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栋, 郭晨琪, 李浩然, 张宇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1617;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天津 30012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1]。研究[2]显示,中国一般人群HZ 发病率为(1.90~5.06)/1 000 人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但最近文献提示,本病发病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3-5]。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疱伴带状疱疹性疼痛,AHZ中有20%~50%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6]。西医治疗AHZ 主要通过系统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但治疗周期长、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PHN。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AHZ 因其安全、便捷获得了广泛认可[7]。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节机体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发挥对AHZ 的治疗作用[8-10]。为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AHZ 的选穴规律,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AHZ 的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AHZ提供参考。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3 年2 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主题词为:“急性期带状疱疹”“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急性期”“针灸”“电针”“火针”“艾灸”“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穴位按摩”。
①针灸治疗AHZ 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随机对照及临床观察类试验;②符合AHZ 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1];③治疗措施以针灸治疗为主,包括针刺、电针、火针、艾灸、刺络拔罐等,以上治疗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与药物(中药或西药)联合使用的文献也可纳入;④有明确的针灸处方,且临床疗效确切。
①纳入患者例数<20 例的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综述类、个案报道类、动物实验研究类以及个人经验介绍和评论类文献;④运用非传统腧穴的文献,如耳穴、董氏奇穴等;⑤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将纳入文献摘选题录放置于NoteExpress 建立文献数据库,根据标题、摘要进行初筛,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交叉核对。进一步阅读全文,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将纳入的针灸处方录入其中,包括:篇名、作者、干预措施等。按照主穴和配穴为一组针刺处方的原则提取处方。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四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第3 版)》[11]标准对腧穴名称、定位和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上操作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完成后双方交叉核对,若存在异议,则与第三人商讨处理。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将纳入的针灸处方录入其中,建立针灸治疗AHZ 的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腧穴、归经、特定穴、主要治疗方式进行频次分析,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 算法,设置最低支持度和最低置信度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获得相关文献427 篇,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89篇,其中,87篇为单用1种针灸疗法,包括火针、毫针针刺、电针、艾灸、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穴位按摩,101篇为2种或3种针灸方法联合治疗,1篇为4 种针灸方法联合治疗。针灸处方共计189 条,涉及116个腧穴,腧穴总频次892次。
对纳入的189 条针灸处方进行腧穴频数统计,将使用频次前20 位的腧穴按照频率进行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阿是穴、夹脊穴、支沟、后溪等。结果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穴位频次分析Table 1 Frequency analysis of acupoints for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rpes zoster
纳入的189 条针灸处方共包括经穴110 个,共涉及十四条经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这3条经脉的选用频率最高,足太阴脾经应用频次为84 次,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应用频次均为80 次。足少阳胆经用穴数量最多,为23个。结果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腧穴归经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meridian tropism of acupoints for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rpes zoster
纳入文献涉及的116 个腧穴中,特定穴65 个,占比为56%,涉及14 类特定穴,合穴的使用频次最高,累计频次102次、其次为输穴和原穴。结果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特定穴应用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acupoints for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rpes zoster
采用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使用频次排前15 位的腧穴进行关联分析,选取置信度≥85%、支持度≥15%,得到16 条关联规则。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即前后项同时出现的处方占所有处方的比例。腧穴中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是夹脊穴-后溪-阿是穴,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是阿是穴-夹脊穴。结果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使用经穴关联规则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rules for the use of meridian for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rpes zoster
对使用频次前15 位的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腧穴可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支沟、后溪、阿是穴、夹脊穴;第二类包括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第三类包括内庭、侠溪;第四类包括太冲、阳陵泉、行间、阴陵泉、足三里。结果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急性带状疱疹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1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for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rpes zoster
