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威
摘要:近年来,搏击运动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损伤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搏击是一项较为激烈的身体对抗运动,因此,有效预防搏击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安全性十分必要。文章对搏击运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预防损伤的方法,井在最后给出了出现损伤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旨在提高搏击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并为教练等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搏击运动;常见损伤;预防;现场处置
搏击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会遭受一些损伤,如头部创伤、面部损伤、腰背部损伤等。为了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应该在进行训练前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在比赛中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在现场处置方面,当运动员受伤时,应该立即停止比赛,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止血、包扎等。运动员如果伤势比较严重,应该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此外,对于搏击运动员来说,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技术水平也是预防损伤的关键。运动员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在比赛中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强对抗技术,以免造成自身损伤。总之,预防和现场处置搏击运动损伤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和比赛规则等因素。只有在全面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情况下,才能让搏击运动更加安全、健康地进行。
1搏击运动的安全性分析
1.1搏击运动的风险
外伤风险:搏击运动中的打击、踢击、肘击和膝击等技巧会造成运动员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下肢等部位的外伤,包括皮下组织出血、皮肤撕裂伤等。
中枢神经系统风险:搏击运动中的头部受伤和颈部扭伤等可能导致脑震荡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心血管系统风险:搏击运动中的高强度和短时限的动作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供氧不足等。
1.2搏击运动中的安全装备和设施
为了确保搏击运动的安全性,国际和国内都有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标准。搏击运动中的技术规范包括击打和踢击的姿势、力度和频率等,以及防守和反击的技巧和策略。运动员应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训练,并遵守比赛规则和裁判的判决。在搏击运动中,常见的安全装备包括以下几种。
护具:包括头盔、护腿、护肘、护齿、胸甲等,用于保护身体各部位免受外伤的风险。例如,头盔能够保护头部、面部和颈部,以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力;护腿和护肘能够保护下肢和上肢,以减轻踢击和拳击的冲击力;护齿能够保护牙齿,以减少口腔损伤的风险;胸甲能够保护胸部和肋骨,以减少胸部外伤的风险。
拳套:用于保护手部和手腕,降低运动员在拳击和散打中手部受伤的风险。拳套的填充材料能够为各种击打提供力的缓冲,减少手部挫伤和骨折的风险。
场馆设施:比赛场地的大小应至少保证每个运动员都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地板材质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性,以降低跌倒和外伤的风险;场馆内时刻需要保持照明和通风。
此外,参与搏击运动的运动员应接受健康评估和体检,以确定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参与搏击运动。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疾病或者存在伤口未愈合等情况,应暂时停止参与搏击运动。
1.3搏击运动中的安全教育
在搏击运动中,安全教育是确保运动员安全的重要环节。运动员应了解搏击运动的特点和风险,并通过正确的训练和准备来预防和减少运动中的损伤。同时,运动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遵守比赛规则和安全标准。教练和裁判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让运动员了解如何避免和处理紧急事故。运动员应增强安全意识,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搏击运动,才能更好地享受该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健康的益处。
2搏击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搏击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热身
搏击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热身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运动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项目来进行运动前的準备和热身,这些活动项目包括跑步、跳绳、伸展运动和模拟搏击动作等。热身活动可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此外,这些活动还可以预防运动员的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并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反应速度,以减少比赛中的失误和受伤风险。在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时,运动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运动要求,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和时长。热身活动的时间应该根据运动强度和气候环境适当调整,一般应持续10-15分钟。
2.2搏击运动中的技术训练和姿势规范
