中,班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的演绎方式,自行组成合作小组,然后以轮唱方式演绎《踏雪寻梅》歌曲。轮唱指的是由两个到四个声部的学生,以各声部先后相距一拍或一个小节的方式演唱歌曲,使歌唱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效果。例如,学生自行分成三个声部,每个声部包括演唱者、伴舞者和演奏者。在歌曲轮唱过程中,先由第一个声部小组演绎歌曲,相距一个小节后,第二个声部小组从第一个乐句开始演绎,再相隔一个小节,第三个声部小组从第一个乐句开始演绎,这样便形成此起彼伏、相互交错的演绎效果。学生通过参加轮唱演绎活动,既可以提高合作演绎能力,改善课堂学习效果,还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形成较强的默契,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歌曲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感,进而提升乐感。

三、高中音乐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鉴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旋律美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节奏会展现出不同的音乐旋律。对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鉴赏音乐旋律美的能力,可以结合多地区的音乐作品,开展多元化的赏析活动,使其通过聆听不同地区的歌曲探究各地独特的曲风,提高旋律感知能力,提升音乐旋律美鉴赏水平。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1第五单元《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四个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开展作品赏析活动,例如,教师播放《阿里郎》《自由探戈》《苏格兰勇士》《鼓舞》歌曲音频,引导学生结合四大洲的民俗民风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如《鼓舞》节奏感强、《阿里郎》节奏柔和等,使其通过探寻各个地区的音乐曲风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旋律,从而提升旋律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美感探寻水平。

(二)融合背景故事,体会音乐情感美

音乐作品展现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还包含着创作者的观念意识与思想情感。对此,在音乐赏析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其感受各乐句、各乐段所蕴含的各种情感,使其在深入理解音乐艺术内涵的同时,提升情感美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1《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选段)》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传说开展音乐情感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音乐艺术的情感美,提升其情感美感知能力。首先,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选段音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所要鉴赏的协奏曲乐段。其次,教师提供《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一故事所讲述的内容,知道“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

再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乐曲旋律,感悟各情节所蕴含的情感。比如,“草桥结拜”讲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读书求学,在学堂遇到知音梁山伯,于是两人在草桥亭撮土为香,结拜为兄弟的故事。此段乐曲的旋律更为轻快明朗,展现了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情感。在“英台抗婚”部分,小提琴先运用戏曲散板节奏展现了祝英台被安排婚姻的惶恐不安心情,再用强烈的切分和弦节奏展现她孤身反抗指婚的痛苦心情,以及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在“坟前化蝶”部分,乐曲旋律趋于平缓,长笛与竖琴空灵的音色将学生带入仙境般的情境中,而后用小提琴独奏突出爱情这一主题。最后,乐曲加入钢琴伴奏,呈现出轻盈缥缈、朦胧神秘的色彩,使学生仿佛看到祝英台与梁山伯化作美丽的蝴蝶飞向天空,同时,从这段旋律中感受到追忆、眷恋以及崇敬的思想感情。教师结合乐曲故事开展情感感知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本首乐曲曲调、节奏、音色等元素的变化,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到不同选段的不同情感,从而提升对音乐情感美的感知能力。

(三)构建赏析情境,感知音乐意境美

要想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象美和意境美,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融合现实元素开展多元情境教学活动,如动态化情境、生活化情境等。

1.创建动态化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视频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引导其在情境中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意象元素,通过直观欣赏加深对意象特点和寓意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动态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意境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其音乐赏析水平。

以湘版高一音乐必修1《梅花三弄》乐曲为例,这是一首古琴曲,又名《梅花引》或《梅花曲》,此曲一共分为十段,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六段,第二部分为后四段,创作者借助乐曲节奏变换展现了梅花动与静两种形态,突出其洁白芬芳和耐寒的特点,同时借用梅花赞颂品质高洁的人。对此,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古琴曲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梅花视频,让学生结合《梅花三弄》古琴曲感受梅花的形象美与品格美。如演奏者用古琴泛音手法奏出清越的音调,此时,学生在视频中看到梅花冰清玉洁的盛开形象,结合泛音感知其高雅脱俗的气韵。再如,第九段乐曲在高低音区频繁跳跃,学生在起伏变化的音调中看到竞相绽放的梅花,进而感受到梅花不畏寒霜,迎风绽放的铁骨形象。教师结合动态视频开展音乐赏析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切体会音乐作品的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而有效提升音乐美感赏析能力。

2.创建生活化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的音乐鉴赏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现实环境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美,使其与词曲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歌词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理解,提升歌曲意境美的感知能力,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素养。

以湘版高中音乐必修2《山坡上的野菊花》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野菊花景色开展意境美感知活动。比如,在现实情境中,学生能够看到野菊花随风摇曳摆动,如同歌词描绘的“他好像在舞蹈”。再如,学生靠近野菊花,被风吹拂的花朵会轻轻触碰他们,这使得菊花仿佛有了灵魂,能够与人类产生互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歌词中的拟人描绘“山坡上的野菊花请你对我讲”。与此同时,学生可以用整体视角观赏野菊花,感受野菊花轻灵、娇小、可爱的特点,体会自然环境中野菊花的美感,从而强化对歌曲意境美的感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乐感培养和鉴赏能力培养质量,需要教师合理优化授课方法,借助各种资源和技术创建多种真实的体验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视唱练习、器乐演奏、实景体验、情境感悟过程中形成较强的乐感感知与审美感知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声部音乐作品旋律
春天的旋律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7月,盛夏的旋律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