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问题与优化路径
——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例

2023-11-27 07:54苏沛钰孙晓晖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苏沛钰,孙晓晖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1]。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对外交流交往频繁,易受外部势力干预与渗透,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随着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智媒体也迅速崛起。由此,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多元、分散、隐蔽。加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事关守好国家安全的“南大门”。

本研究围绕青年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与热点问题的认知了解、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责任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展开调研,为探析数字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分析数字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问题,以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优化路径,对于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在党的二十大对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提出新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有义务和动力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

(一)研究背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安全发展贯穿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2014 年4 月,党中央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 年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审议通过,“将每年4 月15 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设立,国家安全学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1 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将“国家安全学”设立为“一级学科”[3],“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4],务必培养一批具有系统观念、责任担当、胸怀大局的复合型尖端国家安全人才。同年11 月,中共中央印发《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 年)》,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3]。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际化城市群,受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早,因而大湾区面临意识形态、文化、政治、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大湾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状况和国家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效果、港澳同胞人心的归属感以及大湾区的繁荣发展。

(二)文献综述

随着国家安全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对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也愈加丰富。俄国学者Slobodchikov(2022)认为,来自于本国教育系统内部的系统性风险是导致国家安全教育遭遇破坏和危机的罪魁祸首[5];修南与唐智彬(2022)比较国家安全学与高等教育学,提出前者应当面向世界并向外传达或阐释问题,而后者应当立足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6];唐宇明(2022)以国家安全教育立法及其实施为例,分析西方某大国国家安全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提出了我国应当结合本国国情,不可落入西方某大国发展窘境的启示[7];何莉(2022)认为要构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新格局,需要从牢固观念、强化师资、聚焦课堂三个方面出发[8];张丽(2021)认为,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教育内容有待拓展、教育形式有待丰富、师资队伍有待优化、教育评价有待多元化等问题[9];王永友与孟鹏斐(2020)提出,加强国家意识培育,应当坚持“姓中”“姓社”“姓党”的“三姓”的根本原则[10]。

前期成果从理论内涵、构建机理,抑或从案例研究、实证论证都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了借鉴,为研究夯实了扎实基础。但从现有文献看,现阶段学界对于高等教育中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传统课堂教育、观念教育等领域,结合数字技术对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状况的研究鲜有涉及。随着媒体形式不断快速更迭,有必要在现阶段结合数智媒体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状况进行深入探析。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例,聚焦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及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学的路径,为国家安全教育在高校的风险点的学理分析与防范提供有价值的实证素材和理论参考。

二、数字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观念尚未入脑入心

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展开调研。其中,问卷调查利用线上“问卷星”及纸质版问卷有效问卷782 份,围绕青年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与热点问题的认知了解、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责任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展开实证调查研究。而深度访谈,针对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在读青年大学生两类群体开展针对性访谈,围绕本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内容与方式、对本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的见解与建议等话题对教育工作者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对于青年大学生,围绕他们对动漫、好莱坞电影的看法、对当下国家安全热点的了解程度、对本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满意度等话题展开访谈。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所示。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智媒网络可以使得信息传播突破时空限制,但掺杂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精准推送技术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青年大学生还存在国家安全信息“闭塞”的问题。当问及学生对《国家安全法》了解程度时,有35.98%只是听说过,有8.07%的同学没听说过(图一)。此外,现有的一项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的调研发现,“有72.86%同学认为国家安全的重点内容是国土安全,仅有10.48%的同学认为政治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核心”[11]。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在思想和文化方面,湾区青年大学生跨境交流机会更多,思想包容性更强,但与此同时,也对境外社会思潮渗透的警惕性不足。可见,许多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有待深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待提高。

图1 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法》的了解程度(单选题)

粤港澳大湾区网络一体化不断升级,5G 覆盖网不断扩大,青年网民群体日益扩大,智媒网络平台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渠道。表2 反映了青年大学生使用智媒网络平台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横向比较,党员比共青团员及群众、研究生比本科生或大专生、本科或大专的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原因是党员的思想觉悟普遍更高,而研究生以及本科或大专的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成熟。纵向比较,仅26.4%青年大学生经常在网络平台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但有超过四成青年大学生只是偶尔主动学习此内容,有31.4%青年大学生甚至从未在网络平台学习相关内容。