搏击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皮外伤、脑震荡、颈部扭伤、手腕扭伤和足踝扭伤等。为了预防这些损伤,运动员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首先,运动员应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拳套、护胸、护齿等,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头部、手部、胸部和口腔,以降低受伤的风险。其次,运动员应接受专业的技术训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姿势规范,并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和强度,同时也应注意技术细节和防护措施。最后,运动员应注意姿势规范,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避免偏重一侧或倾斜,同时应注意脚步和手臂的位置和动作。运动员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长,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当的比赛强度,同时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减少身体受伤的风险。
2.3搏击运动中的饮食和营养保健
运动员应在饮食中合理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获取足够的能量和维持肌肉组织的健康。同时,饮水也十分重要。运动员需要在训练和比赛前、中、后喝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运动员应避免过多的高脂、高糖食物,特别是在运动前和比赛前,这些食物会增加运动员身体的脂肪和糖分摄人,导致其身体疲劳和运动损伤风险的增加。此外,运动员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运动损伤。
2.4医护人员的重要作用
医护人员要评估运动员的健康状况,排除高风险因素;检查各项生理指数和骨骼、肌肉系统等情况,确认运动员没有危险和隐患;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避免运动员超负荷训练,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能、协调力量和力量训练计划,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如专门的头盔、护腿、手套等用具,有效减小受伤概率;在搏击比赛中应及时处置轻微挫伤和出血现象,防止伤口扩大,影响运动员的健康。
3现场处置搏击运动损伤的应急措施
3.1搏击运动场馆的急救设施和人员配备
急救医疗设备:抢救床、担架、脉搏血压计、急救医药箱等基本急救器械。急救药品:针对关节出血、脑震荡、骨折常见疾病对应的药品应有充足的储备。急救人员:配置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急救人员,应至少有2-3名救护人员在场地内随时待命。急救通道:场馆内需要预留救护通道,以便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进入比赛场地,将伤员及时送至医院。急救计划:制定标准的急救流程,明确各项职责,并进行演练。
3.2搏击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和病症识别
关节损伤:最常见的损伤是手指、手腕和肩关节的扭伤、拉伤,还有膝盖和脚踝的损伤。出血:运动员在搏击过程中频繁地拳打脚踢,极易导致头皮、鼻子和嘴唇出血。脑震荡:头部直接或间接受到重击,出现头晕、恶心、视线模糊等脑震荡症状。发生脑震荡时必须立即停止比赛,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送医,以免导致脑出血等严重脑损伤。骨折: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损伤,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手、肘、肩、脚踝等位置骨折风险更大。割伤和挫伤: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出拳较重,拳套接触对手的眉弓等部位可能导致割伤和挫伤。眼部损伤:手或脚击中眼部可能造成眼球挫伤、分泌物增加或视力下降等。
3.3搏击运动中伤员的紧急处理和转移方法
首先,伤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比赛,避免运动员继续活动加重伤情。其次,医护人员要全面快速评估伤员的具体伤情,明确主次轻重。如果发生骨折等严重伤情,要立即采取固定的措施,使用夹板、绷带等工具,减少因移动引起的痛苦和症状加重。此外,对出血较多的部位,需要及时有效地止血。再次,要密切注意伤员的生命体征状况,若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等情况,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甚至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同时,应咨询伤员相关的病史和药物治疗史,根据情况给予一定量的减压液,维持其电解质平衡,稳定生理状况。最后,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和诊断。快速有效的送医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伤病带来的不良后果。
3.4搏击运动中的伤后康复和复原建议
伤者应充分休息:对于轻微擦伤、挫伤,患处需3-5天绝对静置;骨裂伤等較重的伤应休息6周以上。适度使用消炎药和止痛药:消炎药有助于减轻伤口处的肿胀和痛楚,缓解伤口发炎;适当使用止痛药。适度物理治疗:在充分休息后,可以开始进行肌肉伸展、按摩等物理治疗,以有效促进肌肉的恢复。锻炼肌肉协调力:逐渐开始有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训练,重建肌肉连续性和协调性。带负重恢复运动:逐渐增加负重,恢复动作幅度和速度,力求恢复原有的力量水平。这需要根据个人差异来调整。选择合适的护具:对于容易受伤的部位,配备合理的保护装置可减小再次受伤的风险。适当补充营养: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长。定期复诊:定期返回医院复诊,确保伤势痊愈并得到医生的批准方可重新参与训练和比赛。
4结语
搏击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身体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运动损伤是提升搏击运动安全性、保障运动员健康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正确的热身训练、使用保护装备、控制比赛强度等方法,并配合及时有效的现场损伤处置,才能真正降低损伤的发生率,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我们应通过加强比赛管理和制定相关规定等方式,加强对搏击运动损伤的防控,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使搏击运动更安全、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