中医将急性带状疱疹(AHZ)列入“丹门”,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是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从而导致气血瘀阻。毒火稽留于血分导致红斑,湿邪困于肝脾出现水疱,至于带状疱疹性疼痛则是气血阻于经络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AHZ 的常用经脉有脾经、肝经、三焦经、胆经、大肠经等。研究[12]指出,AHZ 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肝经、脾经。生理上,肝胆同居右胁下,二者互为表里;病理上,肝失疏泄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或郁而化火,肝胆火旺,若湿热毒邪蕴结于肌肤,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则发为本病。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若复感火热时邪,浸淫肌肤脉络,则发为本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因此,大肠经腧穴常可治疗皮肤类疾病。皮肤病是以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皮损分布可提示疾病的病性、病位等信息,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疗法治疗AHZ 常取肝经、胆经和脾经等经脉上的腧穴,而这几条经脉分别经过AHZ 的好发部位,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
针灸治疗AHZ 的前4 位腧穴分别为阿是穴、夹脊穴、支沟、后溪,可作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主穴。针刺阿是穴体现了“以痛为腧”和“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理论。阿是穴可以看作是反映疾病的体表投影点,针刺阿是穴治疗相关疾病遵从中医理论治疗疾病“治病求本”的原则,从体表的反应点直达疾患之处,使其成为直达病所的“窗口”,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3]。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膀胱经为阳中太阳,五脏六腑均有腧穴注于足太阳经。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同络于脑,并行于人体阳中之阳背部[14]。夹脊穴正好位于督脉与膀胱经重叠覆盖之处,借助“气街”,五脏六腑之气在此处输转。因此,针刺夹脊穴可振奋机体阳气,也可调和五脏六腑之气,从而防治全身多种疾病。现代解剖学指出,夹脊穴位于脊神经的后支上,其深层有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椎旁节及其与脊神经相联系的灰、白交通支分布。针刺夹脊穴针感可沿脊神经传导至脊髓后根神经节,气至病所,以驱邪外出,从而达到镇痛作用[15-16]。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为原气升降出入之通道,三焦之气可疏通人体内气血津液的运行。若人体气血津液输布障碍,在体内某一部位停留,津液不化,水湿内盛,久则伤脾,故发为本病。此外,支沟为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性为火,擅长清泻三焦之火,可清利少阳湿热,是治疗胁肋疼痛的主要穴位。因此,针刺支沟可清肝泻火、健脾祛湿、行气活血,恰好符合上述病机,对本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灵枢》中记载“荥输治外经”,可治疗外经病,而太阳经主表,故针刺后溪可驱除在表之邪气,发挥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此外,后溪又通于督脉,针刺可振奋阳气,也可调和五脏六腑之气,发挥治疗作用。因此,独取后溪或后溪穴配合其他穴位治疗本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本病常选用合穴、输穴、原穴、八脉交会穴、经穴等特定穴,如支沟、阳陵泉、后溪、太冲等。以上特定穴均是经气丰盛之处,能更好地疏通经气。由此可见,针刺治疗AHZ 基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机制,常从脾经、肝经入手,选用阿是穴、夹脊穴等穴位,再次验证了本文的结果。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AHZ 常用的方法有7 类,但各有侧重。临床采用针刺治疗AHZ,常见的取穴方法为皮损局部取穴、病变神经节段夹脊穴以及根据患者所属证型辨证取穴;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对疱疹簇集处皮肤进行围刺,可疏通局部气血,迅速解除郁积肌肤之毒,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17]。此外,AHZ的病因中,正气虚也是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针灸补法也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如针灸治疗本病常选用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血海、三阴交、阴陵泉为脾经腧穴,针刺后具有健脾除湿,理气活络的作用,脾气健运,气血运行通畅,则湿邪不生,进而减少发病。曲池为强壮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之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可促进气血流通。因此,针刺上述穴位具有扶正祛邪,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孙远征等[18]研究围刺深浅与疗效关系,结果提示,深刺组较浅刺组疗效显著。刺络拔罐常选用阿是穴、疱疹间皮肤及浅表经络等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行气活血作用的穴位,可快速阻断病情进展,并有效缓解皮损部位剧烈疼痛[19]。研究[20]表明,火针对机体刺激后所引起的疼痛会影响内脏炎性冲动的传达,因此,火针的镇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火针疗法以促进疱液排出为主,具有副作用小、缩短病程、疱疹恢复快、镇痛效果好的优点,早期、正确、及时应用可能降低PHN 发生率[21]。电针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状态,具有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在镇痛、改善皮损愈合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西药[22-23]。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方法也被用来治疗本病,均收到很好的疗效。近年来,临床治疗AHZ 常以多种针灸疗法联合应用,与西药比较具有显著疗效。陈少萍等[24]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铺棉灸结合挑刺拔罐治疗AHZ,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P物质(substance P)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关联规则结果得到16 个腧穴关联群,其中,支持度排在前3位的为阿是穴-夹脊穴、阿是穴-支沟、夹脊穴-支沟,置信度最高的关联为夹脊穴-后溪-阿是穴。这与腧穴频次统计结果相符,证明这四个穴位可作为临床治疗AHZ 的主穴且疗效可靠。
从聚类分析结果看,第一类包括支沟、后溪、阿是穴、夹脊穴,这与关联规则中置信度和支持度排第一位的腧穴关联群相一致,可作为治疗AHZ 的主穴使用。另外三类则可作为配穴加减应用。第一组包括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体现了本经配穴法和上下配穴法。血海、三阴交为脾经腧穴,血海长于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三阴交善于健脾除湿。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合谷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功,曲池为强壮要穴,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25]。上述四穴在临床应用广泛,针刺后具有扶正祛邪,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是治疗AHZ 脾虚湿盛证的重要配穴。第二组包括内庭、侠溪,内庭具有通经理气的作用,长于治疗痛症,侠溪为足少阳胆经荥穴,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的作用,二者多用于治疗热证,是治疗AHZ 肝经郁热证的重要配穴。第三组包括太冲、阳陵泉、行间、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八会穴之一,行间、太冲分别为足厥阴肝经荥穴和输穴,“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又肝为藏血之脏,针刺阳陵泉、行间、太冲不仅具有清肝泻火、疏肝理气之功,还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具有健脾理气、清利湿热、通经活络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经胃经合穴,下合穴之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可促进气血流通,疗效颇佳,以上5穴可有效针对气滞血瘀之证对本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发现针灸治疗AHZ 的规律:针灸治疗AHZ 常选取阿是穴、病变部位对应的夹脊穴以及脾经、肝经等经脉之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本经配穴与上下配穴相结合,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发挥清肝泻火、健脾祛湿、行气活血的作用。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梳理了针灸治疗AHZ 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组,为临床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减少PHN 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