表2 青年大学生使用智媒平台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和技能的情况①

表3 调查问卷结果(节选)

此外,近年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错误社会思潮的泛滥、智媒网络空间的失范现象,都在不同程度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众多且分布密集,相比内陆,湾区青年更容易接触和获取港口信息,因而也容易成为外部势力策反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对象。诸如“大学生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来自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陈某某,通过社交平台结识了境外人员“涵”。因抵挡不住金钱利诱,陈某某“多次前往军港等军事基地,观察、搜集、拍摄涉军装备及部队位置……收受‘涵’转账的报酬共计人民币1 万余元……,涉及1 项机密级军事秘密、2 项秘密级军事秘密和2 项内部事项”[12]。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时期,缺乏防范风险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在受到敌对势力诱骗、威胁时,容易成为“砧板上的食物”。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尚未与时俱进

数字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博弈正在全球展开。我们需要对恐怖主义、网络“黑手”、生化武器威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保持警惕。香港、澳门是国际化城市,深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是商贸中心,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的特征,因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学生更容易遇到国家安全尤其是非传统安全的问题。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出预警,西方某大国“在全球范围部署网络攻击平台”[13]。对于此事,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没有深入了解,有8.22%甚至没听说过(图二)。形形色色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威胁国家安全与人民福祉的重要因素,青年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尤其是非传统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应当立足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下国家安全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表2)。此外,一项现有的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对“中美贸易问题是我国的外交热点”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仅有16.17%非常了解,并且时刻关注着,有14.05%听说过,没有深入了解过,有2.86%甚至完全没有了解过”[11]。可见,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一方面过于抽象和理论化,没有贴近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知识。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仍然停留在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教和学,对于非传统安全领域鲜有涉及。非传统安全的案例资料、知识技能和实践表征纳入不足,导致青年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层逻辑认知不足。

图2 青年大学生对“美国将武器平台网络化”的了解程度(单选题)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模式尚待创新优化

数字技术、智媒网络平台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讲深、讲透、讲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教育资源丰富,为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提供资金资源等物质基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局限于传统理论课程的灌输说教和书刊的平面宣传,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和智媒网络平台途径发挥作用不足(图三)。青年大学生认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途径以理论学习为主,教学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聚焦“学生身边事、新鲜事、关心事”。因而,青年大学生难以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图3 青年大学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途径(多选题)④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跨境交易、信息交流、科技创新的集中地,也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风险的高发地。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渗透无孔不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大学MOOC、B 站等智媒网络平台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应占领网络思想文化的主阵地,以避免社会思潮诸如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的蔓延。“现在学生都懂‘翻墙’了,各种意识形态当中掺杂不少极端思想,严重危害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育工作者A06)部分学生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别有用心者的挑拨,爱国主义淡化,否定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从而漠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因此,高校要创新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教学手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牢牢把握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三、数字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优化路径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学的优势,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热情和动力,使国家安全观念转化为信念,国家安全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做精“智与专”的同时注重情感价值的引导作用。从国家安全稳定的全局、大局出发教育引导学生,助推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深度融合。由此有助于发掘课程思政增长点,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近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数量级扩大,但以数据驱动的第二代人工智能诸如ChatGPT 的泄密、“超越授权”、非法获取数据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引发数据安全风险骤增;以西方某大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新闻自由”为理由,大肆输出意识形态,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以及政治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任务愈加艰巨,下面以计算机、外语以及传媒等专业课程为例,深入阐述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

1.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中融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元素

