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仿野生栽培技术

2023-11-28 06:03谌金吾李琳琪孙厚静郭显会陆兰芳李膳利
食用菌 2023年6期
关键词:母种猴头菇黔东南州

谌金吾 李琳琪 孙厚静 王 杰 郭显会 陆兰芳 李膳利 刘 燕

(1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2 贵阳学院环境与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蘑、阴阳蘑,属多孔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名贵食药兼用型真菌,其子实体覆盖白色针状“菌刺”,外形酷似猴头,故名“猴头菇”。猴头菇是名贵菜肴,也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重要药物原料[1],还是抗疲劳和运动障碍症的辅助治疗食物[2-3]。

1 林地选择

林地应选择在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远离污染源的地段。林地海拔在1 200 m 以下,坡度≤20°。林地环境具体要求:①缓坡或者可开垦“梯带”的陡坡;②林内能搭建喷灌设施;③“七阴三阳”至“九阴一阳”;④松树林或者杉树林。郁闭度≤0.7 的林地应采用遮阳网遮阳,郁闭度在0.9 以上须疏剪枝丫。

2 季节选择

根据猴头菇菌丝生长、菌丝分化、子实体生长所需温度,结合黔东南州松林、杉林下小气候特点,黔东南州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可选择春、秋两季。春季栽培:11月—翌年3月制备出菇菌棒(长满菌丝料袋,下称菌棒),母种、原种制备宜在9月—翌年1月,2月—5月菌棒入林,3月—6月出菇;秋季栽培:8月—翌年3月制备出菇菌棒,母种、原种制备宜在6月—7月,10月至翌年4月菌棒入林,11月—翌年5月出菇。

3 菌种与菌棒制备

3.1 主料、辅料、猴头菇菌株

猴头菇属木腐食用菌,培育猴头菇的主料为杂木屑,辅料可选择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腐殖酸、熟石灰、黄豆粉等。杂木屑拌料装袋前需沤制发酵3 个月以上(pH 5.5~6.5、含水量65%~70%)。猴头菇菌株可选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菇率高、栽培周期短的菌株,例如“猴头菇ha” “猴头1#” “雪梅猴头”等[4]。

3.2 菌种及菌棒培养料配方

母种可用PDA 培养基扩繁,原种、栽培种、菌棒培养料配方[5]:配方①杂木屑60%,麸皮20%,玉米芯屑15%,米糠3%,过磷酸钙和石膏各1%;配方②杂木屑68%,棉籽壳20%,麸皮10%,石膏粉和过磷酸钙各1%;配方③杂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和蔗糖各1%;配方④棉籽壳86%,米糠5%,麸皮5%,过磷酸钙2%,石膏粉和蔗糖各1%。

3.3 菌种与菌棒培养

参考文献[6]培养母种、原种、栽培种和菌棒。遵循“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顺序,“母种→原种→栽培种→出菇菌棒” 逐级生产。配料:按照3.2 配方,将辅料与主料搅拌混匀,加水拌匀保证培养料含水量60%~65%。装袋:将混匀的培养料装入17 cm×35 cm 或17 cm×55 cm 规格塑料袋,100 ℃常压保温灭菌10 h。接种:待料袋温度降至30 ℃以下,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发菌:接入菌种的料袋于20~25 ℃黑暗培养至菌丝长满袋。原种用母种接入扩繁,栽培种接入原种扩繁。

菌种及出菇菌棒培养过程中,引进母种后,转管扩繁2次,接入原种料袋(瓶)制备原种,原种长满袋后,再转接入栽培种料袋,培养栽培种(或连接作出菇菌棒),通常1 袋原种接20~40 袋栽培种,菌丝长至料袋四分之三以上可移入林地。

4 林下出菇

4.1 出菇方式

层架式:将菌棒摆放在林下已搭建好的层架上。依山脉走向、地形地势来延长摆放层架,层架间留至少60 cm 的作业通道;菌棒间距10 cm,平放在层架上,上下层菌棒不处于同一滴水线上,以免影响喷水效果(图1a)。

图1 贵州省黔东南州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

吊袋式:选择无风晴天,将菌棒在来苏尔等消毒液中浸润,然后成串悬挂,在菌棒上每间隔15~25 cm 距离开“V”形出菇口。1.8 m 的菌棒串宜挂6~8个菌棒,串与串间留20 cm(图1b)。

若条件允许,可在层架上再搭建一层遮阳网,层架顶端安装喷淋设施,调控林下相对湿度。

4.2 出菇期管理

菌棒入林后,喷水雾提高林下空间的相对湿度达85%~95%,温度控制在15~22 ℃,直至现蕾;现蕾后,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5%~90%直至菇蕾长大。黔东南州的春秋两季林下温度基本可以满足猴头菇出菇期的温度要求,林下猴头菇栽培管理重点是湿度的管理。

4.3 转潮管理

采摘一潮菇后,如果幼菇较多,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3~5 d 达到采摘标准后采摘;如果能整齐一次性整潮采摘,在采摘后去除残菇和老化菌皮,静置2 d,然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让菌丝迅速恢复生长,经1 周左右,又现菇蕾,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以上直至菇蕾长成成熟子实体。

5 采摘、保鲜、烘干、储藏与运输

5.1 采摘

子实体生长5 d 后,菌刺长至1 cm 长时,戴上橡胶手套,轻轻握住菇体旋转脱离菌棒,迅速剪去带菌渣的菇脚,菇体与菇脚分开装入食用菌转运筐。

5.2 保鲜

按照大小分级装筐或者装入塑料泡沫箱,并用保鲜膜密封,放入4 ℃左右的冷库,尽量在3 d 内鲜销。

5.3 烘干

程序式烘干:40 ℃、大风吹烘2 h→45 ℃、中风烘10 h→55 ℃、弱风烘8 h→60 ℃弱风烘4 h。

5.4 贮藏

烘干后猴头菇按照25 kg、50 kg、100 kg 质量装袋密封,然后再套一袋密封,置于干燥、冷凉环境贮藏。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原则,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合理使用化学防控。出菇期禁止使用农药。

黔东南州林下栽培猴头菇主要病害为青霉感染,也偶有其他杂菌感染;虫害主要为菇蚊、菇蝇。

6.2 虫害防治

林地内在间距5 m 悬挂2 张黄板、2 瓶糖醋液,诱杀害虫。

6.3 病害防治

对于刚感染青霉的菌棒,直接用75%酒精注射感染处,并确保酒精浸润感染处;将感染不超过一半的菌棒,在偏向菌棒未感染端截断菌棒,把感染端装袋密封后带出栽培区域无害化处理,留下未感染端继续培养出菇;对于感染严重的菌棒,直接带出栽培区深埋、焚烧或石灰浸泡等无害化处理,以防孢子扩散再污染其他菌棒。

猜你喜欢
母种猴头菇黔东南州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黑木耳菌种母种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