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春洋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03年12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山海协作工程”情况汇报会上指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这些重要论述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遵循。宁波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根据时代特征不断迭代升级,取得了突出成效,为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宁波经验”。
一是产业转移强化协作,增强协作发展动力。产业发展是推动山区县超常规发展的最大动能,也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2004年11月25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站在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把合作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宁波始终把产业项目合作作为山海协作工程的重中之重,以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培育和资源要素配套为主线,集中有限资源扶持落后地区产业。2003年以来,共援建项目973个,支持对口地区发展农村特色种植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带动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宁波与对口地区累计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754个,建成6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打通宁波与对口地区互动式“造血型”双赢发展的新路子,以产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
二是优势互补推动协作,探索协作发展路径。各地区先天禀赋不同,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大相径庭,在产业基础、交通设施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004年11月25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注重优势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强调区域间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既是本省经济发展的期望诉求,也符合各地区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同志强调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重塑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在山海协作实践中,宁波市充分发挥自身开放优势、港口优势、市场优势、渠道优势,利用对口地区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注重自身造血功能培育,注重特色化差异化精准施策,实现“从有到优”,寻求“无中生有”,通过“扶优扶强”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赢、注重实效”的山海协作路径。
三是合作共赢深化协作,构建协作合力机制。推动山海协作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统筹机制,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这是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2004年11月25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通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全方位的合作,有的放矢地加大工作力度,做长欠发达地区这个“短板”,使全省各个地区的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指出了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山海协作工作,2003年以来历届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山海协作进行了部署,每年召开深化协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专题工作会议、现场推进会等。印发出台山海协作实施意见,制定出台“1+X”一揽子山海协作政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对网络,全面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有效促进了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改善。突破以输血帮扶为主的传统扶贫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对口造血帮扶为主的新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