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核心前沿技术和关键数据,而西方意识形态往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实施网络渗透和策反,因而要培养懂技术、肯担当的新一代计算机人才,必须推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走深走实。当前,ChatGPT 的工作机制仍是一个“黑箱”,无法排除其在运作过程中未经授权而存储与传递相关数据的可能性。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要结合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内生外来的数据安全隐患,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筑牢数据安全底线,增强数据保护意识和防护技能;结合当前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仍存在的技术难点痛点堵点,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掌控信息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培养爱国之情和报国紧迫感。此外,结合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学生与老师组成师生团队共同研发不断升级完善的国家安全防御防护体系和算法安全检测系统,抵御模型窃取、对抗样本等新型攻击,在源头上实现安全,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2.在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中融入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元素

外语专业处于多样文化与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也是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外语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接触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也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任。可见,外语专业尤其要上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课,诸如设计跨文化交际课程等相关课程,以百年变局为背景比较研究中西方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文化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来自不良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同时,构建“文化自信”特色课程群,诸如文化遗产保护、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等课程,培育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安全意识,为青年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讲好中国故事打好文化基础。由此,青年大学在具备语言知识技能基础上,既掌握我国国情,又通晓国际规则,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内驱力,成为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3.在传媒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中融入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元素

传媒专业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阵地,传媒学生也肩负着传播好中国声音,巩固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渗透到传媒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传媒文化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一方面,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与传媒实践有机结合。以当下舆情特征、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为背景,教育引导传媒学生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加强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敏感度和认知度。另一方面,结合专业知识,师生团队共同研发数字时代防范化解舆论风险挑战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创作用以宣传国家安全战略政策、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等内容的传媒作品,及时反映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国家安全事件,成为社会的监督者和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者。

总之,人文社会科学类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引领者。理工类专业课程可以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牵引,引导学生掌握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中涉及的伦理、安全、法治和社会治理等问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加快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

(二)结合不同门类思政课定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特点

数字时代让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渗透提供了“温床”。此外,美国为了稳固世界霸权地位,持续推进亚太战略,将武器平台“网络化”,这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和严峻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牢记历史、守好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强化国家安全使命担当,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定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特色内容,首先要把国家安全历史教育有机融入近代中华民族屈辱史,使得青年大学生牢记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近代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惨痛教训,悟透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启迪青年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其次,国家安全历史教育要有机融入党团结领导人民为维护国家安全进行伟大斗争历史的内容,深入阐释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道理。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明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历史必然性。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该两门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深入解析前四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思想,从中汲取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智慧。另一方面,讲深讲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来源、核心内涵和时代意义,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磅礴伟力,深刻领会国家安全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骨干力量。

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由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法治教育三部分构成。思想教育方面,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道德教育方面,以立德树人为要求,培育青年大学生践行崇德向善为目标,强化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公德道德领域积极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行为。在法治教育方面,结合反面案例进行法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思考国家安全问题,要同一切危害祖国安全的违法言行作坚决斗争,自觉做国家安全法的遵守者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捍卫者。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深入解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原理。一方面,讲深讲透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以人民为宗旨”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实质是致力于维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谋求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守人民立场。另一方面,马恩著作中包含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内涵,诸如矛盾运动规律等。因此,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和热点问题。

5.“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定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特色内容,要抓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前瞻性。首先,结合新时代国际、国内制约国家安全的因素等战略视阈来加深青年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其次,教育引导学生意识到新时代下国家安全已超出传统的军事、政治、国土安全领域,延伸到科技、网络信息、生态资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再次,深入解析党中央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安全发展,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理论层面的认同转化为实践层面的行为自觉。

6.其他高校思政课程

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要教育引导学生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分析全球安全治理、重大社会思潮等热点问题,从而提高研判当代世界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硕士阶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要帮助学生深化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要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牵引,引导学生掌握科技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三)结合国家安全热点将非传统安全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海外利益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我国海外利益面临的安全风险愈发严峻。近年来,中美关系持续动荡,科技安全已成为双边关系中最敏感、受关注度最高的非传统安全领域。西方某大国当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字节跳动在美业务展开调查。字节跳动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掌握数项前沿技术,必将面临核心技术泄露的危险。此外,西方某大国国家安全局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研发网络攻击武器,用于攻击窃取西北工业大学的关键网络网管数据、运维数据等核心技术数据。可见,数据外泄正逐步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因此,加强海外利益安全、科技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海外利益安全教育

高校开展海外利益安全教育正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以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为背景,用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一生动的思政课教材,引导青年大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防范风险能力。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另一方面,利用数智媒体宣传中国保护海外同胞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的事迹,展现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大国担当。由此,创造性地将海外利益安全知识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青年大学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构建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

2.科技安全教育

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安全也正面临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与挑战。高校推进科技安全教育是筑牢国家科技安全防线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以国家科技安全形势和前沿科技发展为背景,分析我国科技安全治理的内在机理和重大战略,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虚拟现实、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可能涉及的伦理、安全、法治和社会治理等问题,提升国家科技安全素养和增强国家科技安危意识。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大学生可接触到前沿核心技术,一旦有意或无意泄露机密,成了敌对势力的利用工具,就会危害国家科技安全。对此,必须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坚持底线思维,依法同一切危害国家科技安全的破坏行为做斗争。

3.数据安全教育

加强数据安全教育,一方面,以当前国家数据安全形势为背景,深入解析数据安全体制机制、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内容,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数据泄露、窃取、污染等所引发的网络安全隐患、隐私侵犯、金融危机等系统性风险。诸如通过数字技术生成虚假的人脸数据,导致机器感知系统发出错误执行命令,引发侵犯个人隐私、商业诈骗等问题,更严重地激发社会矛盾和危机。因此,数据安全教育必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明确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树牢数据安全底线意识。另一方面,开展数据安全普法培训,结合反面案例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学习《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增强数据保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主动承担起维护国家数据安全,打击数据窃密行为的责任义务。

4.其他非传统安全教育

对于其他非传统安全教育,诸如生态安全教育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生态安全观为统领,深入阐释我国生态安全现状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引导青年大学生知晓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威胁和治理困境,提高化解生态威胁和塑造安全生态环境的能力。网络安全观教育要以当下网络新挑战为背景,深刻阐释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治理的目标任务、方针策略等重大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从思想上筑牢网络安全的防线,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生物安全教育以当下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为背景,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树立“大生物安全观”,增强防范化解重大生物风险意识。

(四)结合数字技术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互联网的主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1]。数字技术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创新带来新机遇,要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牢牢占据互联网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学优势,设计开发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相配套的数字化资源。

1.精准识别对象,精准供需对接

坚持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可视”的原则,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的个体性特征和差异性需求,精准供给展现教育对象主体性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具体来说,研发“智慧思政”系统,依托数据平台全方位采集、筛选、分析海量信息,整合“能够反映学生思想和行为特征的文本、图片、HTML、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14],生成关键词集合。在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通过分类筛选“学生浏览、点赞、转发、评论、发布等网络行为数据”[14],结合当下国家安全形势和社会热点话题,生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话语元素,实现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素质发展从“要我提升”向“我要提升”的转变。

2.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教育跨界场景

数字时代,使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与全息影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现实。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5G 等数字技术,打造线上场馆、元宇宙、虚拟课堂等集交互性、沉浸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环境,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课堂实现移动化、场景化、可视化,由此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讲生动、讲形象、讲精彩。

虚拟现实技术(VR 技术)赋能思政教学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在信息传播和共情体验上具有独特优势。要探索利用VR 技术进行党代会场景构建和全景直播,助力青年大学生提升对党的二十大的参与感和实时体验。由此教育教学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加速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交融,产生情感共鸣。

四、结语

数字时代,一方面,智媒体资源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更多契机。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衍生的科技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正在不断扩大。我国国家安全形势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安全的“南大门”,大湾区学生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比内陆的青年大学生接触更多、更广,因此也更容易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瞄准的重点对象。因此,审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潜在挑战,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使命感,提升青年大学生对网络数据安全的敏感意识、防范意识和技能等问题值得深究。在此意义上,本研究反映当下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状况,可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本文建议高校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育引导作用,综合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注释:

①括号内数字为该部分人数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②多选题选项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含义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③多选题选项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含义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④多选题选项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含义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